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探析论文_周来源

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探析论文_周来源

汕头市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515021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探讨了道路桥梁施工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以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桥梁;混凝土施工;问题;措施

道路桥梁因其施工条件差、环境复杂、砼运距远、结构物多等特点,导致其混凝土施工产生了一系列质量通病:强度偏低或偏高、耐久性和安定性差、外观质量差,裂缝超限、保护层厚度偏差超标、混凝土结合面处理不当、应力孔道压浆不实等问题。目前结构物混凝士的病害形式主要表现为: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局部变形、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气泡,空眼较多、错台、模板漏浆严重,个别模板有走模现象、锈迹及油污、砂痕及水线、冷缝、烂根、修补色差、龟裂、边线不齐、拉杆孔漏水等。本文将针对道路桥梁施工中存在的这些常见问题,逐一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1混凝土表面不平整

1.1产生的原因

模板本身刚度不够,大部分标段使用的钢模板较薄,仅为3mm厚;模板自身刚度较差,再加上模板因长时间的周转使用,本身变形,造成模板变形较大。对已经变形的模板没有校模,或振捣时振捣棒距离模板过近、振捣时间过长,致使模板变形跑模。

1.2预防措施

采用刚度较大的模板,厚度大于5mm以上;模板周转次数大于2次时,及时校正模板,并经常保养;对于变形较大的模板必须更换。振捣棒应与侧模保持50~100mm的距离。且应避免振捣棒碰撞模板、支护、钢筋以及其他预埋件。

2错台

2.1产生的原因

模板在安装时存在错位、松动现象,没有校正、紧固;模板支架加固不牢靠,支撑不够,在混凝土自重和振捣的外力下,模板错位,导致混凝土表面错台;工作平台与模板支架没有分开,导致模板闪动较大。

2.2预防措施

加强对模板的验收,仔细检测模板接头处是否密封、平整、牢固;加强模板支撑,保证在浇筑过程中模板不出现较大变形;工作平台应与模板支架分开,防止由于人为因此造成模板闪动;振捣棒应与侧模保持50~ 100mm的距离。且应避免振捣棒碰撞模板、支护、钢筋以及其他预埋件。

3漏浆

3.1产生的原因

模板拼装不密实,存在渗漏的缝隙;混凝士粘聚性差,产生离析;混凝土分层浇筑时,没有及时收浆,待封顶时浆体沿着模板顶部流出,污染墙身或墩柱;混凝士浇筑不连续,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后,才开始浇筑上层混凝土,上层混凝土在自重及振捣下会致使模板水平向外膨胀,在下层混凝土与模板之间产生缝隙,从而漏浆。

3.2预防措施

每次浇筑混凝土之前,要检查模板封堵是否密实,对于采用双面胶条封堵效果不好的边角部位,必须采用玻璃胶或者封面胶密封。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在设计范围内,减小混凝土的离散性,保证浇筑过程中不产生离析泌水现象。混凝士浇筑前检查模板的支护情况,对有错台和松动及时紧固。混凝土浇筑不连续时,应将新旧混凝土接缝处的模板进行二次紧固,防止由于二次振捣出现漏浆现象。如发现有模板走动,立即停止浇注,并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振捣棒应与侧模保持50~ 100mm的距离。且避免振捣棒碰撞模板、内支护、钢筋以及其他预埋件。做好拉杆孔的封堵处理,避免漏浆。

4混凝土表面污渍较多

4.1产生原因

模板未进行有效清理,表面附有灰尘、油污、锈蚀。或脱模剂中含有较多杂质,致使混凝土表面产生锈迹或油污斑点等缺陷;模板使用的脱模剂是重机油,很难涂刷均匀,多余的机油会浸到混凝土表面,形成油污斑点,造成色差。

4.2处理措施

安装模板前清理钢模表面锈迹,均匀涂刷脱模剂,并应防止模板淋雨,及二次污染。脱模剂一定要选用憎水基材料,不宜太粘稠,最适宜涂抹量以模板立起时脱模剂不滴为宜。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切忌碰到模板,避免造成模板表面油渍集中。

5蜂窝、麻面、气孔、冷缝、烂根

5.1原因

5.1.1蜂窝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原材料、外加剂等计量不准确,造成单位用水量大,混凝土粘聚性差,极易泌水和离析。模板支设不紧密、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形成蜂窝。混凝土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而产生蜂窝。拉杆孔处有空隙,因漏浆而形成蜂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1.2麻面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拌和不均匀,造成混凝士和易性差,难振捣。运距长,混凝土经时坍落度损失大,在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时流动性差,难振捣。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漏振或欠振造成麻面。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致使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损。

5.1.3气孔产生的原因

混凝士振捣不足,漏震或欠振。振捣程序不合理,随意性或从内向外振,以致水分气泡向模板富集,而一般的模板隔离剂为憎水性材料,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极易产生水膜,水分、气泡难以排出,造成混凝土表面气泡增多。混凝土单方用水量过大,致使混凝士出现离析、泌水。

5.1.4冷缝产生的原因

混凝士浇筑不连续,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后,才开始浇筑上层混凝士,而造成结合面不良。分层浇筑的厚度,超出振捣棒的振捣范围,浇筑层间振捣不充分。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前、后场组织协调不及时。

5.1.5砂痕及水线产生的原因

由于混凝土粘聚性差或局部过振造成混凝土离析、泌水,造成细颗料的离析,使混凝土表面极易产生砂痕或水线。

5.1.6烂根产生的原因

模板底部密封差,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漏浆所致。混凝士浇筑落差大,在浇筑过程中出现离析。

5.2蜂窝、麻面、气孔、冷缝、烂根的预防措施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合理使用减水剂或缓凝型减水剂,以提高混凝士工作性,降低新拌混凝土离析、泌水倾向,减小新拌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确保混凝土均匀性。现场浇筑时的混凝土坍落度不超过10cm。拌合现场严格控制配合比,保证材料计量准确。在雨季施工时,要保证原材料不被雨淋,现场必须注意砂石材料含水量的变化,根据含水量波动及时调整现场配合比。在混凝士浇筑时严禁为了满足混凝土工作性要求,对混凝土随意加水。混凝土拌合要均匀,搅拌时间不得低于规定的时间,以保证混凝土良好的和易性及均匀性。浇注时如混凝土倾倒高度超过2m,宜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以防治混凝士产生离析。禁止为了方便施工直接将混凝土抛入模板,造成混凝土离析,新拌混凝土一经浇筑应立即进行全面的捣实,经振捣后的作业面应平整。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士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宜。加强前、后场联系,出现问题及时反馈、解决,消除施工过程中潜在的混凝土质量缺陷。

6龟裂

6.1产生的原因

混凝士浇筑完成后,表面出现浮浆后,没有收浆,导致混凝土构筑物表面产生塑性裂缝与干缩裂缝。混凝士浇筑完毕后未及时进行养护,产生干缩裂缝。

6.2预防措施

分层浇筑时应及时收浆,待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如发现有浮浆,必须清除。

2)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进行覆盖或洒水养护,避免因混凝士干缩裂缝。

7漏水

7.1产生原因

施工缝处理不平整而造成接缝不在同一平面上;模板接缝不平整,造成混凝士接缝错牙;模板使用时间长本身变形或缺棱缺角。

7.2预防措施

模板拼装要密实、稳固。模板拐角尽量圆顺,避免死角。模板支立牢固,经振捣和混凝土倾落冲击后,模板不发生跑模、变形和漏浆,保证混凝士表面线形平顺。

8结束语

因地区和桥梁结构形式的不同,其混凝土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同,但总体是以上那些。工程技术人员要善于归纳总结,分析原因,记录解决措施,及时解决问题,尽量减少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对桥梁造成的危害。此外,桥梁混凝土面板中经常需要用到修补的技术,但如何减少色差,本文也进行了一些探讨:做好模板密封,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采用黑白修补灰浆的调配时,黑、白水泥的调配比例根据需整修部位混凝土的底色决定,灰浆大量调配前,配制少量试验浆在混凝土表面上进行小面积试验,观察灰浆中的水分蒸发后整修部位与周边的色差;反复调整黑、白水泥比例,直到色差不易被肉眼识别。

参考文献:

[1]高速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J].肖玉.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11)

[2]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赵恒.科技风.2013(17)

[3]浅谈公路桥梁的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毛列翔,钟鑫.江西建材.2018(01)

论文作者:周来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5

标签:;  ;  ;  ;  ;  ;  ;  ;  

道路桥梁混凝土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探析论文_周来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