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论文_王晓棠

探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论文_王晓棠

王晓棠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红十字博爱医院 154600

摘要:目的 探讨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整理收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特发性间质肺炎患者,均采取基础支持疗法。治疗过程中,间断性吸氧,尽可能改善患者缺氧的临床症状。若是伴有感染,应该根据感染的病原菌实施对症处理治疗。结果 在治疗后,患者的动脉氧分压数值为(3.5±0.6)L;肺活量为(66.4±7.7)mmHg;而治疗前,患者的动脉氧分压数值为(2.0±0.2)L;肺活量为(47.7±8.6)mmHg,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共有21例患者,约为36.21%。1例患者因为呼吸衰竭致死,死亡率是1.72%。结论 对于特发性间质肺炎疾病,应该尽可能做到早期临床确诊,进而制定有效治疗方案,使临床疗效得到最大程度提高,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特发性间质肺炎;治疗;效果

特发性间质肺炎简称IIP,其临床特征主要是肺实质炎症、肺纤维化[1],是一种良性疾病。一般情况下,可对患者的心脏、呼吸功能等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在IIP末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蜂窝肺,通常存活时间约为3~5年[2]。IIP疾病的病理因素目前还不是相当明确,但是存在较多相关因素。为进一步了解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治疗特点,现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58例特发性间质肺炎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58例特发性间质肺炎患者,其中包括23例女性患者,35例男性患者。年龄均在30~73岁之间,平均年龄(52.17±8.59)岁。患者发病时间最少的只有2个月,最长的可达2年,平均时间(1.26±0.45)年。所有患者均具有进行性呼吸困难、陈发性咳嗽等临床症状,关节痛者13例,周身乏力者14例,干咳者21例,咯血者25例,胸痛者34例。血沉增高者共有54例,低氧血症者共有43例。49例患者有网状结节影,肺纹理表现模糊、紊乱、增粗以及增多者共有28例。全部患者均知情同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该组58例患者行基础支持治疗,每天药物治疗:甲泼尼龙(国药准字H20010098),剂量为250 mg,1次/d,用药3个月;环磷酰胺(国药准字H20093393),剂量为1 500 mg,1次/d,用药3个月;长春新碱(国药准字H20058597),剂量为2 mg,1次/d,用药3个月。

治疗4~6 d以后,药物改为口服甲泼尼龙片(国药准字H20020224),剂量为40~80mg,连续性治疗3个月,等到患者病情恢复稳定以后,即可开始逐渐减少药物剂量,同时给予维持治疗,时间至少1年。在治疗过程中,间断性给予吸氧[2],尽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缺氧症状。若是患者伴有感染,可根据感染病原菌实施对症抗感染的药物加以治疗。

1.3 疗效判定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病患血液,通过Elisa法对于患者血清IFN-γ、Ⅲ-C等含量进行检测,同时测量患者治疗前后6min时间的步行距离、SPO2以及高分辨CT来评价病情。CT评价标准如下:根据下肺野、中肺野以及上肺野进行内脏划分,每个肺野的网状改变记为1分,网状影为5分,磨玻璃状为3分,小片模糊影为4分,半片模糊影为3分,通过两肺病变冲分的形式进行积分计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两组间试验所得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利用均数±平均数(x±s)表示,通过t法对组间计量资料予以检验,应用χ2检验两组间研究的计数资料。

2 结果

该次研究中,该组58例患者通过治疗后,病情均获得了显著性改善。在治疗后,患者的动脉氧分压数值为(3.5±0.6)L;肺活量为(66.4±7.7)mmHg;而治疗前,患者的动脉氧分压数值为(2.0±0.2)L;肺活量为(47.7±8.6)mmHg,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性较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共有21例患者,约为36.21%。1例患者因为呼吸衰竭致死,死亡率是1.72%。

而根据上述情况进行分析,该次实验中的病患其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与影响学表现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通过CRP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经过治疗后,CRP评分明显下降。

病患在进行治疗之后,病情好转,其除了CRP评分数据上出现改善,在肺活量以及动脉氧分压方面的情况也出现了好转。通过比较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该次研究中58例患者通过治疗后,病情均获得了显著性改善。在治疗后,患者的动脉氧分压数值为(3.5±0.6)L;肺活量为(66.4±7.7)mmHg;而治疗前,患者的动脉氧分压数值为(2.0±0.2)L;肺活量为(47.7±8.6)mmHg,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性较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甲泼尼龙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文永胜[3]认为IIP病理特点主要是由于炎症所致的损伤以及纤维化。该次试验中所采用糖皮质激素起可有效抑制引发炎症的细胞活性的作用,减少肺泡出现炎症等情况,并可抑制纤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对炎症纤维化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4]。

由于IIP病因尚不明确,通常和患者自身免疫系统以及遗传因素有关[8],而病毒感染或是药物都可能成为该病的诱发因素,在当前医学界尚没有定论哪种药物可有效逆转炎症纤维化过程[3]。本次研究对患者采取冲击疗法,即给予甲泼尼龙250 mg/d,环磷酰胺1 500 mg/d,长春新碱2 mg/d,治疗4~6 d后,改为甲泼尼龙口服治疗,40~80 mg/d,持续3月治疗后,逐步减少剂量,经过为期1年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病情均获得了显著改善,患者动脉分压数值、肺活量均明显大于治疗前的指标数值,由此充分说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表明此种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

病患在经过甲泼尼龙治疗后,其血气、肺功能等相关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大大提高了IIP患者的生存质量。而环磷酰胺与长春新碱在治疗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此两种药物均为免疫抑制剂,可抑制肺间质成纤维细胞向纤维细胞转化[5]。同时由于在治疗过程中长期为患者使用如糖皮质激素等辅助激素类药物,势必会因此出现相关不良反应[6],所以需要在治疗中密切观察患者。通过该次研究发现甲泼尼龙对于早期IIP患者效果显著,但对于已经出现纤维化的患者来说,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本次研究中有1例患者死亡,该名患者病程较长,在治疗前已经形成纤维化。由此可见对于IPP应当及早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此达到最佳治疗效果[7]。

参考文献:

[1]黄忠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6(10):147-149.

[2]张卫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临床治疗体会[J].北方药学,2013,10(4):169-170.

[3]文永胜.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J].中外医疗,2011(1):3-4.

[4]张祥盛,吕长俊.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分类和临床病理特点[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1,13(11):125-126.

[5]田军平,彭博,屈燕丽.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致病因素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9(3):143-145.

[6]谷丽,朱元珏.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与肺肌成纤维细胞[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11,25(5):360-362.

[7]李芙琼,冯承启.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伴呼吸衰竭的近期疗效预测指标观察[J].贵州医药,2011,30(3):260-262.

[8]张仙珍,卢秋平.肺结节病患者临床表现和预后的汇总分析[J].临床药实践,2011,12(21):306-307.

论文作者:王晓棠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6

标签:;  ;  ;  ;  ;  ;  ;  ;  

探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论文_王晓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