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韶关供电局 广东韶关 512026)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电网体系规模的逐渐扩大,极端灾害天气的频繁出现,使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更加的平常,不仅对国家及个人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供电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和舆论压力。因此,预控电网风险这件事成为系统运行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目前为止,国内虽然对电网风险预测和警报的手段和理论探讨很多,但是缺乏包含全省并投入运行的成熟管理体系。本文主要分析目前电网防线管控体系的运作状况,对未来这一体系提出的改进方案,希冀能为读者提供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管控体系 风险管理 电网 故障
引言
对风险预控和警报管理的有关过程进行正确的定义是进行电网风险预控和警报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现有的标准和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风险分析和识别,判定风险的等级,提出并确定对应的预防控制的方案。接下来是对电网风险预控和警报管理体系中的几个重要的概念进行定义解释,通过明确上述各个环节的任务和目标,来对电网风险管控体系运作进行分析。
1.运行风险管控的基本原则
1358电网风险管控工作法基于四项基本原则:超前计划、科学定级、协调联动、闭环管控。坚持超前计划原则:安全管理从“事后分析型”向“事前防范型”转变,电网风险管控也必须是对这一理念的积极践行;坚持科学定级原则:包括风险量化评估和设备特维到位标准科学定级量化;坚持协调联动原则:将电网安全风险管控作为贯穿安全生产各个环节的链条,实现部门、专业、单位间围绕风险管控的联动和互动,实现电网风险及设备隐患的动态管理:坚持闭环管控原则:突出电网运行风险分析结果向控制、现场作业层面的传递和转化,科学定制运行风险控制措施,强化控制措施的执行和落实,并通过定期实施的风险管控成效评估及持续改进工作,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流程和风险量化评估办法,形成电网风险管理的闭环管控。
2.运行风险管控体系的整体构架
例如广东电网来说,广东电网运行风险智能管控系统的建设集成了DMIS系统、EMS/SCADA系统、节能发电调度管理系统、DSA动态安全评估系统、省公司生产管理系统的数据与应用功能,以CIM标准模型综合并统一各应用系统间不同的数据模型,通过对源数据的清洗、组合、规范化形成运行风险管控系统需要的各项基础数据。使应用目标和功能各不相同的多个系统通过数据和功能间的集成成为运行风险智能管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并为运行风险管控体系的正常运转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数据。
图l省、地、县一体化电网风险管控体系
3.电网风险管控体系的运作
3.1.电网风险预控的定义
风险预控是指以安全生产的宗旨和目标为根据,以科学的风险评论和分辨为基础,来选择最好的风险预测和控制方法,防止风险发生。按照我国电网“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原则,省、地、县3级电网应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防止风险出现。以省级电网为例,当前采用的风险防止措施包括运行形式的改变(电网分区分层方式改变、母线连接形式改变、移动负荷),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装置)调整,有秩序用电与负荷调控,变电站防全停,设备特维等。
3.2 电网风险管控理念
电网风险管控涉及省、地、县三个层面,各级调控中心按照调控权限划分,对各自管辖范围内的电网开展风险评估与预防控制。其目标是实现省、地、县三级电网风险的有效控制与防范,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
500kV电网层面:如果500kV同杆多回线路同时跳闸,影响主要体现在市级电网损耗负荷、全网发电平衡的方面。从整体上讲,正常情况下,500kV变电站全部停止运行发生的几率很低。整个一体化电网风险管控体系如图l所示。
220kV电网层面:经过讨论与分析,在已经存在的网架结构下,出现N-1故障,系统仍然可保持正常运行,不能达到电力事故事件定级的等级;有4项达到电力事故事件定级的等级,假如考虑同杆架设多回线路N-2 故障;考虑500kV 变电站220kV母线同跳,达到电力事故事件定级的等级的有9项;以上危险大多不可以消除,危险尚存的主要原因是负荷中心电源单一。再从220kV变电站全部停运这一重要的故障形式上考虑,达到等级的共12项,以上可能出现的危险大约都可通过110kV 备自投装置消除。
对于供电薄弱的地区,去除风险的基本方法都是通过改进500kV电网或220kV电网的一次电网设施。目前,使负荷分配平衡来避免风险出现,可通过优化电网运行方式,改变变电站供电负荷的比例等来实现。
3.3电网事故分类及分析
当前,电网运行方式风险预控警报分析中提及的事故类型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1)母线的故障;
(2)单一设备的故障;
(3)同杆多回线路的故障。
2001年正式颁布且执行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对于“N-l”标准中的单一元件明确为发电机、线路、变压器等,不包含母线和同杆架设双回线,母线和同杆架设双回线的故障的讨论结果对第二级安全稳定标准也适用,即保持正常运行且可以损失少量的负荷。根据上述规定,运行形式风险预测和警报分析中对母线和同杆架设双回线故障分析提出的的有关控制措施,防止大范围停电的重大事故的发生。但是即使这样,部分运行形式下的限额仍控制困难并缺少可操作性。2008年发生在粤北地区的雨雪冰冻灾害,同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了“N-l”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出现障碍的严重程度应该用使系统正常运行且必要的最小控制代价来衡量,或没有控制时的停电损失。它不是决策的条件,而应该是分析的结果。综合电网的现实运行的特点,在风险预控的管理中,将上述两种故障都考虑进去。在技术策略尚不能实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组织措施来让电网运行风险降低,这是对于风险较大但发生几率较低的事情的防护。
3.4电网风险管控体系运作的工作流程
省公司调控中心每月中旬组织开展下发风险分析,根据风险辨识结果,对达到风险等级的工作编制《风险评估表》,经省公司相关部门会签,由公司领导签发后下发地市局。各地市局根据《风险评估量化计算表》,及时编制《电网运行风险控制任务书》进行电网风险预警, 组织相关部门召开电网风险管控协调会,将风险情况进行通报,并将风险预控任务下发具体工作要求。各项风险预控措施均有效落实后,经中调批准,按期开展工作。项目或检修工作结束后,县局、地市局将风险预控工作落实情况逐级上报;同时,结合工作开展中发现的电网问题,提出整改建议。每月月初,省公司统一发布电网风险及安全生产主要风险,对当月电网风险开展管控工作。通过上述过程,对于切负荷、安控装置切机的问题,需要与电网实际运行情况及《条例》结合,对装置方法开展深入的分析,更大限度得使三道防线的作用得以发挥,保证负荷可靠供电和电网安全性,又可以有效对《条例》要求执行。所以,应该尽量加强电网建设,建设加强智能电网,弥补电网薄弱环节,尽可能减少发生事故时稳控措施必须的切机和切负荷量。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电力企业要想加大自身的企业竞争力,争取可以与国际上的其他企业进行竞争,就很有必要来完善自身的企业的风险管控体系,当然这个体系本身由于涵盖的范围较广,所涉及到的细节较多,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也是不容易的。通过规范管理责任和过程,精心分工,制定预防措施,提前控制风险,把风险降到最小的程度,进一步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 张国华, 张建华, 彭谦. 电网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J]. 电网技术, 2009, 33(8): 30-35.
[2] 薛禹胜,费圣英,}、凡强.极端外部灾害中的停电防御系统构思:(一)薪的挑战与反思[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9):2-6.
[3] 李继红, 戴彦, 王超. 大电网连锁故障的风险分析及对策[J]. 电网技术, 2011, 35(12): 46-49.
[4] 杨小卫,崔长江.电网安全风险管理和预警[J].广西电力,2009(3):33-38.
论文作者:许立波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2
标签:电网论文; 风险论文; 体系论文; 负荷论文; 母线论文; 故障论文; 系统论文; 《电力设备》2016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