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思考论文_肖子灵

新发展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思考论文_肖子灵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 400000

摘要:众所周知,道路对于人类生产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城市道路规划的主要作用是为城市居民在有限的路面条件下,完成道路路面分配性设置、满足城市交通职能需求、表现城市规划理念。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是城市整体规划布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道路规划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城市职能化交通分布在城市道路体系内部,保证城市通行安全与畅通。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下;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引言

城市道路依据道路在路网中的位置、交通功能和对沿线的服务性能等,可以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不同等级的道路对应不同的设计车速、交叉口间距及道路红线宽度。道路横断面应在道路规划红线宽度范围内,本着节约用地原则,按道路所处区位、道路等级、服务功能、交通特性,并结合各种控制条件合理布设。

1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定位

在过去,城市道路的建设主要强调解决交通能力不足,制约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应对城乡布局的拓展和机动化水平的提高所提出的新要求,在这种功能定位下,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主要考虑解决交通问题,催生出“以车为本”的交通性道路,破坏了道路原有的生活氛围和地域性特征,沦落为纯粹的交通空间,给城市的交通安全、街区活力、历史文化传承带来了压力与挑战。现在,城市道路功能呈多样化的趋势,除了其交通功能、基础设施走廊的功能外,同时也应为人们提供休息、散步、交流交往、观赏、休闲的空间。因此,城市道路应具有如下功能:1)供车辆、行人通过的基础设施。2)促进人们的交流与互动。3)寄托人们对城市的情感与印象。4)增强城市魅力和激发经济活力。在新的城市建设理念下,城市道路应作为城市外部形象的重要载体,人行通道道路的空间与形象来认识城市,道路上传达的建筑风采和人文风情应反映城市的内涵。

2发展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策略

2.1全面理解街道

市民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街道,不论是行走、骑行或者开车行驶都是在街道上进行的。街道作为城市主要基础设施,是人流、物流和交往的主要通道与场所,同时,街道还给沿线的建筑物带来阳光和空气。不论是何种类型的街道,其最重要的功能是作为最便利和无处不在的公共空间,支持各种社会交往。同时,街道又是社会空间,是人们购物、休闲、会面、参与社区活动和观赏游玩的场所。从广义上阐述,街道是个集文化、社会、经济和政治于一体的多元空间,它具有不明确性,是不断变化的、互动的、复杂的和多义的。这种变化性和多元性使街道的规划设计充满挑战。设计中需要重点思考影响街道使用的因素有:安全感、归属感、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舒适度、便利性、领域性、人格化、温暖及感官愉悦。

2.2充分表达“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1)礼让慢行:促进绿色交通出行,优化道路空间分配,将更多的道路空间留给慢行交通,对于空间局促的路段,可采用共享道路的概念(类似于小区内的道路),各种交通方式混行,使机动车更加的谨慎慢行。2)步行有道:提供宽敞、畅通的慢行空间,建议开放建筑退界空间,与红线内的人行道一体化设计,统筹步行区域、设施带与建筑前区空间[3]。3)安全过街:控制路段人行过街间距,使行人就近过街,压缩交叉口的规模,缩短过街距离,限制右转车的车速,或采用特殊的结构设计,是慢行通道在交叉口结构、标高上连续起来,引导机动车降速,增加慢行空间的连续性和舒适性。4)设施可靠:附属功能设施及建筑设施应坚固可靠,不得妨碍行人活动及车辆通行安全,铺装结构应满足防火要求,道路两侧及人行道应提供充足的夜间照明,避免绿化、指示牌等遮挡视线等。5)生态种植:合理布局街道绿化,通过多种方式增加道路绿量,尽量种植高大乔木,形成林荫道,提升休憩空间的品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商业与生活服务街道同时要提高绿地的硬地比,协调景观与行人活动的需求。6)资源节约:在满足交通、景观与活动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压缩红线宽度,适当较少交叉口红线半径,节约土地资源,可考虑道路空间分配预留弹性空间,分时利用(如周末停车、街边用餐等)。7)资源集约:海绵城市理念的贯彻,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改善道路环境;设置综合管廊,集约使用地下空间资源,减少地面设施、检查井等占地,美化道路景观。8)空间宜人:通过管控建筑控制线和立面秩序,形成与街区功能、活动需求相适应的道路空间界面形态,形成整齐有序或富有节奏和韵律感的空间界面。道路规划应控制道路界面的宽度,避免过宽或过窄。9)优化道路网络:增加路网密度,强化路径的连接,避免封闭区域对道路的阻隔,如开放式街区的规划理念。10)智慧道路:城市道路应为出行者提供安全保障服务、生活便利服务、环境管理服务等。

2.3道路横断面各组成尺寸设计

1)机动车道:机动车道的宽度包括车行道宽度及两侧路缘带宽度。车行道宽度的确定取决于车道数。路缘带宽度应根据设计车速来确定:设计车速不小于 60 km/h 时,路缘带最小宽度0. 5 m;设计车速小于 60 km/h 时,路缘带最小宽度为 0. 25 m。机动车道宽度等于车道数乘以每条车行道的最小宽度再加两侧路缘带宽度。2)非机动车道:自行车是城市居民普通型的出行工具,非机动车车道宽度等于自行车车道数乘以一条自行车最小宽度 1 m再加两侧各 0. 25 m 路缘带宽度。3)人行道:不仅要满足步行交通的需要,还要用来布置地上杆柱、地下管线、消火栓、绿化等。人行道的宽度取决于街道功能、沿街建筑物性质、人流密度、绿化带、人行道上设置的公用设施及人行道下埋设的地下管线等的需求,并同时与街道总宽度之间达到一个适当的比例。4)分隔带:分隔带分为中央分隔带及两侧分隔带,由凸出来的分隔带及两侧路缘带组成。分隔带的宽度取决于设计车速:设计车速不小于 60 km/h 时,中央分隔带最小宽度为 3 m,两侧分车带最小宽度为 2. 5 m;设计车速小于 60 km/h 时,中央分隔带最小宽度为 2 m,两侧分隔带最小宽度为 2 m。5)绿化:道路绿地率应该符合相关的规定,红线宽度大于50 m 时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50%;红线宽度在 40 m ~ 50 m 时,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25%,红线宽度小于 40 m 时,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20%。

2.4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与城市整体布局相融合

我们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时,应该避免盲目和随意,首先要明确城市发展的方向以及想要达到的目标,然后再对城市道路进行整体布局和规划。对城市道路规划进行整体布局有利于提高道路施工的效率,可以节约城市道路资金的投入,同时也为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提供了便利。进行整体布局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可以提前检验该区域是否适合修建城市道路。我们在进行整体布局时,要时刻根据城市的发展方向做出建设布局,并且也要根据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原则进行布局,从而促进城市整体布局与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能够相融合,让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更加清晰明了。

结语

城市道路是组织城市用地布局的骨架,是整个城市车行、人行、市政管网的载体,是联系城市社会生活及经济活动的纽带。良好的路网规划可为人们的顺畅出行带来方便,合理的横断面设计可以满足交通安全、环境、公用设施管线敷设等,能更好的为城市居民的生活起到服务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盖尔.人性化的城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阿兰•B•雅各布斯.伟大的街道[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M].南京:译林出版社,1961.

论文作者:肖子灵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2

标签:;  ;  ;  ;  ;  ;  ;  ;  

新发展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思考论文_肖子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