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冈市中学生教师与校园生活评价的比较研究_青少年教育论文

绥冈市中学生教师与校园生活评价的比较研究_青少年教育论文

穗港中学生对教师及校园生活评价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学生论文,校园生活论文,评价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背景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要面对心理上及生理上的剧变,情绪起伏不定,极需要他人协助以健康成长。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固然重要,但在求学期间,青少年与教师接触的机会较多,如果教师对教学抱有热诚,对学生抱友善、开放的态度,而学生则认真学习、尊重师长、互相认同和尊重以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师不但是教授的角色,亦会是学生倾诉心事的良师益友及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榜样,而此对青少年的成长必定有很大帮助。

为了解两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比较两地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以及青少年在校的支援系统,青少年在校被“倾诉”及表达意见情况,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与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于一九九九年六至七月合作开展了“教师与青少年”的调查,以探讨穗港两地的不同文化背景、教育制度的条件下,青少年在上述各项是否存在异同。

二、研究方法及样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在广州及香港进行问卷调查。广州方面,随机抽取一所重点中学,两所普通中学,两所职业中学,共发出520份问卷,收回有效回卷498份,回收率为95.8%。香港方面,随机抽取7所中学合作,发放297份问卷,同时委托下属18所青少年中心及综合服务队,各派发20份问卷给中一至中六学生,共收集281份问卷,因此,香港共派发688份问卷,收集到578份问卷,回收率为84%。

表1 样本分布情况

地点 性别 教育程度学业成绩分布 学生干部

广州 男

女初中

高中

一般

很差

(n=491) 50.1 49.9 62.937

4.3 33.8 48.7 10.4 2.4 37.1

(n=524) 49.8 50.0 57.9

42.1 5.5 30.0 48.9 13.2 2.1 43.3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与青少年

1.教师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在现今的青少年心目中,老师的形象、地位如何呢?他们对老师的看法又怎样呢?调查结果显示,两地各有九成的青少年同意“尊师重教是理所当然的”说法;另两地各近八成认同“教育是一门专业”及“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的说法。可见两地青少年对老师的看法仍与传统保持一致。尽管大部分青少年同意“尊师重教是理所当然的”,但他们对老师所说的亦并非言听计从,“对于老师的命令是对的可以服从,不对的则不必服从”这种说法,表示同意的香港青少年及广州青少年分别有59.2%及63.4%,但同时亦分别有一成多表示“不肯定”,对于“教师应具有一定权威才能使学生信服”这说法,两地各超过一半青少年认同(广州57.6%,香港64.9%),其中以香港青少年整体认同感较高,“教师的热情、诚实、公正等人格特征是否比其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更重要呢?”香港及广州分别有81.3%和77.4%青少年表示同意。可见在现今青少年的心目中,老师的人格魅力比他们的专业知识更为重要。对于“教师都是和蔼可亲的”说法,香港有74.6%的青少年表示同意,而广州则只有59.6%的青少年表示同意。两地均有接近两成表示不同意。另外,有17.1%的广青少年抱质疑的态度。当问到“你是否很在乎老师对你的评价”时,两地均有四成多青少年很在乎老师对他们的评价。

有调查问卷中,我们列出了学生喜欢和不喜欢的老师主要具备的条件供调查对象选择。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喜欢的老师,广州青少年认为最主要的是“和蔼可亲/和学生打成一片”(52.7%),“关心学生”(41.1%),“有幽默感”(39.9),其次是“懂得教学生”(38.7%),“处事公正”或“知识丰富”(31.2%)。香港方面,青少年喜欢的老师最主要具备的条件是“关心学生”(44.3%),“和蔼可亲/和学生打成一片”(39.7%),“有幽默感”(27.9%),其次是“有教学热诚”(29.7%)及“懂得教学生”(25.6%)。对于两地青少年不喜欢的老师,最主要的原因同样是:老师“偏心/不公正”(广州56.2%,香港44.1%),“常板着脸孔教训人”(广州44.2%,香港36.3%)及“不懂得教学生”(广州33.8%,香港34.2%),其次的原因,广州方面是老师“无责任感/没有教学热诚”(30.3%)和“要学生做很多功课/很多测验”(24.4%);香港方面,老师“无责任感/没有教学热诚”(31.5%)和“不关心学生”(22.7%)。

2.青少年与教师的关系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一般青少年心目中仍有很高的地位和良好的印象。那么,现今青少年与教师的关系又如何呢?穗港两地学生分别约有44%表示对校内所有老师喜欢的较多,另四成表示喜欢及不喜欢的各占一半,一成表示不喜欢的较多。对于老师是否喜欢、关心/留意自己,两地分别有两成至四成持“不肯定”的意见。47.7%的香港青少年认为老师都喜欢自己,但只有27.7%的广州青少年对此认同。此外,表示老师都关心/留意自己的,亦以香港的百分比较高(香港52.1%,广州39.5%)。但两地亦分别有两成多青少年表示老师不喜欢或不关心/留意自己,另香港和广州的青少年亦有少数认为自己和老师的关系并不密切,分别占28.2%和52.3%。事实上,两地分别只有接近三成青少年认为现在的老师都了解他们的心理。

调查发现,除上课外,两地青少年和老师接触的机会不多,两地表示“经常”或“有时”接触老师的青少年,广州占7.1%,香港占14.5%。但“经常”和“有时”接触老师的青少年,无论是广州还是香港,均接近七成;表示会和老师倾谈一些较深入的个人的问题,广州和香港分别只有15.7%和19.8%。

3.教师对青少年的影响

老师除向青少年传授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外,在日常的沟通中,老师个人的一套价值观,无形中会对学生造成影响,青少年受老师的影响有多大呢?调查结果表明,对广州的青少年来说,只能在“品行习惯”(16.9%)、“价值观念”(9.6%)方面受老师的影响很大;香港的青少年也只有在“品行习惯”(16.8%)、“价值观念”(14.1%)及“职业选择”(11.6%)方面受老师的影响很大,在其他项目中,表示最受老师影响的百分比均较小。进一步的分析测试显示,两地青少年受老师影响的百分比有显著差异,以香港青少年受老师影响程度较高,但他们平均受老师影响的百分比亦只有7.65%。两地超过六成青少年都表示自己完全不受老师影响。

上述各项反映出教师对青少年在各方面的影响都较小。究其原因,可能是师生关系并不密切,彼此间互动较少,一些教师不注重自身的人品修养,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却做不到,自然不会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目前社会处于变革时期,旧传统旧模式尚未完全打破,新的规范又没有完全建立,学生往往难以真切感受到社会发展的主导倾向,教师也往往难以准确把握所施加影响的内容。因此,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能有多大威力就可想而知了。(注:鲁洁主编:《教育社会学》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466页。)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影响,对上述五方面进行改进和调适至关重要。

(二)青少年的支援系统

1.青少年的求助态度及倾向

调查中,当问到遇有“功课”、“情绪”、“家庭”、“交友”、“恋爱”和“学业”问题时,你们会如何处理呢?调查结果显示,两地青少年在处理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态度都有显著差异,从整体上看当两地青少年遇有问题时,最主要的处理方法还是找“朋友”协助(广州23.4%,香港20.1%),其次是向同学求助或自己解决,至于向教师或父母求助的则较少。可见他们对朋辈的依附或信任相对成人的大。广州青少年遇到学业问题时,有三成会找父母帮助,相反香港只有一成多,故从整体上讲父母成为广州青少年较重要的求助对象。

对于上述众多问题,较多香港青少年遇到“家庭问题”时会置之不理(7.6%),而广州青少年遇到“恋爱问题”时则采取不理会的多(12.2%)。

除“功课问题”外,两地有不少青少年会自己解决问题而不寻求他人的协助,整体来说,以广州青少年表示自己解决的百分比较高。在“情绪”、“家庭”、“交友”和“恋爱”问题中,朋友普遍成为两地青少年主要的倾诉对象,找教师、社工的所占的百分比则很小,平均不足5%。

2.影响青少年向老师求助的因素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并不是青少年的主要倾诉及求助对象,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从下列几方面来进行分析。

(1)青少年个人性格与向老师求助倾向的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和别人分享个人感受的”,广州和香港分别占70.2%和69.6%,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的个人的性格与向老师求助的倾向呈正相关。有勇气向老师提问的青少年,其向老师求助的倾向亦较明显。但老师并非首要倾诉对象。由于师生间的不同身份使他们没有建立密切的关系,即使遇到功课或学业上的问题,学生也未必向老师提出,更不用说和老师倾谈更深入的问题。

(2)其他人对求助的态度与青少年自己向老师求助倾向的关系

调查结果表明,两地各有五成多青少年表示他们的同学很少与老师分享个人问题。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广州的调查对象中,低年级的学生更畏惧找老师帮助。那么,青少年是否因为介意其他人的看法而怕寻求老师协助呢?问卷中,当问到若和老师分享个人问题,是否会被其他人知道自己较弱的一面,两地分别有六成表示不同意这种说法,但也有二成多同意。另外,受访者普遍不同意找老师协助解决个人问题会导致其他同学取笑,表示同意的,广州和香港分别只有12.2%和16.8%,可见多数学生对找老师求助的同学并未采取歧视或嘲笑的态度。

(3)老师的特质与青少年向老师求助的关系

调查中,受访者被问到老师是否是值得信赖的谈心对象,有三成香港青少年认同,但只有不足二成的广州青少年认同。老师的形象如何,会直接影响学生向他们求助。无论是在广州还是香港,感到老师和蔼可亲的,整体上向老师求助的倾向亦较高。对于广州青少年来说,这点要与他们是否找老师解决功课上的问题显著相关。另外,对老师信任的青少年,找老师解决功课、学业问题以至整体上向老师求助的趋向亦较高。

(三)青少年在校被“倾听”及表达意见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当青少年遇有不明白的地方,各有九成广州和香港青少年表示会请教他人。但是,他们对于老师提问回应的积极性并不高,表示会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广州及香港青少年分别有39.7%和41.0%,但亦有28.0%和40.4%表示他们不会主动回答。

对老师不满的时候,两地学生最多选择的处理方法是“在朋友、同学间批评老师”(广州46.4%,香港37.6%),其次学生选择的处理方法是“直接向该老师反映/投诉”和“向家人讲”。另也有部分学生会作出消极态度,如不理睬这个老师或不喜欢他所教的科目。总的来说,会公开发表意见的青少年,广州占54.8%,香港占28.3%。至于当老师当众批评自己的错处时,青少年又会作出怎样的反映呢?调查结果表明,两地青少年以“无所谓”的最多(广州19.3%,香港37.2%),其次是“如果觉得自己没错,就当面跟老师顶嘴”(广州18.3%,香港15.1%),第三是“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很没面子”,“很自卑”(广州17.5%,香港15.5%)。

那么,老师对学生提问的态度又如何呢?调查表明,穗港两地分别有79.3%和71%的青少年认为老师常以积极态度鼓励同学在课堂上提问或发表意见。当学生批评老师错误时,有四成的广州青少年和五成的香港青少年认为老师愿意接受他们的批评。由此可见,老师对学生的回应及提问亦抱积极态度。

总的看来,两地青少年对老师提问回应的积极性并不高。影响青少年表达及回应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青少年个人性格:两地分别有四成青少年认为“学生可以向老师挑战”,但也有五成广州青少年表示若老师有不对的地方,他们也没有勇气当面对他作出批评。而香港也有35.7%的受访者有相同的这种看法。

2.其他人的态度:调查结果表明,穗港两地分别有30.7%和37.2%的青少年对同学在课堂上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会报以奇怪的目光,并且两地分别有五成多青少年表示同班同学普遍很少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

3.老师的态度:调查结果表明,两地各有三成学生认为老师不愿意接受他们的批评,各有一成学生表示老师没有鼓励他们发表意见或不大乐意为他们解答。

4.与老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师生关系的好坏与是否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呈正相关。一个好的学习环境,除取决于老师教学的专业知识和学生本身对学习的兴趣及主动性外,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亦是其中决定性的因素。

四、经验

穗港两地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制度下,通过“教师与青少年”的调查,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穗港两地的青少年对教师是尊敬的,且认同教师的职业。比较而言,教师在广州有较高的地位。两地青少年对教师的命令一般并不盲从附和,也不言听计从,相反有个人的立场和判断。

两地学生除期望教师有专业的教学知识外,更要求老师具有人格魅力。他们最喜欢关心学生、亲切和幽默的老师,最厌恶那些处事不公,严厉苛责和教导无方的老师。

在现实中,两地师生关系大致良好,但并不密切,不少学生认为现在的老师不了解自己;师生在课堂外接触的机会并不多,且接触最主要的是为了解决功课和学业问题。其中广州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更显疏离。

两地学生除了在“品行习惯”和“价值观念”方面受老师影响较大外,在其他方面受老师影响较少。调查表明,两地有三成多学生对学校缺乏归属感。

2.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虽然是青少年的支援者之一,但是处于一个非常次要的位置。当两地青少年遇到困难时,朋友是首要求助的对象,其次是同学帮助和自己解决。穗港两地分别有四成和五成学生从不先向老师求助。教师对青少年的支援主要是在“功课”和“学业”方面。有关学业方面,香港学生找老师帮助人数较多,广州方面则依赖父母给予意见的学生较多。

尽管广州和香港各有八成学生相信老师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可惜的是老师尚未普遍得到学生的信赖。尤其在广州,超过八成学生对老师抱怀疑或不信任的态度。

3.研究结果显示,尽管两地青少年有较高的学习主动性,但他们对老师提问回应的积极性并不高,两地学生(尤其广州的)对这些行为未带歧视目光。另对于学生的提问和回应,多数老师都能持积极鼓励的态度。研究表明,青少年在校表达及回应的积极性与青少年个人性格、其他人对表达意见的态度和老师的特质、师生关系等都有一定程度的相关。

五、思考和建议

通过上面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要解决师生间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今天的青少年已不象过去那样盲从附和,或甘于被驯服。要和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爱”是唯一出路。学生期望公平的对待,而非强权的控制。因此,老师一方面要有为师的原则,也要对学生爱护、接纳和尊重,以平等的心态和学生进行沟通,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除父母外,老师是青少年成人支援系统中最主要的辅导角色,学生平日接触老师的时间较多,但双方却缺乏沟通。老师和学生的接触,对青少年必有正面的影响,对青少年越轨问题可以起到预防性的作用。因此,老师可以抽空主动与学生攀谈以增加对他们的了解,同时通过增加彼此的互动,提升相互的认知,减少可能出现的误会、不理解,从而增进彼此的友谊。

3.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首先,教师自身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影响和带动学生;其次,教师除了提高自身在专业方面的造诣外,还必须学习和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并且掌握必要的辅导技巧;第三,教师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随着资讯的发展,学生掌握的信息并不少于教师,甚至有可能超过老师,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并且需要敏锐的触角,了解新一代的文化。

4.学校是培养学生积极表达个人意愿的地方,但目前的情况是青少年在校表达意见缺乏积极性,这与他们不能预测表达意见后的结果、同学的不认同和他人的讥笑等有关。因此,老师除了以一些“刺激性”的发问形式,去刺激学生思考外,在课堂里营造一种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冒险、犯错、怀疑、探索以及反对等的氛围,不但可以减低学生对表达所产生的焦虑和不肯定,更是一种积极性的鼓励。对于一些被动的学生,老师的积极鼓励更是不可缺少。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学生在学校里对于一些不平事的处理方法,可折射出他们将来在社会上的处理态度。因此,学校的态度,老师的教育方法等都可能直接影响学生。

5.穗港两地教育机构虽然已关注到学生辅导的重要性,但所施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老师和学生相处机会较多,在面对需要辅导的学生时,老师可凭这种关系获得学生的信任,使辅导工作发挥更大功效。但研究结果显示,老师并非得到太多学生的信任,老师对学生正面影响也不大。这反映出他们在辅导方面的认知、态度和技巧可能有所不足,或有所限制。因此,在资源调配许可下,政府、教育及社会服务机构应加强老师在辅导学生以及与学生相处方面的训练。

标签:;  ;  ;  ;  ;  

绥冈市中学生教师与校园生活评价的比较研究_青少年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