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黑格尔“主奴关系”及其辩证因素-兼论普遍人格视角下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论文

论黑格尔“主奴关系”及其辩证因素-兼论普遍人格视角下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论文

论黑格尔“主奴关系”及其辩证因素
——兼论普遍人格视角下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杜宇鹏,任洪岩,崔建伟

(齐齐哈尔大学哲学与法学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摘 要] 黑格尔关于“主奴关系”思想的论述是《精神现象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其精神哲学当中主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奴关系”是黑格尔对自我意识的认识的深化与延伸,是分析黑格尔哲学思想的重要切入口。“主奴关系”在当今社会的价值也以各种形式展现出来并使人在思想上变得更具有辩证精神。“主奴关系”的辩证因素是看待问题的思维模式也是其最大的价值闪光点。同时,在主奴关系当中揭示出普遍人格的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

[关键词] 黑格尔;主奴关系;自我意识;辩证因素

黑格尔关于“主奴关系”思想的论述是《精神现象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其精神哲学当中主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奴关系”是黑格尔对自我意识的认识的深化与延伸,是分析黑格尔哲学思想的重要切入口。“主奴关系”在当今社会的价值也以各种形式展现出来并使人在思想上变得更具有辩证精神。“主奴关系”的辩证因素是看待问题的思维模式也是其最大的价值闪光点。同时,在主奴关系当中揭示出普遍人格的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通过对路段实测交通量调查数据的处理,依据式 (2)得出道路双向日交通当量轴载轴次约为230785.6次;结合式(1)(4)(5)可得该路段最大交通荷载为267kN。根据式 (9)可得东段顶管总顶力1852kN,经对比实测东段顶管总顶力1673kN,与实际值相对误差10.7%;理论计算得西段顶管总顶力1877kN,实测西段顶管总顶力1658kN,与实际值相对误差13.2%。经计算,西段顶管工程总顶力,与实际值对比并求得相对误差,如表5。

一、自我意识与“主奴关系”

黑格尔的“主奴关系”是同一思想主体的思维世界当中自我意识划分出来的辩证关系。“主奴关系”必然要与自我意识相关联。这首先表现在“超感官世界”自我意识向“现实世界”中的跨越,表现出在类的层面上个体的自我意识与另一个体自我意识的关联。进一步在这种关系中划分出了“主人”与“奴隶”,使得自我意识与“主奴关系”更加密切。

(一)“超感官世界”自我意识向“现实世界”中的跨越

“超感官世界”中的自我意识是具有形而上学特征的、抽象的自我意识。“超感官世界”自我意识向“现实世界”中的跨越是必然的,否则现实世界中超越感性确定性的自我无法得到确切的解释。

另一方面,本文测量系统还采用了WeBee公司的B-0004蓝牙模块实现无线通信功能[18],其原理图如图9所示。从图可以看出,蓝牙芯片只需要RXD和TXD两个引脚与单片机相连即可以工作,占用的单片机资源很少,使用起来很方便。

1.个体“自我意识”在现实中的体现。“超感官世界”自我意识向“现实世界”跨越之前首先要实现的是个体“自我意识”在现实中的体现。这种体现充分表现在黑格尔的著作《法哲学原理》当中。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导言当中着重强调了“法的理念是自由”。[1]在法哲学理论当中黑格尔将向“现实世界”跨越的自我意识表现得更加清晰明了即“自由意志首先体现在所有权上”。[2]264所有权是主体性的人对物的排他性占有,是人的自我意识外化的表现。所有权表现的是“我”的占有,在物的层面向我以外的客体表现出“自我”的身影。

“自己看做对象”是对自我内在的反思,在这一过程中是以自我为对象。以“自我”为对象展开反思和批判得到一个“自我”,这样的自我是作为之前反思的对象的自我的“倒像”,是否定之否定之后的“自我”。在与对象的自我对立斗争的过程中,自我重新回归到主体的位置,但其是扬弃之后了的自我。“主人代表了自我意识中的自我一方,而奴隶代表着自我意识中的对象一方”[2]249。由此可见“主人”与“奴隶”的斗争成为黑格尔对自我意识内在反思的形象化表述。

(36)天德大德,陰陽柔剛,號今刑德,起置行藏。(《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呪妙經註》卷六,《中华道藏》30/576)

2.我的“自我意识”与对象的“自我意识”。个体“自我意识”在现实中得以体现之后,必然要面临如何与其他“自我意识”相关联的问题,这就需要自我意识的相互承认。“一个自我不可能普遍地获得其他自我的承认”[3]345,因此在“现实世界”自我意识需要相互承认。否则,没有一个与我相异的“自我”与我发生某种关联,自我如何可以称得上“自我”。当自我意识相互承认便构建起了复杂的关系网,自我意识之间便可以看作是一个普遍的整体——类。由此,自我意识便进入了“类意识”的角度。

2.“主人”与“奴隶”的比喻表现出的辩证关系。“主人”与“奴隶”的比喻是黑格尔辩证法充分体现的有力证明。邓晓芒、赵林等我国德国古典哲学理论前沿的学者认为“主奴关系是一种辩证关系”[2]248。一方面,“主人”与“奴隶”表现出了对立的一面。“主奴关系在自我意识中的解体,使得主人和奴隶在思想的王国中寻求自由”[3]345。“主人”与“奴隶”是自我意识解体的结果,二者在思想的王国中寻求自由的过程就是二者对立的过程。另一方面“主人”与“奴隶”要走向统一,即二者都是自我意识。主人是自己的自我意识,奴隶是表现在非我的客体上的自我意识。奴隶是通过他人这面“镜子”得到的关于主人的“倒立的像”。但是,无论是正立还是倒立的像,在更高的层次上或本质上来看都是我的镜像——“自我意识”。“主人”与“奴隶”既表现出了对立的一面,也充分体现出统一的一面,黑格尔通过对立统一来显现出主奴关系当中的矛盾性,达到辩证关系的发掘。

(二)“主人”与“奴隶”

黑格尔曾经提出“自为存在只是外在的东西或者与自己不相干的东西;在恐惧中他感觉到自为存在只是潜在的;在陶冶事物的劳动中则自为存在成为他自己固有的了,他并且开始意识到他本身是自在自为地存在着的”[5]。从中看出,“自为存在”潜藏了起来,但“陶冶事物的劳动”使内在的自我不断丰富,又为“自我意识”争得地盘,即劳动使得“奴隶”在自然界重新确立自我。

3.“类意识”。在“现实世界”当中作为个体的自我意识无必然会意识到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个体的自我意识向“类意识”的延伸使“自我意识”在“现实世界”获得某种无限性的可能。青年时期的马克思作为黑格尔的追随者,“希冀通过理性国家的构建来实现‘类意识'的价值追求。马克思试图通过符合政治理性和法的理性的现代国家的建设来伸张人类的正义,进而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4]。在黑格尔看来法或权利就是“自由意志”的外化。因此,作为“类意识”的自我意识的实现要通过体现法的理性的现代国家来实现。

“对象看作自己”是通过与主体的“我”相对立的客体的自我意识来体现出主体的“自我”。在这一过程中,对象作为“我”去认识的客体合乎于主体的“自我意识”并非是必然性的。当二者并未达成一致性时,主奴斗争的萌芽表现在思想世界当中“我”的意识与对象意识的矛盾。当二者达成这种必然性时即主体的自我意识与客体的“对象独立意识”相契合时,主客体矛盾(即主奴斗争的萌芽状态)由精神意识层面转向客观层面。主体的“我的意识”不一定是否符合“我所做的”,同时“我”所认识的对象的意识也不一定与对象行为相一致。在现实世界的行为当中表现出了主奴的斗争性,这也是主奴关系客观化的表现。

二、“主奴关系”的斗争性

CRSwNP 炎症类型以 Th2 增多为主,并且多数伴嗜酸粒细胞数量增多,少数伴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对长期小剂量 MA 治疗方案的反应不佳[12]。CRSwNP 的治疗方法主要为糖皮质激素治疗及功能性鼻内镜手术[38]。但研究发现对于部分糖皮质激素抵抗或效果不佳的 CRSwNP 患者,小剂量、长期的 MA 治疗可能有效[35];对于嗜酸粒细胞增多的 CRSwNP 患者,MA 治疗可改善其 SNOT-20 评分、缩小息肉体积[39]。

(一)主奴的斗争

1.主奴在思想意识领域上的斗争。主奴的斗争首先是在思想意识的领域上展开的,主奴双方都想通过自己为“自由意志”占领一寸地盘。二者在思想意识领域上的斗争的探究要先从形成主奴关系之前的萌芽时期的“对象看作自己”和“自己看做对象”来分析,这是形成主奴在思想意识领域上斗争的根本性因素。

因此本试验旨在使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知识提高GGPPS启动子的活性从而提高GGPPS的表达,积累合成GGPP,使乳管细胞中橡胶合成途径的激活以及激活橡胶合成途径下游的关键酶,从而提高橡胶的合成速率,因此该类研究将有助于提高橡胶草产胶量,更大更好地发挥其产胶的潜能。

第一,现有文献研究的是市场体制完善的经济体,而我国目前正处于向成熟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阶段,过渡阶段的体制不完善对企业合作创新的市场绩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发展中国家,国家的科技政策对合作创新,实现技术赶超至关重要。但是迄今为止尚未有文献研究科技政策对合作创新市场绩效的影响。

“主人”与“奴隶”发展到辩证关系的同时,主奴双方又在进行斗争性的发展。“主奴关系”的斗争性是黑格尔辩证法的理论上的应用。同时,“主奴关系”的斗争性是由自由意识发展而来的主奴关系的最具有标杆作用的特征。“主奴关系”的斗争性是一种不断发展的、延伸的、并在对自身的否定过程中演化出新的问题的深刻进程。

2.主奴在外化的客观形态上的斗争。主奴在外化的客观形态上的斗争充分表现在黑格尔所处时代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从社会上个体人的角度来看,主奴关系充分表现在所有权上。主人通过对物的占有表现出自我意识。现实社会当中,在资本家在生产资料的占有上具有巨大的优势,工人阶级只不过是资本家自我意识的对象。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所有权更多集中在资本家手中,资本家的自我意识占据了“主人”的地位,工人阶级成为与之对立的“奴隶”。由此,主奴的斗争转化为资本家与工人的斗争。

(二)主奴斗争的延伸

主奴斗争的延伸是对主奴斗争发展的进一步揭示,是主奴斗争进行到一定阶段所表现出的发展状态。在主奴关系斗争中,主人占据了主导的地位,但黑格尔却在此时转向了另一个角度观察到奴隶的自我意识的实现,即从“自然”的视角审视主奴关系所表征的社会现象。奴隶长期依附主人以此来体现主人的自我意识,是主人实现自由意识客观化过程的工具,在黑格尔所处时代就表现为资本家所有权实现的过程。这样奴隶便成为了连结在“主人”与“自然界”的中间环节。就如同工人一样,作为一个无产者现实地存在于客观世界,一方面面对着生产资料,另一方面连接着资本家。工人在与资本家相关联时处于主奴关系中的“奴隶”地位,但在与自然界联系的过程当中,重新找到了“自我”。

1.“主人”与“奴隶”的形成。在“类意识”的层面当中,自我意识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承认。这就说明自我意识必然会被划分为两个方面,即“一个是把对象看作自己,另一个是把自己看做对象”[2]248。这两个方面相互承认就必然会有承认的一方与被承认的一方,这也是双方斗争的结果即一方逼迫另一方承认自己。被承认的一方便成为对方的“主人”,承认他人的“自由意志”的一方便成为了主人的“奴隶”,由此“主人”与“奴隶”的形成的便显得理所当然。

“奴隶”在自然界确立自我与独立,但并不能改变“主人”对他们的统摄。倘若我们把“主奴斗争”带入到政治社会当中,即在客观现实中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当中,就会发现工人牢牢地掌握技术本领,但又饱受资本家的驱使与剥削,在黑格尔之后的马克思早已经将这种剥削揭露得淋漓尽致。

三、普遍人格的高贵

(一)奴隶普遍人格的高贵

“奴隶”在劳动过程中逐步实现自我意识,认识到“自我”,同时在这样的过程中也探寻到了“普遍人格”。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奴隶”不断地与外在的自然界发生关联,自然作为奴隶的对象使“奴隶”拥有了显现“自我意识”的镜子,但自然物的所有权却归属于“主人”。这样就使“主人”长期与自然脱离接触,但却在实际上占有自然,沦为了“蛀虫”。这样的主人已经丧失了“自我意识”的完整性,因为在主人看来奴隶与自然物都应当是其自由意识的表现,但自然物却在彰显着奴隶的“自我”。于是主人“丧失了自己的高贵性和自我意识的完整性,于是高贵沦为卑贱”[2]249

“奴隶”由卑贱上升到高贵,与“主人”的堕落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在这种反差下,奴隶找寻到了一种自豪感——普遍人格的高贵。这种普遍人格的高贵来自于奴隶劳动的过程当中,在劳动时的奴隶并未意识到对“主人”意志的顺从,反而观察到自我对于自然所展现出某种程度上的主动性与独立性。奴隶从劳动过程所获得的主动性与独立性使其拥有“人靠自己的双手独立生存于世的自豪感”[2]249,获得在人格上的高贵。主人因丧失了独立生存于世的自豪感在人格上变得卑贱,但却始终占据着地位上的高贵。

(二)普遍人格视角下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黑格尔所探寻到的从属于“奴隶”的普遍人格高贵是对资本主义剥削所产生的不平等的掩盖。自启蒙运动以来,资本主义文明不断宣扬“自由、民主、博爱、平等”思想,但是现实社会当中工人、农民却饱受着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势力的压迫。劳动者越来越贫穷,不劳者越来越富有是对资本主义的最大讽刺。尽管无产阶级劳动者获得了黑格尔口中的“普遍人格的高贵”,但在现实中却由于被剥削后可怜的工资的限制而无法拥有实现自由的能力,也就是说他们都拥有享受到高品质生活和高品质教育的能力,但他们的经济能力与资本家差距过于悬殊,使得他们的自由“胎死腹中”。自由的丧失使得这些拥有“普遍人格高贵”的人们不得不在经济上依托于普遍人格卑贱的资本家。带有剥削性质的依托关系的产生注定是不平等的,如此这般的不平等的产生本身就是“不民主”思想的客观化表现,也是“博爱”最大的敌人。至此,黑格尔在“普遍人格”上所隐藏的东西被展现了出来,资本家的“代言人”们所宣扬的“自由、民主、博爱、平等”的思想被现实指出了各种漏洞。黑格尔之后的马克思所处时代的资本主义取得了快速发展,同时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的批判更加深刻。马克思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造成的生产力和由它创立的财富分配制度,已经和这种生产方式本身发生激烈的矛盾。”[6]马克思的深入剖析使得黑格尔所没有看见的或想要掩盖的东西更加清晰地展现在全人类面前。

“辩证法是一种内在的超越 (immanente Hinausgehen)。”[7]黑格尔所提出的普遍人格的高贵恰恰是内在层面因素,这种“高贵”是内在于无产阶级工人内心当中的。“辩证法的内在超越达到了内在联系和必然性。因为这一超越,不是对任何外在的他物的超越,而只是对自身的超越。”[8]在对内在的普遍人格的高贵进行超越之后,便会发现普遍人格的高贵正是现实社会生活当中广大无产阶级被剥削的真实生活的写照。

结语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也是西方哲学史上不可不谈的关键人物。列宁在对黑格尔逻辑学进行评价时明确指出:“在黑格尔这部(这里指《逻辑学》)最唯心的著作中,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矛盾',然而是事实!”[9]这充分显示出对黑格尔思想当中的辩证因素加以考察、批判和反思的必要。其“主奴关系”的哲学思想充分表现出黑格尔的辩证思维,时刻以自由意识为论述中心,并且体现出黑格尔所处时代的资本主义发展状况。“主奴关系”的再次思考是在运用哲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趋势进行的分析,其中包含着对“主奴关系”的肯定也包含着对其中的思想因素进行的批判。尽管“主奴关系”展现出了辩证的因素,但这无法改变其在“普遍人格”问题上对资本主义的维护,这也是我们要予以深刻批判的关键点。对“普遍人格的高贵”的批判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守,是对辩证思维和批判意识的发展,是坚定社会主义立场的坚定要求。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617.

[2]邓晓芒,赵林.西方哲学史(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3]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魏伟.人学向度下马克思“类意识”思想演进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07):07-10.

[5][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贺麟,王玫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31.

[6][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97.

[7][德]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76.

[8]祝利民.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与辩证法关系探析[J].新疆社科论,2018,(06):105-108.

[9][前苏联]列宁.哲学笔记(3 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253.

[中图分类号] B516.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2341(2019)02-0018-04

[收稿日期] 2018-11-09

[基金项目] 齐齐哈尔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公授课'模式在研究生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GXM_QUG_2018021;2018年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大学生对改革开放认知的调查研究——以黑龙江省部分高校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810232103;2018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黑龙江省乡村文化振兴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8KSE535

[作者简介] 杜宇鹏(1981-),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文化哲学与俄罗斯哲学研究。

〔责任编辑:卫宇坤〕

标签:;  ;  ;  ;  ;  

论黑格尔“主奴关系”及其辩证因素-兼论普遍人格视角下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