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痛风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余春艳[1]2005年在《痛风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痛风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痛风颗粒和秋水仙碱治疗7天,观察其中医症状,疼痛缓解时间,血沉等指标。一周后治疗组继续予痛风颗粒,对照组予别嘌呤醇分别治疗28天,观察血尿酸、尿素氮、血肌酐、谷丙转氨酶等指标及不良反应。 结果:痛风颗粒能迅速缓解关节疼痛,止痛作用优于秋水仙碱;能降低血尿酸,作用与别嘌呤醇相似,且对肝肾功能无损害。 结论:痛风颗粒具有消肿止痛,降低血尿酸的作用。

毕翊鹏[2]2018年在《痛风气雾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痛风气雾剂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CRP、ESR、血尿酸等方面的影响,初步探讨痛风气雾剂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此药提供临床试验数据。方法:本课题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优效性检验。选择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病例100例,按统计软件生成随机数字的方法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予痛风气雾剂外喷患处,日3次,对照组予肿痛气雾剂外喷患处,日3次。两种药物在外观、气味上相似。各组均以5天为一疗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评定,观察治疗前后血沉、C反应蛋白、血尿酸变化,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后两组VAS积分显示:VAS疼痛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VAS肿胀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患者全面评价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医生全面评价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2.临床实验结果显示,用药后痛风气雾剂组和肿痛气雾剂组对ESR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两组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之间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中医证候疗效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经秩和检验,P<0.05,即试验组疗效较对照组有差异。4.两组药物在治疗前后对肝肾功能均无影响(P>0.05)。两组所有患者经治疗一周后,均未出现皮疹、过敏反应及感染等异常临床表现。结论:1.痛风气雾剂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明显的缓解关节肿痛作用。2.痛风气雾剂组的临床疗效优于肿痛气雾剂组。3.痛风气雾剂无明显毒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易行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外用药物,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和推广应用。

蔡骏逸[3]2012年在《内清外透法对湿热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止痛抗炎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背景痛风是一种十分古老的疾病。在我国,元代医家朱丹溪首次明确提出“痛风”的病名。《丹溪心法》指出:“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是也。他方谓之白虎历节风证。”因为其起病急骤,疼痛剧烈,常伴有红肿,且具有自愈性,轻时症状数小时即减轻,来去如风,故名痛风。现代研究认为,痛风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的一组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疾病。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急性关节炎是原发性痛风的常见首发症状。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的患病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不同的地区、年龄、性别患病率不同,经济发达地区、男性、年龄50岁以上患病率相对较高,且有逐渐年轻化的倾向。目前现代医学对于痛风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尚无法根治。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作为痛风发病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一个重要的治疗阶段,如果能够及时控制其发作症状,减少发作次数,不但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能够有效延缓疾病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西方医学对于痛风急性关节炎发作主要采用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抗炎止痛药物治疗,虽疗效明显,但对于多数反复发作的患者来讲,毒副作用较大,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最大限度的缓解病情、减轻毒副作用方面有独到的优势。但目前设计严谨的,实施规范,影响较大的临床研究较少,部分研究的可重复性低,影响其推广应用。痛风的中医特点是本虚标实,临床治疗必须扶正与祛邪兼顾,同时要注意标本缓急。痛风急性发作期多以关节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为湿热内蕴酿生热毒,湿热浊瘀阻滞关节经络所致,刘友章教授将其基本病机概括为“湿热痹阻,瘀毒内留”,治宜“急则治其标”,以清热祛湿,活血通络法为主,基于上述认识,刘友章教授提出“内清外透”的治疗法则,内清是指利用清热、祛湿、活血、解毒的药物来清解血分的瘀毒,外透是指用辛散透表、活血化瘀的药物外透病邪,使邪有出路(促进尿酸盐的降解)。并创制了痛风康I、II号内服方及痛风I号外敷方,该系列方剂在药物组方上,以清热利湿为主,配以辛散药及活血药,结合了中医传统方剂理论及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药物精炼,配伍严谨,在临床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疗效。前期的临床观察已初步证实了内清外透法不仅可以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症状,而且能够降低患者血尿酸;实验研究亦表明痛风康能明显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炎细胞浸润,改善血管扩张充血,减轻滑膜组织的损坏,具有明显的抗肿胀及镇痛的作用,并探讨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依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痛风的中医综合优化治疗方案的序列研究”(2007BAI20B062),通过设计严谨的临床试验明确内清外透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目的:1.临床研究:通过开展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探讨内清外透法指导下的内服痛风康II号颗粒和外敷痛风I号外敷散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建立起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的痛风性关节炎中医综合治疗优化方案提供严谨的临床研究证据。2.实验研究:通过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经痛风康Ⅱ号颗粒治疗前后关节症状和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磷脂酶A2(PLA2)的含量的观察,探讨痛风康II号颗粒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抗炎止痛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按照病例选择标准,收集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五家医院的门诊及住院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例为1:1。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此外,治疗组采用内服痛风康II号颗粒和外敷痛风I号外敷散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疗程5天。在治疗开始前、治疗第3天、治疗结束后1天分别由研究者检查记录患者的关节疼痛、急性红肿及功能障碍程度;患者每天根据11点疼痛等级量表记录关节疼痛等级;并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血尿酸等的变化,以评价治疗的安全性。2.实验研究:SPF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A)、模型组(B)、秋水仙碱组(C)、痛风康Ⅱ号颗粒低剂量组(D)、痛风康Ⅱ号颗粒中剂量组(E)、痛风康Ⅱ号颗粒高剂量组(F)。每组8只。痛风康Ⅱ号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的给药剂量分别为72g/kg/d、36g/kg/d、18g/kg/d,秋水仙碱组为0.3mg/kg/d,正常组和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疗程5天。用药第3天,采用在右踝的胫跗关节腔注射尿酸钠溶液的方法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正常组注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多次测量大鼠右踝关节周径,观察大鼠关节炎症指数、功能障碍指数。HE染色法观察大鼠关节滑膜组织的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PLA2、PGE2的含量。结果:1.临床研究:本研究实际入组病例为198例(由于试验药物破损而减少2例),其中对照组98例,治疗组100例,两组病例在年龄、身高、体重、病史、合并症等基线特征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较好的可比性。统计结果显示关节疼痛消失率为75.21%,对照组为19.76%。关节急性红肿消失率治疗组为80.56%,对照组为25.56%,经卡方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活动障碍消失率为83.36%,对照组为19.50%。综合疗效临床缓解率治疗组为70%,对照组为6.67%,总体疗效分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评价上,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患者ALT、BUN、CREA均无明显影响(P>0.05);治疗组对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具有降低作用,治疗前后有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对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无影响。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降低,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中未发现不良反应。2.实验研究:(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造模后2、8、24、72小时关节肿胀明显(P<0.01)与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组造模后2、8、24、72小时关节肿胀均显着减轻(2h:P<0.05;8h:P<0.05;24h:P<0.05;72h:P<0.01);痛风康Ⅱ号颗粒高、中、低剂量组造模后2、8、24小时关节肿胀有减轻的趋势,72小时关节肿胀均显着减轻(P<0.01),其中高、中剂量组与秋水仙碱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05),24小时后痛风康II号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关节肿胀指数与模型组相比下降趋势明显。模型组造模后2h表现出明显的关节炎症红肿,8h左右到达高峰,24h后表现出逐步缓解的趋势,但到72h大部分仍为2级;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痛风康II号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关节炎症红肿明显减轻,到72h关节仅表现轻度肿胀。模型组8h表现出明显的关节功能障碍,到24h、72h逐步缓解;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痛风康Ⅱ号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关节功能障碍明显减轻,到72h关节功能障碍基本消失。(2)HE染色显示模型大鼠关节,滑膜细胞增生,伴大量炎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及小血管增生,说明滑膜炎症明显,造模成功。经痛风康Ⅱ号颗粒和秋水仙碱治疗后,炎症病理表现明显减轻。(3)酶联免疫吸附法(Eli sa)测定大鼠血清中PGE2含量的结果显示,正常组中PGE2含量较少,模型组与之相比明显增多。痛风康Ⅱ号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均可显着下调大鼠血清中PGE2的含量(P<0.01);与秋水仙碱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低剂量组效果不及秋水仙碱组,中、高剂量组效果优于秋水仙碱组。痛风康Ⅱ号颗粒各组间比较,低剂量组与中、高剂量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PLA2含量的结果显示,正常组中PLA2含量较少,模型组与之相比明显增多。痛风康Ⅱ号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均可显着下调大鼠血清中PLA2的含量(P<0.01);与秋水仙碱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低剂量组效果不及秋水仙碱组,中、高剂量组效果优于秋水仙碱组。痛风康Ⅱ号颗粒各组间比较,低剂量组与中、高剂量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基本病机是“湿热痹阻,瘀毒内留”,治当清热利湿,解毒化瘀,“内清外透”的治疗法则切合病机。内清外透法指导下的以痛风康II号颗粒和痛风I号外敷方为主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可明显减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关节红肿、关节功能障碍,提高综合疗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2.痛风康II号颗粒可明显改善MSU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关节肿胀、红肿及功能障碍,改善滑膜组织炎症表现;其可能通过降低PLA2、PGE2的浓度而影响炎症级联反应,从而发挥其抗炎止痛作用。

林双杰[4]2018年在《白芷外敷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白芷外敷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首次秋水仙碱1mg 口服,1小时后再服0.5mg,12小时后改成0.5mg 口服2次/日,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mg 口服1次/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白芷外敷,每日1次,每次4小时,疗程共7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关节炎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关节疼痛缓解时间、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尿酸(UA)、生活质量评分表EQ-5D、肝、肾功能、叁大常规、心电图及不良反应表。结果:1.本实验共纳入80例,79例完成临床实验观察,其中对照组脱落1例,脱落率为1.25%。2.两组的CRP、ESR、UA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CRP、ESR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UA改善无明显差异(P>0.05)。3.两组的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红肿、活动受限、关节炎积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和关节炎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关节红肿、活动受限改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关节疼痛缓解时间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5.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表EQ-5D分值、EQ-VAS分值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EQ-5D分值、EQ-VAS分值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6.两组的白细胞计数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的肝功能、肾功能治疗后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不良事件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联合白芷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能够进一步降低关节炎积分,缩短疼痛缓解时间,降低CRP、ESR及中医证候积分,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潇然[5]2016年在《基于系统综述的痛风急性期病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评价单纯口服中药治疗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痛风急性期病机,为临床中医辨证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提供依据。方法:1.检索5个主要的电子数据库,中文数据库有: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英文数据库包括:Medline、CENTRAL,检索日期从建库起至2015年12月。2.筛选符合诊断为痛风性关节急性发作期;治疗组采用的措施可为单纯的中药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的措施可为安慰剂、非甾体类消炎药、秋水仙碱或其他有效的西药等干预措施;结局为患者疼痛评分量表、关节功能限制评分、肿胀评分、不良事件、药物副反应发生率、血尿酸、血沉复发率及生活质量量表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3.完成数据提取过程,将纳入的RCT文章提取PICOS相关内容,提取结局指标数据;4.采用ROB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5.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合并,两人进行录入并核对数据信息,并对结局指标进行数据合并。6.完成异质性分析,亚组分析与敏感性分析并进行发表偏倚评估。7.基于病机频次统计及meta分析结果探讨痛风急性期病机。结果:107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符合标准,方法学质量普遍偏低,具有较高偏倚风险。未见明显的发表偏倚。参照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报告的病机及方药分析,共得到10类证候病机。在所有纳入的临床试验中,病机频次分别为:湿热内蕴101(94.4%)、瘀血内停76(71.0%)、经络不通66(61.7%)、热毒炽盛41(38.3%)、风邪入侵34(31.8%)、脾气亏虚33(30.8%)、肝肾亏虚17(15.9%)、痰浊内阻12(11.2%)、寒邪入侵8(7.5%)、少阳郁热2(1.9%)。4篇高质量单、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均涉及湿热内蕴病机,3篇涉及瘀血内停病机、经络不通病机,2篇涉及热毒炽盛病机、脾气亏虚病机,1篇涉及风邪入侵、肝肾亏虚病机。在关节炎症缓解方面,102篇(95%)研究以总有效率作为的结局报告,中药治疗存在一定的综合疗效上优势。在降低血沉方面,3篇研究结果显示清热利湿活血中药治疗优于秋水仙碱(n=93,MD-3.69mm/h,95%CI[-6.28,-1.10],I2=0%),10篇研究结果显示四妙散加减清热利湿中药治疗优于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n=310,MD-3.18mm/h,95%CI[-4.26,-2.10],I2=0%),2篇研究结果发现清热利湿解毒组中药治疗优于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n=60,MD-7.74 mm/h,95%CI [-13.22,-2.25], I2=49%),1篇研究结果显示通络止痛组疗效优于非甾体类抗炎药,(n=20,MD=-14.25 mm/h,95%CI=[-18.94,-9.56])。在疼痛控制方面,4篇研究结果显示清热利湿中药止痛疗效优于非甾体类抗炎药(n=100, MD-0.45,95%CI [-0.75,-0.15], I2=12%),多数研究结果显示中药治疗较秋水仙碱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疗效大体相当。在减轻肿胀程度方面,3篇研究结果发现中药治疗消肿疗效较秋水仙碱相当(n=171, MD 0.10,95%CI [-0.11,0.31], I2=0%),5篇研究结果发现中药治疗疗效同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当(n=130, MD-0.11,95%CI [-0.35,0.14], I2=0%)o在减轻关节受限程度方面,3篇研究结果发现中药治疗较秋水仙碱治疗疗效相当(n=171, MD 0.05,95%CI [-0.16,0.26], I2=0%),2篇研究结果发现中药治疗优于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n=40, MD-0.52,95%CI [-0.96,-0.07], I2=0%),其余不能合并的研究均提示中药疗效较对照组无差别。在血尿酸的控制方面,4篇报告结果发现清热利湿活血中药降尿酸疗效优于秋水仙碱(n= 118, MD-90.49μmol/L,95%CI [-104.79,-76.19], I2=0%),2篇报告结果发现清热利湿解毒中药降尿酸疗效优于秋水仙碱(n=79, MD-153.45μmol/L,95%CI[-173.66,-133.24],I2=0%),3篇报告结果发现清热利湿中药降尿酸疗效同秋水仙碱无差异(n=171 MD-10.41p mol/L,95%CI [-35.02,14.19], I2=73%),2篇报告结果发现利湿化痰散结中药降尿酸疗效优于非甾体类抗炎药(n=76, MD-44.57p mol/L,95%CI[-60.54,-28.60],I2=34%),2篇报告结果发现利湿通络止痛中药降尿酸疗效优于非甾体类抗炎药(n=46, MD-144.22μmol/L,95%CI [-161.30,-127.14], I2=0%),2篇研究结果发现标本兼治中药降尿酸疗效不及别嘌醇0.1g tid治疗(n=90,MD 9.38μmol/L,95%CI [7.00,11.76], I2=0%)3篇研究结果发现清热利湿中药降尿酸疗效优于别嘌醇0.1g bid治疗(n=190,MD-65.45μmol/L,95%CI [-80.37,-50.53], I2=0%),1篇研究结果显示中药组疗效不及苯溴马隆组(n=30, MD 67.75μmol/L,95%CI [26.61,108.89])。在降低复发率方面,9篇研究显示中药降低复发率存在一定优势(RR 0.52,95%CI[0.41,0.67],I2=0%)。1篇研究报告了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情况,中药在发作时的生活质量较双氯酚酸钠治疗有所提高。在安全性方面,中药安全性优于秋水仙碱(RR0.11,95%CI [0.06,0.18], I2=0%。),优于非甾体类抗炎药(RR 0.22,95%CI [0.15,0.32], I2=0%)优于别嘌醇苯溴马隆(RR0.32,95%CI [0.17,0.63], I2=0%)优于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RR0.42,95%CI [0.18, 0.94],I2=58%)。结论:1.就本研究所纳入的有效临床试验而言,痛风急性期病机主要涉及湿热内蕴、热毒炽盛、瘀血内停、痰浊内阻、风邪入侵、寒邪入侵、脾气亏虚、肝肾亏虚、经络不通、少阳郁热共10种证候病机。2.按照证候病机频次由多到少排列,分别是湿热内蕴、瘀血内停、经络不通、热毒炽盛、风邪入侵、脾气亏虚、肝肾亏虚、痰浊内阻、寒邪入侵、少阳郁热。3.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主要涉及证候病机由多到少依次为:湿热内蕴、瘀血内停、经络不通、热毒炽盛、脾气亏虚、风邪入侵、肝肾亏虚病机。4.针对缓解疼痛,病机主要为湿热内蕴:针对缓解关节炎症反应,病机主要为湿热内蕴、瘀血内停、经络不通、热毒炽盛;针对降尿酸,病机主要为湿热内蕴、瘀血内停、经络不通、热毒炽盛、痰浊内阻。5.就本研究所纳入的临床试验而言,单纯口服中药治疗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止痛、消肿、改善关节功能等方面较秋水仙碱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疗效大体相当;在降低尿酸方面优于小剂量别嘌醇(≤0.2g/日),不及大剂量别嘌醇(0.3g/日)及苯溴马隆治疗;在降低血沉方面疗效较秋水仙碱及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一定的优势;安全性优于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别嘌醇、苯溴马隆药物;在防止痛风复发、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

马剑颖[6]2002年在《痛风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特发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以及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痛风”、“痹证”、“历节”、“脚气”等范畴。饮食不节,嗜食膏粱厚味、肥甘醇酒常为本病的诱因。 导师组根据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结合本病的发病特点,认识到肾精、肾气亏乏乃本病病机之基础,而湿热、瘀血阻滞经络与关节则为痛风性关节炎发作之因素。基于此病机,导师组独辟蹊径,依补肾活血、清热祛湿之法,立痛风康方。临床上以此为主,并结合辨证、辨病用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本研究采用非盲法随机对照试验,纳入4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试验组及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口服痛风康煎剂,对照组口服别嘌呤醇,疗程两周。结果显示:痛风康组临床治愈率为30%,总有效率为90%,别嘌呤醇组临床治愈率为25%,总有效率为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康在改善关节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别嘌呤醇,别嘌呤醇则能迅速降低血尿酸;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与10%,两组均未见肝、肾功能损害。结论提示:依据补肾活血、清热祛湿法所立的痛风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 本研究尚以大鼠动物实验评估了痛风康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镇痛药效。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低剂量中药组及高剂量中药组,分别灌胃蒸馏水、别嘌呤醇药液及痛风康药液。于第3天予以造模,24h后观察步态,72h后测量关节周径,观察受试关节滑膜组织炎症病理及滑膜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实验中观察到:痛风康组和别嘌呤醇组动物受试关节周径增大值明显比模型组小(P<0.01);痛行为步态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受试关节滑膜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水肿、渗出、毛细血管充血、滑膜细胞增生、脱落、纤维组织增生及滑膜细胞变性等均较模型组轻,且中药组更优于西药组。结论提示:痛风康可保护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滑膜,改善模型大鼠滑膜组织和细胞的损害,同时还可改善炎细胞浸润和血管扩张充血,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用明显的抗炎镇痛、抗肿胀的作用。 本研究充分证实:依据补肾活血、清热祛湿法所制定的痛风康方疗效确切,使用安全,是一种值得开发的抗痛风药。

孙贵才[7]2007年在《复方豨莶草胶囊对实验性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细胞因子及COX-2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复方豨莶草胶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将复方豨莶草胶囊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通过足趾肿胀法、病理检查、ELISA酶联免疫法、免疫组织化学、RT-PCR等检测方法,测定细胞因子水平以及COX-2、VCAM-1和NF-KB的表达,并与抗炎药(扶他林)对照观察其对模型动物炎症的影响,并评价其抗炎效果。结果:(1)复方豨莶草胶囊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显着抑制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踝关节肿胀,其抑制作用虽逊于扶他林,但其安全性高,大鼠无不良反应发生;(2)复方豨莶草胶囊能显着抑制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病变关节局部炎性白细胞浸润及滑膜细胞的增生;(3)在病变关节局部,复方豨莶草胶囊能显着降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小鼠滑膜组织中组胺、IL-1β、IL-8、TNF-a含量,并降低关节滑膜内COX-2、VCAM-1和NF-κB的表达,从而抑止滑膜组织炎症发生。结论:复方豨莶草胶囊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确切疗效,可能与抑止组胺、IL-1β、IL-8、TNF-a的分泌以及COX-2、VCAM-1和NF-κB的表达有关。

汪少琼[8]2009年在《痛风合剂对动物高尿酸血症及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小鼠高尿酸血症及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观察导师经验方痛风2号对高尿酸血症小鼠和痛风1号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1)以腹腔一次性注射尿酸法,建立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设模型组、痛风2号方组、西药(丙磺舒)组,以正常小鼠作对照,造模1h后,取血,测各组小鼠血尿酸值。(2)以尿酸钠溶液踝关节腔注射法建立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设模型组、痛风1号组、西药(消炎痛)组,以正常大鼠作对照,观察造模后4h、24h、48h、72h的大鼠关节肿胀情况,造模72小时后,取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观察大鼠滑膜组织和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组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①痛风2号方明显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异常升高的血尿酸;②痛风1号方降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滑膜组织细胞中异常升高的IL-1β、TNF—α,痛风1号方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显着抑制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足跖肿胀,其抑制作用虽逊于消炎痛,但其安全性高,大鼠无不良反应发生;③用药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P<0.001);用药后各治疗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01);④用药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组大鼠关节液、关节滑膜及其周围组织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各治疗组与正常组比较仍有关节滑膜及其周围组织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关节液、关节滑膜及其周围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⑤病理切片显示痛风1号方能抑制关节滑膜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尿酸盐晶体沉积。结论:①痛风1号方可以保护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滑膜,减轻模型大鼠滑膜组织和细胞损害,并改善炎细胞浸润和血管扩张充血,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明显的抗炎、抗肿胀及减少尿酸盐在关节的沉积,保护关节滑膜超微结构等作用。其抗炎作用主要与降低关节滑膜组织细胞中异常升高的IL-1β、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有关;②痛风2号方可明显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异常升高的血尿酸。

黄晓燕[9]2010年在《痛风康Ⅰ、Ⅱ号方对湿热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消炎止痛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临床研究:通过开展随机、对照、盲法临床实验,探讨痛风康Ⅱ号颗粒和外敷痛风Ⅰ号外敷方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建立安全有效的、科学的、规范的痛风性关节炎中医综合治疗优化方案提供重要依据。2.实验研究:通过观察痛风康Ⅱ号颗粒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症状和血清IL-4、TNF-α的影响,探讨痛风康Ⅱ号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收集符合诊断要求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病例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此外,治疗组采用痛风康Ⅱ号颗粒和外敷痛风Ⅰ号外敷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疗程5天。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后分别观察病例的关节疼痛、关节急性红肿、关节功能障碍积分;在每天晚上8时由患者自行采用11点疼痛等级量表记录关节疼痛积分;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查血常规和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EA)水平。2.实验研究:将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六组,每组10只: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采用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采用双氯酚酸钠溶液灌胃,中药各剂量组分别采用痛风康Ⅱ号颗粒配置的不同浓度的溶液灌胃,每天1次,共5天。实验第3天灌胃前,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均采用尿酸钠溶液关节腔注射方法造模,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空白组注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后8小时、72小时分别观察大鼠炎症指数及功能障碍指数;造模前、造模后1小时、4小时、8小时、24小时、72小时分别测量大鼠右踝关节周径;实验第5天灌胃后2小时采血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工L-4、TNF-α的含量。结果:1.临床研究:参加试验的两组病例在年龄、体重指数、病程、合并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在关节疼痛积分和关节红肿积分、关节功能障碍积分均降低,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各项积分比较,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到100%,对照组达40%。在安全性评价上,治疗组和对照组对ALT、BUN、CREA无明显影响(P>0.05);治疗组对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具有降低作用(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对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无影响。2.实验研究:各组关节炎症指数、关节功能障碍指数积分比较,模型组积分最高(P<0.05)。造模后8小时和72小时比较,中药各剂量组和对照组积分均降低(P<0.05),模型组无明显变化(P>0.05)。造模后1小时至8小时各组关节周径比较,模型组较中药各剂量组和对照组增大(P<0.05),造模后24小时和72小时,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血清IL-4含量较其余5组明显减少(P<0.01),中药各剂量组含量与扶他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血清各组TNF-α含量较其余5组明显增多(P<0.001),中药各剂量组TNF-α的含量与扶他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痛风康Ⅱ号颗粒和痛风Ⅰ号外敷方可降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关节红肿、关节功能障碍积分,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消肿止痛作用。2.痛风康Ⅱ号颗粒和痛风Ⅰ号外敷方可降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尿酸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对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影响,痛风康Ⅱ号颗粒和外敷痛风Ⅰ号外敷方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具有安全性。3.痛风康Ⅱ号颗粒可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关节炎表现。4.痛风康Ⅱ号颗粒可升高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4含量,降低TNF-α的含量。

孙晓波[10]2005年在《复方猫乳散对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的主要药效学及部份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在中、藏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大量藏医药经验方的筛选,首次筛选出复方猫乳散用治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在国内外尚属首次,目前已上市的药物品种以及在研项目与本处方无雷同。因而在该方的组方上具有独创性。 本课题首次对该方进行了主要药效学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发现:①该方可显着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尿酸酶抑制剂造模法和次黄嘌呤造模法)的血尿酸水平。②该方可显着抑制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足肿胀;明显改善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③该方可显着减少醋酸致痛小鼠的扭体次数和升高热致痛小鼠的痛阈。④该方对鸡蛋清所致大鼠足肿胀、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但对棉球所致小鼠肉芽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以上结果说明该方具有良好的降低高尿酸血症、抗痛风、抗炎、镇痛作用。其抗炎作用主要是针对急性炎症作用较好,对慢性增殖型炎症无明显疗效。以上药效学研究结果亦证明了该方用治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性。 本课题首次对该方进行了主要药效学相关作用机理研究。实验结果发现:①该方可显着抑制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次黄嘌呤造模法)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②该方可不同程度地降低痛风大鼠模型踝关节中IL-1β、TNFα、IL-6的水平;还可升高痛风大鼠模型中枢5-HT和DA含量;降低大鼠模型外周血清中5-HT和DA含量。该方降血尿酸作用可能与其能显着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作用有关;改善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可能与其降低局部踝关节组织中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的含量,调节体内单胺类

参考文献:

[1]. 痛风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D]. 余春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5

[2]. 痛风气雾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毕翊鹏. 云南中医学院. 2018

[3]. 内清外透法对湿热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止痛抗炎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D]. 蔡骏逸.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

[4]. 白芷外敷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 林双杰.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8

[5]. 基于系统综述的痛风急性期病机研究[D]. 李潇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6]. 痛风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马剑颖.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2

[7]. 复方豨莶草胶囊对实验性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细胞因子及COX-2表达影响的研究[D]. 孙贵才.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7

[8]. 痛风合剂对动物高尿酸血症及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D]. 汪少琼. 延边大学. 2009

[9]. 痛风康Ⅰ、Ⅱ号方对湿热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消炎止痛作用的研究[D]. 黄晓燕.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

[10]. 复方猫乳散对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的主要药效学及部份机理研究[D]. 孙晓波.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5

标签:;  ;  ;  ;  ;  ;  ;  ;  ;  ;  ;  

痛风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