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_刘淑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_刘淑玲

黑龙江省萝北县第二小学 154200

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对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完美的人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职责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更应该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何把育德于教?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品读重点词句,感悟思想品质

小学语文教材选了许多思想性较强的文章。这些文章运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丰富的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抓住了文中的重点词句入手,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通过遣词造句这种写法,让学生感知课文的主题,从而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军神》一课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将军在眼部受重伤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拒绝打麻药,用惊人的毅力坚持完成了手术。本课内容虽然比较简短易懂,课文按照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顺序来描写的,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手术中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文中没有一个“痛”字,但句句在写痛,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这种痛苦是巨痛,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孩子们很快找到手术中对刘伯承动作的描写。引导学生从“紧紧抓住”、“汗如雨下”、“青筋暴起”、“抓破了”这些词语中体会感悟手术中的巨大痛苦,引导学生想一想眼睛是人身体中最敏感的部位,哪怕是一粒沙钻进眼里也会让我们疼痛不堪,更何况是在眼眶中一刀一刀地割呀!足足72刀。这对于一个拒绝使用麻药的人是多么漫长!多么疼痛!这是一个普通的人能够做到的吗?进一步体会到刘伯承惊人的毅力,体会到他的军神本色。为了有个清醒的大脑,为了今后更好地指挥战斗,刘伯承将军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不顾自己的安危,一心想着指挥和战斗,这种爱国的情怀是多么令人敬佩。在品读重点词句的过程中,在孩子们的心中这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种爱国的教育更是潜移默化中滋润到每个孩子的心田。

二、多种形式朗读,感悟思想感情

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彼讨源,虽能心显。”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情感是透过语言文字传达出来的。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的过程,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使学生与作者的思想产生思维的碰撞。根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朗读形式,如自由朗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在读中感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不吃无主梨》一课中,我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再找一找、画一画在这样一个干渴的天气,许衡的做法和他的朋友们的做法,自己轻声读一读,感受许衡和他的朋友们的做法对比的鲜明。最后再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许衡和朋友们之间的对话。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去体会许衡做事讲原则、有公德心的高贵品质。

三、合作讨论,提升思想情感

阅读教学中可以对学生不同理解的地方启发学生自己到书中去读一读,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思考、理解、感悟。

如在《一群光头男孩儿》一文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布莱恩的病不是都好了吗?怎么还整天躲在家里呢?如果换成你是布莱恩的小伙伴你会想出什么办法帮助他呢?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没想到问题刚一提出了,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有的说:“因为布莱恩美丽的头发都掉光了,他很伤心。”有的说:“班级同学都有头发,只有布莱恩没有头发,他很难为情,不愿意面对同学。”有的同学说:“他变成光头了,他不好意思去学校了,怕同学们嘲笑他。”在帮助布莱恩想办法这个问题上,孩子们想出来的办法更是多种多样,有的说:“我会每天为他唱歌,为他讲故事,让他不孤单,让他心情好起来”;有的说:“我会主动去找他,陪他聊天,鼓励要勇敢,告诉他同学们非常想念他,没有人会嘲笑他的,带他一起回学校上学。”有的说:“我们可以去商店给布莱恩选个假发套,有了假发布莱恩不就和我们一样,拥有美丽的头发了吗?大家也不用把自己的头发剃光了”……虽然办法不同,但都体现孩子们的善良、可爱的品质,不知不觉地在孩子们的心里播撒了善良的种子。

四、模仿体验,深化思想情感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凭借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德育因素,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在领悟教材思想情感的基础上,勇于倾吐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进一步受到课文思想的熏陶。

例如在学习《盲道上的爱》时,课堂上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模仿盲人在自己的书包里拿出音乐书,让他们把鞋带系好,去和班级里的好朋友握手,在体验中孩子们深刻感受到盲人在生活中的种种不便,也感受到盲人需要人们的帮助和同情,再顺势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帮助残疾人呢?让学生反思自己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从而让教材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的渗透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方法,重要的是我们应秉承“既教书又育人”的理念。在语文教学中寓德于教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应该善于挖掘、发挥教材中多种素材的作用,紧密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并坚持不懈,充分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功能,相信一定会收获到德育教育的显著成果。

论文作者:刘淑玲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1月总第29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  ;  ;  ;  ;  ;  ;  ;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_刘淑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