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件中网络舆论风暴的产生及应对研究论文

公共事件中网络舆论风暴的产生及应对研究论文

公共事件中网络舆论风暴的产生及应对研究

何慧玥

(河北传媒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 要 :舆论风暴指具有一定持续性和广泛影响力的舆论现象,对社会产生巨大冲击和影响。本文从有关舆论风暴的产生和应对中,总结舆论主体的应对误区和难点,希望对公共事件中舆论主体的应对提供一点优化建议。

关键词 :网络舆论;风暴产生;应对策略

一、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生活的环境的变革让很多热点事件在网上掀起层层舆论波动,形成猛烈地舆论风暴,谣言也伴随舆论层出不穷,尽管舆论主体也有所应对,但网友并不买账。那么应对和辟谣行动为何收效甚微?我们先从舆论的产生和发展来分析。

游客的餐饮和住宿服务是在邮轮上进行,邮轮上有观赏舞蹈表演、体验海上瑜伽和海上日出摄影等活动安排。主要的岛上活动是爱国主义活动、原生态体验活动和环保志愿活动。南海诸岛争端由来已久,西沙群岛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爱国主义活动是西沙群岛的特色旅游产品。在全富岛进行升国旗活动,宣誓以及拍摄集体照。西沙群岛的旅游魅力在于它的“未破坏”。西沙群岛离岛距离较远,人类活动少,游客可在岛上进行岛屿观光,欣赏由珊瑚组成的鸭公岛,在限定的海域内游泳,参观渔民居所等。西沙群岛生态环境脆弱,岛屿垃圾处理条件有限,游客带回在岛屿产生的垃圾,推进西沙群岛旅游可持续发展。岛上还有精品浮潜、玻璃船钓、海钓等收费项目。

二、网络舆论形成的条件

舆论风暴是叠加数个舆论波后又经过长时间酝酿发展而形成的,它的持续性和影响力会对社会在一段时间内产生冲击。技术的进步降低了用户使用网络的门槛,公共事件的舆论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网络舆论的形成在这种“强催化剂”下也发生着惊人改变。

“互联网+”中药价值链的融合主要体现在研发、生产、市场销售及服务等几个价值链节点上的融合。其中中药生产制造、中药信息服务等节点的融合在“互联网+”与中药产业链的融合过程中已阐释,以下主要分析“互联网+”与中药研发、中药流通的协同融合。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和匿名性更强,且不受时空、成本等条件限制,用户基数日益扩大。而在庞大的用户基数下,只要话题新鲜有价值,都会引起关注和热议。网络高效的交互性促进了信息扩散和意见表达,加速舆论的产生,持相似态度的网民形成新的群体,加强他们讨论声音,使舆论在短时间内不会平息,一旦有后续,就会迅速再度产生舆论。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多次在网上引发舆论,尽管随着时间推移某一个爆点的热度会下降,但每当有了新的类似事件产生或者事情有了新的进展,舆论浪潮就会携带之前积压的情绪迅速袭来形成舆论风暴。

三、常见的应对误区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校数[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960/-201012/113594.html

近些年来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加入网络空间参加讨论的技术门槛得到很大降低,越来越多的用户涌入到这个众声喧哗的世界,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但与网民迅速学会表达意见制造舆论不同,在舆论风暴的应对措施上,我们就显得没有那么得心应手了,还经常走进误区。

(一)不作回应冷处理

企业形象的树立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同样,想挽回和重塑也要从各方面入手。首先是渠道,微信、微博、客户端等都可为发声渠道,但是很多舆论主体的回应都是通过单一渠道进行回应,例如官方微博。渠道的单一导致覆盖面狭窄,效果不佳。从应对内容看,挑剔的受众已不再乐意观看单调的文字,而是追求更丰富易读的创意内容,例如视觉中国的声明虽然多,但大量文字堆砌的声明,让受众失去读下去的意愿和兴趣。

(二)顾左右而言他

非理性表达指的是相对于理性思维而言,人在精神因素(如情感、直觉、下意识等)的控制下完成的语言或行为活动,通常表现为谩骂、情感上的泄愤等偏激的行为。网络媒体的兴起、网民的匿名性、把关的缺失等因素使网友的情绪和意见都可以被广泛传播,但因媒介素养的参差不齐,在网络中个人情绪很容易被舆论裹挟,失去理性,在这种群体感染下发出非理性表达。在有些事件中,因为网友的情绪已经被裹挟,失去了理性分析真相的能力,网友观点的失焦也导致主体的应对难以达到效果。

(三)粗暴式回应

有些舆论主体对网络舆情风暴的威力认识不高,在进行应对时不讲究方法,发出的回应十分粗暴,例如云南丽江旅游局的工作人员在回应网友质疑丽江旅游安全问题的舆情时,竟说:“那你还是别来了,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这样的言论,显然进一步激怒网友,让舆论风暴更加猛烈!

四、应对网络舆论面临的困境

视觉中国卷入版权风波之后,尽管其求生欲极强的迅速应对连发了多个官方回应,但关于视觉中国打折维权的幌子侵权的印象在前已经形成,无论视觉中国的回应有多及时、谦逊,网友都不会轻易地被说服,甚至站在对立立场进行对抗性解读,这不仅因为互联网时代媒体的开放程度和传播理念的转变,深层原因是信息时代,受众不再只依靠大众传播获得信息,可以自己搜罗整理更加丰富的内容,对内容不再是一味地接收和内化,而是会根据自我意识来解码。因此不管舆论主体有何作为,网友都还会有质疑,并进行对抗性的解码。

(一)对抗性解码

在有争议的新闻事件出现后,人们往往会出现支持、反对等不同声音。此时,大众媒介担当了舆论引导作用。传播者会针对新闻事件给出符合社会规范、道德和习惯的评论,引导受众对新闻事件进行“正面意义”上的解读。但由于新闻事件的争议性和个体认知差异,受众会从不同侧面和角度进行解读,从而得出不同结果。这时受众往往会拒绝传播者的期望,对事件进行对抗性解读。

网络时代信息高效互动交流,带来了信息过量和碰撞,相对敏感的信息在生产和传播中可能引发舆论风暴,造成虚拟世界和现实社会的秩序紊乱。很多公共事件当中,虽然舆论主体进行了及时应对,但仍然效果不佳,这是因为除了应对措施的误区会影响效果外,舆情风暴的应对还有其他的难点。

(二)非理性表达

在舆情应对的过程中,有些舆论主体虽然对舆情热点进行了回应,但经常回应的内容并不是网民的关切要点,顾左右而言他,犹如隔靴搔痒,这样的应对没有与网民形成高效沟通,反而模糊了事情的真相,容易激化网民情绪,形成更强的舆论浪潮。

(三)舆论应对策略缺乏创新

虽然网络世界的话题更迭迅速,层出不穷,不断有新事件吸引网民注意力,如2019上半年视觉中国版权风波、西安奔驰维权事件和巴黎圣母火灾都成功地将前一个事件的关注度抽离。因此有些舆论主体会采取不作回应的冷处理,认为等风头过了就没人会再关注,事情也就解决了。但这样应对的误区在于,关注的减少并不意味着态度的消失和转变,而是会形成情绪的积累,一旦有人重新提起,或有同类事件的发生,积压的情绪会进一步爆发,产生更有冲击力的舆论风暴。

(四)舆论引导人才团队缺失

还有就是人物塑造我不是很满意,我很能理解作者、编导在表现特定时代背景的事件的时候他们会有很多顾虑,因为很多真人还在。事件当初也有充分地表现,所以要把它改成艺术作品呈现在舞台上,会有很多难处。但是就是这样,我觉得还是应该有风云人物需要的那种血肉,那种气度。也许在人物塑造上恐怕也是和笔拙了有关,非要通过全场的朗诵,激情的表达来表现,好像没有找到一些更好的形式。刘国谦这个人物是漫画式的,包括童副厅长都写得比较浅,用一种夸大一点、讨好观众的手法来表现他们,演员在台上的夸张、噱头,我觉得不是特别舒服,可以再想想会不会有其他的方法让这些人物更深刻,更有血有肉。

网络舆论的引导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但现如今,我们对于网络舆情引导的专业技术培训还未重视,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网络舆情引导人员,在面对公共事件引发的舆论风暴时,舆论主体对舆论进行回应时也较难做出正确决策。在这次的丽江旅游被打事件的舆论中,当地旅游局针对丽江旅游的安全性问题的质疑竟然直接回怼,这种让人瞠目的“神回复”当然是下下之策。

(五)舆论预警研判效率低下

网络舆论风暴对社会有着巨大影响,所以网络舆论的预警和研判十分必要,预警是预防舆论形成的重要手段,研判更是把控和应对络舆论发展蔓延的关键。预警研判的准确性决定着决策的有效性,丽江旅游局的工作人员没有正确预料到自己的任性言论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就直接回怼,这激发了网民的负面情绪,扩大了事件的不良影响。

五、结论

想要在信息泛滥的互联网时代,在舆论风暴、舆情危机随时可能席卷而来的环境中,克服困境,把握住舆论方向,维护好自身的公共形象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首先要构建主流价值理念,完善公共领域建设,让网民在更有规则的网络空间中更理性、更有秩序地进行发言。然后是培养舆论引导人才,创新舆论引导方式,多角度深层次全覆盖,用心应对。最后是加强舆论预警研判,健全舆论引导机制,防范舆情风暴于未然,做好多种预案,才能在舆论风暴酝酿和发生时积极应对,尽可能减少网络舆情风暴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转黑为赞。

卓别林在生活中待人非常友好,不过一开工,就有数不清的怪习惯。如果卓别林的片场助理辞职前需要和新助理交接工作,场面一定是这样的:

注释 :

①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9.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902/t20190228_70645.htm,访问时间:2019年8月3日.

参考文献 :

[1]蒋腾飞.政府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对策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 2012.

[2]王海生.浅析受众对媒介内容的“对抗性解读”[J].才智,2009.

[3]李艳萍,翟明杰.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的非理性表达——以“江歌遇害案”事件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8.

[4]张宁.突发公共事件舆情的动态过程构建——评《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应对研究》 [J].传媒,2018.

[5]夏荣宇.自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政府引导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8.

[6]孙雯.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舆论引导和挑战探究[J].传媒论坛, 2018(06).

[7]刘影.流行语变迁与大众文化传播[J].编辑学刊,2009(11).

[8]阚文婧.流行文化传播中的媒介伦理——以流行语传播为例[J].文化与传播,2013(10).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 19-0100-02

作者简介 :何慧玥,女,汉族,山西朔州人,2018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舆情分析与危机公关。

标签:;  ;  ;  ;  

公共事件中网络舆论风暴的产生及应对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