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计划技术在暖通空调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刘祚实

网络计划技术在暖通空调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刘祚实

西安文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1

摘要:网络计划技术是现代项目管理的一项先进的管理技术。网络计划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其适用范围,不应盲目使用,其适用程度取决于目标项目的信息容量。应当使用一定的方法对目标项目的信息容量进行评估,以衡量网络计划技术对具体项目适用程度。本文分析网络计划技术在暖通空调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网络计划技术;暖通空调工程管理;应用

长期以来,在工程项目计划管理上一直沿用横道图的计划方法,它的优点是直观、简单且易于编制,但此图的明显缺点是反映不出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既不能反映工程全貌,也不能突出工程的关键所在,因而它给合理地组织安排生产带来不便。而网络图虽然编制过程比较复杂,但能反映各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突出关键线路,显示各工序的机动时间,便于在计划制定阶段进行优化,在实施阶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和调整。

一、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现状

网络计划技术在我国用于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方面已有多年,在理论和实践上已趋于成熟,由于网络计划技术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因而理论界对全面推广和应用这项技术的呼声很高,这与其应用的实际普及程度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因而有人提议在工程项目招投标环节中强制性地把使用这项技术作为一个准入条件。在实际工程管理工作中,该技术增强了进度控制工作的力度,但仍需对控制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做一定的简化后才能进行,否则不能够严格地对应规范的网络控制管理操作流程要求。这一方面有待于有关各方尤其是工程承包商管理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也应逆向探讨一个现实问题,即在目前的经济和技术环境条件下,何种规模的工程项目适宜应用网络计划技术,应用到何种深度较为适宜。

二、网络计划技术在暖通空调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网络计划技术是一种组织生产和进行计划管理的科学方法,用网络计划图展示工序间的组织关系与工艺关系,分析并估计各工序、零部件、部套的作业时间,确定出关键工序和关键路线,利用时差合理配置劳动力与生产空间,在综合考虑企业自身设备能力及外协可靠性的基础上求得最优化的工艺流程及最短的生产周期。

1.网络计划图的组成。是指网络计划技术的图解模型,反映整个工程任务的分解和合成,是网络计划技术的基础工作。网络图是由节点和箭线组成。一是节点。用圆圈表示,它是前一作业(工序)的终止,后一作业(工序)的开始的联结点。圆圈内用号码表示作业,通常由左及右按照号码大小顺序排列。节点反映前后工作的交接点,根据在网络图中位置的不同分为起点节点、中间节点、终止节点。二是箭线。箭线表示作业(工序)活动的开始到终止,它需要花费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作业泛指需要消耗人力、物力、时间的具体活动过程。在制造业中常指工序、零部件的加工过程、部套的安装等。三是路线指从网络的始点开始,顺着箭线方向,连续不断地到达网络终点的一条通路。必须集中精力抓关键线路和关键分项工程,经常分析和研究这些线路和工作是否有可能提前或拖期,并找出原因,采取对策,才能做好工程进度管理工作、保证工期。

2.网络图绘制步骤。一是分解任务。按照产品制造工艺流程,根据适合的大小范围与粗细程度对产品成型过程中的各项内容逐一分解。二是确定作业顺序。网络工作图的结构必须合乎实际的工作顺序,既要考虑零部件制作过程中工序间的先后关系,又要考虑部套与部套之间的先后关系。一般在参照工艺流程图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作业间的逻辑关系确定出作业顺序。三是绘制网络图。由起始节点开始,由箭线连接前后节点,一条箭线表示一个作业过程,它可以是一道工序、一个零部件加工过程、一个部套的成形,在绘制网络图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作业的大小范围与粗细程度。绘制时工作名称标注在箭线上方,完成该项作业所需时间(天)标注在箭线下方。箭线连接各节点使成为通路。最后自左至右按照号码由小到大给每一作业前后节点编号并检查所绘制出的网络图。四是确定主要路线、优化网络。对所绘制网络图进行分析,计算时间,确定主要路线,看是否满足计划周期(合同周期)要求,调整网络图、优化网络使满足要求。

3.网络计划的优化。所谓优化,就是根据工程总进度目标,按工地现场不断变化的情况,对最初制定的网络计划加以分析和调整,力求在保证工期的前提下使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资源合理组织安排。通过时间优化,寻求最短的完工期。一是对关键分项工程压缩可显著缩短工期。在关键线路中,地下设备的招标、采购(分项工程B)时间需要45d,如采取措施(简化招标程序、选择产品现货等)将招标采购时间缩短至32d,则该条线路可缩短至210d,此时次关键线路将成为关键线路,总工期缩短为220d,线路将成为优化的重点。二是向非关键分项工程要资源亦可缩短工期。利用时差挖掘非关键分项工程的资源潜力,支援关键分项工程,使得整个网络系统的劳动力、设备等资源整体平衡。在实际工程实施中,合理分配资源,各分项工程交叉作业,分项工程完成时间分别为20,22,26d,比计划工期提前了9d。利用上述方法缩短总工期,会引起网络计划的改变,每次改变后必须重新计算网络时间和确定关键线路,直到达到最短工期为止。必须指出的是,网络计划图通常是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资源相对确定情形下编制的。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的变化因素较多,土建、给排水、电气、精装修专业、暖通等各专业工程相互影响较大,如土建专业能否按时提供设备基础、设备到场后现场的吊装条件、机房是否分隔等因素将对设备工程安装造成制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优化网络图,调动各方面的资源,重点保证关键线路的工期,才能确保工程的按时竣工。

三、评估方法

为了在工程实施的前期,就能粗略地估算计划信息容量,就需要研究投资额、工期、内外部实施条件等与计划信息容量的关系。投资与信息容量的关系。一定的实体投资额意味着一定的实体工作量,要完成这些工作量需要相应的组织支持和资源保障,其中组织支持包括空间条件支持和队组条件支持,资源保障包括人、财、物的供给。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社会平均的资源供给数量及密度条件下,完成单位投资额的实体分解成为工作的数量大致是相同的。因而,投资额越大,工作总量也相对越大,信息容量就越大。将评估值与预设划定的分值界限(分值界限可从已建项目选取典型进行分析统计得出)相比较,大于分值界限的作为适宜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工程,工程审批者、监督者或业主等可以强制或推荐使用网络计划技术,要求工程实施人提交有关网络计划技术文件及提供配套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网络计划技术是一项先进的管理技术,但在目前的推广工作中,不宜以一刀切的方式强制要求使用。网络计划技术的适用程度与一系列因素相关,对拟采用该技术的项目,可以针对项目本身的特点,对其与网络计划技术适用程度相关的一些主要影响因素,采用简单易行的方法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该项目是否有必要使用网络计划技术。

参考文献:

[1]丛培经.建筑施工网络计划技术[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祝尚福.计算机网络计划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5.

[3]李丽华,刘培森.工业企业管理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刘祚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6

标签:;  ;  ;  ;  ;  ;  ;  ;  

网络计划技术在暖通空调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刘祚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