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文学化教学初探论文_王俊

初中作文文学化教学初探论文_王俊

王俊

(四川德阳中学校 德阳 618000)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育要注重对学生书面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初中语文的作文有效性教学就会在整个语文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然而,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障碍。这些常见的障碍来自于学生积累的庸常化,作文教学的刻板化以及与素质教育相悖的应试化倾向。本文立足于作文文学化教学进行探索,从学生的阅读引导以及语句锤炼两方面展开论证。

【关键词】文学;阅读;作文教学

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作文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中学作文教学正在积极进行着形式多样的探索与实践,并逐渐向科学化的轨道上迈进,取得了丰硕喜人的成果。文学化的作文教学是一面新的旗帜,它旨在从阅读材料的选择以及写作词句的锤炼方面,都将初中学子置于纯文学审美的境地之上,不断发掘其才思和潜能,从而最大程度达到作文教学高效性。

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把二者结合在一起,达到共同提高。阅读为写作积淀了很多富有价值的内涵,无论是深刻的思想,还是丰富的语言表达,长期的阅读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写作,写作中产生的新的体验也会促使学生进行新一轮的阅读活动。通过这样一种阅读与写作互动的过程,达到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实现阅读和写作的良性循环。初中生能够很大程度上从经典文学名著,甚而那些洋洋洒洒的大部头中汲取营养。当初中生的兴趣被激发,才能被发掘,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这在德阳中学便是有例可援的。我校语文组不断探索,在初中校园开展了文学名著阅读系列活动,针对七年级到九年级不同学段的学生我们推介了《朝花夕拾》《湘行散记》《西游记》等风格各异的经典文学作品。这样的举措很大程度上打开了初中学生的的阅读视野,也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讨论问题的兴致甚而是创作热情。有了这样的铺垫,我们的写作教学也就水到渠成。当学生懂得一面欣赏《湘行散记》散文中如诗如画的湘西风情,从这些风物人情里颤抖着双手去感触人性、历史的脉络,那么他们的审美体悟也就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他们自己的写作也就不会仅仅局限在日常的芜杂中。学生从《西游记》细致品读中开始对于小圣二郎神的忠奸问题进行讨论,他们写作的思维也就得到极大的扩展。审美体悟与思考维度的提升,让学生有了很多佳作,一个七年级学段的孩子下笔写道:“对于小圣二郎神的忠奸问题我认为应从文本中寻找答案。作者先借观音之口道出二郎神只听调遣不听宣召,在下界享人间香火却不在天庭和以玉帝为首的众神套近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紧接着吴承恩又描写道:‘那真君的相貌果真是清奇,打扮得又秀气’,并赋诗言之‘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甚至还安排二郎神在与悟空交手前对众神交代:‘若我输与他,不比列公相助,若赢了他,也不必列公绑缚’。这几处笔墨皆足以表明,在吴承恩看来二郎神是一个心高气傲、光明磊落的人物。而一直以来,二郎神竟被那么多人误读。”广博而细致的阅读才能使初中学生妙笔著文章,而非提笔就是味同嚼蜡的枯燥白话。

如果指导初中生从经典名著中汲取引导是初中作文教学的宏观构建,那么指导初中生作文词句的锤炼则是微观的观照。初中生到九年级正是作文升格的关键时期,如何把握时机让学生在作文训练中锤炼出“惊人句”值得每一位一线语文教师思考。在此时当我们回归语文教材就会发现许多现成的资源,这个时候因势利导,让学生作文遣词造句有所突破。人教版语文教材在九年级下册安排了现代诗歌单元,教师进行诗歌教学的同时也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运用这些诗化的语言。孔子有言:“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23页]此处的“文”即是指有文采,文章有了文采才能流传千古,而运用诗化语言恰是文章有文采的表现之一。我们在日常的作文训练中,应多加注意对学生诗化语言能力的培养。无论是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深刻凝练还是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热情真挚,都将对学生的写作有极大启发,我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鼓励学生对诗歌进行先模仿再创作,学生习作中涌现出了许多精美的小作品。仿写诗歌的语言,学生的笔头练活了,兴趣盎然了,教师就要着手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创新训练,使其进入那种“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自豪感,成功感的境地。不过创新训练仍然要为学生提供“样板”,教师要精心挑选那些富有哲理性,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的句子,给学生以典范,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同样在九年级的教材中,还有一系列文质皆美的散文可以让初中学生汲取丰厚的营养。冰心的《谈生命》中将生命比作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以及一棵历经四季而茁壮生长的小树,全文以一句“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来收束,让初中少年沉醉地品味其中的睿智与哲思,久而久之熏陶得自己笔下的语句也有了深刻思想性。“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漏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通过品读台湾作家王鼎钧的名篇《那树》中妙语,让学生学会其中新奇的比喻以及准确传神的用词,引导他们在妙语的花丛中采撷,在语言的天空中飞翔,抒写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佳作。我校初三学子在这样的训练模式下创作了一篇一篇让人集结称赞的佳作。作文教学能落到实处,让学生真真正正有所增益,这让每一个初中语文从教者由衷欣慰。

综上所述,语文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关键点决定着教学有效性,因此在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中,一点要树立文学化教学的正确观念,丰富教学手段,创新学生思想,加强针对性。语文作文涉及到很多方面,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们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值得坚持。

参考文献

[1]梁丽.浅析初中作文教学[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

[2]潘宏凤.浅谈初中作文教学中典型素材的选取及创新[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

论文作者:王俊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11(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0

标签:;  ;  ;  ;  ;  ;  ;  ;  

初中作文文学化教学初探论文_王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