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川椒方治疗青海地区秋季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论文_朱永峰

青海省中医院 810000

【中图分类号】R765.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261-02

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一般认为属于中医“鼻鼽”的范畴,是呼吸道变态反应常见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发病率相对较高的疾病。鼻鼽为一病名,首见于《素问˙脉解篇》。但鼻出清涕者,幷不皆属于鼽,如伤风之初期,也可见鼻出清涕不止。现代医学认为[1],过敏性鼻炎属于 I 型变态反应,在变应原如花粉灰尘尘螨真菌皮毛棉絮等作用下,机体产生 IgE 与其受体结合,使机体致敏,当再次接触变应原时,机体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介质细胞脱颗粒释放活性物质,如组胺、激肽白细胞三烯等,导致鼻黏膜阻力血管收缩,容量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渗出,炎性细胞(特别是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腺体胆碱能活力提高,分泌旺盛,结果产生鼻黏膜水肿,鼻塞打喷嚏,流清涕等一系列临床表现[2]。中医理论认为鼻鼽的发生内因多为脏腑功能失调外因多为感受风寒异气之邪而致,脏腑功能失调,以肺脾肾之虚损为主,其病主要在肺但与脾肾关系密切.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来自于 2015 年 6 月到 2016 年 3 月就诊于我院门诊健检中心体检人士,符合以下变应性鼻炎病例选择标准的共 160 例。

1.2 病例选择

1.2.1 纳入病例标准

通过前期的文献查阅与临床观察,参考中国中医耳鼻喉科学会 1991 年 5 月杭州会议修订的鼻鼽诊断标准以及《中药新药治疗鼻鼽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中医诊断标准。本课题组制定,凡病史中具备(1)、(2)表现,即可诊断为变应性鼻炎病例,实验室检查列为参考。

(1)自觉症状:阵发性鼻痒、连续喷嚏、鼻塞、流清涕。

(2)鼻腔检查:发作期鼻粘膜苍白或淡红,水肿,鼻腔内有较多的清稀分泌物。

(3)实验室检查:

(a)鼻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阳性。

(b)皮肤划痕或点刺试验阳性。

(c)变应原皮试验阳性。

(d)血清和(或)鼻分泌物 IgE 测定阳性。

(e)鼻内变应原激发试验阳性。

1.2.2 排除病例标准

(1)18 岁以下或 65 岁以上者。

(2)合幷有精神分裂症者。

(3)合幷有心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患者。

2.结果:

2.1.与气候相关的危险因素

变应性鼻炎患者发病或症状加重的季节因素,显示变应性鼻炎发病或症状加重的主要季节是春天、秋天和冬天。

v 3.讨论

加减川椒方颗粒剂(主要由川椒、荆芥、防风、地肤子、蛇床子等组成),由北京康仁堂药业生产。现代药理学研究,川椒,是芸香科植物花椒或青椒的干燥成熟果皮,果皮中含挥发油,它可以抑制烟碱、乙酰胆碱、组胺、酚妥拉明和氯所致的离体小肠活动,还可以以抗胆碱样作用和抗组胺样作用抑制小肠活动。基础实验研究显示椒目(川椒的成熟果实)有拮抗组织胺或直接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对卵蛋白制喘动物模型的平喘作用提示椒目可能具有抗过敏作用[3-8]。花椒超临界萃取物减少豚鼠咳嗽次数、延长豚鼠咳嗽潜伏期和增加小鼠气管酚红分泌量、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重量的作用[5],有平喘、止咳祛痰及抗炎作用,椒目油可以显著降低哮喘患者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说明其可以快速而有效地阻断I型变态反应的哮喘[6],而过敏结膜炎也属于I型变态反应,可推川椒对I型变态反应引起的过敏性结膜炎同样有效。临床观察研究得出,川椒方可明显改善AC患者的眼痒、眼红症状,同时临床观察发现川椒方还可迅速改善AC患者伴有的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症状。

综上所述,自拟加减川椒方可以扶助人体正气,以驱邪外出或阻邪于外,从而有效地提高人体的抗邪能力,改善黏膜功能,提高了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本方法在继承传统治疗过敏性鼻炎疾病的基础上,为现代耳鼻喉科治疗过敏性鼻炎疾病的途径增添了一种新的方法,填补了一项空白,该方法为鼻部疾病的治疗效果更完善。总之,川椒方对过敏性鼻炎疾病来说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治疗高海拔地区鼻部疾病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我省地处高原缺氧地带,因气候、工作环境等易导致各种耳鼻喉部疾患,我省是个多民族地区,各少数民族由于生活地域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民风民俗各异,故从发病因素上也存在着群体差异性,人民的生活水平较低,应用祖国的传统中医药川椒方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具有价格低,疗效好等优点。

加减川椒方可以扶助人体正气,以驱邪外出或阻邪于外,从而有效地提高人体的抗邪能力,改善黏膜功能,提高了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适合在高海拔地区过敏性鼻炎患者中推广使用。本方法在继承传统治疗过敏性鼻炎疾病的基础上,为现代耳鼻喉科治疗过敏性鼻炎疾病的途径增添了一种新的方法,填补了一项空白,该方法为鼻部疾病的治疗效果更完善。该治疗方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治疗费用低廉,操作简单,安全、无疼痛及并发症较少,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参考文献:

[1]杨津丽. 三种过敏性疾病分析. 江西医学院学报,1997,37(1):73

[2]周玲,余霞萍. 1012 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测敏及脱敏治疗分析.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2),295-296

[3]顾恒,颜艶,陈昆等. 我国特应性皮炎流行病学调查.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33(6):379-383

[4]陈丽芳,李林峰. 微生物与特应性皮炎.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1,27(5):265-267

[5]王克威,黄淑芳,朱小华,等. 106 例变态反应性疾病变应原皮试分析. 重庆医学,1997,26(1):13-14

[6]Mcllis CM. Is asthma prevention possible with dictary manipulation. Med Jaust,2002,16:177-182.

[7]杨季国,叶万敏,陈玉燕等. 儿童哮喘与饮食等相关因素的研究.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27(3):30-31

[8]Abdulrazzaq YM,BcncrA,DcBussc P. Association of allcrgic symptoms in children with those in their parents. Allergy,1994,49:737-743

论文作者:朱永峰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  ;  ;  ;  ;  ;  ;  ;  

加减川椒方治疗青海地区秋季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论文_朱永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