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

唐静[1]2014年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利率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加快了利率市场化的步伐,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的国民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同时,我国的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中重要的微观主体,也同样受到了影响,利率由政府管制转变为由市场决定,在给银行带来利率风险的同时也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水平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而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的利率风险管理水平不高且存在很多不足和缺点,所以研究如何提高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水平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为了更好地研究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如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水平首先介绍了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和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并分析了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其次分析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种类,并将其分为一般性利率风险和特殊性利率风险,本文第叁章利用相关数据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风险的能力,用利率敏感性缺口、利率敏感性比率和久期缺口叁个指标分析了我国商业利率风险管理的现状,并评价了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本文第四章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最后一章针对前文利率风险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对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利率管理水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综上所述,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商业银行带了的利率风险日益凸显,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利率风险并且提高自身应对利率风险的能力。现阶段应在充分运用传统理论风险管理办法的基础之上,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利用衍生工具等来有效地管理利率风险,逐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水平。

徐鹤龙[2]2017年在《利率衍生品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农业时代的种子借贷到工业文明的债券信贷,利率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利率一直是经营活动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利率风险管理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利率风险是当今世界各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企业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之一。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在2015年底正式完成,银行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也越来越高,对利率风险的防范和控制逐渐成为银行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根据巴塞尔协议对利率风险的分类,银行业面临着重定价风险、基差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期权风险四类基本风险。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银行业主要面临着重定价风险和基差风险,而利率市场化以后,期权风险和收益率曲线风险也会逐渐浮出水面,成为银行不得不重视的风险因素。自2006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入中期以来,我国银行业已经面临着利差逐年收窄,利润下滑,经营困难,利率风险加剧的现状,引进先进的利率风险管理技术成为我国银行业应对利率风险、谋求经营结构转型、成功应对未来利率频繁波动的金融市场的重要任务之一。利率风险管理具体流程主要包括选择市场基准利率、构造合适的利率期限结构对利率进行预测,对利率风险程度进行测度、计量,评估银行的利率风险敞口,从而或者通过表内手段对衡量的利率敞口进行控制,或者对于较难表内调整的头寸及计量困难的业务利用利率衍生品进行风险对冲。利率衍生品已经是当今国际上银行业和其他企业都普遍使用的利率风险对冲工具,创新、便捷和成本低等特点是利率衍生品成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首选的手段。我国银行业长期以来都享受着利率管制带来的红利,其利率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与发达国家有着不小的差距。当前利率风险缺口仍是我国银行业衡量利率风险的主要手段,而对于久期模型、VaR模型、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无论从技术还是应用上都差强人意,不符合现代化银行经营的理念形象。其次,从利率衍生品避险视角来说,商业银行可选择的利率衍生品目前还非常有限,利率互换是我国目前最主要交易的衍生品,其他衍生品交易量小且交易不活跃,受到的管制太多,利率衍生品远远不能满足银行和企业的避险需求。在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发展利率衍生品脚步较为缓慢,利率市场化进程和利率衍生品发展未能实现完美契合,二者脚步并不一致。不过这种情形也并不是不可取,相对其他利率市场化的国家,我国至少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没有造成银行业大量倒闭、金融动荡和利率衍生品放开出现的混乱及难以治理,谨慎缓慢放开的态度使我国银行业和利率衍生品市场在一个较为平和的环境中转变。纵观其他利率市场化国家,在完成利率市场化后,其配套的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从交易制度建设、衍生品品种选择,法律法规约束等都已形成成熟的体系。这些都是我国目前要实现的迫切任务。本文正是基于利率市场化引起利率风险加剧为背景,首先对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利率风险系数进行实证测度、对我国市场培育的基准利率SHIBOR进行考察,进而实证分析利率衍生品的使用对银行利率避险效果,对银行经营绩效以及利率风险暴露的影响等,这些也是本文的创新和贡献之处。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具体研究了以下几点:第一,全面梳理银行业利率风险管理相关文献,整理出国际银行业利率风险管理常用的方法。以最主要的利率风险表外管理利率衍生品对冲为视角,探究利率衍生品对银行的影响。对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利率风险测度、评估、监管的现状进行概括,对利率衍生品给类品种避险原理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进行总结,探讨我国银行业利率风险管理和利率衍生品市场未来发展动向。第二,利用国外常用的实证分析模型,基于2006年-2015年利率市场化中后期数据,实证分析得出我国目前上市银行的利率风险系数β值,并验证了目前SHIBOR的市场基准利率地位,利用银行持有的利率衍生品头寸研究了衍生品的使用和风险系数之间的关系,检验了持有衍生品是否起到避险的作用及避险的效果。第叁,根据公司金融的价值溢价理论,探讨持有利率衍生品在改善银行的利率风险的同时,是否对上市银行的价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利率衍生品可以提升银行业的市场价值溢价。在利率波动频繁,利率风险加大,利差严重收窄的现状下,使用利率衍生品不但可以进行利率风险管理,还可以改善银行的市场价值表现。不过这些实证结果仍有待于未来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更全面的考量。第四,利率敏感性缺口一直是银行业最重要又较为简单的利率风险度量手段,本文给出一个利率敏感性最优缺口模型推导,以期银行业可以参考借鉴。比起表内对缺口进行管理产生的较高成本,使用利率衍生品对冲银行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实现套期保值的目的是银行较优的选择。本文验证了利率衍生品和利率敏感性缺口之间的关系,以期给后续的研究提供对比分析和参考思路,也给实务界运用利率衍生品对冲利率风险缺口提供政策建议。最后,总括全文,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和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进行归纳,提出了继续培育SHIBOR成为市场基准参考利率,完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利率衍生品品种和发展机制、法律法规建设、政府金融监管等方面的措施建议。

刘湘云[3]2007年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动态综合计量与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将面临日益严重的利率风险: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且涉及千家万户;因此,研究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计量与管理问题已成为金融界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首先,本文提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形成机理存在收入效应、市值效应和动态效应等叁种途径,从而银行利率风险计量必须全面考虑这叁种效应。其次,基于利率敏感性标准重新划分商业银行业务,并遵循动态、精确和理性原则对商业银行所有的利率敏感性业务面临的利率风险进行识别:研究表明,不同的银行利率敏感性业务所面临的利率风险形式有所区别。从操作上讲,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可以分为单一利率风险和综合利率风险;相应地,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计量也包括单一利率风险计量和综合利率风险计量两个层次。本文采取“先单一后综合”的利率风险计量路径,先运用各种调整久期分析研究一些特殊银行业务的利率风险计量,如有隐含期权的可赎回债券、含有违约风险的逾期贷款等。其叁,从收益曲线非平移和利率期限结构等利率动态行为角度考察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动态计量问题;本文提出,若要测度利率变化对银行未来净值和预期收益的影响,还必须考虑利率期限结构和收益率曲线非平移等利率动态行为,来构建相应的随机久期模型。其四,构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动态综合计量的基本框架,根据民生银行2005年年报进行实例计算和效率分析,实证研究表明:期权调整久期、违约调整久期、考虑收益率曲线非平移的随机久期和基于利率期限结构的随机久期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利率风险计量精确度。最后,提出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动态随机久期免疫模型,结合中国民生银行实例分析得出,相对传统久期免疫策略来说,动态随机久期免疫策略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研究中采用了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一般分析与特殊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尤其是为了构建一个客观实用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动态综合计量模型,本文在定量分析中非常注重随机积分、随机微分、线性规划及数理统计工具和计算机先进技术的有机结合,并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具体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①建模方法主要采用动态随机模拟法;②参数估计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MLE)和广义矩分析法(GMM):③模型检验采用历史数据拟合法。

冯文晋[4]2007年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国际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世界范围内出现金融自由化的浪潮。西方发达国家在70年代相继放松了金融管制,利率逐渐市场化,市场利率波动日益频繁,严重影响了银行的收益和增长,银行面临很大的利率风险。从国际经验来看,阿根廷、智利等国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都曾出现大批商业银行倒闭的事件。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银行和银行监管部门都开始重视利率风险管理工作,在利率风险管理技术、风险管理理念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针对利率市场化中利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发展了一整套比较成熟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利率市场化趋势不可避免。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市场的利率波动幅度必然会加大,波动频率增强。因此,对于仍然以利息收入为主要利润来源的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利率风险无疑将会越来越大,我国商业银行实际承担着巨大的利率风险。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防范意识却非常淡薄,缺乏利率风险管理的经验和手段,缺少利率风险管理人才,在利率风险面前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可见研究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利率风险管理问题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迫切需要。本文首先介绍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概述,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率风险管理的发展演进过程。接着介绍了德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状况和美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状况。然后介绍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比较分析我国利率风险管理与西方国家先进成熟的利率风险管理的差别,从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利率风险管理中吸取经验,总结出适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的利率风险管理技术,形成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相配合的利率风险管理体制。

高蔷[5]2004年在《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利率体系的市场化是大势所趋,20多年来的改革进程中,尚未完全市场化、行政色彩仍比较浓的价格形式就剩下利率了,在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前,难以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金融市场。可以预期,今后几年将是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的时期。在利率市场化形势下,利率将更多的接受市场力量的影响,遵循市场规律运行,利率水平变动频繁且难以预测。利率风险将与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汇率风险并列,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商业银行加强利率风险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以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研究作为论文的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以及比较和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从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所产生的影响及由此生成的利率风险出发,运用现有的利率风险测量技术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指出目前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以发展的观点,从构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采取策略增强风险控制能力、监管部门构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为银行管理风险提供便利叁个角度提出了管理利率风险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风险预防程度和风险暴露程度两个角度实证的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情况,进而分析了当前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率风险控制的对策建议。其中在构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为风险管理流程设立了风险监控指标和基于持续期及凸度管理的线性规划模型。

陈曦[6]2008年在《论金融深化中的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文中研究说明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金融深化改革已经逐步进入轨道,未来一段时间将是金融深化稳步推进的阶段。作为金融深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会增加利率的波动幅度和频度,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利率风险。目前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绝对主体和中坚力量,规避和防范金融深化改革带来的利率风险,是我国金融深化与银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当务之急。金融深化是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的金融深化起步虽晚,但发展比较稳健,取得了一定成绩。金融深化在促进金融改革的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带来诸多风险,特别是利率风险,现阶段利率风险主要表现在高利率风险、适应性风险、重新定价风险、基准风险、选择权风险、收益曲线风险等方面。总体而言,金融深化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环境与手段方面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国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在观念、体制、管理水平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不足。在利率风险日益加剧的过程中,国外银行业研发出一系列利率风险管理技术,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中应充分重视这些技术的使用,但也要注意考虑相关技术的成本与适用性,可以先从相对简单的利率敏感性缺口法和久期缺口法入手,辅以压力测试方法,逐步探索更加高级的管理技术。我国商业银行应采取一系列对策管理利率风险,除了选择适当的管理技术以外,还要完善市场风险组织架构、建立健全利率风险防控体系,丰富利率风险控制手段。在利率风险管理长期战略方面,我国银行要提高风险意识、调整收入结构、提高资金定价水平、增强存贷款管理能力、改善资产流动性,实现增加盈利与控制风险的双赢。

王宁[7]2007年在《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率市场化改革已逐步推进,而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水平会表现出较大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利率风险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利率管制,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缺乏相应的管理利率风险的手段和工具,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利率风险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以深入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利率风险管理的先进技术、方法为基础,努力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实际加以借鉴和应用,希望能够对我国商业银行提高抵御风险能力有所帮助。全文分四部分阐述。第一部分阐述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论基础、现实背景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以及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影响。麦金农和肖的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利率管制使得经济效率低的原因,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影响。第二部分系统阐述了西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分类与衡量,并对其优缺点做出评析。巴塞尔委员会《利率风险管理原则》中把银行利率风险分为四种:重新定价风险,内含选择权风险,基本点风险和收益曲线风险。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衡量主要有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及评价;持续期缺口分析及评价;模拟分析及评价。我国必须充分学习和借鉴这叁种分析方法。第叁部分运用最新数据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现状做出实证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第四部分结合我国利率风险的实际情况,对西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技术做出借鉴,针对我国利率风险的管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近期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建立以敏感性缺口管理方法为主的利率风险管理策略;中期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要配合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和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机构对风险管理外部环境的改善,动态的调整业务创新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在此基础上,把利率衍生工具对冲利率风险确定为远期的利率风险管理策略。此外还应构建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利率管理体系。

黄玉娟[8]2007年在《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也将迅速上升,利率风险将逐渐上升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之一,利率风险管理也成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内容。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利率管制政策,商业银行普遍缺乏利率风险管理意识,利率风险管理水平比较低下,缺少科学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新形势,借鉴国外经验,加强利率风险管理,构建利率风险管理机制,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应当重点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从这个实际出发,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和研究西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机制,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构建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机制。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进行了研究文献综述,提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分析了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介绍了利率风险、利率风险的来源、利率风险管理和利率风险管理机制等理论。第叁部分回顾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通过大量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第四部分对西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机制包括组织体系、利率风险衡量和管理技术、产品定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五部分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六部分提出构建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机制的原则和具体措施。

张青[9]2014年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场影响深远的金融变革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它是由理论界麦金农和肖两位学者对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的探讨引起的,在实践中则表现为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的金融自由化浪潮。人们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重视伴随利率逐渐放开而带来的利率频繁波动和金融机构利率风险凸现等问题。在利率市场化的浪潮中,假如一国利率水平和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利率波动水平加剧,同时,该国的市场机制不健全,产权制度不到位,金融市场又不发达。那么,该国商业银行在市场利率剧烈波动的环境中势必处于利差收入减少,市场价值降低,生存空间遭受威胁的困境之中。在利率风险产生的这短短几十年里,我们目睹了它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存款类金融机构)产生的巨大冲击。20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机构大量破产,究其根源主要都是利率风险造成的,由此可见,伴随利率波动的加剧,那些不适应利率频繁变化和未对利率波动做足准备的金融机构因为利率风险而破产的局面。我国在1993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议》,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规的方式提出了利率市场化目标,具有标志性意义。在此之后,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加快,经过20来年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已经累计开放、归并或取消的本外币利率管理种类有119种中央银行的利率体系也因此逐步趋于规范,我国进入了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时期。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的认识还不够清晰,虽然近年来在利率管理上有了一定自主性,但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仍然很低,且存在着重信用风险而轻利率风险的态势,在利率管理手段方面也局限于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方法和敏感性缺口分析等一些基础性工具和方法,未能针对自身风险暴露特点对金融风险管理工具进行创新,也缺乏专业的利率风险管理人才和团队。按照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时间表,2006年12月,我国已经结束了加入WTO承诺的五年过渡期,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会不断加大,存贷款利率放开只是时间问题。从06年开始,我国频繁使用利率工具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总共调整利率18次之多,占到了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的一半以上,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利率风险暴露无遗。同时,根据统计,国内银行所掌握的金融资产占到了全国金融资产总量的90%以上所以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研究关乎着整个国家金融经济的安全性,因此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出于对这样的考虑,笔者选择:“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作为硕士毕业论文的题目。文中通过对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梳理,笔者总结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商业银行的资产端已基本上实现了市场化,而在负债端,对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的上限仍存在管制,市场化定价产品与利率受管制产品近“二八开”。债券发行融资、同业负债合计占比20%,这部分利率已经实现了市场化。占比近80%的一般存款利率仍然受到比较严格的管制。而随着今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以及影子银行的发展,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呈现出越来越快的趋势。基于这样的市场化现状,笔者对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首先,从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种类和管理利率风险的主要手段两个方面分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之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其次,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的变化,发现除了面临更加剧更复杂的传统的利率风险之外,商业银行还面临业务转型、资产重构、监管制度变动这叁类次生风险;最后以富国银行为例,提出了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风险变化的方法,希望能够对中国的商业银行提供借鉴。

张毅[10]2012年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从20世纪70年代丌始,一场影响深远的金融变革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它是由理论界麦金农和肖两位学者对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的探讨引起的,在实践中则表现为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的金融自由化浪潮。人们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重视伴随利率逐渐放开而带来的利率频繁波动和金融机构利率风险凸显等问题。在利率市场化的浪潮中,假如一国利率水平和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利率波动水平加剧,同时,该国的市场机制不健全,产权改革不到位,金融市场又不发达。那么,该国商业银行在市场利率剧烈波动的环境中势必处于利差收入减少,市场价值降低,生存空间遭受威胁的困境之中。在利率风险产生的这短短几十年里,我们目睹了它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存款类金融机构)产生的巨大冲击,20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机构的大量破产究其根源主要都是利率风险造成的。由此可见,伴随利率波动的加剧,那些不适应利率频繁变化和未对利率波动做好充分准备的金融机构将出现净利息收入和资本净现值的大幅下降,甚至会出现大量金融机构因为利率风险而破产的局向。我国在1993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议》,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规的方式提出了利率市场化目标,具有标志性意义。在此之后,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加快,经过20来年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已经累计开放、归并或取消的本外币利率管理种类有119种,中央银行的利率体系也因此逐步趋于规范,我国进入了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时期。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的认识还不够清晰,虽然近年来在利率管理上有了一定自主性,但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仍然很低,且存在着重信用风险而轻利率风险的态势,在利率管理手段方面也局限于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方法和敏感性缺口分析等一些基础性工具和方法,未能针对自身风险暴露特点对会融风险管理工具进行创新,也缺乏专业的利率风险管理人才和团队。按照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时间表,2006年12月,我国已经结束了加入WTO承诺的五年过渡期,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会不断加大,存贷款利率放开只是时间问题。从06年开始,我国频繁使用利率工具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总共调整利率18次之多,占到了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的一半以上,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暴露无遗。同时,根据统计,国内银行所掌握的金融资产占到了全国金融资产总量的90%以上②,所以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研究关乎着整个国家金融经济的安全性,因此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出于对这样的考虑,笔者选择:“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作为硕士毕业论文的题目,力图通过对商业银行面临的一般性利率风险和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达到以下几个研究目的:第一,明确利率市场化定义的界定和一般性特点,梳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历程等基础性背景知识;第二、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公布的各项指标分析,识别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第叁,通过分析,揭示出利率市场化中利率变动情况与商业银行面临利率风险大小的内在逻辑联系,并采用一定的利率风险度量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进行度量。第四、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对策建议。综上来说,管制利率时代终将寿终正寝,我国商业银行将直面更加严峻的利率风险挑战,笔者希冀通过对本文的理论框架、分析思路及数据资料的梳理,能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裨益并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激起其他学者继续研究它的热情,那么笔者将倍感欣慰。在进行论文的撰写中,我发现大多数论文在对利率敏感模型并未完全吃透,总是使用某年年木的时点数据来解释当年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水平,我在该模型的应用中坚持了自己的观点,坚信年末时点数据只能解释当时时点的情况和未来统计期间的利率风险水平。另外,在本文第二部分在分析商业银行面临风险时,我总结了大量对该问题的研究,并将有关影响因素分为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利率风险分析、抗利率风险能力分析、一般性利率风险分析叁个部分,这有助于更好了理解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成因。此外,由于笔者能力有限,本文仍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和创新的尝试,比如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方面,由于目前基础数据取得方面的问题,本文并没有对更为精确的VAR等模型进行尝试,这需要在日后的工作中努力收集数据,力求更加深入的了解该领域的风险计量。此外,本文并没有对利率定价做深入研究,但利率定价关乎着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积极探索利率定价将是未来商业银行在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有力法宝。同时,还需要更加关注和了解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熟悉利用衍生品工具对风险进行对冲的手段。希望后来的学者们能对以上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真证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之中,切实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进而确保我国的经济会融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文围绕着“利率风险识别一利率风险度量一利率风险管理”这叁条主线将全文大致分为4个部分,共7个篇章:第一部分为第1、2两章,该部分简单介绍了该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的选取与应用,对该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综述。在此基础上,本文在第二章中详细的分析了利率市场化的定义以及其自身具有的特点,对与之相伴的利率风险含义进行了界定,研究了其风险成因。在此部分的最后一节中还简要回顾了我国利率市场化进行中的一些标志性事件,希望读者对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此部分可以看做文章的引言部分。第二部分为第3章,主要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利率风险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笔者通过对具体风险识别指标进行了归纳,将其分为我国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利率风险分析、抗利率风险能力分析、一般性利率风险分析叁个部分,结合最新的银行年报数据和监管机构公布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我国商业银行面的利率风险水平不断攀升的结论。第叁部分为第4、5两章,该部分属于“利率风险度量”部分。本文在第四章中主要介绍了叁种国际国内常用的利率风险度量模型,并在各个模型的介绍中加入了对模型适用性和优缺点的评述,属于利率风险度量的理论部分。在第五章中,在对利率变动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常用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和持续期缺口模型,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各年份的年报数据进行了具体分析,属于利率风险度量的实证分析部分。第四部分为第6、7两章,该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利率风险管理”部分,在第六章中先就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第7章中,提出了自己关于利率风险管理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并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对该领域的研究有一定的帮助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利率管理研究[D]. 唐静. 天津财经大学. 2014

[2]. 利率衍生品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 徐鹤龙.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7

[3].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动态综合计量与管理研究[D]. 刘湘云. 暨南大学. 2007

[4].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国际比较研究[D]. 冯文晋.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5]. 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 高蔷. 浙江大学. 2004

[6]. 论金融深化中的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D]. 陈曦. 天津财经大学. 2008

[7].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策略研究[D]. 王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8].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机制研究[D]. 黄玉娟. 山东大学. 2007

[9].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 张青. 西南财经大学. 2014

[10].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 张毅. 西南财经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  ;  ;  ;  ;  ;  ;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