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施策推进“一户一宅”管理论文_袁学军

分类施策推进“一户一宅”管理论文_袁学军

----江西省丰城市小港镇沙埂村腾出可用20年宅基地经验做法

袁学军 江西省宜春市国土资源局

2017农村政策变化很大,其中以宅基地政策的变化为最大。农村土地确权的开展,土地管理法修正案的出台,无不加剧了它的变化。2017年宅基地政策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一户一宅政策的出台,目前农村宅基地政策严格执行一户一宅的原则,那么一户多宅的情况,多余的宅基地该如何处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让农民成为一种让人向往的职业,造就亿万懂农业、爱农村的职业农民,这将是振兴乡村发展的生力军。近日,笔者就江西省丰城市小港镇沙埂村开展分类施策,推进农民宅基地管理工作实践经验进行了调研。

近600幢破旧的老住宅、附属房被拆除,丰城市小港镇沙埂村变得更美了。沙埂村推进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管理,解决了“空心村”和农民建房挤占耕地的问题,还腾出了可用20年的宅基地。近年来,农村“空心村”问题和宅基地矛盾日益突出。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丰城市大力推进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管理,促进农村土地集约节约高效利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港镇沙埂村是一个有着6000余人的大村,大量破旧老宅闲置、倒塌,安全隐患多,占用宅基地。农村宅基地该怎样管好用好?沙埂村在该市率先试点。

工作怎么干?关键看党员。沙埂村党支部当好“主心骨”,通过“党建+民情理事会”,汲取群众智慧推进宅基地管理。民情理事会由村干部和老党员、老退伍军人、退休教师等46人组成,先后召开500人以上的群众专题大会4次、理事会成员会议12次,制定了可行的宅基地“一户一宅”管理方案及操作流程。

沙埂村宅基地管理坚持“一户一宅”,即一个户籍家庭只能拥有一块宅基地,每户面积不超110平方米。家庭人口7人以上(含7人),住房确实紧张的可再申请一块宅基地。男性(非独子)年满20周岁后需与父母分户的可申请一块宅基地建房。

为让所有村民有房住,沙埂村分类施策:已建新房(独子或有两个儿子而长子未满20岁)的村民,严格按照“一户一宅”,不允许再建;拆除了旧房未建新房的村民,经申请公示无异议后,可优先获得统一规划后的宅基地;拆除旧房无力建新房的困难户,由村集体新建“幸福楼”进行安置,其原有宅基地归集体所有,将来有能力建房时可重新获得宅基地。

小港镇党委书记杨卫勇说,丈量老宅面积由镇纪委、国土资源所、沙埂村委会、民情理事会及户主(或委托人)现场“五方”认证,经户主签字确认后建档备案。拆除老住宅的村民建新房时,可用拆房存储面积充抵拟建房面积,不足部分可向村集体购买。闲置废弃的厕所、畜禽栏舍等建筑物或构筑物,均实行无偿退出,收归村集体所有;对“一户多宅”的多宅部分实行长久储存、有偿退出或有偿流转。

沙埂村新的宅基地管理制度确立后,全村拆除破旧老宅360多幢、附属房200多间,盘活闲置土地5万多平方米。村党支部书记周浩然告诉笔者,这次宅基地管理试点配套实施“七改三网”工程,拆出来的老宅基地除用于新修16条村级道路以及管网、绿化外,可满足当前140多户的建房需求,还腾出了未来20年的建房用地面积,打造全市乡村振兴发展的样板村。

结束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达到57%,已经有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里落户买新房,享受都市人的生活,这对农业农村的发展是极大的促进。但是,无论城镇化怎么发展,到2030年至2035年,还会有约4亿左右的人口居驻在农村生产生活。目前,国家开展土地确权登记,进行土地法修正,这一系列宅基地政策的变化,都是为了保障农民的住房权益,维护农民的住房利益,合理整合农村土地,避免土地资源浪费,而不是单纯地回收农民的房屋,这个课题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作者简介:袁学军,江西省宜春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宜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

论文作者:袁学军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  ;  ;  ;  ;  ;  ;  ;  

分类施策推进“一户一宅”管理论文_袁学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