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同态异义研究_海峡两岸论文

海峡两岸同态异义研究_海峡两岸论文

海峡两岸同形异义词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峡两岸论文,异义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壹 引言

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语言上出现了不少差异,词汇表现得尤为突出。从词形与词义的关系上考察,词汇差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同义异形,即用不同的词形表达同样的意思,例如同指机关或单位办公的房子,大陆叫“办公室”,台湾叫“公事房”(香港则称“写字间”);(2)同形异义,即词形相同但意义不同。同形异义就词义而言一般有两种情况:完全不同和部分不同,如“影集”,大陆指“存放相片的本子”,台湾本指“可以分集放映的影片”,后也可指电视连续集;“电灯泡”,两岸的本义相同,但台湾又可引申为“介入情侣间的人”,有多余、不识相的含意。

我们在两岸词语差异研究的过程中,对两岸几部较有影响的词典进行了对比研究,现选取差别较大的同形异义词200个左右进行剖析。词义相近和不常用的词语这里暂不分析。单音词义项多,情况复杂,这里只涉及个别构词能力强且常用的,其余也不作分析。

大陆词语主要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写的《现代汉语词典》(1992年版,下称《现汉》)和《现代汉语词典补编》(下称《补编》)。台湾词语主要根据周何主编的《国语活用辞典》(1987年,下称《活用》)和台湾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编辑委员会编的《重编国语辞典》(1982年,下称《重编》)。《重编》在《国语辞典》的基础上重新编写,收词数量比《活用》多,但所收常用、实用的词语比《活用》少。《活用》在“编辑凡例”中说,所选词语是“广泛搜集各级学校教科书及现行报章、杂志、书籍所出现之词语,并参照《常用中文词的出现次数》(台湾大学心理系教授刘英茂等编著)之统计分析,以常用、实用及现代性为原则,细加筛选,共得四九,六二五条”。《活用》的释义也比《重编》详尽,近义词有词义辨识,有些词还用同义词和反义词对比。因此,我们选词以《活用》为主,《活用》未收的才收《重编》的。选词时我们还参考了古凌编、台湾联合报社印行的《新闻辞典》。大陆近年来出版了不少有关新词新义的词典,我们这里选用了闵家骥等人编写的《汉语新词新义词典》(1991年,下称《闵》),李行健主编的《新词新语词典》(1989年,下称《李》),韩明安主编的《新语词大词典》(1992年,下称《韩》),于根元主编的《汉语新词语》(1991,1992,下称《于》)。

贰 两岸同形异义词及其表现特点

从语言变异的内因看,两岸同形异义词主要来自新词语、缩略语和词义演变三方面;从外因看,这种现象的出现完全是由于两岸社会生活的差异而引起。下面我们从语言变异的内因进行剖析。

一、因两岸各自创造新词语产生同形异义词

两岸四十多年来各自增加了许多新词语,数量多少目前尚没有一个完全的统计。单《重编》增加新出现的科技术语约15,000条,日常用语约5,000条,总计达2万条。大陆如《现汉》和《补编》不论的话,单《韩》本的新词语就近8,000条。汉语固有的语素是有限的,大量新词语的产生,必然出现构词成分相同、但表达的意义不同的同形异义现象。上述的“影集”就是突出的一例。“生命线”,两岸也各有所指。台湾指一种义务性的社会服务工作单位,该机构于1969年在台北成立,利用电话为大家服务,工作重点包括:自杀的防止,疑难问题的解决,危机状态的排除等等(《活用》1219页)。大陆比喻保证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现汉》1026页)。台湾是社会学中的用语,大陆是政治术语。

有些词字面上的意思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其内涵仍有区别。如“国庆节”、“教师节”、“儿童节”,来源和日期均大相径庭。“土地改革”,台湾是经济词汇,大陆是政治词汇。50年代台湾也搞土地改革,但只是不触及土地所有者根本利益的经济上的改良措施,大陆却是一场涉及生产资料和根本性社会变革的政治运动。

其他的例子如:

“客座教授”,台湾指在国外学有专长后被聘请回台在大专院校任课的人,聘期通常为一至二年(《活用》506页);大陆指某校的教授同时受聘为另一学校的教授,不定期地去讲学,该教授便是另一学校的客座教授(《补编》283页)。《闵》327页也有此词,释义基本上与《补编》同,只是增加了范围,被聘为教授的还可以是研究单位的专家。从例句上看,大陆的教授也可出国任客座教授。

“扣押”,台湾指法院把犯罪证据或可供没收之物暂行留置的处分(《活用》758页);大陆指拘留和扣留(《现汉》652页)。台湾扣押的对象是物不是人,大陆则刚好相反,其对象是人不是物。执行扣押的机关台湾是法院,大陆是公安机关。台湾的“假扣押”也是就物而言,民法称在未判决之前,法院根据债权人的要求,暂时扣押债务者的财产为“假扣押”。

“组织人”,台湾指唯命是从,缺乏主见和创见的公私机构中的职员;大陆词典虽然没有收入这个词,但实际生活中人们使用它,意思是组织者,就是某一活动的策划者。

“铁人”,台湾形容体魄特别强健的人,常指运动健将(《活用》1815页,《重编》1127页)。大陆特指一位不怕困难,勤奋工作的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也可称王进喜式的人物为铁人。台湾重在体魄上的健壮,大陆重在精神上的坚强。1978年2月18日在美国夏威夷举行一种运动员连续参加游泳、自行车和马拉松三个项目组成的混合运动,优胜者被称为“铁人”,这项运动也因此被称为“铁人三项赛”。1987年1月18日我国首次举行铁人三项赛。该词已收入《李》261页和《韩》480页。台湾“铁人”一词的含义可能由“铁人三项赛”一词引申。

“零件”,《活用》1866页指①附属于主体上,损坏时可以随时更换的部分;②主要部分以外所搭配的附件。这两个含义大陆称“附件”和“配件”。《现汉》720页“零件”指可以用来装配成机器、工具等的单个配件。

“词组”,两岸均为语法学术语,都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的组合,台湾指以主从关系组合起来的词组,如“红花”和“绿叶”(《重编》4563页),大陆则不论以何种关系组合,“新社会”、“打扫干净”和“大吃大喝”都可以称为“词组”。

二、因缩略产生的同形异义词

缩略语也会产生同形异义现象。“公车”,台湾是公共汽车的缩略语,大陆指的是公家的车。“高考”,台湾源于政府选择公务员的“高等考试”,大陆是“高等学校新生入学考试”的省称。“脱产”,大陆指直接脱离劳动生产,专门从事行政管理或专门学习,台湾是法律用语,指当事人为逃避法律上的责任,而将自己所拥有的财产隐匿起来,也就是脱出财产的意思。因缩略产生的同形异义词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两岸均缩略的。“劳保”,台湾指“劳工保险”(《活用》236页),大陆既指“劳动保险”,又指“劳动保护”(《现汉》677页)。“家计”,台湾既指“家庭计划”,也指“家庭生计”(《活用》509页);大陆只指“家庭生计”(《现汉》538页)。台湾的“家庭计划”,指的是计划生育,与家庭经济活动无关。“家教”,台湾既指“家庭教育”,也指“家庭教师”,作为家庭教师含义的“家教”既可作名词,也可作动词(《活用》510页);大陆仅指家庭教育。“导师”,两岸都是“指导老师”的简称。台湾是“指导一个班级的学生进修课业并担任训育责任的老师”(《活用》538页),侧重于指中小学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老师;大陆指“高等学校或研究机关中指导人学习、进修、写作论文的人员”(《现汉》219页),侧重于指带研究生的老师。“政教”,台湾指:①当政者对人民的领导与教化;②政治与教育(《活用》845页)。大陆是教育界的常用词,为“政治教育”的缩略语,如大学“政教系”中的“政教”就是这种用法。“电机”,两岸均指一切用电力推动的机械,但大陆还可特指发电机或电动机(《现汉》244页)。“业务”,台湾指职业上的事务(《重编》5152页),台湾的“业务汇报”相当于大陆的“工作汇报”;大陆指专业上的事务(《现汉》1348页)。“社教”,台湾指“社会教育”(《重编》4060页),大陆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外教”,台湾指“外国传入的宗教”(《重编》5443页),大陆指在华任教的外籍教师。

(二)大陆缩略台湾不是缩略。“参军”,大陆指参加军队;台湾仍是古官名和戏剧角色。“捐税”,大陆是各种捐和税的总称(《现汉》616页),台湾指政府向人民征收的某种税金(《活用》792页)。“农会”,大陆是农民协会的简称;台湾指“由农民所组成的团体,以保障共同利益,提高知识技能,促进农业现代化,改善生活,发展农村经济为目的”(《活用》1729页)。

(三)台湾缩略大陆不是缩略。“主席”台湾可以指宴客时主人的席位(《活用》49页),大陆没有此种用法。“公人”,古义为“衙役”,台湾还可以指在国家机关或公共团体办理公务的人(《活用》181页),大陆只有古义。“机车”两岸都可指火车头,台湾还可以是“机器脚踏车”的省称(《活用》988页),也就是摩托车。“质量”,台湾是品质与数量的缩略(《活用》1688页),大陆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现汉》1494页),这个含义台湾叫“品质”。另外,台湾喜欢把美国人说成“美人”(《重编》446页),法国人说成“法人”。即使在台湾,这两个词也同样会产生同形异义现象。“外部”台湾可以是外交部的简称(《重编》5438页),大陆没有这种用法。

三、因词义演变产生同形异义现象

两岸原来相同的词语各自词义上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造成了大量的同形异义词。

(一)因词义扩大产生同形异义情况。词义扩大有三种情况:大陆不变,台湾扩大;台湾不变,大陆扩大;两岸都扩大。比较分析时相同部分的词义一般不再赘述,这里只专门侧重讨论词义不同的部分。

1.大陆不变,台湾扩大。

下水 《活用》22页第一个义项指男女发生不正常的关系。其他四个义项同《现汉》。

丙组 《活用》36页,大学招生时按科系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农、医学院属于丙组。

人头 《活用》76页指把个人衔头交给人家从事不法行为的人。例:“我们不可任意将身份证和印章转借他人,以免不法之徒利用人头到银行开户领取支票,四处诈骗。”所谓人头,就是从别人那里借到个人证件,转手让别人进行非法活动的人。在台湾色情行业中,色情经营行业者为了避免被警察抓获,经常找人作挂名的经理或老板,这些挂名的经理或老板也可称“人头”。

作业 《活用》99页:农业推广上,可指为达到指定的目的或目标所从事的重要而实际的教育活动。

来电 《活用》107页指出,该词是台湾正在流行的俚语,泛指彼此有默契,能沟通心意而产生共鸣,有如电气用品通了电一般,多用在男女的感情方面。

保姆 《活用》116页,可指警察,又写作“保母”。

修理 《活用》129页,可指遭人责罚或挨揍,例句是:“他昨晚被人修理了一顿。”从《活用》的释义和例句中看,“修理”用于被动句,但从其他语言材料看,主动句也可用。邱质朴主编的《大陆和台湾词语差别词典》323页上的释义和例句就全部是用于主动句的。

停滞 《活用》134页,可指吃东西不消化,停留在胃里,也就是停食。

充血 《活用》163页,可比喻过剩。

充电 《活用》163页,可用来比喻人经过一段时期烦劳忙碌后,需要休养以培养精力或充实实力。近几年来也可用来指充实与提高业务水平。

分身 《活用》第205页为“分娩”的俗称。《海峡两岸词语对释》(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年)32页释为“身分”,视为逆序词,不知有何根据。

刮地皮 《活用》214页,词义还可同“炒地皮”,即利用不正当的手法获得房地产。

卡片 《活用》260页,还可指①寄送亲朋好友祝贺、道谢或慰问的画片;②名片。

反串 《活用》274页,又可指男扮女装或女扮男装。

反诘 《活用》274页,还可作法律用语,是对质的意思。

吃火锅 《活用》303页,俚语指在篮球比赛中,球员投篮时球被对方队员从上空拍截下来。

商场 《活用》334页,还可泛指商业界。

大海 《活用》429页,可称大碗或大酒杯为“大海”。

客串 《活用》507页,可指原来不主管其事而临时担任此事的人。

对光 《活用》537页,有使双方当事人当面对质的意思。

小弟 《活用》539页,可指在餐馆或旅馆工作的服务生(服务员)。

小妹 《活用》540页,可指在餐馆或旅馆工作的女服务生(女服务员)。

市虎 《活用》580页,可指疾驰于街道上的机动车辆。

张老师 《活用》632页,指出它是社会辅导机构的代称,主要任务是帮助青少年(也包括一般群众)解决精神方面所碰到的问题。大陆只有指姓张的老师这个意思。

强暴 《活用》635页,除了有《现代汉语词典》“强横凶暴”的意思外,还可以作为法律名词,指非法律所允许而用暴力实行于他人,常指对妇女作无理的戏弄或奸淫行为。该辞典还指出,“强奸”与“强暴”两者比较虽有共同点,但“前者使用范围较广,是以暴力作为方法和手段,而不是一确定的罪行,后者则专指用暴力对妇女所进行的奸淫行为,是罪名而非手段”。

得标 《活用》649页,俚语中可指得了性病。

招待所 《活用》772页,共有两个义项,①指接待个人住宿的地方,②指收容难民的地方。《现汉》没有第二个义项,第一个义项也有所差别。台湾使用范围较广,大陆一般指机关、厂矿所设接待宾客或所属单位来往人员住宿的处所。台湾的“招待所”还可作为“妓院”的代称,不过台湾辞典尚未收入,《港台语词词典》(黄丽丽等主编,黄山书社,1990)152页收有此义项。

招牌 两岸均可指商店的标志,台湾在本义的基础上又扩大了两个义项:①拿手的意思,如“招牌菜”、“招牌歌”中的“招牌”;②喻骗人的幌子(《活用》772页)。第二个义项大陆词典虽未收入,但有此用法。

拎皮包 《活用》782页,可指跟班的人,即随从。

抢帽子 《活用》816页,股票市场常用术语之一,指证券商根据跌涨的情况买进卖出的投机行为。证券商在看涨时先买进后卖出,看跌时先卖出后买进,能在短时间内挣大钱,故称“抢帽子”。

摇摆 《活用》817页,可形容骄傲自满,洋洋得意的样子。

摆平 《补编》13页收入两个义项,①比喻公平处理,②指惩治、收拾,是方言词。《港台语词词典》(164页)和《对释》(3页)把《补编》中的②视为台湾特有的词义,有误。《活用》836页共有四个义项,其中有两项与《补编》类似,只不过两项都归在俚语的范围里。“将棘手的事情完全解决”和“使人豪饮而醉倒在地”两个义项也是俚语用法,为大陆所无。

放鸽子 《活用》845页,俗称遭人有意的失约或遗弃。平时人们训练赛鸽子时,将它带到远方,随便放走,然后等其回家,“失约”和“遗弃”义出于此。

斩获 本指战场上的收获,台湾已可引申作指一切的收获(《活用》861页)。

晚婚 《活用》891页,可指“再嫁的妇女”。

海派 《活用》1088页,还可形容花钱大方,办事讲气派,很爱面子。

烧香 《活用》1171页,俚语引申为贿赂。

玩票 《活用》1201页,有两个义项:①没有报酬的工作;②不以唱戏为业,而喜欢学戏的意思。《现汉》1182页只有②义,是旧的用法。

生理 《活用》1220页共有五个义项:①生理学的简称;②万物生生不息的原理;③生计;④生意,买卖;⑤妇女的月经。除①外其他四个义项大陆没有出现。

田鸡 《活用》1222页,俚语还可称戴近视眼镜的人为四眼田鸡。

毕业 《活用》1226页,可指在篮球比赛中,因犯规超过五次不能再上场参加比赛,也就是被罚下场的意思。

白板 《活用》1274页,除指“中间空白,四周围框形的麻将牌”(此义大陆同)外,还可指迷幻药。麻将牌中的另一名词“红中”,台湾也可用来指一种外表裹有红色糖衣的迷幻药丸。

红潮 《活用》1371页,可指妇女的月经。

缩水 《活用》1407页,可指质量不符合标准或偷工减料。

总裁 两岸均可指某些政党首领。国民党原称其领导人为总理,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改称总载。蒋介石去世后,“总裁”一词成为该党内部对蒋介石的专称(《活用》1409页)。

草地 《活用》1515页,草地人指乡下人,《重编4604页,草地可指乡下。台湾“草地”一词已演变为“农村”的代名词。四健会派到国外农村访问的台湾农村杰出青年被称之为“草根大使”,“草根”的含意来自“草地”。

菜瓜 《活用》1530页,俗讥称笨而不中用的人。

针线 《活用》1786页,可喻事物的头绪很有条理。

开幕 《活用》1872页,可指新创办的商店开始营业。

香蕉 《活用》1916页,喻因入了欧美国籍而忘了自己祖国的中国人。香蕉外黄内白,香蕉人的皮肤是黄的,内心是向着白人的,故称。“食香蕉皮”是失恋的意思。香蕉肉又香又甜,十分好吃,香蕉皮却非常苦涩难吃,用以比喻失恋的痛苦滋味。

马子 《活用》1917页,男子可称女朋友为“马子”。

黄牛 《活用》1972页,指在车站或戏院门口恃强垄断票据,然后高价出售从中取利的人。大陆已很少使用这个词,所以《现汉》指出是旧的用法。近几年来这个词有复活的迹象,《韩》本207页已收入,但能否通行还须观察,因为大陆有“倒爷”一词流行,“黄牛”就不一定能用得开。台湾国语这个词不仅是常用词,还可以引申为“凡收取贿赂,为犯人开脱的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司法黄牛”。台湾另有“春牛”一词,其中“牛”就是“黄牛”。“春牛”指做色情生意的人,也就是拉皮条的。“黄牛”在词性上,台湾国语可作动词用,意思为言而无信,即骗人。

白马 《重编》55页,可指刮风暴时海面上的白浪。

白蚂蚁 《重编》55页,俗称诱拐寡居妇女的匪徒。

饼子 《重编》222页,可喻性情执拗的人。

排骨 《重编》279页,可作瘦人的谑称。

跑马 《重编》293页,俗称男子遗精。

饭票 《重编》628页,可喻谋职的工具。“长期饭票”,俗女子戏称丈夫为自己的长期饭票(《活用》1822页),可见“饭票”又可指“生活上的依靠”。

打虎 《重编》77页,俗称以妻女嫁人为借口,骗取他人财物而逃的行径。

电光 《重编》942页,可形容时间短促,行动快捷。

守门人 《重编》4097页,可指在传播媒介中能起到影响大众作用的人,如报纸的记者和编辑。

层峰 《重编》4624页,可指各层上级长官。

三天半 《重编》4742页,可喻极短的时间。

卫生丸 《重编》5488页,俗可戏称子弹。

运动员 《重编》5716页,可指在竞选过程中,为帮助候选人获胜而做宣传工作的人。

2.台湾不变,大陆扩大。

“成分”,大陆还可指个人参加革命工作以前的主要经历或职业。“反映”,《现汉》上指“把客观情况或别人的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的义项为《活用》所无。“学部”,清末指教育部,大陆现指中国科学院各学科的领导机构,由若干学部委员组成。“同志”,古汉语指志趣相同的人,《活用》第293页指为共同的理想、事业、主义而奋斗的人。台湾用“同志”作为国民党内部和军队中的社交称谓,《现汉》1152页除了有与《活用》类似的释义外,还有另一个义项:某些国家人民之间的称呼。把“同志”作为社交中的通称是大陆词义扩大的结果。“文革”以后,“师傅”又大有取代“同志”的趋势。“劳力”,古汉语指用体力工作,《现汉》678页还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专政”,古汉语指一个人或一个集团“专权、独断行事”。台湾仍用其义(《活用》534页)。大陆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对敌对阶级实行的强力统治。“专政”不再指个人,而是指所有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语义色彩上也由贬义变为中性。

“第三者”,两岸原均指当事双方以外的人或团体,大陆现可特指插足于他人家庭,跟夫妇中的一方保持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的人(《补编》116页)。“梯队”,两岸原均是军事用语,现大陆可指依次接替上一拨人任务的干部、运动员(《补编》1126页)。“热线”,原是英文hot-line的意译词,指美苏元首之间的紧急通讯系统。大陆又用来指①热门的旅游路线,②喻指沟通情况的人(《韩》380页)。“班长”,可通指各单位负责全面工作的正职负责人(《韩》12页)。“透明度”,原指物体可以透过光线的程度,现可指人或事物对外公开从而让他人了解的程度(《韩》485页),较多用于指政治上的公开程度。“超生”,可指超过计划生育只生一个的规定(《闵》79页)。“大耳杂”,是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备的俗称(《于》1992,16页)。“板门店”,本为朝鲜半岛地名,大陆现可戏称一种用一块形同门板的大木板搭起来的售货摊点(《于》1992,5页)。

“红”、“黑”、“白”这三个色彩词由于大陆在政治上都有象征义,因此许多由这三个词组成的词语都具有同样的词义。“红”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具有革命含义的词诸如:红军、红五月、红色电波、红色风暴、红色歌曲、红色书刊、红色司令部。“红线”,指革命的政治路线。具有政治觉悟高的词如“又红又专”(这个含义台湾叫“德智兼修”)。“黑”象征反动,组成的词如:黑帮、黑干将、黑五类。“黑五类”指地、富、反、坏、右的含义《活用》1974页已收入。“白”也象征反动,组成的词如:白军、白区、白匪、白色政权、白色恐怖等等。

大陆“辫子”可喻把柄。“变色龙”可喻在政治上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长城”,可喻坚强雄厚的力量和不可逾越的障碍。“东风”可喻革命的力量和气势。“山头”可喻独霸一方的宗派。“园丁”可喻教师。“菜篮子”喻指城市居民的吃菜问题,“菜园子”喻指城市副食品基地的建设。“含铁量”可喻指“铁饭碗”和“铁工资”。

3.各自都扩大。

同一个词,两岸词义还出现各自扩大的现象。如“下海”,旧中国指业余戏曲爱好者或票友正式从事戏曲演员的职业。后还可指女子坠落风尘(《活用》23页),是扩大了的义项。大陆现也指科技人员离开研究单位去办公司、搞实业(《闵》667页)。“下海”是大陆时下的流行语,从现在使用的情况看,“下海”的人员不仅仅指科技人员,而且可以指任何公职人员,所做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办公司和搞实业。辞去公职,而去从事风险性较大,经济效益更为明显的职业都可以称做“下海”。

“红字”,两岸均可指用红笔写的字。《活用》1370页还可指学生考试不及格,因不及格科目教师用红笔登记,如果考试全部不及格就称“满江红”(原为词牌名,大陆没有此义,同样造成同形异义现象)。《韩》199页指赤字,因会计帐目中收支负数用红色表示。

“牛鬼蛇神”,古指奇形怪状的鬼神,今台湾用以形容相貌丑恶(《重编》1323页),大陆比喻社会上丑恶的东西和各种各样的坏人(《现汉》837页)。“单元”,两岸都可指楼房中的自成系统的单位,但所指不同。台湾指一个具有居室、厨房和卫生设备的套间(《重编》3620页);大陆指居民楼房的若干个楼门,同一楼门为一个单元。

“左派”和“右派”这两个词都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左派”因激进的革命的一方聚在国民议会的左边而得名,“右派”因保守的一方聚在右边而得名。台湾现称偏向于共产主义的人们为“左派”(《活用》575页),称思想行为上稳健保守的为“右派”(《活用》283页)。大陆称政治上倾向进步或革命的一派为“左派”,称政治上保守、反动的为“右派”。“左倾”,台湾指思想偏激,倾向于左派(《活用》575页),“右倾”,指思想行为上倾向于右派(《活用》283页)。大陆的“左倾”指①思想进步的,倾向于革命的,②分不清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在革命斗争中表现急躁盲动。“右倾”指①思想保守的,②向反动势力妥协或投降的。“路线”,本义是“经过的道路”,台湾可指做事的门路(《活用》1701页),大陆指思想上、政治上或工作上所遵循的根本途径。“总理”,台湾可作为国民党内部对孙中山先生的专称(《活用》1409页),大陆可作为人民对已故总理周恩来的专称。

“小儿科”,两岸都是医学用语,又都可另有所指。台湾可称小气,吝啬的人(《活用》540页);大陆则用来比喻价值低,不受重视的东西(《闵》678页)。

(二)因词义缩小产生的同形异义词。也有三种情况:台湾缩小,大陆不变;大陆缩小,台湾不变;两岸向各自的缩小方向发展。

台湾词义缩小的情况又可分为两类,词义内涵的缩小与外延的缩小。

词义内涵缩小的例子如“公仆”,《现汉》385页指“为公众服务的人”,是固有的词义。《活用》184页特指公务员,“以其是为公众服务,故名”。台湾是缩小后的词义。“胴体”,《现汉》指“躯干”,是固有的词义。《活用》1461页虽然也说它指人的躯干,但又说它“通常用来形容女人的躯体”,说明词义有缩小的趋势。

“二百五”、“三八”和“十三点”这三个数字构成的俚语,两岸词义的内涵一样,但台湾的外延已经缩小。《活用》58页“二百五”条指出:用以描述一个男人憨蠢、鲁莽、傻里傻气、疯疯癫癫的样子。只适用于男孩子,若形容女人要用“三八”或“十三点”。

台湾国语吸收古语词比大陆要多得多。台湾吸收的古语词,有些大陆现代汉语很少用到,如“推事”、“关防”、“闱场”等等;有些大陆词义缩小,如“功课”、“告诉”、“处分”等等。“功课”古汉语有“上级根据有关条令考核下级政绩”的意思,台湾政界仍沿用,《活用》230页有此义项,另有“学生所受的课业”的义项。《现汉》只有后一义项。“告诉”,《活用》310页共有三个义项,其中有两个义项来自古汉语“告发、申诉”的意思,台湾法律界使用的“告诉人”、“告诉权”、“告诉乃论”等词语均是这一意思。《现汉》只有“告知”的义项了。“处分”,《现汉》与《活用》均有“惩罚”和“料理处置”两个义项,但是实际上,台湾“料理处置”这一义项使用频率很高,尤其是在法律方面,而大陆基本上不怎么用,呈词义缩小的趋势。“事迹”,古汉语指事情的遗迹,台湾仍沿用此义,大陆则指个人或集体过去做过的比较重要的事情,范围大大缩小。“喜新厌旧”,本义为喜欢新鲜而厌恶陈旧,对人或事物均可以,《重编》仍有此义,《现汉》则特指爱情不专一。

“交通”,《活用》和《现汉》都可作为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台湾的交通部,包括铁路、公路、电信、邮政、航空、航海等部门。大陆交通部体制虽然几经变化,但邮电一直都是自成系统,因此如果提到交通部门,人们不会联想到邮电部门。事实上,大陆“交通”的这一含义已经缩小。

有些词语有两个以上的义项,两岸的词义演变呈现出各自缩小的趋势。例如“先进”、“后进”、“品质”、“检讨”等词语。《活用》167页“先进”有两个义项:①前辈,先辈;②许多人或同类事物中,最进步而可以作为学习榜样的。《活用》646页“后进”只有一个义项:后辈。《现汉》468页“后进”有两个义项:①学识或资历较浅的人;②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的人或集体。《现汉》1244页“先进”条只有“进步比较快,水平比较高,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一个义项。“先进”与“后进”是一对反义词,本来都可以有各自相反的两个义项,但如从两部辞典释义的情况看,刚好各自有一个词语缩小了一个义项。从本人接触的大量语言材料来看,台湾的“先进”、“后进”一般使用“先辈”和“后辈”那个义项,大陆一般使用“进步比较快”和“进步比较慢”的那一个义项。

“检讨”,两部辞典都有两个共同的义项:①检查自己思想、工作方面的缺点和错误,并做自我批评;②检查研究。但实际上台湾第一个义项少用,大陆则很少使用第二义项。“品质”,两部辞典都可指物品的性质和人的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行等的本质,但两岸大量文献材料表明:台湾多用于指物,大陆则多用于指人。

“仪仗队”,是古代举行重要国事活动时执行礼节任务的队伍,因手持仪仗而得名。古代的仪仗队,只要是国事活动,婚丧喜庆都可以用到。现台湾仅用于丧事,指①在丧仪中所伴护灵柩的卫队,②一般丧家所雇佣的乐队(《活用》154页)。大陆指①由军队派出的执行某种任务的小部队,有时带有军乐队,用于迎送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也用于隆重典礼,②走在游行队伍前,由手持仪仗的人员组成的队伍。大陆“仪仗队”的含义台湾叫“仪队”(《活用》154页),台湾的“仪仗队”的含义大陆叫“送葬队伍”。

(三)词义的转移造成同形异义词。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一方原有的词义已经转移,但是另外一方原有词义没有发生变化;另一种情况是双方都出现转移现象。

先来看一下大陆词义转移而台湾不变的情况。“孔道”,古义为“通道”,《现汉》648页指通往某处必经的关口,《活用》释义未变。

“文物”,《活用》856页有“文物之邦”、“文物制度”、“文物冠裳”等词语,在“文物之邦”条下指出,“文物”有两个含义,一指礼乐典章,二指文人。这两个含义均为古义。《现汉》1205页对“文物”的解释是:历代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等。“文物”本来主要指精神产品,现代汉语已经主要用来指物质产品或实物。大陆“文物”相当于台湾国语的“古物”。“物”作为“人”解释的词义保留在台湾的另一个词语“招物议”里。“招物议”就是招惹别人的议论或批评,又作“招致物议”(《活用》772页)。

“书记”,旧时称办理文书或抄写的工作人员,《活用》906页沿用此义;大陆此义转移到“文书”一词,而“书记”一词另有新义,指党团各级组织中的主要负责人。

“工读生”,《活用》和《现汉》的释义大体相当,指边学习边工作,靠自己的劳动收入供自己读书的人。事实上大陆现指在工读学校里学习的学生。工读学校是一种专门对有违法犯罪行为又不够法律处分的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学校,这类学校1956年就已经开始出现。因此,大陆的“工读生”不仅在词义上有了转移,在词义色彩上也有了变化,原来是中性词,现在是贬义词。此词已收入《李》83页。

“太保”、“柏台”、“打秋风”等古词语,台湾词义有了转移,大陆仍然是古词语,词义不变。“太保”是古代的官名,台湾现“俗称不良少年为太保”(《活用》442页)。从“太保”又造“太妹”一词指不良少女。“柏台”,《活用》945页:古称御史为“柏台”,今为“监察委员”的代称。“打秋风”,《活用》755页:旧指利用各种关系,假借名义,向有钱人索取财物;今指利用婚丧喜庆等名目,滥发帖子给人,以敛取钱财。

两岸词义各自有转移的现象不少,但发生在同形异义词中的常用词并不多见。“拜拜”,《现汉》27页:旧时妇女行礼,就是万福。这个意义两岸均已不用。现在两岸用得最多的是作为英语bye-bye的译音词。英语的本义是“再见”,用于道别。台湾仍用此义,大陆除了有这种用法外,还有谈恋爱吹了,夫妻离婚的意思。另外,台湾把当地每逢节日或佛诞举行的迎神赛会、大宴亲朋也叫“拜拜”。“本科”,旧指学校的正科,对预科而言。现台湾指主要科目,对选科而言;大陆指四年制或五年制的,可以得到学士学位的大学教育,对专科而言。

(四)词义色彩不同引起的差别。

词义色彩的不同,主要是指词义本身差别不大,但有褒贬义的差别。我们这里讨论两种情况:(1)台湾属中性或褒义,大陆属贬义;(2)大陆属中性或褒义,台湾属贬义。先看第一种情况。

“不倒翁”,原为一种儿童玩具,两岸均可喻指善于趋吉避凶,不容易失败的人。《活用》(33页)此义为中性,大陆使用范围窄些,指那些不分是非,职位稳固的干部,具有贬义(《韩》35页)。由“帽子”组成的词两岸在色彩上常有差别。“大帽子”,《活用》(431页)喻权势或地位高的人或事,为中性词,《闵》(127页)喻某种罪名或坏名义,为贬义词。“戴帽子”,《活用》747页有两个义项:①商场术语,中间人在交易时收取佣金之外,在买价上再加成;②黑社会分子对警察的称呼。两个义项都没有贬义。《补编》101页“戴帽子”喻给人加上某种罪名,为贬义。作为某种罪名的“帽子”还组成其他的词如“扣帽子”、“帽子工厂”等等。

“宗派”,《活用》501页视为派别、流派的同义词,属中性;《现汉》1539页则明确指出是贬义词。“地方主义”,台湾为外国文学术语,指忠实于反映某一地区的风俗习惯与乡土人情的文学;大陆指只强调地方利益,不顾全局利益的错误思想。“地主”、“买办”、“形而上学”、“风流”、“死党”等台湾属中性词,大陆为贬义词。

“劳役”、“反省”、“检查”、“宽待”、“管制”、“罗列”、“批评”、“批判”等动词,台湾均为中性词,而在大陆都是贬义词。

“劳役”,《活用》235页指“人民出劳力替国家免费工作”,《现汉》678页有两个义项:①强迫性的劳动,对象都指犯罪的人;②指牲畜供使用。“反省”,《活用》274页指“省察过去言行的是非好坏”,《现汉》303页指“回想自己的思想行为,检查其中的错误”。“检查”,两岸都有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察看的意思,但大陆的“找出本人或本单位的缺点错误”这一带有贬义色彩的义项台湾没有。“批评”和“批判”的宾语台湾也是不分好坏,大陆一般针对错误的思想或行为,因而带有贬义。“宽待”,《活用》527页义同“善待”,为中性词;大陆后面的宾语一般指“俘虏”或犯了罪的人,为贬义词。“管制”也有同样的情况,《活用》1351页指“管理控制”,管制的对象都指事物,《现汉》的“管制”既可用于事物也可用于人,用于事物有强制管理的意思,用于人,一般指罪犯或坏分子,有强制管束的意思。

上述的“左派”和“右派”,两岸在词义色彩上刚好相反。上面谈到的“专政”,大陆属中性,台湾为贬义。另外台湾属贬义大陆为中性或褒义的例子还有“风暴”、“风潮”、“穷棒子骨”、“星火燎原”等词。“风暴”,大陆常与红色、革命等词组合,是褒义词;《活用》1900页则喻大乱,为贬义词。“风潮”,《现汉》327页指群众为迫使当局接受某种要求或改变某种措施而采取的各种集体行动,属中性词;《活用》1900页喻群众骚扰事件,为贬义词。“穷棒子骨”,《重编》3012页为讥刺穷人之词;《现汉》937页指出现用来指贫穷而有志气的人。“星火燎原”,《重编》3282页喻小事能酿成大祸,是贬义词;《现汉》1287页喻开始时显得弱小的新生事物,为褒义词。

四、其他

外来词和方言词产生的同形异义现象虽然不多,但也应引起注意。外来词的翻译两岸各有各的做法。台湾的音译词,尤其是专有名词,十分注意选择字眼,经常赋予另外一层意思,使其酷似汉语原有的词语,因而造成同形异义,“雪梨”就是一例。澳大利亚的大城市Sydney,大陆译为“悉尼”,台湾译为“雪梨”。“雪梨”本是梨的一个品种。意译词也会出现这种现象。英语bank,作为组词成分时大陆译为“库”,台湾有时译为“库”,有时译为“银行”,如“血液银行”、“器官银行”、“精子银行”等等。台湾直接吸收了不少日语词语,其中如“新闻纸”、“便当”、“料理”与汉语固有词汇会产生同形异义现象。

作为构词成分的“秀”、“族”、“屋”,不仅在台湾构词能力强,而且对大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秀”是英语show的谐音(《活用》99页),“族”、“屋”来自日语借词。

台湾国语不断地在吸收闽南方言词,由此也与大陆普通话产生了一些同形异义词。如“土豆”,普通话指“马铃薯”,闽南话指“花生”;“豆油”,普通话指用黄豆榨出来的食用油,闽南话指“酱油”;“麻雀”,普通话指一种鸟,闽南话还可以指“麻将”。“艰苦”,闽南话可以作为“生病”的委婉语,“牵手”,闽南话指“配偶”。闽南话的这些用法在许多场合已经在台湾的书面语中出现,它们很容易造成理解上的错误。

参 几点结论

一、两岸同形异义词的情况说明两岸词语同多于异,这一点可以从差异数量和程度两个方面看。从数量上说,两岸有差异的词语约在5,000个左右,占总词汇库不会超出10%。同形异义词是有差异的词语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这里分析了200个左右,占有差别的词语4%,估计最多不会超出6%。从差异的程度看,完全同形异义的,在200个左右的同形异义词中,只有“影集、生命线、组织人、高考、脱产、外教”6个,其他都是部分同形异义词。

二、从同形异义词的来源看,差异主要来自词义演变。新词语造成的同形异义词13个,缩略语造成的21个,词义演变占156个,其他15个。词义演变约占总数的78%,其他仅占22%。在词义演变的词语中,词义扩大比重又最大,106个,占该项目近70%。

三、以上事实说明,词语的演变,尤其是词义的演变是与社会演变同步的。词义演变是社会的需要,因为只有用最确切的词语才能反映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各种风貌与心态。这还可以从上面分析的200个左右的词语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进一步证明这一点。在200个词语中,日常词语约100个,占50%;涉及社会制度的约60个,占30%,其他约40个,占20%。

最后要提及的是,两岸词语已出现融合的趋势。

标签:;  ;  ;  

海峡两岸同态异义研究_海峡两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