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如何诊断胆囊息肉论文_阿衣曲布

超声如何诊断胆囊息肉论文_阿衣曲布

阿衣曲布

(甘洛县人民医院;四川甘洛616850)

随着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快乐。与此同时,人们的健康意识理念也有了近一步地提高。为了确认自身体状况是否良好,“体检”逐渐深入人心,不仅各个企事业单位要求员工进行定期检查,就连一些具有权威性的考试(如高考)都要求学生进行体检,由此可见,体检成为了寻常百姓们的家常便饭。在进行完体检以后有的人笑逐颜开,因为他们的检查结果证明他们很健康。然而有一些人,在接到自己的体检报告以后却愁眉不展,因为他们的体检结果并不乐观。在超声体检时,有的人会被告知可能有“胆囊息肉”,让人觉得担心、害怕。

那究竟什么是胆囊息肉呢?通常而言,人们针对于“胆囊息肉”的理解实质上就是生长在胆囊上的一个“小肉球”,这只是一个比较通俗的叫法,用年轻人的话来讲就是一种山寨版叫法。在临床医学上,我们一般称“胆囊息肉”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由于在医学临床上和医学影像检查上很难对这种病症的性质进行划定,因此又将“胆囊息肉”叫做“胆囊黏膜隆起性病变”。在临床医学上,我们根据这种病症的病理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种类型,即非肿瘤性病变以及肿瘤性病变。值得注意的是,炎症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以及胆囊腺肌增生症等症状,属于非肿瘤性病变的范畴。针对于这种类型的胆囊息肉,患者们可以不用过于担心,应该用良好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主动配合医生的医治,大可以不用紧张,一定要坚持定期随访复查,以保证自身的健康。而胆囊腺瘤和胆囊癌属于肿瘤性病变的范畴。胆囊腺瘤可以说个危险系数极高的定时炸弹,虽然说胆囊腺瘤是良性的,但是它具有逐步演化为胆囊癌的风险性与可能性。众所周知,胆囊癌本质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癌症,其预后十分不乐观,一旦患得该疾病,患者应及早去医院接受肿瘤手术治疗,以此来尽可能地提高生存率。可见,对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类型以及诊断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与认识是十分重要的。从目前的医疗水平来看,常规超声检查、内镜超声检查、CT强化扫描检查以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是目前临床中最常使用的胆囊息肉诊断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对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莫过于超声技术的检查方式,超声技术对于胆囊息肉的查出率高达95%。通过医学超声检查,不仅能有效地诊断出胆囊腔内隆起性病变,还能将病变的体积大小、肿块数目、回声情况等诸多状况进行形象化描述,除此之外,医学超声检查还能针对于绝大部分的胆囊腔内隆起性病变进行初步的诊断并定性,可靠性较高,可信度也很高。

针对于胆囊息肉而言,发生非肿瘤性病变的几率比较高。通常而言,多发性回声较高的结节样突起是非肿瘤性息肉在超声图像上的主要呈现,一般情况下难以检测到血流信号。在非癌变性病变的胆囊息肉中,胆固醇性息肉的“出场率”比较高,在医学超声诊断图像中呈现出的特征有:①外部形状呈现出球状、桑葚状或者乳头状,并且附有蒂状物或者基底比较窄;②常见为多发性病变,影像中可见于胆囊的任何部位;③肿块的体积比较小,一般情况下其直径为10毫米;④超声检查中大多表现为强回声;⑤利用彩超对血流进行检查时,一般情况下是观察不到血流信号的。除此之外,胆囊腺肌增生在医学超声图像检测中可被观察到胆囊壁增厚并且其内部没有回声的小型囊状物,并且胆囊壁可见明显增厚而且附有体积较小且呈现圆形的液体囊腔。囊腔内部在进行医学检测时可见“彗星尾征”。

肿瘤性病变的胆囊息肉相对于非凡囊性病变而言,发生几率较为小,并且在超声上也有许多难以鉴别出来的肿瘤性的胆囊息肉病变的情况,主要有胆囊腺瘤、胆囊增生性息肉、胆囊炎性息肉等 。一般情况下,这些病变情况在超声检查的诊断像图中大多呈现出乳头状、不规则状或者是团块状结节,并且基底较宽,其直径一般情况下相较于胆固醇性息肉较大,一般为1.5厘米的直径。其中,胆囊腺瘤虽然是良性的,但其具有癌变的风险,因此患者们应该引起警惕。在临床医学上,胆囊腺瘤一般情况下是单发性的,医学超声图像检查可观察到其病变直径大于10毫米,如若患者自身还患有胆结石并且基底比较宽时,则癌变的风险将会有所提高。因此,如若患有胆囊息肉,一定要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诊断治疗,以免病情恶化。在临床医学中,由于腺瘤有癌变的可能,如果检查出其有癌变的可能,必须尽早切除,以除后患。

所以,当人们在进行体检后,如若检查出患有“胆囊息肉”,那么绝对不可讳疾忌医,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超声检查,来确定病变的程度以及种类,尽快做诊断,寻找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以免病情恶化,造成难以收拾的结局。

论文作者:阿衣曲布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5月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  ;  ;  ;  ;  ;  ;  ;  

超声如何诊断胆囊息肉论文_阿衣曲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