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分析_电子商务论文

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模式论文,物流论文,电子商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105(2001)03-0076-(05)

世纪之末,全球电子商务获得了超常规、跳跃式发展。而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已经从概念导入期进入了商业运作期。尽管目前电子商务的规模还很微弱,但从总的趋势看,我国正孕育着电子商务发展的壮美前景。

然而,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随着电子商务的逐渐深入,物流问题已成为越来越凸显的一大障碍。由于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和物流配送体系不发达所导致的过高的物流成本,已或多或少地抵消了电子商务的种种优势,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物流滞后,讯路难行”成为了业界的共识。

为突破电子商务的物流瓶颈,在现实状况下研究和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就成为了当务之急。从开展电子商务企业的角度看,物流模式可以有多种选择,但在做出理性选择前,针对电子商务下物流的新特点,对各种模式及其在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一、物流对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性

物流概念最早始于美国,1915年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实物配送(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经过70多年的发展,这一概念已有了定论。现在欧美国家把物流称为Logistics,其外延较之Physical Distribution更为广泛,具体是指商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位移,包括采购配送、生产加工和仓储包装等流通环节中的物流情况,它以满足顾客的需求服务为目标,尽量消除物流过程中各种形式的浪费,追求物流过程的持续改进和创新。物流对于电子商务的影响日益明显,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察它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物流是电子商务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对于电子商务的定义,至今也无最终的标准定论,但我们可以从物流的角度出发,将现有的电子商务定义归为两大类:第一类定义是由美国一些IT厂商提出的,将电子商务定位于“无纸贸易”。无论从电子化工具还是从电子化对象来看,这类定义都没有将物流包含在内,其原因主要在于美国在电子商务概念推出之初,就拥有强大的现代化物流作为支撑,只需将电子商务与其进行对接即可,而并非意味着电子商务不需要物流的电子化。事实上,如果电子商务不能涵盖物流,甚至将货物的送达过程排除在外,那么这样的电子商务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因此,国内一些专家在定义电子商务时,已经注意到将国外的定义与中国的现状相结合,扩大了定义的范围,提出了包括物流电子化在内的第二类电子商务定义。在这类定义中,电子化的对象是包括物流在内的整个交易过程,电子化的工具也不仅仅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还包括叉车、自动导向车、机械手臂等自动化工具。

可见,从根本上说,物流应成为电子商务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物流是电子商务的基本要素之一

电子商务中的任何一笔交易,都包含着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的实现,自始至终都需要这“四流”的协调配合。我们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对前三个“流”的重视上,在强调前三个“流”的电子化、网络化的同时,还应加强物流的电子化过程。事实上,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银行的发展,前“三流”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已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来实现了。而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和必不可少的一种,其过程的逐步完善还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

(三)物流是电子商务流程的重要环节

电子商务交易的一般流程由信息(产品或服务)的搜寻、发现相关信息,并经权衡进行选择、价格及交货时间的谈判、发出定购的指令、送货和货品验收及付款、顾客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等六个环节构成。其中,后三个环节是影响到电子商务对顾客最终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而这些正是物流应该包含的内容。

(四)物流是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证

“以顾客为中心”是电子商务的核心理念之一,而物流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最终保证。这是因为,在整个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物流是直接服务于最终顾客的,因而,物流服务水平的高低决定了顾客的满意程度,同时也就决定了电子商务能否成功实现。针对1999年我国一些单位组织的“72小时网上生存”试验所作的一次市场调查也证实,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是送货时间与安全。试想,当顾客通过轻松点击完成了网上购物之后,如果所购商品迟迟不能送到或所送非所购,那么,他们还会选择网上购物吗?网上购物的不安全性,一直是电子商务难以推广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十分重要,我们应摒弃忽视物流的观念,大力发展现代化物流,通过重新构筑或再造电子商务的物流体系来推广电子商务。

二、电子商务对物流提出的新要求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物流配送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原材料的采购供应到产成品的销售运输以及最终顾客的配送服务,都需要一个完善的物流体系来支撑整个商务流程的交易活动,做到及时准确的物流服务、简捷快速的配送流程、尽可能低的成本费用和良好的顾客服务水平。在这样的需求下,物流必须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才能与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相协调。

(一)物流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既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也是物流现代化的基础。没有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设备都不可能应用于物流领域。物流信息化具体表现为流物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在物流信息化过程中,将涉及到许多信息技术的应用。

(二)物流自动化

物流自动化以信息化为基础;以机电一体化为核心;以无人化为外在表现;以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力、减少物流作业差错和省力化为其效果之最终体现。

(三)物流网络化

物流网络化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不可阻挡的趋势和重要特征之一,同时,Internet的发展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也为物流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物流网络化包括两层含义:1)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借助于增殖网上的EOS和EDI技术来实现配送中心与供应商和下游顾客之间的通信联系)。2)组织的网络化。即利用内部网(Intranet),采取外包的形式组织生产,再由统一的物流配送中心将商品迅速发给订户,这一过程离不开高效的物流网络的支持。

(四)物流智能化

由于物流作业中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路径的选择、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等)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专业知识才能解决,所以,物流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同时,物流智能化作为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还存在着一些技术难题,它的实现离不开专家系统、机器人等相关技术的支持。

(五)物流柔性化

柔性化物流是配合生产领域中的柔性制造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物流柔性化对配送中心的要求就是根据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全新消费需求,灵活有效地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三、电子商务下的物流模式及其分析

对于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而言,可供选择的物流模式有以下几种:自建物流配送系统、物流共同化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进行物流决策时,应当以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特点及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并结合物流业发展趋势来考虑。

(一)自建物流配送系统

企业自建物流配送系统,主要是出于对物流成本控制的考虑。目前,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系统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传统的大型制造企业或批发企业经营的B2B电子商务网站,由于其自身在长期的传统商务中已经建立起初具规模的营销网络和物流配送体系,在开展电子商务时只需将其加以改进、完善,就可满足电子商务条件下对物流配送的要求;二是具有雄厚资金实力和较大业务规模的电子商务公司,在第三方物流不能满足其成本控制目标和客户服务要求的情况下,自行建立适应业务需要的畅通、高效的物流系统,并可向其它的物流服务需求方(比如其它的电子商务公司)提供第三方综合物流服务,以充分利用其物流资源,实现规模效益。

自建物流系统的核心是建立集物流、商流、信息流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物流配送中心,而电子商务企业在自建物流配送中心时,应广泛地利用条码技术(bar code)、数据库技术(database)、电子定货系统(Eos)、电子数据交换(EDI)、快速反应(QR)以及有效的客户反应(ECR)等信息技术和先进的自动化设施,以使物流中心能够满足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提出的如前所述的各种新要求。

(二)物流共同化

如果电子商务企业的业务量未达到一定的规模,就不宜自建物流配送系统,否则将形成较多的运输工具回程空驶、装载率低、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现象,进而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此类电子商务企业,其物流运作可以采取向外部专业物流商租赁物流中心,并委托管理全部物流业务,借助于物流共同化的方式,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绩效。

配送是对客户服务的最后一环,如何迅速而准确地配送,是企业在经营方面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期,由于业务规划还不大,为了有效降低物流费用,提高配送服务效率,防止多余的交错运输,需要大力推行物流共同化,特别是要搞好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是为了实现物流合理化,将多个货主的货物或商品集中在一起,由一个物流业者使用一个物流配送系统进行统一配送。共同配送的本质在于充分发挥企业人、财、物及时间等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效果。

(三)第三方物流——适应电子商务的一种全新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通常又可称为契约物流或物流联盟,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模式,它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3PL的提供者本身不拥有商品,而是通过签订合作协定或结成合作联盟,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照特定的价格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物流代理服务,具体内容包括商品运输、储存配送以及附加的增值服务等。作为物流劳务供、需方之外的第三方,3PL的提供者既不是货物代运公司,也非单纯的速递公司,它们并不在供应链中占有一席之地,但通过提供一整套的物流功能来服务于供应链。较之传统的物流供应商,3PL具有如下表所示的特点:

表1 第三方物流的特点

作为一种战略联盟,第三方物流对所服务的对象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而言具有突出的战略优势,主要表现为:

1.使对象企业集中于核心能力

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越来越难以成为业务上面面俱到的专家,企业要想维持其市场竞争优势,出路在于将其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上。而第三方物流,凭借其物流专长,正好为其所服务的对象企业提供了一种充分利用外部资源(Out Sourcing)处理非核心业务(物流管理),集中精力于其最擅长领域的机会。换言之,对于物流并非其核心竞争力所在的企业而言,物流问题最好由3PL来彻底解决!。

2.提供技术灵活性

随着技术进步和需求的变化,供应商或零售商有着越来越高的物流配送与信息技术方面的要求。例如,需要使用特殊的软件来设计一个把商品发送给客户的优化顺序和路线;或者需要一种公共的电子信息交换平台以实现信息共享。物流企业要满足这些需求就必须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这同时也是物流企业得以生存的关键。而普通的物流公司受限于其单一的技术及薄弱的实力,往往难以做到这点。可以说,只有3PL供应商这样的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包括最新的IT知识)、深谙物流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把物流作为自己核心业务的企业,才肯投入100%的力量来进行物流领域的技术创新,并且往往能够以一种更快速的、更具成本有效性的方式来满足用户对新技术的需求。国内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一家有着物流与IT双重专业背景的快步公司(Egistics Corp.)就凭借其来自于澳洲、美国和本地的现代化物流专家力量,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XDI"的电子化物流解决方案。这是一种基于最先进的技术,能够安全、可靠地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物流业务协作的端对端服务,在我国目前的现实条件下(EDI应用尚不普及、应用水平低下),较成功地实现了企业间的信息共享,极大地改善了物流过程。

3.提供其他灵活性

除提供技术上的灵活性外,第三方物流还在以下方面向客户体现其灵活性:(1)提供各类物流增值服务,满足对象企业在诸如地理分布或服务等多方面的灵活性要求。例如,美国UPS的一个部门,向那些哪怕一小时的设备停顿都会造成巨大损失的特殊客户提供一种更加复杂的第三方物流服务。这一服务明显节省了客户的成本,同时,由于客户“愿意为速度付钱”,因而这项业务也使这家物流企业获利颇丰。(2)另外,灵活性还体现在3PL供应商自身的核心能力上:一家3PL供应商可以不拥有任何车辆、仓库及人力等物流资源,但却可以凭借其独特的解决方案,通过资源的外包,为客户组织这些物流资源。

4.节省物流费用,减少库存

专业的3PL服务提供者利用规模生产的专业优势和成本优势,通过提高各环节的利用率节省费用,使对象企业能从费用结构中获益。3PL服务提供者还借助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和适时运送等手段,最大限度地盘活库存,改善企业的现金流量。

5.提升对象企业形象

3PL企业的利润并非源自于运费、仓储费等直接收入,而是来源于与对象企业共同在物流领域创造的新价值。所以,3PL与对象企业的关系不是竞争对手而是战略伙伴。为实现“双赢”的结果,3PL企业会处处为对象企业着想:例如,通过全球性的信息网络使对象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完全透明化,对象企业可随时了解供应链的情况;极大地缩短交货期,以利于对象企业改进服务,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通过“量体裁衣”式的设计,制订出以顾客为导向、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方案,为对象企业在竞争中取胜创造有利条件等。

正因为3PL具有如上所述的诸多优点,因而已在国际范围内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以3PL发展比较迅速的美国而言,到1998年,这个起步于80年代的行业总收入已达到396亿美元,净收入达214亿美元,预计到2001年将超过700亿美元,并预计有相当于42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据估计,欧洲的潜在3PL市场约为9500亿美元。可见,第三方物流正以较高的增长率成长着,其市场发展潜力极大,它的突出优势和特点使它成为了适合电子商务的一种全新物流模式。

四、我国当前发展第三方物流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果从一个行业的发展周期来看,我国的物流市场目前尚处于婴儿期。当前的许多分销渠道只专注于物流流程的末端部分,相当多的公司对第三方物流的概念、价值的理解十分有限,而对供应链的理解几乎等于零。甚至在许多人的头脑中,物流还只是一个“仓库+卡车”的概念。在这样的现状下,要想尽快地将第三方物流模式应用于电子商务,将取决于以下一些问题的解决。

(一)经营理念亟待转变——应首先摒弃“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意识

对于我国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的瓶颈”已被认为是一句说滥了的话。人们一般都认为这个瓶颈来源于电子商务企业的外部环境,其实并不尽然。来看一个实例:2000年e国网挺身而出,承诺一小时北京四环以内免费送货。为实现此承诺,这家网站在北京建了20余座仓库,雇有400人的送货队伍,仅仓储与配送两个环节的成本,每年至少有800万元。撇开这样一种仅凭简单体力劳动进行商品运送的做法是否称得上是电子商务的物流体系不论,这家网站的前景首先就令人堪忧:如此浩大的开支,它能支撑多久?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物流管理方法根本不能支持网站订单数量的快速增长。目前在电子商务界,e国网这样做法的公司不在少数,8848网站和当当网上书店就是其代表。.COM公司的上述做法表明,即使是最具新经济代表性的企业,也未能摆脱“大而全”、“小而全”思维方式的禁锢,更勿论传统型企业了。而如若此传统经营意识不加以彻底摒弃,就无法发挥3PL的专业优势,电子商务的物流瓶颈也就很难突破。须知,对于网络这样一个现阶段鲜有利润可言的新生事物而言,大量资金积压在配送网络的固定资产上不仅可惜,更使网络公司由于双重风险(传统物流和科技研发)的压力而难以发展其核心能力,于其竞争优势的获取相当不利。同理,对于目前海尔、TCL、美的、科龙等大型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大都制定了开展电子商务的战略)号称要拿出几个亿来自己做物流的想法,其合理性也值得我们从经营观念的角度进一步推敲。无论如何,尽快摒弃“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意识,应成为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当务之急。

(二)通过提高专长技术,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物流服务

电子商务企业要求第三方物流向它们提供的是全方位、综合性的物流服务,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服务项目。目前,我国大多数的3PL公司都是以传统的“类物流”业(如仓储业、运输业、空运、海运、货运代理和企业内的物流部门等)为起点而发展起来的。从总体上看,其经营管理和技术实力普遍较弱,许多小型的服务商只能提供单一的物流服务。因此,提高技术水平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虽然业内一些先行者已拥有了自己的特色技术(例如上文中提到的快步公司及其开发的电子化物流解决方案),但对于大多数新建的3PL公司来说,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仍是一个需要假以时日的磨练过程。近几十年来,国外不仅提出了SCM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并在现代物流管科学的推广方面不断产生了许多新的概念和应用,如QR(快速反应)、ECR(有效的消费反应)、VMI(供应商管理的库存),Cross docking(交叉堆放)等。这些新的概念和应用,完全可以实行“拿来主义”而为我所用,以促进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事实上,已经有实例表明,国外基于SCM的物流管理模式已通过合资企业的形式在我国出现。总部设在深圳的新科安达后勤保障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在中国从事3PL服务的中外合资企业。该企业使用的是外方提供的集成物流信息系统软件来进行物流网络的管理,以支持用户需求响应。可见,通过这样一些方式,我国新兴的3PL企业完全可以掌握国外最新的物流管理思想和技术,向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

(三)物流过程重组是物流问题的关键

目前在我国物流市场,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仓库、运输车辆一直大量闲置,各配送公司进入高度的价格竞争,似乎每一个环节的物流资源都已经供过于求;而另一方面,无论传统型企业还是新兴的电子商务公司又都众口一词地强调“物流是个瓶颈”。这种“瓶颈”和“过剩”之间表面上的矛盾,值得我们深思。它恰恰反映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物流之关键不在于某一个环节,而是物流过程的重组。物流过程的重组是供应链管理(SCM)方式对物流领域的必然要求。而3PL供应商们,作为供应链中涉及复杂、多对多物流及信息流交叉的节点单位,应当成为整个物流过程重组的驱动者。3PL企业应当从以下两方面来把握物流过程的重组:

1.物流过程重组的重点在于通过改善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作降低总体库存

长期以来,反向物流、订单流程、批量变化成本及库存成本等因素导致了我国供应链中一直都存在着巨大的隐含成本,此隐含成本使得我国的平均物流总成本是美国的2~3倍。而从本质上说,上述这些导致隐含成本的诸因素,都不是通过单纯考虑物流过程的一个环节(如降低单位运输成本和仓储成本)所能解决的,甚至不是单纯一个企业内部的流程重组所能解决的。其根本解决之道,在于从供应链的整体出发,从物流的全过程出发,改善企业及业务合作伙伴之间的协作关系和运作模式。尤其库存成本,是最依赖于供应链协作方式,也是影响供应链效率最大的因素。换言之,改善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作以降低总体库存,是物流过程重组的重点和精髓所在。

2.改善供应链伙伴之间协作的首要前提是实现物流各方的信息共享

没有伙伴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也就谈不上协作的实现。而目前我国物流各方信息共享十分有限,甚至基本不存在共享。以下几个原因导致了信息共享的缺乏:(1)一些企业(包括3PL企业)不愿与合作伙伴共享信息的观念尚未消除,而这不利于持久关系的建立。(2)缺少IT系统。例如,不论物流服务提供商还是最终用户都很少使用专用的仓库管理系统,库存管理仍主要由手工操作,最多不过是Excel等软件的运用。(3)未充分发挥条形码在实物流和信息流之间的沟通桥梁作用。目前我国手写产品识别信息的情况很普遍,而能够利用条形码的零售终端只占整个社会销售额的很小一部分,即使使用了条形码,基本上也是将扫描条形码得到的统计信息“自用”。也即,零售单位的后台数据库并没有和供应商连接起来,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上述这几点,是造成物流过程中缺乏信息共享的主要障碍,同时也是3PL企业应着重努力、大有可为的方向所在。

四、结束语

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可以有多种选择,企业完全可以针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特点和企业自身的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其中,“第三方物流”是近年来被广泛讨论的一个全新模式,它凭借其所具有的传统物流不可比拟的种种优势,顺应了电子商务的空前发展对物流领域提出的更多要求。作为电子商务时代的新生事物,它值得我们予以进一步的关注和研究。

[收稿日期]2001-06-15

标签:;  ;  ;  ;  ;  ;  ;  ;  ;  

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分析_电子商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