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例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影响观察论文_王曼蕾

王曼蕾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国际医疗部内科55病室) 湖南长沙 410008

【摘 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心脏介入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随机抽取法,将这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心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进行睡眠护理。在患者手术后24小时、1周后以及2周后,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并观察分析患者手术2周后的治疗依从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后24小时的睡眠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1周后、2周后的睡眠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其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心脏介入术后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使患者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有效改善预后,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关键词】心脏介入术;护理干预;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338-02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在心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心脏介入手术逐渐被广泛应用,并成为目前心内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1]。心脏介入手术的创伤较小,手术后患者的恢复速度较快,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逐渐得到广大临床工作者和患者的青睐。在手术后,患者往往由于睡眠不足,导致疾病的康复速度减慢。因此,在手术后对患者的睡眠进行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选取120例进行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手术后对这120例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以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为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心脏介入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随机抽取法,将这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45~75岁,患者年龄的平均值为(60.67±12.37)岁;其中19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手术,26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8例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手术,7例患者安置心脏起搏器。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44~76岁,患者年龄的平均值为(60.71±12.41)岁;其中18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手术,27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9例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手术,6例患者安置心脏起搏器。对比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手术方法,P值大于0.05,说明组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对研究结果不会造成影响,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心内科护理,遵照医嘱给予患者药物,对患者的输液进行护理,对患者的手术切口进行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的睡眠进行护理,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护理:进行心脏介入术的患者往往在手术前饱受病痛折磨,且疾病发作时十分凶险,患者对心脏类疾病产生恐惧心理,对疾病的治疗缺乏信心,不良情绪明显。手术后,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并与患者进行积极的交流,告知患者手术的成功和手术的目的,向患者讲述疾病治疗成功的案例,使患者树立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在为患者进行护理时,应保持亲切、耐心的态度,切忌生硬、不耐烦,使患者的情绪得到放松。护理过程中,可以一边护理,一边对患者讲解护理措施的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有所心理准备,获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提高患者就医的积极性。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动态的观察,如患者出现明显的负性情绪,应及时为患者纠正。(2)睡眠环境:良好的睡眠环境有利于患者得到充足、优质的睡眠,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病房进行定时的清洁、消毒,使病房内的空气保持清新,注意室内温度、湿度应控制在适宜水平,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减少患者的探视人次,并使病区内保持安静。帮助患者调整体位,使患者采取舒适的姿势入睡。各项检查和监测工作,尽量选择在白天,避免患者由于检查项目的繁琐而影响睡眠。(3)睡眠时间:对患者进行睡眠时间计划的制定,在白天尽量为患者安排一些活动,使患者不至于由于无事可做而睡觉,导致患者夜间无心睡眠。如患者夜间睡眠质量较差,甚至出现失眠,可在午后为患者安排午睡,对患者的睡眠进行调整。

1.3观察指标

在患者手术后24小时、1周后以及2周后,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并在手术2周后观察分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睡眠质量采取匹兹堡睡眠指数进行评价,总分为21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睡眠质量越低[2]。治疗依从性可分为完全遵守、部分遵守、不遵守。

1.4统计学分析

将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各项研究数据录入到SPSS17.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性别比例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使用[n(%)]表示,平均年龄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使用( )表示。当P值小于0.05时,则可以认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值大于0.05时,则可以认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2 结果

2.1睡眠质量评分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后24小时的睡眠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1周后、2周后的睡眠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详情见表一。

3 讨论

目前,在心内科的临床治疗中,介入手术是一种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医学技术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心脏介入手术的发展较为迅速[3]。心脏类疾病患者在进行介入手术治疗后,患者需要进行充足的睡眠休息。在手术后,患者往往由于睡眠不足,导致疾病的康复速度减慢[4]。有关资料表明,目前住院的患者中,有50%的患者存在着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差、失眠等问题,对患者的疾病康复造成了严重的影响[5]。睡眠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方式,良好的睡眠,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命活力,有效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因此,在手术后对患者的睡眠进行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具有必要性。

进行心脏介入术的患者往往在手术前饱受病痛折磨,且疾病发作时十分凶险,患者对心脏类疾病产生恐惧心理,对疾病的治疗缺乏信心,加上医院是一个大环境,每天都会有各种病例进入,容易使患者的不良情绪明显[6]。负性情绪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睡眠质量差、失眠等问题,使患者的睡眠质量不足,对患者的康复极为不利。本次研究中,对选取的观察组研究对象的睡眠进行护理,其中心理护理十分重要。而对患者的睡眠环境和睡眠时间进行护理,能够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使患者处于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有规律的作息。良好的睡眠环境有利于患者得到充足、优质的睡眠,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7]。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高于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这说明,睡眠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的睡眠进行护理,采取心理护理措施、环境护理措施,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得到提高。治疗依从性的提高,能够使患者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从而加快疾病的康复速度,巩固手术效果。

综上所述,对心脏介入术后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使患者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有效改善预后,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参考文献:

[1]裴维芳,张梅,刘志美等.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8-10.

[2]杨晓晶,马静寰,单海丽等.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24(11):185-185.

[3]徐秀梅.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 (15):283-284.

[4]俞玉容.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 (11):75-76.

[5]张珀璇,张丽华,陈冬梅等.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3):525-527.

[6]李燕.不同护理模式对改善老年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3-5.

[7]Casida,J.M.,Yaremchuk,K.L.,Shpakoff,L. et al.The effects of guided imagery on sleep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cardiac surgery: A pilo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Th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Surgery,2013,54(2):269-279.

论文作者:王曼蕾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9

标签:;  ;  ;  ;  ;  ;  ;  ;  

120例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影响观察论文_王曼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