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在临床急性病症的疗效观察论文_王英絮,丁艳

王英絮 丁 艳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中医骨伤科 宁夏银川 750004

【摘 要】目的:观察针灸在急诊就诊及住院患者急会诊中的作用。方法:将我科2014年全年门诊急诊就诊及全院急会诊的病例分别针灸治疗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3次均痊愈。结论:针灸不仅治疗慢性恢复期疾病疗效好,在一些临床急性病症中同样发挥着西医药物不能替代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040-01

统计我科就诊的2014.1.1-2014.12.31一年中门诊急诊就诊及全院急会诊的病例,其中因急性发病门诊就诊最多病种前2位依次为:落枕196例、急性腰扭伤112例。而病房接收全院急会诊的患者最多病种前3位依次为:术后腹胀49例、术后尿潴留36例、顽固性呃逆22例。利用针灸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门诊患者:

1.1一般资料:196例落枕患者中,男108例,女88例,平均年龄36±8.6岁,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中“呃逆”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为主症,兼见心烦、胸闷、气短、腹胀等。112例急性腰扭伤患者中,男69例,女43例,平均年龄39.21±5.13岁,所有病例发病均小于2天。

1.2方法与疗效比较

1.2.1 方法:落枕(n=196)取落枕穴、后溪;急性腰扭伤(n=112)取腰痛穴、后溪。针刺后嘱其活动颈部及腰部,留针15分钟。

1.2.2疗效比较

2 住院患者:

2.1一般资料:术后腹胀(不排气)49例,主要为胃肠及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男26例,女23例,平均年龄58.12±7.29岁,尿潴留患者36例主要以剖宫产术后为主,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8.35±3.32岁,术后拔除尿管后4小时出现,针刺后1小时只有2例仍不能自主排尿,加艾条灸气海、关元、归来,每穴10分钟。灸后30分钟小便自解。顽固性呃逆22例,以胃肠及肝胆外科、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为主,男16例,女6例,平均年龄63.46±7.89岁,所有病例发病均于术后1-2天。

2.2方法与疗效比较

2.2.1方法:腹胀(不排气)取足三里、上、下巨虚;尿潴留取阴陵泉、三阴交;顽固性呃逆取攒竹、足三里、太冲,留针、艾灸30分钟。

2.2.2 疗效比较

3 体会:

落枕多因睡眠时头颈姿势不当,枕头垫得过高、软硬不当或高低不平,颈部受风着凉所致的颈部肌肉疼痛,尤以头颈部转动时更甚。急性腰扭伤,祖国医学称之为“腰部伤筋”、“闪腰”、“岔气”。《素问?刺节论》曰:“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行,名曰伤筋”。由于腰部筋伤,使循行于腰背部的督脉及足太阳经脉之气运行不畅,气血瘀阻,不通则痛。除落枕穴、腰痛穴对落枕和急性腰扭伤有特效外,后溪可加强止痛效果,《针灸大成》:后溪主胸满,颈项强,不得四顾,它属于太阳经,循行于颈项侧部,为手太阳中的输穴,主体重节痛。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因此针刺后溪穴能有效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达到舒筋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术后腹胀由于麻醉和手术的创伤,使胃肠功能受到一定的抑制,加之腹腔内的气滞血瘀,而使肠腑气机运化失调,传化之物停滞下降,肠腔内积气、积液增多所致。根据中医“六腑以通为顺”的原则,故针刺选穴采用双侧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三穴分别为胃、大肠、小肠合穴,为治疗胃肠病最常用之穴;并可配合太冲、内关。太冲为肝经原穴,有疏肝理气之功;内关为八脉交会穴,有宽胸理气、开郁止痛之效,三穴合用,共奏健脾和胃,理气消胀之目的。

尿潴留相当于祖冒医学的“癃闭”范畴。是以排尿困难,甚则小便不通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临床症状,常见于麻醉、手术后及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的损伤、炎症等疾病中。主要由于三焦通调水道的功能失常,膀胱气化无权,导致湿热壅积、中气不足、肾阳虚衰。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之交会穴,具有补气摄血、补血活血等作用,配用足太阴脾经合穴阴陵泉,可补脾益肾,脾肾气化功能正常,则小便自调。肝经循行过阴器,故三阴交针感要求达到大腿内上侧,以直达病所,则小便自通。2例针刺无效的

呃逆俗称“打嗝”,中医学认为呃逆乃久病、重病伤及中焦脾胃。胃气虚弱,胃失和降所致。超过48小时称为顽固性呃逆,.攒竹穴分布在头面部,故强刺激攒竹穴,并长时间留针,可有效带动诸阳之脉。祖国医学认为,肺居胸中主气,主宣发肃降,对维持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起着重要的作用,膈位于胸腔、腹腔之间,胃气上逆引起的膈肌痉挛,必然导致气机的升降失调。攒竹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穴,该穴位于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下切迹处,分布有眶下神经、额神经内侧支,针刺攒竹穴可清膀胱经热,降胃气从而止呃〔2〕。具有调节气机升降出入、降逆止呃作用,用于治疗顽固性呃逆功效显著,经临床观察,此穴对寒热虚实诸证所致之呃逆均有应立竿见影之效。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胃的下合穴,两穴合用可调理脾胃,和胃降逆。

以上是在临床中常见到的急需解决的常见病症,需要更进一步的正确辩证,才能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愿与同道继续努力,来寻找取穴更少,疗效更佳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2

[2]夏阳.针刺攒竹为主治疗呃逆58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1):37

作者简介:

王英絮(1965-),女,河北,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科室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脊柱关节病及瘀络方面的研究。

论文作者:王英絮,丁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

标签:;  ;  ;  ;  ;  ;  ;  ;  

针灸在临床急性病症的疗效观察论文_王英絮,丁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