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美育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陈亚专

社区美育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陈亚专

——以鼓浪屿社区为例

陈亚专 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 361000

《文化生活》课堂是传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渠道,更是充满美学气息、人文精神的园地。在课堂中学生不仅要获得相关的文化理论知识,而且要提高对美的赏析能力,提升审美境界和美学修养。乡土美育资源是经过漫长的沉淀和发展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笔者学校所在的社区--鼓浪屿,是历史国际社区,积淀了丰富又独特的美育资源。构建一个开放的、适合教师与学生发展的、能拓宽又具有创新内容的鼓浪屿社区美育资源,巧妙地运用在《文化生活》教学中,能丰富和拓展课程资源,增添课堂教学情趣,使课堂更有理、有据、有情、有美感。

一、美其所美、丰富课堂教学素材

1.探寻社区资源美。

高中《文化生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本土资源辅助教学。乡土资源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辅助教师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鼓浪屿,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她曾是闽南先民筚路蓝缕的拓荒区,曾是延平郡王抗清驱荷的演武场,是西方传教士坚执不渝传播福音的寻梦园,也是海外游子回乡投资建业兴邦的新家园。

鼓浪屿,是一个魅力之岛,令人心驰神往的是她的碧海蓝天,“音乐之岛”,是她的中西合璧的建筑楼群。鼓浪屿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展现着独特优势的美育魅力。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开展研学活动,探寻了“自然景观”、“历史文脉”、“民俗文化”、“风貌建筑”、“名人史迹”、“宗教艺术”、“科教文卫”等系列鼓浪屿美育资源,成为服务《文化生活》课程的富有教育价值的课程资源。

2.整合社区内涵美。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应立足于当今信息化环境下学习的新特点,直面社会思想文化的影响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明显增多的新态势”,“只有使学生亲历自主辨识、分析的过程,并作出判断,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孩子们看到事物中表象的美,还要看到美中之美,还有更深层次的美,这些美需要我们用深沉、尖锐的透视力去发掘、整合、提升出来。鼓浪屿社区美育资源是一个复杂的范畴,它不仅历史渊源流长,而且内容也十分丰富,是立体的、多元的,它是一个综合有机体。

我们在《文化生活》的教学中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提炼出了《品味鼓浪屿建筑的魅力》、《鼓浪屿音乐之声》、《鼓浪屿足球风采》、《咱厝的闽南语》等优质的美育资源,这些优质素材成为校本课程,走进学生的课堂,拉近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成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新资源、新内容。

二、美美与共、提升课堂教学品味

1.品味社区人文美。

《文化生活》教材具有较强的思想性与理论性,如果不借助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源作为辅助手段,学生很难理解、领会相关知识,这会影响到思想政治课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的发挥。教学中,引入学生熟悉的乡土资源,优化教学形式与设计,能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到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2.分享社区多元美。

政治课程标准倡导“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要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就必须避免教学“满堂灌”形式,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我们结合《文化生活》教材课程的具体内容,以“讲好鼓浪屿故事”为主线,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鼓励学生表达和解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美不胜收、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1.认同社区文化美。

高中《文化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有效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鼓浪屿社区有着地域色彩强烈的文化精髓,是围绕鼓浪屿人生长的一种文化氛围,是为时代,鼓浪屿人民群众所认可的一种文化成果。笔者所在学校就在鼓浪屿社区,鼓浪屿文化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一直能感受到的文化,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对鼓浪屿本土文化有很高的认同度。学生对家乡文化了解和学习表现出的较高的热情和意愿,我们把鼓浪屿社区美育资源运用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可以极大地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能唤起他们对家乡的乡土情结,进而衍生出对国家、对民族的爱,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很好培养,这也正是我们把乡土文化资源带进教育教学的可靠保证。

2.展示社区形象美。

思想政治课程学习要引领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引导学生把获得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点、信念转化为行动,用所学的理论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实践。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慷慨激昂,更要在在实际生活中有相应的道德行为表现。在《文化生活》教学中,我们通过组织志愿者活动等途径和形式,引导学生践行“知行统一”。

例如,在学习完第九“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知识后,由政治组倡议,学校德育部门牵头,我们其它学科组配合,在做好对学生的培训的基础上共同开展了“我们是文明美丽的鼓浪屿人”的系列志愿者活动:鼓浪屿文明旅游宣传、鼓浪屿申遗知识宣传、鼓浪屿义务导游、“美画鼓浪屿”画展、鼓浪屿音乐快闪等。这些活动成为鼓浪屿的一道道美丽的风景,使学生不但有“认识”还有“行动”,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知行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四、美益求美、拓展学生发展能力

1.保护社区智慧美。

在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注重乡土美育资源的应用,可以引领学生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的使命感,真正领悟到《文化生活》课程的精髓。鼓浪屿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在申遗中形成了独特的全社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鼓浪屿模式”,注重共建共享。我们在《文化生活》课程教学时积极引领学生探寻鼓浪美育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例如,在学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时,我们结合校情、乡情积极开展实践性学习:我校主要参与编撰布展的鼓浪屿教育博物馆,是鼓浪屿申遗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指导学生成为博物馆的讲解员,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播;我们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品味鼓浪屿建筑的魅力》,呈现鼓浪屿建筑的魅力,号召人们保护鼓浪屿风貌建筑,并积极探寻鼓浪屿建筑的开发与保护;我们和校友会联系,组织学生采访老校友,积极抢救关于学校、关于鼓浪屿的文化历史,编撰《校友口述史》,成为学校、社区文化的宝贵财富;我们指导学生撰写的《美其所美,鼓浪别墅又一春》小论文,为鼓浪屿家庭旅馆的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并在市政治小论文比赛中获奖。这些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之间有探索、有交流、有对话,不仅发展了智力,更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造社区生态美。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把公共参与等要素列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乡土教学形式灵活,内容通俗易懂,体现“学生为本,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精神,其教学的开放性使得学生对学习充满了期待和生机,为真正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公共参与核心素养搭建了很好的教育教学平台。

例如,我们在《文化生活》课程教学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鼓浪屿安全文明旅游环境的创建,走上街头向广大游客发出倡议;组织学生开展“我为鼓浪屿申遗出点子”;针对鼓浪屿野导乱象,积极为净化鼓浪屿旅游环境献计献策;组织学生开展“垃圾分类我先行 美丽校园共同缔造”活动,我校成为市教育系统垃圾分类试点单位。在开展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的“聚焦鼓浪屿野导问题”、“垃圾不落地助力申遗,让鼓浪屿更干净漂亮”等科技实践活动,在市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挖掘创造和实践潜能,用实际行动提高实践水平,也培养了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创建绿色校园绿色生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的良好个性品质,成为社区美育资源的建设者、创造者,有效地培养了公共参与核心素养。

在探索社区美育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时,我们做到:

(1)结构化、精化社区美育资源。遵循选择性原则,选择其中优秀、益于教学的美育资源为教学服务。

(2)延续性、分享社区美育资源。遵循互通性原则,通过组织教师培训,加强教研活动,让每位教师的美育资源成果在教研组内互通分享。

(3)多元化、改革教育教学评价。遵循发展性原则,积极促进有利于师生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

总之,把社区美育资源巧妙地运用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因生情、校情、乡情而用,达到社区美育资源为教学服务,教学为传播社区美育资源服务的双赢,使学生接受美的熏陶,使课堂教学生机勃勃、美轮美奂。

论文作者:陈亚专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8月总第1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9

标签:;  ;  ;  ;  ;  ;  ;  ;  

社区美育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论文_陈亚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