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江苏 扬州 225001 )
【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两组,对照组(n=35,行常规护理)、研究组(n=43,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7%,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χ2=4.017,P<0.05),对照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6±2.2)d、退热时间为(5.3±0.6)d,均长于研究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8.3±1.3)d、退热时间(2.5±0.4)d,组间比较(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应用,改善了患儿的症状,提高了治疗效果,促进了患儿的恢复,值得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小儿手足口病;脑炎;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4-0313-0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以及分泌物等传播途径导致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1]。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患儿发热,手、足以及口腔等部位有皮疹或者溃疡,严重的威胁了患儿的健康安全。相关研究报道显示,手足口病的患者易出现心肌炎、肺水肿以及脑炎等并发症,严重的会导致患儿死亡[2]。因此,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加重的患儿的病情,给临床的治疗带来巨大的挑战。临床护理是临床的主要组成,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3]。为探究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共选取的78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患儿分组观察,现将具体的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两组,对照组(n=35)、研究组(n=43)对照组: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在6个月至4岁之间,平均年龄在(2.9±0.8)岁,研究组: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19例,年龄在8个月至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1±0.5)岁,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观察其是否有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定期进行消毒,保持病房空气流通良好,严格进行消毒,使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出现交叉感染;研究组患儿行循证护理,具体如下:①确定护理问题:对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在护理中需要注意的护理问题。②寻找理论依据:针对提出的问题,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以及网络数据库等检索相关的文献以及支持数据,将选取的参考资料和文献进行结合分析,判定其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并进行实践。③具体的护理方法:患儿由于口腔内出现疱疹在溃疡后会出现疼痛等症状,因此拒绝进食,流涎,作为护理人员要定时对患儿的口腔进行清洁,尤其是进食前后,可以用生理盐水进行漱口,溃疡的患儿可以用维生素B2涂抹口腔,促进创面的愈合,在饮食方面,可以予以患儿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者半流质食物,禁止进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要监督患儿多喝开水,患儿的衣物要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对患儿皮肤的刺激,在便后保持患儿的臀部清洁,防止患儿的抓破皮疹。患儿的病房要保持通气流通良好,定期进行消毒,做好隔离工作,对患儿的餐具、玩具等用品进行彻底的消毒。由于患儿年龄较小,会因为陌生的环境表现为恐惧、紧张等,又加上疾病的影响,因此患儿情绪不稳定,患儿的家属也会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不但要安抚患儿的情绪,还要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工作,在护理中,护理人员态度要温和,可以多陪伴患儿,为患者讲故事,取得患儿的信任,使患儿可以保持情绪稳定,对于患儿家属,护理人员要主动的沟通,了解患儿家属的心理疑惑,耐心的为其解答,对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进行健康教育宣教,从而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可以积极的配合治疗,进而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以及退热时间等指标,分析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4 评价标准
临床治疗效果的判定:①显效: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完全消失,不流涎。②好转:患儿的体温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稍有流涎。③无效:患儿的体温无变化,症状无改善,流涎,进食少,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版本为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差(x-±s)表示,分别行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的比较
对照组患儿显效的有7例,好转的有20例,无效的有8例,总有效率为77%,研究组患儿显效的有11例,好转的有29例,无效的有3例,总有效率为93%,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χ2=4.017,P<0.05)。
2.2 比较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以及退热时间
对照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6±2.2)d、退热时间为(5.3±0.6)d,均长于研究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8.3±1.3)d、退热时间(2.5±0.4)d,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常规的护理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循环护理是一种将理论和临床经验相结合的护理模式,通过对临床护理问题进行分析,寻找相关的护理依据,最后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从而提高整体的护理效果[5]。循证护理主要从患儿的临床症状、基础环境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干预,从而改善了护患的不和谐关系,促进了患儿病情的康复,在临床护理中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低于研究组,对照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退热时间均长于研究组,组间比较(P<0.05)。由此说明,应用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中,可以有效的改善患儿的症状,促进了患儿的恢复,是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李英琴.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2):31-32.
[2]宋凤美.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3):125-129.
[3]刘永勤.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0):2387-2388.
[4]刘早一.循证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应用价值对比[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36):5158-5159.
[5]陆小艳.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5,(1):211-211.
[6]鲁丹,高鸾,郭金兴等.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中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4):272-273.
论文作者:孔令君,胡捷,华芸(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6
标签:患儿论文; 脑炎论文; 手足论文; 小儿论文; 对照组论文; 时间论文; 平均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