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探析论文_潘金兵

潘金兵

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海绵城市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意义,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了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再生系统的开发原则与措施,重点讨论了现代化城市雨水二次使用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再利用;现代化城市建设

前言

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逐步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建设的规模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扩大,国内一些城市极容易出现洪涝灾害、雨水排污和水资源匮乏等问题,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都受到极大的阻碍。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兴的城市建设概念,主要是指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可以吸水。这种现代化的城市建设理念打破了以“管道排水”为主的传统城市建设理念。

一 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

海绵城市是一种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理念,主要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可以随意吸水、存水和放水,这种概念一经出现就打破了传统的城市建设理念。海绵城市的建设主要是依托城市公共建筑、绿化带、城市广场、城市道路和城市水利系统等多种城市基础设施,并充分考虑到城市基础设施的使用安全和水文循环条件的情况下,结合渗透、滞留、存储、净化和回用等多方面的低碳技术,从而将地面雨水补充到地下水系统当中,同时建立新型城市雨水开发利用系统,让城市在降雨之时能够尽量留住雨水资源。通过城市多方面的基础设施将雨水收集到一起,并让城市消化掉这些雨水,就可以有效避免多处雨水聚集到一起形成洪水,对城市造成破坏。当这些雨水被城市“海绵体”吸收过后,城市就不会存在大量的积水了。雨水被吸入“海绵体”后可以被再次利用,例如,用于城市绿化灌溉、城市广场景观喷泉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的用水量,让城市发展向着低碳环保的目标前进。

二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原则与措施

(一)概念与构建原则

1、概念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是指在对场地进行建设开发过程中,应该遵守源头控制、分散式存储等低碳开发原则,让场地在开发前后的水文条件保持一致,简单来说就是,场地水文条件不变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主要内容。从水文循环的角度来看,想要保证径流总量的不变,就必须采取渗透、存储等方式,从而实现开发后一定量的径流量不会出现外排现象;如果想要径流峰值期的流量不变,则应该采取渗透、存储和调节等多种措施来削弱或减缓峰值的时间。

2、原则

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安全为主、统筹规划和因地制宜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建设原则。想要上述原则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就必须对整个城市的建设空间进行规划,并结合多方面的低碳建设技术,然后还应该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建设提升到城市规划建设的层面,从而让城市建设部门的所有单位相互配合。

海绵城市的建设既要达到实际的效果,还要满足城市生态建设的需求。这就需要在系统正式开发之前,对城市的公共设施安全性、城市水文条件、各项条件指标进行科学的调查。根据调查得到的实际数据,开发一套符合城市目前状况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

1、转变城市建设的观念

想要建设海绵城市,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就必须转变城市建设的观念。在传统城市建设观念中,硬化路面的建设面积一定要足够的大。城市排水主要是依靠管道、水渠等一些“灰色”设施,快速排出和集中控制是传统的排水规划理念,这种传统的排水规划理念往往会让城市造成逢雨必涝和旱涝急转的尴尬局面。而海绵城市的排水理念主要是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为主,主要依托城市道路绿化带、下沉式绿地和雨水花园来排放雨水,首先利用场地设施对雨水进行收集,同时进行净化处理,然后根据雨水净化处理程度进行有序排放或进行二次利用。

2、提升城市现有“海绵体”的质量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途径有这三点:一、保护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二、修复以被破坏的城市生态系统;三、进行低影响开发。

首先就是要对城市原有的“海绵体”进行科学的保护,现代化城市水系统的建设应该在最大程度上对城市原有的“海绵体”进行保护,例如:湖泊、河道、湿地、沟渠等,对这些原有“海绵体”进行保护,让其不会受到后续系统开发的影响。

其次,对城市内已经受到破坏的“海绵体”进行修复,根据“海绵体”被破坏的实际程度,结合多方面的生态科学技术,对其进行逐步推进的修复方式,并还要让其具有一定的生态空间,从而让城市原有的“海绵体”可以得到恢复。

最后,在一些缺水的城市,通过生物环境滞留设施、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绿色道路与屋顶等低影响技术措施,强化城市雨水存储能力,将路面雨水补充到地下存水系统中,削弱城市地面水的径流,一些具有“海绵体”的地区,还可以通过城市“海绵体”来削弱雨水峰值流量,防止城市内涝的出现。

三 现代化城市建设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对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意义和系统技术概括

(一)城市雨水收集在利用的成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意义

1、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现象,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安全

我国的水资源供给矛盾现象较为严重,全国缺水的城市多达200多个,根据地区来分,北方缺水城市为水源型缺水,而南方缺水城市则为水质型缺水。以上海为例,上海的地表水质不容乐观,大部分地面水质的指标都低于V级,虽然上海的城市供水水源位于长江口的青草沙,但是长江上游的水质呈现出逐年降低的状态,从而导致上海的供水水质逐渐降低。因此,对城市雨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是降低城市用水紧张局面的有效措施。

2、控制污染源,降低水体污染物的总量

想要城市水体污染的局面得到最大化的改善,就应该从污染源头下手,根据相关的调查报告显示,初期雨水早已成为较为典型的污染源之一,其内部所含的污染物质多达几十上百种,并具有一定的腐蚀效果。因此,如果想要城市水体污染得到有效的改善,对城市初期雨水进行收集并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3、减缓城市在暴雨期间的防洪压力

我国一些城市由于防洪设施建设时间比较早,其技术含量和各项指标都不能满足如今的防洪需求,再加上一些防洪设施年久失修,如果只是依靠这些防洪设施来保护城市的话,那么城市的防洪能力就比较有限。所以,城市应该尽快建设现代化的雨水循环系统,降低雨水在地面的滞留时间,防止多处雨水聚集到一起形成洪涝灾害,从而提升城市水循环的效率,减轻城市防洪压力。

(二)城市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技术概括

1、运作原理

城市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的运作原理见图一:

图一:城市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示意图

雨水通过坡道汇流进雨水箅子当中,从道路两旁的收水口进入地下盲沟网路当中,盲沟可以是对城市绿地土壤进行渗透式灌溉,当盲沟网路的储水量饱和之后,多余的雨水就会从溢水口流进城市雨水排水管网当中。

2、系统设计

这里所述的雨水再利用系统主要有两个部分组成,即:集水系统、雨水综合利用处理系统(转输、灌溉、储水)。集水系统主要由雨水箅子和集水井组成,雨水综合处理系统主要由盲沟网路组成。

雨水箅子沿着道路的边缘,每隔30~35米设置一个,并且保证雨水箅子与盲沟网路呈横向连接。从而让雨水通过雨水箅子流入盲沟网路当中。集水井应该设置在雨水箅子的下游,以及在路缘石的内侧,同时让集水井与溢水口相连。

四 结束语

我国政府在2015年3月正式发布了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名单,这些试点城市也将先行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这是国家政府认可海绵城市的主要表现,肯定了该技术对我国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周迪.海绵城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

[2]栾剑.淮楚文化符号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艺术百家,2010.

[3]李定平.“数字城市”技术在长沙城市规划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2.

[4]刘晓丽,张小河.城市文化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作用[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

[5]周佳峰.当代中国城市规划管理中的民生导向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4.

论文作者:潘金兵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1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探析论文_潘金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