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钠含量改善铝合金铸造压延工艺性能论文_季显圣

降低钠含量改善铝合金铸造压延工艺性能论文_季显圣

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150060

摘要:铝合金在各个行业现在被广泛应用,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铝合金制品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不影响周围环境,同时又能让铝合金发挥其性能的前提下,使铝合金的表面更加的光滑,美观,耐磨,耐腐和耐候。就需要不断的去研究铝合金铸造压延工艺,让铝合金发挥更高的性能,对现代化发展具有更高的价值。

关键词:钠含量;铝合金铸造;压延工艺性能

1 Na的来源

1.1原材料中的Na

铝锭中都含有一定量的Na。生产中抽样检验表明,由于生产厂家不同,铝锭中Na质量分数也不同,一般为(5~8)×10-6,但也有个别厂家生产的铝锭Na质量分数达到23×10-6。废料中的Na质量分数由于合金中Mg质量分数及重熔次数不同有所不同,但一般不超过30×10-6(使用Na盐变质过的Al-Si系合金除外)。

1.2含Na覆盖剂

覆盖剂的组成一般为NaCl、KCl。NaCl与熔体的反应:3 NaCl+Al=AlCl3+3Na但反应生成Na的可能性很小,其影响可忽略不计。

1.3含Na精炼剂

含Na精炼剂一般含Na3AlF6、NaCl、KCl或含少量NaF。它的影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粉状精炼剂覆盖、精炼除渣时带入的Na,这种情况下Na质量分数一般上升(10~20)×10-6。另一种是倒炉时用熔剂块叠坝时带入的Na,一般Na的质量分数可上升(20~30)×10-6。

1.4Na的烧损

原材料中的质量分数含量高,但实际生产中Na质量分数一般不超过30×10-6,这是因为在熔炼转注过程中,Na发生了氧化,损失了一部分Na。合金中Na质量分数不同,其烧损程度也不一样。铝锭中Na的烧损一般为(2~3)×10-6。

2 钠脆性的危害

2.1Na使高镁铝合金黏度增大,铸造拉裂倾向增加熔体中Na质量分数高,尤其是在用Na盐变质处理后,炉内残存Na质量分数高,使合金黏度变大,严重恶化铝合金铸造性能,尤其在生产流动性差的铝合金或小规格圆锭时,拉裂倾向非常大。

2.2裂纹倾向严重

在高镁(Mg质量分数大于3%)铝合金中,随熔体中Na质量分数升高,裂纹倾向十分严重,表现为铸造时的热裂纹及轧制时的边部裂纹。Na元素的这种有害作用叫Na脆性。生产中由于Na质量分数高引起的裂纹。裂纹走向曲折,断口处呈黄褐色,属于沿晶裂纹,是典型的热裂纹,这种情况一般Na质量分数高达16×10-6以上,铸造过程中没有产生裂纹,在其后的轧制过程中产生裂纹,这种情况下Na质量分数一般在10×10-6以上。

2.3Na质量分数对裂纹倾向的影响

生产中取300炉5083铝合金,研究Na质量分数对裂纹倾向的影响。可见,随着合金中Na质量分数升高,裂纹倾向增大,尤其当w%(Na)>10×10-6时,裂纹倾上升。

2.4Na对合金组织的影响

5083铝合金组织。Na质量分数高时,枝晶晶界处不连续,球状质点多、密集,而在Na质量分数低时,枝晶晶界处质点分散稀少。可见,随Na质量分数的升高,第二相体积分数变大。

2.5钠脆性原因分析

Na质量分数高时,Na游离在枝晶晶界处,使合金脆性增加。铝合金中的Mg置换NaAlSi化合物中的Na,使其呈游离状态,反应式为:

NaAlSi+Mg→Mg2Si+Na(游离)+Al

游离出的Na在晶界上形成不连续的脆性球状质点,增加了合金的热脆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Na或Mg质量分数低时,上述置换反应虽然发生,但置换出的游离Na少,而且比较分散,对热裂纹影响不大。所有合金在固相线温度以上的固液区内,都存在一个强度和伸长率低的脆性区,在这个区间内,由于应力而引起的变形超过了金属的塑性,就会导致裂纹产生。而Na的存在,使晶间液层变薄,扩大了结晶过程中脆性区的下限温度,降低了脆性区塑性,裂纹倾向增加。当收缩应力超过其自身强度时,便导致铸锭裂纹。游离Na的这种有害作用,随Mg质量分数增加而显得更为突出。Na质量分数对高镁铝合金的热裂倾向的影响,与合金熔体被Na污染的程度有关,而且随着Na质量分数的增高而增加。

因此必须降低Na质量分数,使其以间断、分散、稀少的小质点形式存在,以降低合金的脆性。

3 降低钠含量的措施

为了保证铝合金铸锭的质量,必须严格控制钠含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钠脆性的影响。含镁高的铝合金中的钠含量应控制在0.001%以下。因此,在电解铝生产和铝合金熔铸生产中,应采取以下防钠和除钠措施。

3.1控制电解工艺,降低钠的析出

3.1.1控制电解温度。前面已述及,铝液中钠含量随电解温度升高而增加。因此,要有效地控制电解温度,不使发生“热槽”

3.1.2控制电解质中NaF/AIF3的分子比。实践证明,将分子比控制在2.6一2.8范围内较为适宜,这时钠的析出量最少。

3.1.3减少阳极效应次数。在电解生产中,应控制好技术条件,控制和调整阴极电流密度,使其均匀一致,从而降低钠的析出量。

3.1.4采取静置除钠措施。利用钠容易从铝熔体中逸出的特性,采用铝熔体转注、静置的措施,可达到除钠的效果。

3.1.5采取精炼除钠措施。在铸造前,向敞口铝包或混合炉内用氯气、氮氯混合气体、CCI4、C2Cl8气体、三气(氮、氯、一氧化碳混合气体)进行除钠。

吹氯是铝冶炼厂除钠既简单又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在铝液温度为720~73。℃时,用铸铁管或石墨管向铝液中吹入氯气,吹氯时间为10~15分钟。氯气是一种活性很强的气体,在铝液中可发生以下反应:

2AI+2CI2=2AICI2↑

2Na+CI2=2NaCI

氯化铝的沸点为183℃,在铝液中形成大量微小的气泡,在气泡上升时将氯化物(NaCI)带到金属表面,达到除钠目的,其除钠效果比较好。

3.2铝合金熔铸生产中的防钠除钠措施

3.2.1吹气除钠,与前节的相同。

3.2.2采用无钠覆盖、精炼熔剂。如在熔制含镁高的铝合金时,使用不含钠的熔剂作为精炼覆盖熔剂。

3.2.3加入添加剂。如向合金中添加锑、秘等金属元素,.使之与杂质钠形成一种稳定难溶化合物,借以提高固于液区的塑性,降低合金的热脆性,从而减少铸造时热裂纹倾向。

3.2.4采用SNIF、ALPUR、MINT净化处理

SNIF熔体净化装置是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制造的一种先进的净化装置、它将惰性气体或惰性气体与氯的混合物,通过旋转喷嘴喷成极微细的小气抱,并且均匀分散在流动的金属熔体中。该装置除掉非金属夹杂物和碱金属的效果很好,对于含镁高的铝合金熔体中的钠可控制在5ppm以下。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引进的SNIF装置已投入使用,其除钠效果比较显著。

ALPUR和MINT净化装置分别是法国彼施涅公司和美国联合铝业公司的产品,这两种装置的除钠效果也比较好。

3.2.5添加稀土除钠。稀土元素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能与大多数元素发生反应,生成稳定的稀土化合物(ReNa)。如Ce一Na、Ca一Na和Pr一Na等化合物。达到消除钠脆性的危害。

4结语

本文讨论了铝合金中钠的来源,钠对高镁铝合金的影响以及在铸造生产中防钠、除钠的措施。在w%(Mg)>3%的高镁铝合金中Na的质量分数应控制在10×10-6以下,在生产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合金中的钠质量分数,达到改善高镁铝合金钠脆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迟福全,王立娟,彭先亮.Na元素对铝合金铸造性能的影响[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2,Vol.30,No8.

[2]任凤郁.降低钠含量改善铝合金铸造压延工艺性能[J].轻合金加工技术,1989.9.

论文作者:季显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9

标签:;  ;  ;  ;  ;  ;  ;  ;  

降低钠含量改善铝合金铸造压延工艺性能论文_季显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