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应用和技术创新,我国的建筑物建造施工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各类先进的施工工艺及装备的应用有效提升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施工效率和质量,对我国的社会水平提升和城市发展加速带来了强劲的推动作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中有极高的应用率,这项技术对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要求很高,必须遵循特定的操作流程和规范进行施工才能取得理想的施工效果。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受浇筑施工难度较高等因素的影响,相关技术人员难以对施工技术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有效把控。从而降低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进而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并对建筑物的结构强度造成一定影响。下面将结合实际,对相关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混凝土浇筑
1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是砂、石、水泥,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都可以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从一般情况来看,大多数建筑工程的施工都会采用大体积混凝土,因为大体积的混凝土能够有效的提高结构端面混凝土的总量。建筑工程的混凝土不会采用分缝分量措施来提高单次混凝土的使用量,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混凝土的质量以及安全。与此同时,温度的变化也会降低混凝土的质量,甚至还会破坏混凝土的内部结构,让混凝土的保养难以进行。施工人员要对混凝土浇注冷水,来让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下降,从而有效的控制温差,进而更加有效的保养混凝土。
2大体积混凝土的作业要求
通常情况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都是埋在地深处,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它是建筑工程重要的结构之一。在施工时还要充分考虑实际的情况,要对实际情况进行仔细的研究,从而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案,来满足实际情况的需求,与此同时要充分的了解外界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例如完成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浇筑之后,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热量不能在短时间释放,从而导致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差距变大,这不仅会严重破坏混凝土的内部结构,而且还会让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所以在现场施工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合理的调控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除此之外,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根据施工的施工方案和作业要求来对其进行施工,尤其是对混凝土进行配比,配合比由有资质的实验室出报告,从而有效的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最大荷载度。
3深度剖析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具体成因
3.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内外温差较大,导致产生的温度应力超过结构抗拉强度标准,引发裂缝问题。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由于水泥材料遇水会发生水化热反应,因此在浇筑初期阶段会出现大量的热量凝聚,从而增加内部温度。又基于外部温度较低,使得温差进一步增大,导致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承受强度,导致温度裂缝。另外,大体积混凝土所配比的钢筋深度较浅,无法增加抗裂性能,最后引起混凝土的裂缝问题。
3.2施工环境温差变化明显。在土建施工过程中,由于主梁体结构受到阳光暴晒,使得主梁体侧面温差超过其它部分温度,导致内部稳固不规律升高,而主梁体由于自身抗拉应力条件限制,产生结构表面裂缝。此外,在实际施工环节,由于工程所在区域气候条件无常,会使完成浇筑的混凝土结构表面温度急剧下降,增加内外温差,引发结构裂缝问题。
3.3混凝土结构收缩产生的裂缝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随着混凝土初建阶段产生的热化热逐渐消失,在施工后期混凝土内的自由水会缓慢挥发,进而导致其失水效率提高,出现干缩性形变,但在发生收缩效应时,混凝土结构由于受到内配钢筋的限制而产生较大的拉应力,一旦这种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承受标准,就会诱发裂缝问题。
4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4.1大体积混凝土配比
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小于45min,一般在2-4h,因此要确保混凝土从搅拌站到施工现场的运行时间不超过初凝时间,并且在运输过程中不能往混凝土中加水。当混凝土抵达施工场地之后,要对混凝土进行取样测量,充分的考虑混凝土的坍落度,假如混凝土坍落度不能满足相关要求,可以采取添加减水剂的措施来让混凝土的配比满足要求。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分面积作业的方法,并且还要确保分割的面积基本相同,要使用分层法对作业区域退坡浇筑。要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振捣棒不仅要有前排还必须要有后排,因为前排振捣棒可以有效的搅和浇筑点的混凝土,而后排振捣棒能够充分的振捣斜坡处的混凝土,振捣的相关操作细节是快速的插进去然后缓慢的拔出来,这样的操作流程能够让混凝土更加严实。通常情况下,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10cm,而且每两个相邻插孔间的距离要小于40cm,每插入一次振捣棒的振捣时间要在20s左右。在浇筑好混凝土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二次抹压定型,要确保二次抹压定型必须在终凝之前完成,因为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混凝土塑性裂缝的发生率。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它的连续性,假如混疑土停止浇筑4h,就需要采取措施来对其进行弥补,例如可以向已经浇筑的混凝土中按照一定的比例插入短筋,并且彼此之间的距离应当在50cm左右,让其呈现出梅花形分布。
4.2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技术要点
混凝土拌合完成之后,必须将其快速的运输到施工现场,并且在运输的途中还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其进行保护,从而有效的较少混凝土热量的散失,到达施工现场之后,要及时对其浇筑,并且还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选取最佳的浇筑方式,通常全面浇筑、分层浇筑、斜面浇筑和分段浇筑是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浇筑方式。全面分层浇筑一般只适用于面积不大的工程,并且完成第一层混凝土浇筑之后,就应为第二层浇筑做好准备,确保在第一层没有初凝之前就开始第二层的浇筑,以此类推,使用同样的方法直到达到工程的要求;而斜面分层建筑方式一般都在建筑斜面坡度平缓的情况下采用,浇筑的基本流程是先浇筑下部在慢慢往上浇
筑,直到整个浇筑面都被完全浇筑;分层分段的浇筑步骤:首先是对施工现场进行分段,然后在浇筑最底层,并逐步对其进行浇筑,在完成一段的浇筑之后才能开展下一段的浇筑。
4.3施工裂缝控制技术
建筑工程在施工时基本都会用到混凝土,所以混凝土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工程在施工时,大体积混凝土很容易出现大小不等的裂缝,相关人员要重视这个问题。所以,施工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的探讨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裂缝的产生以及合理的对其进行修复,从而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进而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
5结语
综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新时期建筑行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技术,且已经在实践应用中展现出了较高的价值,对于提高工程效率、保障建筑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建筑企业的专业人员也必须认识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施工的复杂性及其对于施工技术的更高要求,把握其中的关键技术,严格落实多样化的质量管控措施,在实践中推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创新,为创设更加优质的建筑产品、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更高需求提供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常海林.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J].四川水泥,2016(1).
[2]马传宝.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低碳世界,2017(6):181-182.
论文作者:李红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裂缝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对其论文; 温差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