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黄瑶

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人民医院 625700

【摘要】目的 探究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4例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7例。对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37%,观察组为92.59%,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对宫外孕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宫外孕;治疗

前言

宫外孕是指受精卵在子宫外着床并发育的一种妊娠异常过程[1],输卵管产生炎症、受精卵游走、输卵管发育不良或输卵管功能异常等都有可能引发宫外孕,而进行输卵管手术或辅助生育手术之后导致输卵管非正常工作也是引发宫外孕的因素之一。宫外孕前期阶段可能出现停经、阴道少量出血等现象,待到流输卵管流产或破裂时,则出现剧烈腹痛、阴道出血量增多(一般不超过月经量)等症状,轻者则出现头晕昏厥,重者则产生休克。宫外孕对女性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甚至严重影响一个家庭的幸福和睦。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是本文对宫外孕患者的治疗方法,经取得良好疗效后,现作出以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该研究对象均为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外孕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其中分组操作严格按照随机分配原则进行。对照组中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35岁,平均年龄(25.58±4.37)岁;停经时间为1~8周,平均停经时间为(4.11±1.15)周;其中16例为第1次宫外孕,9例为第2次,2例为3次(包括3次)以上。观察组中年龄最小为19岁,最大为34岁,平均年龄(25.36±4.21)岁;停经时间为2~8周,平均停经时间为(4.47±1.89)周;其中15例为第1次宫外孕,10例为第2次,2例为3次(包括3次)以上。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年龄、停经周期、宫外孕次数方面均具有均衡性和可比性,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4022462)进行治疗,用药量为:肌肉注射每次10~30mg,每周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服用米非司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00648)进行治疗,用药量为:空腹或进食2小时后,口服1~2片,一日2次,每次服药后禁食2小时。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1.3疗效判断标准

治疗1~2周后测量患者的β-HCG指标值,若β-HCG指标值处于正常范围,且月经恢复,腹痛、阴道出血等症状完全消失,说明患者已痊愈;若β-HCG指标值偏高,但腹痛、阴道出血等症状有所改善,说明患者已好转;若患者一切症状均无变化或症状更加严重,说明治疗无效[2]。(痊愈+好转)/例数×100%=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数据分析处理方式是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将计量资料表示为( ),行t检验,计数资料的检验用 进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表1 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37%和92.5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不及观察组,且两者差距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妇产科疾病当中,宫外孕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一般由输卵管炎症引发,即输卵管堵塞导致受精卵在输卵管道内着床和发育,最后引起管腔破裂和流产[3]。治疗宫外孕的一般方法是对患者的输卵管进行切除或开窗,但手术对女性的身体危害较大,易引起伤口感染,影响女性生育能力。

随着社会进步和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宫外孕基本上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目前最先进的治疗方法是联合采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进行治疗。甲氨蝶呤属于一种抗代谢药物,在稀碱溶液和稀盐酸溶液中易溶解,能够抑制滋养细胞分裂,最大的好处是可迅速导致胚胎死亡,临床上一般采取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作为给药方式。但单独使用甲氨蝶呤可引起肠道反应(口腔炎、口唇溃疡、恶心呕吐、腹泻等)和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致全血下降,皮肤或内脏出血),引发脱发、皮炎、药物性肺炎等症状,导致月经延迟和生育功能下降,极度危害女性健康。而米非司酮作为一种抗孕药物,可与孕酮竞争受体,与糖皮质激素受体产生结合力,从而软化宫颈使之发生宫缩,以致胚胎玻璃产生,使胚胎死亡,终止早孕现象。此外,由于米非司酮能够抑制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分泌,所以其在促进滋养细胞死亡的同时还可致胚囊坏死,使受精卵无法在输卵管道着床。两者联合使用治疗宫外孕,不仅能够双管齐下,发挥协同作用,而且操作方法简单,避免了手术后遗症。另外,米非司酮能引发月经来潮、促进子宫成熟的作用可以减少甲氨蝶呤带来的不良反应,大大提高了宫外孕的治愈率[5]。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单独采用甲氨蝶呤的治疗效果,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宫外孕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程芸.浅析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1):113.

[2]高晓燕.米非司酮配伍甲氨蝶呤用于宫外孕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2014,8(16):150.

[3]谭妙群.米非司酮结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宫外孕21例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02):361-362.

[4]宋敏.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4,20(24):33-34.

[5]黄灵坚,曹聪明,沈立红,何蓉.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120例宫外孕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36):94-95.

论文作者:黄瑶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9

标签:;  ;  ;  ;  ;  ;  ;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黄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