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治课教学中小组合作讨论的再思考_小组合作论文

对政治课教学中小组合作讨论的再思考_小组合作论文

政治课教学中小组合作讨论的再反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小组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提出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此它正被政治教师越来越多地引入到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中来。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在处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创设和谐健康的课堂心理气氛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使沉闷的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然而,在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及大量的听课活动中,我发现,要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我曾在某校听了6堂初一思想品德新课程展示课,6位教师均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法,讨论时间大约在5~12分钟,次数多者四次、少则两次。讨论确实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教学目标的达成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教师当“壁上观”。在合作学习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是“咨询者”“顾问”“参与者”的角色,可有些教师不是站在讲台上东张西望看学生讨论,就是在教室内踱着方步,或者干脆坐着旁听。教师置身于讨论之外,无疑会淡化教师作为课堂环境要素的功能,破坏和谐课堂文化的建构。

学生学习个体化。小组合作讨论中,所有的学生应当齐心协力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讨论的成果应该是合作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可一些学生小组游离于合作讨论的现象并不鲜见,他们有的专心致志地在做其他学科功课,旁若无人;有的坐得毕恭毕敬,心却早在九天云外,金口难开。汇报合作成果时,学生常常称“我认为”而不是“我们组认为”,纯属个人思维;同样,教师的评价也往往问“你的理解、你的想法”。这样小组合作成了学生的个人行为。

讨论内容简单化。有的教师提出让学生讨论的问题过于简单,看似热闹,但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如一位老师在上“排除不良情绪”时,问学生“你身上有什么不良情绪吗,有哪些,大家来讨论一下”,显而易见,该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建构缺乏整体性认识。笔者认为情境化议题的设计是推动有效合作的关键,是合作交流、动手实践、问题探究的价值基石。

小组讨论学习表面化。有的教师把教学设计中的合作学习结果呈现给参与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合作小组成了“教师代言人”。就有一位老师是这样做的,这样师生同是脸上光彩,却让合作学习随意性、形式化。有些合作小组一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讨论学习,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成了学优生表现自己的舞台,学困生少有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合作讨论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二、开展小组合作讨论的策略

1.创设合作氛围,激发合作动机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新课程刚刚开始实施,学生尚未从传统的“一问一答”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就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备感疑惑。目前,学生合作学习大多是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的,而本质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就是要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获得尊重与快乐,在自主思考、真诚交流的基础上充分享受合作成果。通过组与组之间的学习竞争来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合作、互动中自觉、高效地参与学习活动。

增强学生责任感,是小组合作讨论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此在小组活动之前,我们要学生清楚以下活动规则与理念:每个成员都有责任保障其他组员完成学习任务,只有所有成员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才算完成任务,每个学生都是小组的一员、都很重要、都能为小组出力、都被小组的伙伴所需要。这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责任感就能自然而然地焕发出来,凝成一股百折不挠的合力。

加强教师自身的合作意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与学生共同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因此,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时,教师应注重自身的参与,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给学生以一种无形的期望,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积极讨论、交流,提高合作的效率。

激励小组成员的集体参与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将评价的重心从激励个人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让更多的小组展示其集体的观点和集体的成果,及时地用激励性的语言如“某小组的同学合作最有效”等评价小组,使每个小组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认可,提高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2.优化合作小组,展现个性特长

建立相对稳定的讨论小组。要在课堂上开展有效的小组讨论,首先得有若干相对稳定的讨论小组,这是优化课堂讨论的前提。小组大致由前后桌4至6人组成。这样的安排,人数较少且集中,保证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能参与讨论,同时操作较方便。

均衡搭配。在初定小组成员的基础上,再根据实际情况,对组员的结构进行微调和优化。原则上一个小组内,既要有成绩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也要有成绩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既要有性格外向型的学生,也要有性格内向型的学生;既要有男生,也要有女生,力求在男生的活泼与女生的稳重间找到一个最合理的支点。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凸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让学生互相促进、取长补短。组与组的力量要相对均衡,否则就会出现整体素质高的小组讨论热烈,而整体素质低的小组连讨论都开展不起来的情况。

分工明确。为了保证小组讨论不会成为某一两个好学生的“一言堂”,小组成员应有明确的分工,如陈述人、记录员、联络员、资料收集员、总结者等,分工明确。

角色轮换。组长、记录员、联络员、资料收集员、发言人等要经常轮换,以保持小组成员的新鲜感,使他们认识到各个角色的责任与意义,从中体会要想成功就得同舟共济的道理。

3.选准合作内容,提高合作价值

思想品德课选择什么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是一个关系到合作是否有价值的重要问题。因此,教师要选准合作学习的内容。

疑难问题。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或因理论性较强,或因距现实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对此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然后老师加以点拨,加深理解、化难为易。如我在讲授有关“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义务关系”时,曾经向学生提出一个命题: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没有履行抚养、教育、保护的义务,子女成年后,也可以不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该问题的理论性较强,于是我把它交给学生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学生们统一认识,对该问题有了更加深的理解。

热点问题。如果能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必定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热点问题就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如我在讲“神舟五号发射成功”这一热点时,提出了:“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对我国将产生哪些影响?”交给学生讨论,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合作得非常好。

重点问题。重点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它往往值得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能加深学生对重点的印象。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三农问题’有什么联系?”我认为这是个重点问题,就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加以点拨,效果很好。

典型事例。教学中举学生身边发生的事,因与学生较为亲近,可信度高,让学生讨论,往往特别热烈,效果也特别好。如有一段时间,一些学生在吃饭时将饭菜随意扔掉,浪费很大。对此我联系课本所学内容组织了以“生活水平提高了,艰苦奋斗还要不要”为题的课堂讨论,通过讨论使大家认识到不管时代如何发展,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此后,浪费粮食的现象就很少出现了。

4.调控合作过程,提升合作质量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如目标的设置、任务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展开与对学生学习的评估等。但是,要使合作学习卓有成效,仅仅依靠教师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问题发生,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如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对小组还不清楚任务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除了这些,还可能出现别的情况,比如说一些学生不愿意参加小组活动、经常缺席及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影响其他小组,等等。当然,这些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教师应有耐心和爱心,经常鼓励和帮助这些学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被人尊重的滋味,然后慢慢引导他们融入小组学习。

标签:;  ;  ;  

对政治课教学中小组合作讨论的再思考_小组合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