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室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黄凤燕

黄凤燕

邵阳市中心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探讨手术室脑出血手术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方法:我院脑出血手术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方式。结果:实验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并发症率都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术后患者能够改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率,推荐临床使用。

【关键词】手术;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

脑出血属于临床脑血管疾病,是脑部血管突然破裂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防止进一步发展成为脑水肿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手术后脑室引流是一种有效的降低颅内压的方式,可以将积血淤血快速排出脑外,同时能够对引流的速度进行控制,有利于预防其他继发性的并发症。对于手术室工作来讲,在患者手术过程中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十分关键,只有为患者提供较高质量的手术室护理,才能确保其手术效果,避免其疗效无法达到预期。有研究显示[1],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手术中应用效果好,我院将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选择我院80例脑出血患者,合并高血压10例、糖尿病12例,心脏病15例。实验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为57~77岁,平均年龄(65.6±4.2)岁。参照组40例,男31例,女9例,年龄为59~78岁,平均年龄(66.3±4.0)岁。患者同意参与研究。两组一般资料,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价值(P>0.05)。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进行常规的基础护理。

实验组同时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

1.2.1术前准备

开始手术前,根据术前拟定的护理方案开展护理服务,随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做好护理记录。术前6小时禁水,不禁食;术前2小时补充葡萄糖、氨基酸。在实施手术前1d进行手术部位备皮,做好局部皮肤消毒清洗和防护[2]。注意老年患者皮肤痛感较弱且术后容易发生褥疮,因此注意清理皮肤时动作幅度不要过大。护理人员需要在术前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疏导与安慰,避免其较为紧张等。将患者送入手术室之后,护理人员需要用亲切态度安抚对方,并且做好患者家属的关心。

1.2.2术中护理

A基础护理:注意保温,避免感冒。可以加快术后康复进程。询问患者对于手术室的舒适度,为其选择舒适体位,避免身体大面积暴露,做好其身体保暖。

B.其他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术中需要对长时间手术患者进行受压部位的按摩,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护士在手术时要嘱患者放松心情,帮助其保持适当的体位,嘱咐其要维持平稳的呼吸,同时要向患者解释手术操作过程听到异响等情况时不要惊慌,医护人员会为其妥善处理,不要因为慌张而影响操作者定位。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包括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等),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1.2.3术后护理

A加强无菌操作,预防脑部感染:术后容易造成颅内的感染并发症,完成微创手术后,立刻采取最严格的无菌条件,在引流袋的接头处进行严格消毒灭菌,使用无菌纱布进行包裹,定时更换引流袋[2]。引流过程中要加强严密监测,记录引流液体的容量。为了防止感染,引流袋更换时要将引流管夹闭,防止脑脊液回流至脑室内。禁止违反规定随意拆卸引流管,预防脑脊液渗漏。

B引流护理:引流管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护士要确保引流管畅通,避免发生阻塞。护士的动作一定要缓慢轻柔,做好引流管的固定和夹闭,防止护理动作对引流管产生牵拉,注意观察是否存在脱落以及气体进入的问题[3]。如果引流管发生堵塞,需要对管口进行严格消毒,并且利用无菌注射器将注射物轻轻抽出,注意不要使用生理盐水对引流管进行冲洗,防止阻塞物被冲洗到脑室的循环系统中引起循环阻碍。引流结束后要合理拔管,一般情况下在拔管前1天就要将引流袋的高度抬高并,且将其夹闭,目的是检测脑脊液是否正常循环,是否存在颅内压升高的问题[4]。护士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患者表现出呕吐头痛的症状,要高度怀疑为颅内压升高,需要其实通知医生将引流管重新开放。在拔管前一定要将引流管关闭,否则液体会进入到脑室中引起感染,完成拔完后要检查引流管是否扭曲,切口是否存在脑积液渗漏。

1.3评价方法

通过Fugl-Meye评分(FMA)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分别在患者入院当天以及护理3个月后进行一次评价,评分越高运动功能越强。

1.4统计学方法

SPSS19.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X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对比

护理前,参照组评分为15.7±5.9,护理后参照组评分为51.7±5.8;护理前,实验组评分为15.8±6.5,护理后实验组评分为76.5±7.1。

护理前,两组 FMA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3个月后,两组 FMA评分和护理前相比都有所提高(P <0.05),实验组优于参照组,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8.67,P <0.01)。

2.2两组并发症情况

实验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参考组,见表1所示。

表1 分析患者的并发症率

3讨论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症,主要可以通过微创的手术进行治疗。在手术后通常要进行脑室引流,能够有效降低颅内压,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式。手术可以避免颅内压异常导致继发性的脑部损伤[5]。在手术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护理,这对术后的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手术效果除了与医生的操作等相关,更与护理工作有密切联系。如果患者因手术室护理工作不到位而出现较强的应激反应,就会引发生理反应,对于手术进行与手术效果有不利影响。因此,针对手术治疗的患者选择有效的手术室护理方案十分关键。临床路径是一种护理干预措施,它的护理依据是时间顺序和护理的科学性,根据文献资料以及临床实践情况[5],制定符合时间顺序的护理计划,能够确保护理干预措施的有条不紊和合理性,同时重视以患者为中心提供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本次研究中,通过临床护理路径起到了预防感染、有效引流、避免并发症的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 FMA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3个月后,两组 FMA评分和护理前相比都有所提高(P <0.05),实验组优于参照组,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8.67,P <0.01)。实验组护理后的运动功能、并发症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手术中的实施效果显著,适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安丽.脑出血手术后的护理干预[J].当代医学,2017,07(30):98~99

[2]李银梅.脑出血手术在脑出血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6,29(21):2674~2675

[3]程付芳.脑出血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7,10(20):257~258

[4]侯庭宏.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在治疗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2(1):83~84

[5]A Zhang.Clinical Value Analysis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Stroke Hemiplegic Limb Function Recovery[J]Chinese&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8,2(3):124-125.

论文作者:黄凤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6

标签:;  ;  ;  ;  ;  ;  ;  ;  

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室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黄凤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