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论文_妥亚玲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人民医院 730700

【摘 要】本文采用实验的方法对新生儿听力情况进行筛查,实验所用主要仪器为耳声发射仪。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在新生儿出生之后三天或三天以后是对其进行听力筛查的最合适时机,且在新生儿出生最初几天范围内,随着其日龄的增长,初筛通过率也随之提高。需要重视对新生儿听力的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对于加强对为通过复筛新生儿的检查和随访,及早进行干预,避免新生儿产生听力障碍。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临床意义

引言:

作为新生儿常见出生缺陷的一种,听力障碍会阻碍儿童的成长,不但会对患儿语言及认知产生影响,还不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以及正常的就业、婚配等,进而对社会造成负担,不利于社会的进步。通过对新生儿听力的筛查,可以对其听力障碍尽早发现和诊断并进行治疗。若新生儿可被确诊为永久性听力损失,在其出生六个月之内,及时采取科学的治疗和康复训练,能够降低听力障碍对其语言以及其它神经精神发育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促进患病幼儿健康成长,使大部分幼儿能够正常生活,减少社会负担。

一、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以接受听力筛查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复筛时失访新生儿除外。实验对象共有1960位,男新生儿共994名,女新生儿为966名。共分为两组,正常组为正常足月新生儿,共1662例。高危组为298位,其中换高胆红素血症的有一百三十五名,宫内窘迫患者有一百一十七名,早产低重的有六十八名,先天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有两名,先天耳廓外耳道畸形的有两名,先天风疹病毒感染的有一名。在孕周,体重等方面,两组新生儿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因此可用来进行对比。

(二)筛查方法

对新生儿听力进行筛查的方法严格依照相关规范中的条款规定进行。所用仪器为MAICO ERO ̄SCAN耳声发射分析仪。对于正常足月新生儿的听力初筛在其出生后二十四小时到七天范围内完成,平均时间为顺产出生后四十八小时。对于剖腹产儿的听力筛查在其出生后七十二小时左右进行。对于高危新生儿的听力初筛则需要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待病情稳定后进行,也可在其出院前完成。

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操作的人员需要具备相关资质证明且掌握筛查所需专业技能。

听力筛查的房间需保持良好的通风且环境噪声不得超过四十五分贝,配备相关设备以及诊察床。当新生儿处于睡眠或安静状态之下,对其外耳道进行常规清洁,避免耳道分泌物对筛查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根据婴儿情况做好耳塞的选择,并将其塞进耳道,使外耳道处于密闭状态,方可进行测试。当仪器显示PASS则为通过,显示REAR则未通过,此时需要重复进行两到三次的测试,并选取最后一次测试的结果。通常来说,整个测试过程的时长约为五到十分钟。测试需对两耳分别进行,只要有一耳未通过测试即该新生儿未通过测试。若新生儿未通过初筛,则需要在其出生后四十二天内进行复筛。所用主要仪器为内耳发射仪。若复筛仍为通过则需转至听力筛查诊断中心再次复查,注意做好随访工作。

(三)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所用统计软件为SPSS 17.0,利用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若P值小于0.05,则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四)结果分析

(1)初筛及复筛结果

经过检验数据计算如下:正常组初筛通过率为百分之90.07,复筛通过率为百分之94.55。高危组初筛通过率为百分之63.13,复筛通过率为百分之24.66,且两组之间差异P值小于0.01,具备统计学意义。

(2)初筛时间对结果影响

实验结果参照表1.

表1:足月新生儿组初筛时间对结果影响比较(n)

(3)听力障碍发生情况

实验结果参照表2.

表2: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情况

二、讨论

耳朵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听力在人们生活,工作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生儿若患有听力障碍,则大脑无法得到有效声的刺激。即便听力障碍为轻度,也会对其生理健康发展和社会交往等造成影响,不但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也会给社会发展造成压力。通过听力筛查,可以尽早发现新生儿的听力障碍并进行干预治疗,能有效降低由于听力障碍对新生儿语言发育的影响。

相关调查可以表明,我国残疾人总数较多,且听力残疾所占比例较大,这也使得对新生儿的听力筛查更为必要。通过听力筛查和科学的治疗,可以有效减少聋哑人数,提升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

在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时,需要对影响筛查结果的因素进行控制。部分新生儿的外耳道较为狭窄,若耳道或中耳腔内有出生后的污物或羊水残留,则会对检查结果颤声干扰,因此在筛查前需要做好新生儿耳道的清理工作,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另外,中耳腔内羊水会逐渐被吸收,因此随着初筛时间的变化,通过率也会有所提高。新生儿出生二十四小时之内进行听力初筛,通过率为百分之62.24。出生二十四到四十八小时初筛通过率为百分之90.52.出生后四十九到七十二小时初筛通过率为百分之95.6。因此可以表明在新生儿出生三天或以上的时间段,最适合对其进行听力初筛。在新生儿出生最初的时间范围内,初筛通过率随日龄的增加而有所提高。

影响听力筛查结果的因素还包括新生儿哭闹,吸吮等发出的声音,检查技术不成熟,操作不够规范,筛查室为达到要求等。所以在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时应选择安静的环境且需在其保持熟睡或安静状态下进行。若新生儿有咳嗽现象,则应先进行治疗,待症状好转之后再完成听力筛查,避免影响检查结果。在检查的过程中还需对耳塞插头和导线的连接进行检查,确保耳塞完全插入外耳道中。

早产,体重较低,感染,窒息等都是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遗传、围产期疾病等也有可能引发新生儿听力障碍。根据本文的实验结果可知,正常组存在听力障碍的新生儿人数为七,高危组存在听力障碍的新生儿数量为十三,因此可以表明,相较于正常新生儿来说,高危新生儿患听力障碍的概率更高。因此,必须结合听力筛查相关要求和规范,做好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工作,确保筛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对已确诊为听力障碍的新生儿,需要对其听力损失程度,原因等进行分析,有正对性地采取相应治疗和康复训练。

结束语

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听力筛查结果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听力筛查可对患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儿采取科学的治疗手段和积极的干预,减少由于听力障碍对新生儿正常生活的影响,使其能够融入社会之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听力筛查技术的成熟,听力筛查准确率也将大幅度提升。在实践中,需要重视新生儿听力的筛查工作,做好随访和后期检查工作,降低听力障碍的发生概率。

参考文献:

[1]崔欣华,盛红,刘恒.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时间探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1,34,(06):36-37.

[2]李红辉,杨艳.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地区聋儿听力干预情况分析58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0):175-176.

[3]徐丽.新生儿听力筛查测试时间的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3),2039-2040.

[4]胡书君,历建强,郑锦,等.洛阳地区16654 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0,18,(05):425-427.

论文作者:妥亚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1

标签:;  ;  ;  ;  ;  ;  ;  ;  

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论文_妥亚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