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应用题教学策略的优化改进探究论文_潘戌年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应用题教学策略的优化改进探究论文_潘戌年

广西省苍梧县石桥镇湾岛逸夫小学 潘戌年 邮编543100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具有培养学生数感、空间观念、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建模能力等数学核心素养的效用,通过应用题的练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能力,而且也能够考查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将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进行运用。只有学生自己重视应用题教学,才能够发挥各种教学方式的效用。本文就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是一门充满趣味性的学科,也是学生在以后教育中接受的最主要的学科。而应用题教学不仅是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重要学习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多数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仅仅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问题的实际意义、问题所涉及的数学概念和学生对问题理解的重视程度不够,简单地把实际问题处理成了一个纯数学问题。

一、做好课前设计,优化教学过程

良好的课前导入,是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育人体系,削减教育阻力,落实教学目标的前提,为此教师需在进行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时,做好课前设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数学思维,鼓励学生自学。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提出“鸡兔同笼”这一经典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探寻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凸显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学生通過分析、思考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为开展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实践做铺垫的过程,使学生思维得以于数学知识交织在一起。教师需依据学生探究分析实况,灵活渗入列方程解决数学问题的概念,实现教学导入目标。如,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为学生播放《奔跑吧,兄弟》中,明星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视频片段,转变数学知识固有常态,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乐趣,并对其自主学习带来启发,达到提高学生自学效率,营建优质、轻松教学氛围的目的。

在学生自主学习结束后,其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概念有了基本的理解,并能找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思路,即罗列含有x,y的方程式,这时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分析已知条件,找到列方程的数量关系,已知鸡和兔子在同一个笼子内,头有35个,脚有94只,试问鸡和兔子分别多少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将鸡设为x, 将兔子设为y,并得出x+y=35,2x+4y=94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最终解得x=23,y=12,至此小学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任务已经落实。

二、进行适当的补充教学,完善知识体系

虽然应用题教学只是小学阶段众多难点的其中之一,但是数学教师依然要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该内容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教师的教学资源也愈发丰富。数学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为应用题教学寻找更多的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斗志。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在备课的过程中,也要将课外补充教学列为重点备课项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数学教师可以随身携带笔记本,将在书店或者是图书馆翻阅到的高质量的应用题记录下来,并且在浏览网络信息时,将遇到的质量较好的试卷题目下载下来,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但是,信息技术也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选题困扰。一些质量低下的教学资源也会进入到网络中,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补充教学时务必要先自己解答应用题,确定题目没有陷阱或者是不足之处后再向学生展示这些题目。通过检查和解答可以排除一些质量低劣的应用题,在课堂上,数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完成书本应用题后再继续练习自己提供的补充练习。数学的学习贵在思考,在自主探索,而不是一味的生搬硬套,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命题形式必须形象生动,切合实际,以生活中频频出现的人或事为命题,学生也可以更加透彻以及快速的理解,从而提高解题效率,而教师只需解答学生在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幻灯片以形象的方式为学生罗列题目,而不是一味的让学生观察整个过程。

三、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结构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结构的能力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也是解题的核心。有人曾做过研究,显示出这样的结论:学习困难儿童解应用题的困难并不主要表现在解题比例上,而在于分析假设认知活动的差别。与优秀生相比,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对题目中隐含条件和中间状态的分析,这说明两组学生在分析阶段所分析的内容有着本质区别。解决应用题关键在于发现解法,就是在“问题—条件”之间找出某种联系和关系,通过分析题意,明确题目的已知条件,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通过分析隐含条件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最终解决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使应用题的教学外显化,让学生尽可能地观察到我们的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例如下面这道题:绿草菌菌好牧场,一牛恰好吃1月(30天),两牛刚好吃一旬,请问三牛吃几日了(注意:牧草每天都生长,假定生长速度相同)。这时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分析分析题目结构一牛恰好吃1月,指的是一头牛用30天吃完所有的牧草,包括原有的和30天新长的两部分牧草;两牛刚好吃一旬,也是指两头牛用10天吃完原有的和10天新长的牧草。但是,题中并没有告诉这些草有多少千克或多少吨,不便计算。因此,我们设一头牛一天吃的草量为“1份”,一牛30天就吃了30份,两牛10天就吃了20份。

结语:数学应用题的应用是很普遍的,也是很广泛的,在课堂上的教学就变得尤为重要。每一个学生对待解题有不同的观念和心态,必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每一个学生的问题做到不同的解释和分析,合理的诱导才是开发学生学习效率的正确方式。数学教师应该勇于面对教学困难,从创新和细心的角度出发,克服教学难题。数学教师需要细心对待应用题教学,精心选择案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陈永平.试论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31):109+96.

[2]吴艳芳.自主探究模式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之研究[J].学周刊,2018(19):32-33.

论文作者:潘戌年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9年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0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应用题教学策略的优化改进探究论文_潘戌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