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科学评价体系分析_科学论文

老年评估体系科学化辨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老年论文,评估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其研究样式表现为以对老年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进行认知搜索的现代老年心理学,所要回答的全部问题归于一点,就是“老年人是什么?”即对老年人主客观的生存状态、生存质量和生存价值作出评估,是发展、还是衰退;是获得,还是丧失;是有意义,还是没意义,这种评估不仅仅是指向老年心理和行为增龄性变化的准确揭示及其基于事实的系统说明,还在客观上构成老年自我认知和社会老年认知的“科学标尺”,全面规导着老年人的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因而,历来吸引着研究者众多的注意。

长期以来,在老年评估问题上丧失模式独领天下。该模式源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他看来,人到老年由于体力衰减、大脑钝化等生理性改变,老年人身上必然日益多地滋生出“他们不应具有的缺点”,如对外界或他人缺乏基本信任,常常凭借想象而非实际体验评判一切,猜疑多忌,亦非亦是;道德松驰,自私贪婪,唯利是逐;老谋深算,热衷于赚取小便宜等,因此,老年是“一个过度复旧的保守主义和思想狭窄的时期”,其存在不具有任何积极意义。亚里士多德的这一思想在工业社会进一步为“在”所强化,高科技构铸的以高智能、高流变、高效率为特点的现代经济运作方式,更加之社会取向利益最大化的价值索求,导致群体选择全面的低龄偏好,不具竞争优势的老年人变成某种“问题”,担当了恶形象,同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也凝固成老年评估的经典范式。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截然对立的意见,与亚里士多德同时代的西塞罗就明确指出,一个人内在品质的优劣不取决于他的年龄,而是自我个性发展的必然结果。老年人经过几十年生活实践的磨砺,其个性必然更趋完善,更具优良品质。特别是近四十年,以美国老年心理学家霍恩和卡迪尔为代表的一批研究者提出的毕生发展观,在老年研究领域引起强烈反响,他们认为,在整个生命进程中,人的心理能力始终处于发展之中,如果老年人“具有继续练习的机会、具备使有关的知识系统有选择性最优化的条件、那么,属于实用智力范畴的专长和才智都可以在后半生保持、增长,以至重新获得并超过成年的早期”,发展并非青年人的专利,亦为老年人的重要特点。霍恩等人的思想被称作老年评估的发展模式或获得模式。

在这里,我并不想直接讨论以上两种模式的是非对错,因为在我看来这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以什么为尺度来衡量老年、来结论老年人的发展或丧失,对于这一点,无论是亚里士多德还是霍恩都没有提供解释。许多情况下,研究者将从实验或观察得到的东西简单地等同于老年评估,其实错了。实验或观察所提供的只是老年心理和行为带有典型意义的现象,它常常随实验对象或观察对象的不同而变化,缺乏内在稳定性,如我们经常能遇到北京研究发现老年个性积极乐观、上海研究发现老年个性消沉悲观这类差异。实验与观察本身无可厚非,只是与老年评估不是一个概念,老年评估的核心是构建一个结构完整的标准化的评估体系。就其过程而言,它主要包括:研究原则的确定,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要素的筛选,以及评估体系的结构样式等。只有首先解决了这些问题,实验与观察才可能拥有科学的生长点,进而实事求是地结论老年,还老年人一份真实,一份公正。

1.评估原则

考察现代老年心理学、老年学的研究,不难发现,老年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年龄阶段,有别于其他年龄群体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在他们身上既表现出明显的增长性特征——与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累积性知识和技能高度发展,如经验丰富、技巧娴熟、知识丰厚;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明显的退行性变化——与机体功能密切相关的即时性能力和行为日渐衰退,如反应迟钝、记忆力减弱、行动缓慢等,这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为一体。概括起来,它们之间的关联及其互动有以下五种情形:

(1)个体的机体功能是知识、经验、技能形成和发展的生理基础;

(2)个体的后天习得是即时性能力和行为得以积极活动不可缺少的心理扶助;

(3)增长性特征于退行性变化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大量实验表明,工作中老年人丰富的经验可以弥补反应迟缓的缺憾,达到与青年人同等的操作水平;

(4)退行性变化于增长性特征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如记忆力衰退必然影响老年人对新知识的获取;

(5)学习和训练有助于全面推迟衰老的发生与演进,但随着生理历龄衰退的加深,老年人心理和行为的可塑性程度逐渐降低。然而,尽管如此,老年人始终具有发展与获得的内在潜力。

由此可见,老年人的特点是获得与丧失并存,发展与衰退共生,二者为老年心理行为同时存在、不可割裂的两个方面。因此,老年评估必须立足于客观性原则,即以二维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研究老年,既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亦不能孤立地审视发展或丧失,忽略相互之间的关联,这其中任何一种偏颇都势必导致老年评估的失真。丧失模式的缺陷就在于片面地强调衰退与丧失,否定老年心理和行为的另一方面——发展与获得;发展模式虽然注意到了发展与衰退两个方面,但缺乏在相互联系中分析问题,忽略了衰退于发展的基础性制约,其本质均为原则失误。

2.评估对象

在以往的研究中,老年心理学通常被认为是指向于老年人的研究,这似乎是一个不争的问题,但事实上“老年人”作为科学研究对象是一个极不严谨的笼统的概念。解析老化过程可以发现,人的老化有两种类型,一是增龄性老化,即老年人因年龄增长而在生理、心理和行为方面出现的不同于其他年龄群体或不同于他先前年龄阶段的自然衰退或自然丧失。这种退行性变化具有生命演进过程的必然性,和婴幼儿长成时期生理、心理和行为的不断成熟一样,是合规律的,均一性的,它不同程度地在整个老年群体中普遍发生,为老年人的共同特征,这种类型的老化为正常老化。第二种类型,病理性老化,即由于种种偶然因素如外伤、疾病、负性生活事件的消极作用,老年人在生理、心理、行为方面出现的临床指标上的非自然衰退或非自然丧失。这种退行性变化不具有生命演进过程的必然性,是特殊的,非均一性的,它只在老年群体中的某些老年个体身上发生,为老年人的个别特征的,这种类型的老化为非正常老化。显然,尽管两种类型的老化都有衰退和丧失,但却存在着质的差异,这就如同老年记忆力减退和老年痴呆症、老年心脏功能减弱和老年心脏病一样,是不能混为一谭的。作为老年评估,在确定研究对象时需要仔细区分这二者,排除临床指标病变的老年个体,专注于正常老化状态下的老年人,这样才有可能找到客观的评估数据,建构科学的老年评估体系。

在这里,有必要重提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马斯洛认为,如果我们要想知道一个人能够跑多快,应该研究哪些人呢?是跑速平平的一般人?还是不健康的疾病患者?显然都不适宜,理想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跑得最快的人,只有从他们身上我们才能了解到人的最大潜能。换言之,如果我们要知道“人是什么”,就必须研究那些健康、完善、成熟的人。因为惟有他们才具有最真实、最纯粹的人的本质特点。行为主义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人,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忽视只有人类才有的那些能力,如殉道、自我牺牲、羞辱、爱情、幽默、艺术、美、良心、负疚、爱国、理想、诗情、哲学、音乐和科学”;精神分析以精神病患者和心理变态者作为人群样本,看到的是由一堆为社会道德伦理所不容的原始欲望堆砌的畸型生物,于是,“对人类的信心势必越来越低,越来越‘现实’,尺度越放越低,期望也越来越小”,人几近失去生存价值。马斯洛的思想及其他对华生和弗洛伊德的批判很值得我们注意,人研究的核心就在尊重人、高扬人性,这是指向于人的一切研究的出发点。以非常态代替常态,用特例推论一般,实质上是对人的曲解和贬损,对人类前景的放弃和否定,这种研究不仅毫无意义,而且违背了科学的基本宗旨。我以为,这一点同样适合于老年评估。

3.评估要素

从哪些方面评估老年?各研究者因所执筛选尺度不一而说法颇多。本世纪50年代,马斯洛把被长期拒之门外的哲学重新引入心理学,使心理学注意到微观以外的大世界,开始倾向于三维评估模式。(1)生理维度,即与年龄相关的老年生理特征,如寿命、生物健康指标。(2)心理维度,即在个性原型基础上主要由特定时代的主流文化和常规历史事件所决定的个体生活经历的心理积淀,如认知效能、情绪指数、人格特征。(3)社会维度,即老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如动机水平、社会能力、个人调控、生活满意度。

三维评估模式的难点是社会维度。老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历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老年个体在退离工作岗位之后社会角色由职业转向家庭,家庭角色成为确定其社会身份、社会职责的主要角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纯然以家庭作为生活空间和实践舞台的话,他的社会规定性便变得微妙起来,角色内涵似清晰实模糊,角色职责似明确实含混,角色地位似独立实依从。这种情形恰如完全脱离工作的家庭主妇,在公众角色意识中,身为家庭主妇的她只是“某某人的太太”或“某某人的母亲”,是一个需要被他人说明的存在,从属于他人的存在,无形中丢失了自我,丢失了自我存在的独立性;只要不违背法律,她可以做任何事情,也可以不做任何事情,她无论是做还是不做对家庭以外的其他人都没有意义,其自身犹如一个置身于社会的孤岛,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虽近犹远,虽有犹无,虽紧密犹疏离,正因为如此,国外有研究者将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干脆称为“无角色”。根据这一特殊性,在考察老年与社会的关联性时需要建立一个不同于其他年龄群体的评估尺度,从个体——岗位转向个体——社区,赋予“关系”和“作用”以新的内容。这其中可以包括:关注社会,有兴趣参与讨论与社会发展进步有关的切身及非切身问题;保持良好的人际网络,并有兴趣发展新的人际关系;乐于发挥自身所长向社区或他人提供服务,如专业特长、能力特长、经验特长;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或社区、邻里间的公益性互助等,使老年与社会关系的评估落在实处。

4.评估尺度

在任何一本老年心理学著作中都不难找到诸如这样的论述:70岁老年人的神经脉冲传导速度比30岁时减慢10%,因而,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功能衰退。研究者常常将老年与青年相对照,以青年人生理、心理、行为发展的健康指数作为评估老年的标准参照系绳衡老年人,无视其间几十年年龄跨度所形成的自然差异,于是,对老年人的评估结论就只能是衰退、减弱、老化、下降,这些词汇几近成了老年人的代名词,这种现象是老年评估中的单向度偏误。

我认为,老年时期既是人生运演过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内在完整性的发展过程。作为总过程中的一部分,老年群体与其他年龄群体相联系;而作为特定过程,老年群体与其相区别。联系,决定二者之间存在着共性、可比性;区别,则决定着其个性和不可比性,老年评估必须兼顾这两方面,以双重尺度对老年人进行双重评估。

其一,纵向尺度。尺度模态见图(1)。 图中曲线所表示的是全年龄样本生理、心理发展的一般状态。该尺度用于将老年群体与其他年龄群体进行纵向比较,以确定老年人在人类身心发展总格局中所处的位置和所达到的水平,发现从幼年到老年生理和心理生成、演变的行进性特点,以及由这一过程渐次展开的线性规律,从而能够从人类身心发展的高度全视角的观照老年、把握老年。

图(1) 纵向尺度模态图

其二,横向尺度。尺度模态见图(2)。 图中曲线为老年群体身心发展的常态分布曲线,形成于对正常老年人实际发展状态的研究。该尺度用于老年群体内部个体间的横向比较,通过比较,确定老年个体在其所属年龄群体身心发展总格局中所达到的水平:超常健康、健康、或非健康,使评估更为贴切,更为客观。

图(2) 横向尺度模态图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健康并非寻常理解的表现在青年人身上的健康,而是老年人的健康,指老年人在受到各种内在退行性变化因素制约的情况下所具有的常规发展状态。与青年人相比,健康老年的身心指标可能仍然表现出明显或较为明显的衰退,但就其自身发展阶段而言,是正常的,因而也就是健康的。如同我们判断5 月龄婴儿动作发展是否健康,通常以“会坐在大人的膝上,会抓住东西,能从仰卧到侧卧(非偶然)”等符合其发展阶段的标准为尺度而不会以青年为参照系一样,健康的标准因发展阶段而异,对老年亦应如此。非健康区别于不健康,是指老年人身心指标发生了病理性趋变,但尚未达到病理性改变的程度,为介于健康和不健康之间的中介状态。

纵向尺度与横向尺度提供了老年评估的立体构架,群体间的比较以及群体内的比较不仅可以使老年评估更为客观,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改变“老年可怕,老年无用”的社会心态,增强老年人的生存信念和生活勇气,获得积极健康的老年人生,这也是老年评估科学化的最终目的。

老年评估科学化需要研究的问题还有很多,特别是从理论层面向现实领域的推进更是一大难题,如何在善待老年、继续发挥老年作用的同时保持社会各部分利益的总体平衡,把现实与道义两股力量很好地揉合在一起,直接关系着老年社会人类的生存前景,对此,仍然需要我们在老年评估科学化方面继续努力。

标签:;  ;  ;  ;  

老年人科学评价体系分析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