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灸联合扶正化痰汤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论文_黄艳芳,徐明艳,胡志云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137)

【摘要】目的:临床观察天灸联合扶正化痰汤冬病夏治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在三伏天进行天灸联合扶正化痰汤干预,初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天灸贴敷,扶正化痰汤每次水煎至150ml左右,早晚各一次口服,三伏天内连续服用1个月。对照组参照疾病控制中心(CDC)管理,不接受三伏天天灸联合扶正化痰汤干预。疗程结束1年后观察记录肺功能FVC、FEV1及FEV1/FVC。结果:两组患者肺功能水平在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的FEV1/FVC显著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肺功能改善结果显示,治疗组FEV1的改善分数为64%,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天灸联合扶正化痰汤可部分改善慢性支气管患者肺功能。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天灸;扶正化痰汤;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4-0151-03

1.一般资料

本研究将100例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50,男16例,女34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为64.32±13.49,平均病程(7.06±2.262)。对照组n=50,其中男性19例,女性31例;年龄分布为23~80岁,平均年龄为64.7±13.46岁,平均病程(7.44±2.822)。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407,0.145,0.106),可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

2.方法

2.1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考2009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1]。

2.2 研究方法

治疗组在三伏天进行天灸联合扶正化痰汤干预,初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天灸贴敷,扶正化痰汤每次水煎至150ml左右,早晚各一次口服,三伏天内连续服用1个月。对照组参照疾病控制中心(CDC)管理,不接受三伏天天灸联合扶正化痰汤干预。疗程结束1年后观察记录肺功能FVC、FEV1及FEV1/FVC。

2.2.1天灸治疗 药用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川椒目比例为4:4:1:1:0.5,研成细末。主穴取膻中、肺俞、天突、大椎。药末用鲜姜汁将调成糊状,取适量置于特制抗过敏胶布上,贴于所选穴位上。注意事项:(1)贴敷当日:贴敷时间根据个人耐受程度不同而定。一般成人每次4~6h,儿童1~2h,以感到贴敷处有轻微灼热感(约4~6h)为宜。贴敷时不要过度吹电扇、空调,不要洗冷水浴,不要吃冷饮。出现水泡时,要注意局部防止感染,禁止用手抓挠。对于残留皮肤的药膏要用清水洗涤。(2)贴敷后:应减少运动,尽量避免出汗,防止药贴脱落。局部皮肤出现微红或轻度瘙痒属于正常现象,如果皮肤瘙痒难耐、灼热疼痛或出现水泡应立即取下药膏,一般会自行缓解,严重时到皮肤科就诊。

2.2.2扶正化痰汤治疗 组成:仙灵脾15g熟地30g胡桃肉20g五味子15g生黄芪20g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5g地龙15g丹参30g生甘草5g。阴虚内热者加用或改用七味都气丸汤。以上治疗,每年初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天灸贴敷,扶正化痰汤每次水煎至150ml左右,早晚各一次口服,三伏天内连续服用1个月。

2.2.3肺功能指标检测 采用日本捷斯特便携式肺功能检测仪CHESTGRAPH HI-101,型号HI-101,REV.5.6。检测项目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等。测定时间为干预前、干预后12个月,具体时间为上午9:00~11:00。并根据公式FEV1、FVC、FEV1/FVC改善百分数=(干预后值-干预前值)÷干预后值×100计算干预前后FEV1、FVC、FEV1/FVC改善百分数。

2.3 疗效标准

良好改善:FEV1和(或)FVC和(或)FEV1/FVC改善百分数≥30%。中度改善:30%≥FEV1和(或)FVC和(或)FEV1/FVC改善百分数≥20%。轻度改善:20%≥FEV1和(或)FVC和(或)FEV1/FVC改善百分数≥10%。无改善:FEV1和FVC和FEV1/FVC改善百分数<10%。

2.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 治疗组对照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比较

由表2所示,肺功能情况,干预后1年治疗组FEV1/FVC较干预前1年显著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FVC、 FEV1较干预前1年减少无显著差异(P=0.114,0.171)。干预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FEV1/FVC1变化的比较上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45);而在FVC、FEV1变化的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567,0.861)。

3.2 治疗组对照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改善分数比较

由表3所示,治疗组干预1年后肺功能改善分数除FEV1为64%(>50%),可判为有效,而FVC及FEV1/FVC的肺功能改善分数(44%,46%<50%),均判为无效。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治疗组干预1年后肺功能改善分数有效率较低甚至无效,但FEV1及FEV1/FVC的肺功能改善分数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06,0.000)。

4.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该病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病程反复并具备慢性发病的发展过程。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常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极为沉重的经济和人力负担。临床常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和临床缓解期[1]三个发病期。对于急性加重期的的患者,需进行控制感染、祛痰镇咳、解痉平喘等治疗方法[2],但病情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急性发作期过后,在慢性迁延期和临床缓解期患者的上呼吸道感染已被控制,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由上呼吸道感染已经引起的肺部慢性炎症浸润仍然存在,若进一步发展,肺功能持续恶化,患者很容易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3]。

随着肺功能仪设备的不断更新与改进,患者接受该检查越来越方便、快捷。肺功能检测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是评价气流受限的一项敏感指标[4],(FEV1/FVC%)<70%为排查其是否存在气流受限,再根据结果做出是否是COPD的诊断[5]。该检查同时还可以评价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肺功能检查能有效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展,可早期帮助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离不开西医的常规治疗,但是在缓解期,抗感染药物发挥不了太大作用,需要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并有效地调养前期长期咳嗽引起的机体损伤,改善或延缓患者肺功能情况,预防或延缓慢性支气管炎进一步发展[7]。中医自古由“治未病”的思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在长期的临床中积累了丰厚的实践。

慢性支气管炎与中医学中的“肺胀”的临床证候特点相类似,也与“咳嗽,痰饮,喘肿”等病证联系互参。病因多为久病肺虚,年老体虚,感受外邪后,痰浊、水饮、血瘀互结,致气道壅塞,肺气胀满,不能敛降而发病,临床表现为咳嗽痰多、喘息上气等[8]。从发病特点言,本病的发病和病情变化往往与季节相关。多数患者常于冬季发病,“寒主收引”、“寒凝则血泣”,寒、瘀两个病理因素互相影响,且在患者肺功能持续恶化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夏季症状缓解,有学者对夏至及夏至前后三天督脉穴位皮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比较,结果发现夏至的督脉穴位皮温明显高于夏至前后的皮肤温度[9]。由于督脉总督一身之阳,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夏至日督阳展放度最高,身体机能最为活跃。此时病情相对稳定,但人体阳气盛于外而虚于内,若能适时调整脏腑,振奋肺、脾、肾三脏阳气,温化寒痰,清除体内阴寒之气,消散瘀血,则可改善或延缓患者肺功能情况,达到在寒冷季节减少发作或不再发作,从而预防或延缓慢性支气管炎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本研究采用了天灸外治联合扶正化痰汤内服的治疗方法在处于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的进行干预。

冬病夏治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鼓舞正气,驱散体内阴寒,调节脏腑功能,恢复机体阴阳平衡,增加抗病能力,使对冬季气候寒冷时好发和感寒后易发的一些宿疾得以恢复[10],使人体“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是祖国医学提倡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疗法之一,符合现代预防医学思想。天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之一。“天灸疗法”最早记载于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至于用来防治肺系疾患,则首见于清代初期名医张璐的《张氏医通》。

扶正化痰汤是我院浦东新区社区名中医朱荩雯主任医师本着中医“治病必求其本”,“未发时以扶正固本为主,已发时以攻邪治标为先”的治则,自拟了“扶正化痰汤”。此方主要以补肾为主,方中熟地滋肾阴,仙灵脾助肾阳,一阴一阳,起阴阳双补,加固肾气之用;辅以胡桃肉补肾纳气,敛肺定喘,五味子上敛肺气,下滋肾阴,一上一下共凑纳气归根、敛肺定喘之功效;配以黄芪补气固表,佐以二陈汤加地龙健脾化痰,祛风通络,利尿平喘,以消生痰之源;丹参活血化瘀,通脉养心,以助肺气宣降,补而不滞,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化痰止咳。全方共凑补肾健脾、扶正固本、益气活血、化痰平喘之功效。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肺功能水平在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的FEV1/FVC显著升高(P=0.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45)。肺功能改善结果显示,治疗组FEV1的改善分数为64%,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06)。

综上所诉,天灸联合扶正化痰汤可部分改善慢性支气管患者肺功能。但由于慢性支气管炎具有反复并具备慢性发病的发展过程,程缓慢进行性发展,且本研究样本量偏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天灸联合扶正化痰汤对慢性支气管患者肺功能其他指标的影响极其更深层次的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路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2-68.

[2]侯卫丽.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老年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分析.中国处方药.2016.14(02):52-53.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6(02):67-80.

[4]陈贝贝,谢俊刚.FEV1%预计值与BODE指数在COPD临床评价中的价值.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1(02):230-233.

[5]刘琳,贾宏博,王致洁,张雁歌,尚路飞.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中外医学研究.2011.9(10):75-76.

[6]杨丽,侯登峰,马东亮.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可行性研究.现代养生.2017.(06):56.

[7]李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进展.内蒙古中医药.2015.34(08):139-140.

[8]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第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00.

[9]谢胜,侯秋科,张越.夏至对督脉循行线穴位皮温变化的影响探究.西部中医药.2012.25(02):92-93.

[10]黄玮,康艳霞,江玲,胡起华,吴晓丹,王国芝.不同证型慢性支气管炎穴位贴敷的疗效比较.上海医药.2016.37(11):36-40.

论文作者:黄艳芳,徐明艳,胡志云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8

标签:;  ;  ;  ;  ;  ;  ;  ;  

天灸联合扶正化痰汤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论文_黄艳芳,徐明艳,胡志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