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社会工作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大数据背景下社会工作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大数据背景下社会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徐 华1,章 雪2

(1.安徽大学 社会与政治学院,合肥 230601;2.华中科技大学 社会学院,武汉 430074)

摘要: 在信息时代,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将大数据与社会工作结合,可以驱动社会工作获得新发展、新突破。大数据给社会工作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遇:社会认知层面可以提高政府的专业认知和提升民众的职业认同;社工实务层面可以挖掘服务对象,创新实务模式,促进行业的发展;理论层面可以构建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话语体系。与此同时,大数据也给社会工作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主要包括大数据的真实性难以辨别、安全性缺乏保障、处理能力有待提升、大数据使用过度依赖等方面。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社会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建立大数据平台、制定大数据相关法律、加强跨学科跨领域合作、促进社会工作的自我完善等可为两者的有效结合提供启发与思考。

关键词: 大数据;社会工作;机遇;挑战

一、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重大的时代转型,通过相关设备将人类活动的痕迹捕捉下来,这些数据的储存、累计便是一个大数据库。在国家和社会层面,都会留下可储存的大量数据[1]。甲骨文软件系统有限公司(Oracle)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级别的软件公司,它指出,大数据是越来越庞大和复杂的数据集,具有数据量大、接收处理数据速度快、数据类型多样化等特征,并且真实、可靠的大数据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2]。具有“中国大数据之父”之称的涂子沛先生提出大数据是难以通过一般的软件收集、整理并加以分析的海量数据;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领域的扩大,大数据之“大”也是变化的,因此不需要进行统一规定[3]。大数据在促进经济社会领域发展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必将对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在大数据背景下寻得社会工作发展的契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社会工作领域理论体系和实务模式的创新。

沃格特勒项目的所有4名业主于9月底通过投票表决决定,继续推进两台AP1000机组的建设,并就有助于降低未来潜在财务风险的行动达成协议。

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面临系列困境:国家的宏观政策推动了社会工作的发展,但是各级政府以及政府的各个部门对社会工作的专业性缺乏足够的认知[4],社会工作没有得到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可,职业的社会认同制约了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5];现有的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多是社会弱势群体,实务模式难以有效掌握服务对象信息并带来较好的服务效果,机构之间也缺乏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机制;社会工作缺乏独立的专业理论和本土化的话语体系。大数据为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利用大数据信息和技术,可以定位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创新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发展社会工作的理论体系,缓解和改变现存的发展困境。同时,也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加强对社会工作的宣传,提高民众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度,扩大社会工作的影响力,凸显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提高社会工作在国内、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

二、 大数据给我国社会工作发展带来的机遇

在信息化时代,大数据的出现、运用与发展给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在社会认知层面,充分利用大数据及相关技术,将有效提升政府对社会工作的专业认知,增强民众对社工的职业认同;在实务层面,大数据可以促进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挖掘,扩大服务对象的范围,创新实务工作模式,促进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在理论层面,大数据将为社会工作理论和本土化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机会。

(一)社会认知层面

1.聚焦助人服务,提高政府的专业认知

第二主成分(F2)包括发明专利有效数(X9)、研发人员全时当量(X12)、新产品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X7)、制造业R&D经费支出(X6)。其中,发明专利有效数反映了技术创新、技术研发能力,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反映了科技人才的投入情况、新产品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制造业研发经费支出反映了制造业进行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状况。因此将第二个主成分命名为科技创新能力因子。

大数据信息数量大、来源广泛,真实性难以辨别。一方面,获取的海量数据不一定是真实数据,可能存在有部分虚假数据;在理论上大数据是整体数据,但是操作过程中还存在数据记录、存储不足等局限,“非随机缺失”也常常出现。另一方面,大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无法十分精确,从而导致数据的分析应用存在错误或偏差[15]。社会工作通过大数据收集的有关服务对象、服务资源等信息,可能会存在数据失真的情况,既与数据来源有关,亦与处理数据的技术有关。社会工作通过大数据收集的信息来源十分广泛,但是无法包罗服务对象的所有信息,因此,大数据并不能代替所有的社会数据,社会工作运用的大数据信息的代表性值得怀疑。同时,大数据处理的原始信息十分杂乱、无规律,可能存在着大量的无效数据,通过数据平台处理之后,社会工作也难以确定所筛选出来的数据信息是真实准确的。

大数据时代,社会工作可以更好地呈现助人服务的理念和效果,从而提高政府的专业认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关注弱势群体,加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内容[7],这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社会工作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帮助服务对象改善现实困境,更重要的是帮助服务对象提高自身能力,助人自助。大数据平台可以对服务对象的改变进行较为全面的统计,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示社会工作服务的成效,让政府真正意识到社会工作不只是为了完成项目,更重要的是切实地提高了服务对象的能力和主观幸福感。另外,社会工作在助人服务过程中,所体现的专业技能和理念,以及多样化的实务方法,与一般的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大数据平台可以充分展示社会工作服务过程的图片、视频等宣传资料以及相关人员的评价等信息,生动地展现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和服务的专业性,让政府感受到社会工作专业的独特之处。基于此,政府也能通过大数据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社会工作,加深对社会工作的专业认知,从而为社会工作的发展保驾护航,促进社会工作在社会服务和社会民生领域的发展。

2.加强管理与宣传,提升民众的职业认同

社会工作在建立之初以及较长的发展时期内,较多地引用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知识,缺乏独立的社会工作理论。何雪松教授认为,社会工作理论建构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外借理论,但是这一特点十分不利于社会工作的独立性发展。因此,发展出社会工作的实践理论模式尤为重要[13]。社会工作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不同的社会群体服务,有着充足的个案、小组、社区等项目案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尚未上升到理论层次。社会工作缺乏独立的专业理论,难以体现专业的独特性、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将影响这一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新的发展时期,大数据使得社会工作获得新机遇、新发展、新突破,可以促进社会工作健康发展。大数据可以将以往的项目材料存档到云平台上,以形成一个较长时期内的有效信息数据。社会工作专业的专家学者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数据信息,结合不断积累的实务经验,努力构建新时期社会工作专业理论,打破社会工作理论的依赖困境。大数据不仅仅注重实务模式的发展以及具体的服务过程,也会更多地关注社会工作的理论化发展,这促使越来越多的学者利用大数据的便利,不断突破、构建独立的社会工作理论。

建筑结合自然。余荫山房中廊、桥、水、石是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其中重要的空间和水的联系相当密切(图2)。园中的主要建筑的朝向迎合夏季主导风,庭院设在主厅“深柳堂”南面,水池在总平面中位置居中[4],形成了前疏后密、前低后高的布局,有利于热压通风与风压通风[5],表现出对岭南地区湿热多雨气候的高度适应。

此外,大数据技术有利于促进机构之间信息共享,实现互利共赢。在信息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社会工作机构间缺乏沟通与信息交流,区域间交流不便。这一方面导致了机构发展结构单一,无法服务到当地的各类群体,限制了机构的经营范围;也不利于机构间的交流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各个机构的经验积累在机构内部交流,机构间的经验分享不足,社会工作发展的地域差异逐渐扩大。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可以将机构的经验、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并通过一定的大数据信息交流平台进行资源共享,从而加强机构之间的交流,促进共同成长与进步。在这一过程中,既可以做到“以强带弱”,以发展状况较好的区域或机构带动相对落后的区域和机构;亦可以强强联手,加强区域社会工作机构间的合作。

(二)社工实务层面

在信息时代,充分利用大数据和相关资源,可以改进传统工作方法,促使专业服务在个案、群体性事件以及社会服务等领域得到更好的应用[9],进而形成大数据+个案、大数据+小组、大数据+社区等实务模式。助人服务的通用过程主要包括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等,在通用过程的各个方面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发展数字化助人服务模式,可以推动传统方法的有效进步,更好地实现助人服务的目标。将大数据运用到助人服务过程当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工作接案使用数字化运营方式,将传统的线下面对面的接案方式转变成使用大数据平台进行线上接案,这既可增强对接的便捷性与有效性,也可有效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二是介入过程中进行数字化分析,运用大数据技术将杂乱无序的信息分析整理成工作所需要的信息;三是对介入过程进行预测,将介入过程中搜集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预测可能的结果及发展趋势;四是记录服务过程及相关经验,数字化的记录有利于工作人员的进步、机构间的交流以及社工行业的发展等[10]。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到传统的工作方法当中,有利于发掘服务对象资源、分析服务对象需求、掌握事件发展趋势,及时、迅速地提供紧急事件的应对方案,也可以帮助社工在服务过程最大限度地避免主观性偏差,使得社会工作亦具有大数据准确性、速度快、应用前景广泛等特点。

目前的社会工作服务对象较为固定单一,社工主要是为一些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支持与服务。在社会工作发展初期,承接政府项目、服务弱势群体这一举措有利于促使社会工作获得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绝对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在逐渐减少,这就要求社会工作做好新的工作定位。另外,社会工作有医务、学校、家庭、企业等分支领域,但在这些领域设置的全职社工岗位非常少,这就严重限制了社会工作为患者、医护人员、师生群体、家庭成员、企业员工等诸多群体提供服务的可能性,也限制了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发展以及社会工作经验和资源的积累。除此之外,社会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各种新事物、新体验,但也随之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不同的社会群体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面临着不同困境并有着多样化的需求,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需要。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精英群体面临的压力和困境也越来越多,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这就对更高层次的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有了迫切的需求。

社会工作需要精准定位服务对象的需求,扩大服务对象的范围,大数据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和信息支持。一方面,大数据可以广泛收集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留下的各类信息,并将杂乱无序的数据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汇总,进而得出相应的规律和结论,为社会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源,促进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有效挖掘,并深入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社工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联系服务对象,扩大服务群体的范围,并根据数据信息提供更为精准的专业化服务,从而可以扩大社会工作在医务、学校、家庭、企业等各个领域的影响力,为社会生活中有需要的群体提供必要的专业服务。另一方面,社会大众也是大数据时代重要的受益者,他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通过数据平台掌握到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信息,精准地寻求所需要的社会工作服务,以改善和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家庭建设能力、资源获取能力等。大数据有效促进了社会工作与服务对象以及其他资源间的多向互动,这将极大地推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范围的扩大和服务成效提升。

2.构建本土化话语体系

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法,社工主要通过这些方法提供服务。但是服务对象是生活在具体生活环境中的,是具有复杂性的,传统的工作方式在收集整理信息、分析服务对象需求的时候,难以有效掌握较为全面的信息和充分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并且社工工作也难以将专业思维与个人思维区分开来,导致在开展服务时容易出现主观性偏差。

找矿标志是成矿元素迁移富集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和外延表象[10,15],据此可以推测矿体可能存在的空间位置和范围,上述找矿标志在该矿床的发现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指示作用,也必将对该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挖掘服务对象,扩大服务范围

3.加强机构交流,促进行业发展

截至2017年底,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源总量为102.5万人,其中持证社工共计32.7万人,各地共开发了31.2万个社会工作专业岗位[11]。显然,我国社会工作行业尚未体出现蓬勃发展的趋势,仍存在着诸多发展困境。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机构事务性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专业服务聚焦性较弱;在面临项目竞争时,机构之间的竞争性较大;各个机构有其特色的服务领域,机构之间缺乏相应的交流机制。大数据时代将为社工机构和行业的发展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大数据可以促进机构内部成长。首先,依赖于信息技术的竞争已经发展到各行各业,社会工作机构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大数据中的有效信息,有利于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从而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其次,将大数据与机构的服务记录、服务管理、档案管理、人员管理、志愿者管理、服务评估等方面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服务的便捷性与规范性。再次,社会工作机构内部的行政性工作繁琐,而大数据可以实现行政减负,将更多的人力资源从繁重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工作人员可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聚焦专业服务,促进机构内部的有效管理与成长。最后,在依赖于传统数据的发展阶段,社工机构对社会问题的反应常常是滞后的,缺乏一定的敏锐性;而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更加及时、有效、全面,社工可以深入发掘和提取大数据信息,可以有效解决社会工作中较困难的实践议题,提升服务的质量。

而在大数据时代,社会工作可以通过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民众对社会工作的职业认同。大数据可以搜集、整理社工在提供专业服务过程中的各类表现,并对服务数据进行分析、加工,推出相应的评估结果,这将成为社工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社会工作大数据可以加强社会工作的自我管理,让服务对象在享受服务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社会工作的温暖与专业性。另外,大数据也能让民众探寻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截至2018年12月,我国有8.29亿网民,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8],这说明大数据的使用具有较好的民众基础。社会工作可以抓住这一机会,加强社会工作理念与服务内容的宣传,包括相关知识的科普,通过多样化的渠道扩大民众对社会工作的了解,转变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的固有思维,让民众深入了解到社工与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之间的异同点。另外,通过数据平台、社工信箱、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可以促进民众了解社工服务类型和服务效果,并能根据其自身情况,向社工寻求必要的支持与服务。基于此,借助大数据的便利,社工对服务专业性的自我要求会不断提高,服务对象对社工的了解会更加全面深入,这可以增强民众对社工及其服务的职业认同,从而建立专业关系,开展专业服务。

大数据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缺乏一定的历史积累和文化基础,在发展中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导致其嵌入到经济社会中以获得自身的发展;并且,社会工作与本土文化之间的互融性和发展性不足,社会的整体认同度较低,社会工作行业尚不能做到像医生、律师等行业一样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而大数据与社会工作的结合,可以加大社会工作宣传,提升服务质量,加强行业间交流,便于促进行业的发展进步。社会工作强调助人自助,其本质就是一种现代服务业。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政府对机构及其项目的宏观管理,为政府部门购买服务、评估服务提供有效依据,有利于政府加大对社工行业的支持力度;亦可以实现行业间跨地域沟通交流,加强合作,促进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12]

(三)社工理论层面

1.构建社会工作专业理论

目前,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的存在感较低,如何提高民众对社会工作的职业认同度一直是众多学者和社工实务界探讨的话题。民众之所以对社工的认同度不高,一是因为社工需要通过承接社会服务项目,通过社区层面接触服务对象,从而建立良好的关系,但是社区管理人员常常要求社工协助他们开展社区活动,这容易让服务对象将社工当作新入职的社区工作人员;而社工直接提供助人服务和开展系列活动时,服务对象又往往会将其等同于普通的志愿者或者义工。二是社会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希望建立的专业关系往往存在“水土不服”状况,中国社会一直重视熟人关系,社会大众缺乏向专业社工寻求服务的自发性和自觉性。三是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和职业,专业要求高,但职业门槛比较低,很多社工提供服务时的表现与专业素养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甚至存在部分社工表现出与社工价值理念和伦理相悖的行为,这些大大地降低了民众对社会工作的好感与认同。

2.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实务模式

2.3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得分与其心理韧性得分的相关性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各维度得分与其心理韧性各因子得分大都存在显著负相关。见表3。

氢氧化钠 (市售)、过氧化氢 (市售)、重铬酸钾 (市售)、硫酸钴 (市售)、高锰酸钾(市售)、硫酸铜 (市售)。

话语体系是指特定专业的学术群体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针对特定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对此使用的特定术语系统,这一系统包括价值观、语言符号及思考方式等,它的使命是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和激发精神动力[14]。学界普遍认可社会工作是舶来品这一观点,主要体现为社会工作来源于西方社会,自有其一套话语体系,而中国社会工作尚未形成一套为全社会广泛了解并认可的话语体系。如果说中国的社会工作与国外社会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那么在大数据时代将打破这一格局。大数据时代,各国社会工作尚未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均处于探索的初阶段,而中国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国社会工作话语体系的构建铺陈了可能的空间。大数据与社会工作的结合,将逐步实现社会工作实务、理论和体系的变革,这是我国社会工作创新的优先选项。通过数据平台获取海量数据,为开展服务、倡导社会政策提供了数据基础。构建社会工作新话语体系,向社会传递出大数据背景下的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服务内容及服务效果等多方面内容,可以让不同群体对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与特殊性形成清晰的认知与认同。

三、 大数据对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大数据的真实性难以辨别

社会工作是致力于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职业,目前政府的政策与资源分配对社会工作的发展起着决定性影响[6]。社会工作作为我国的一个新兴学科和专业,政府对社会工作的理念、实务模式以及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的作用缺乏专业的认知,对社会工作发展所需要的政策、资金、人力、物力和宣传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有待提高。尽管社会工作职业考试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十几年,各大高校也设立了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点并培养了大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多年的政府报告中也都提到了社会工作,但是某些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并没有真正地了解社会工作专业的特点与优势。他们在关注政策实施与影响的过程中,会简单地认为社会工作只是承接相应的项目、完成规定的指标,与其他社会组织、企业等没有本质的差异,即争取项目资金,实现自身发展。

(二)大数据的安全性缺乏保障

保密原则是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服务对象选择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基础,而大数据的安全性与社会工作的保密原则形成了很大的冲突。在社工机构内部汇聚了大量的信息数据,包括服务对象的信息、工作人员的信息、机构的信息以及其他繁杂的待使用数据等。在服务过程中,如果不能做到确保大数据的安全性,将很难赢得服务对象的信任,也将导致工作人员和机构缺乏必要的安全感,严重影响社会工作的发展。目前,大数据安全方面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工作人员违反安全规定,没有对数据进行安全管理,相关安全操作也未在标准条件下进行,甚至出现工作人员泄露用户数据的不法行为;另一方面是指黑客攻击系统,导致系统崩溃、用户数据丢失或者泄露等问题[16]。与此同时,大数据发展方面的立法尚存在空白,涉及的法律政策尚未成熟;现有的网络法律法规对网络管理和治理涉及的内容范围有限,惩罚力度小;对国际间互联网法律法规的借鉴力度不足。因此,数据的日益重要性、数据泄露的威胁性以及立法的不成熟性,使得大数据的安全性问题会越来越突出,如果不能从法律上和技术上为大数据与社会工作的结合保驾护航,社工的保密原则和数据安全将受到巨大的挑战。

(三)大数据处理能力有待提升

大数据对社会工作的发展日益重要,但是社会工作对大数据的处理能力却有待提升。一方面,大数据处理平台的建设能力不足,目前缺乏一个能够连接政府、社工机构、其他社会组织以及服务对象的信息处理系统,众多信息是孤立而非共享的;社会工作机构无法将所收集的信息、记录的资料分享至一个共享的平台上,这种信息孤岛的状况也限制了资源信息的共享、行业之间的合作、服务对象的挖掘等;社会工作机构尚无法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政府也难以快速、准确、全面地了解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情况,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也难以有效进行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另一方面,社会工作处理大数据的能力不足。目前来看,促进大数据与社会工作结合的经验较少,众多社会工作机构在信息时代运用技术的能力与经验不足,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人员对大数据的重要性缺乏敏锐的认知度,没有跟上数据时代的发展步伐,对大数据促进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也不深刻。目前,很多社会工作者使用的依然是传统的工作方式,他们对于数据处理的能力和经验不足,难以充分有效地发挥大数据的作用。

一个在心灵深处永远保持童真的“彼得·潘”,一个永远爱做英雄梦的“幻想大王”,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又怎么会不带三分侠气呢?

(四)大数据使用过度依赖

大数据为社会工作服务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是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助人服务的专业,过度依赖数据往往会忽视专业素养。社会工作既有其他职业的共性,也有着自身的独特之处。社会工作提供的“产品”即是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性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强调案主自决、价值中立、同理心、尊重等职业理念。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对这一专业理念的掌握与运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服务的效果。将大数据引入到社会工作的发展当中,给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技术上的便利,促使社会工作更加注重定量研究,并结合定性研究,促使整个服务过程更具有实证性和科学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实现行政减负,使社会工作者不必疲于本命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但是,社会工作者如果过分地依赖大数据信息而忽视了与服务对象的沟通,更多地依靠大数据规律而忽视了自身的专业性判断等将会使得社会工作的发展偏离专业轨迹。因而,不管大数据及相关技术发展到何种程度,为社会工作开展服务提供多少技术性的便利,社会工作者依旧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运用心灵去倾听和感悟来自服务对象的心声。

四、 启示与思考

(一)建立社会工作大数据平台

信息决定了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向,而信息的真实度决定了工作是否有效。利用现代技术收集社会工作各方面的信息,形成一个大数据库,再通过大数据平台将信息进行归纳整合,得出所需要的规律和事件的发展趋势。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可以打破信息壁垒,解决信息孤岛这一问题,加强政府与机构、机构与机构、机构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联系。政府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宏观掌握项目实施各阶段和效果、资金的使用情况等;机构之间共享案例经验及相关资源,可以促进共同发展;工作人员将服务过程、经验、资源、资料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处理后上传至大数据平台,在此过程中确保服务对象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得到保护;服务对象亦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与社会工作者及时沟通交流,促进服务过程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要通过技术手段,不断加强大数据平台的稳定性、安全性,确保数据的安全。

(二)完善数据管理与使用的相关法律

在信息社会,确保数据安全十分重要,它是有效、规范开展工作的基础。为了保障数据安全,在国家层面要制定大数据相关法律法规,以避免各自为战、数据泄露,保障信息安全和保护隐私,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已经逐渐运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层面必须做好顶层设计,为市场的规范化运行提供制度性和法律性的保障。我国尽管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但是目前的法律层次低、体系不健全等,难以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制定大数据使用的法律法规,需要妥善处理好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问题;建设法律法规体系,需要国家间加强交流与合作,与国际社会一道制定相关规则;并创造良好法治环境,促进国家治理的规范化发展[17]。基于此,形成重要的震慑机制,严惩数据违法行为,让民众的安全信息得到切实的法律保障,为社会各个领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从而提升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性。

(三)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

大数据背景下,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寻求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的合作。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带有不同的文化印记,有着差异化的需求,并且社会问题是急剧变化的,因而社会工作所需的是复合型人才队伍,开展服务工作时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实务模式与技巧亦是多元的。社会工作如果过度强调其专业性,可能会陷入知识壁垒。因此,寻求与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的合作是社会工作获得发展必经之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发展与突破,可以为社会工作的发展建立信息平台,我们由此可以收集海量数据,为社会工作实务与理论服务提供重要信息来源[18]。另外,社会工作在医院、社区、学校、监狱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发展,在大数据与社会工作结合的过程中,充分寻求医务、教育、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的合作,对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促进社会工作的自我完善

社会工作服务对象众多,包括各个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特征的人群,涉及不同的服务领域,重要的信息数据是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基础。大数据时代为社会工作拓展服务内容和提升服务效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社会工作者应在这一信息化时代不断提升自己运用大数据的技能,更加高效地使用数据信息,更加客观地分析服务对象的需求。同时,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加强职业素养,将大数据与社会工作理念、技巧不断融合,从而更好地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性服务。社会工作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信息资源和技术优势,将实务过程中的案例经验进行系统化的归纳总结,将其上升到理论层次,构建社会工作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促进社会工作的自我完善,使其在社会生活中获得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林平,蒋和超,李潇晓.规律与因果:大数据对社会科学研究冲击之反思[J].社会科学,2016(9):67―80.

[2] 什么是大数据?[DB/OL].甲骨文中国,[2019-06-20].https://www.oracle.com/cn/big-data/guide/what-is-bigdata.html.

[3] 涂子沛.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以及它如何改变政府、商业与我们的生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57.

[4] 王杰,徐选国.我国社会工作的合法性困境及其路径重构[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2):41―49.

[5] 范慧,范和生.破解认同困境: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演进与路径拓展[J].宁夏社会科学,2018(5):126―132.

[6] 殷妙仲.专业、科学、本土化:中国社会工作十年的三个迷思[J].社会科学,2011(1):63―71.

[7] 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EB/OL].(2019-03-16)[2019-06-20].http://www.gov.cn/premier/2019-03/16/content_5374314.htm.

[8] 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9-02-28)[2019-06-20].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902/t20190228_70645.htm.

[9] 彭小兵,谢文昌.社会工作介入环境群体性事件预防的机制与路径[J].社会工作,2016(4):62―71.

[10] 徐华,尹丽雯.大数据对社工行业发展的影响浅析[J].中国社会工作,2016(13):29―30.

[11]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2017年度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法规政策规划落实情况的通报[EB/OL].(2018-02-14)[2019-06-20].http://www.mca.gov.cn/article/gk/wj/201802/20180215007894.shtml

[12] 汪昊.社会工作管理信息化[J].中国社会工作,2017(22):18―20.

[13] 何雪松.社会工作的理论追求及发展趋势[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11―16.

[14] 王瑞华.区域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话语体系及其建构[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97―101.

[15] 周利敏.迈向大数据时代的城市风险治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9):91―98.

[16] 李鸿雁.大数据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安全探讨[J].信息与电脑,2017(3):201―202.

[17] 张兰廷.大数据的社会价值与战略选择[D].北京:中共中 央党校,2014.

[18] 陈婉珍,何雪松.大数据驱动的社会工作:前景与挑战[J].社会科学,2017(7):74―81.

[19] 刘文贤.社工服务也需跟上“大数据”步伐[J].中国社会工作,2015 (22):7.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Social Work in the Context of Big Data

XU Hua1,ZHANG Xue2
(1.School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Sciences,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2.School of Sociolog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 To follow the trend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information age, combining big data with social work can drive social work to achieve new developments and new breakthroughs.Big data brings important opportunities for social work development in many aspects.Social cognition can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cognition of the government and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the people, and social work can explore service objects, innovative practice models, and promote industry development.The theoretical level can also construct the professional theory and discourse system of social work.At the same time, big data has brought many challeng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including the fact that the authenticity of big data is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that the security is not guaranteed, that the processing capacity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that the use of big data is excessively dependent.Based on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ing social work in the context of big data, the establishment of big data platforms, the formulation of laws related to big data, the strengthening of interdisciplinary and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self-improvement of social workcan provideenlightenment and reflection for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Key words: big data; social work;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794(2019)04-0059-08

收稿日期: 2017-12-02

作者简介:

徐 华(1971— ),男,安徽合肥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理论与政策;

相继增压系统的空气先由2台并联的压气机进行压缩,而后经过三叉管道汇合流入到文丘里管的进口截面,当空气流过收缩段时,流速加大,压力降低。从排气管中引出废气,经中冷及EGR阀,在喉口部位与进气混合,压力在扩压段又恢复,最终到达各个气缸实现燃烧。

为什么说辣椒是偷渡到中国的呢?已有研究表明:辣椒原产于墨西哥与哥伦比亚等地,也就是说,小辣椒从北美洲登船,偷偷躲在船舱里漂泊到亚欧大陆,但显然寒冷的欧洲天气并不是辣妹子最理想的安居地。直到明朝末年“辣妹子”才有机会遇到善良的“骆驼客”与“航海家”,经过“丝绸之路”远渡到中国。经过历史的变迁,辣椒原种已经繁衍出适应中国土地的千万子孙后代。

章 雪(1996— ),女,安徽六安人,硕士生。

标签:;  ;  ;  ;  ;  ;  

大数据背景下社会工作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