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按摩在小儿流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李林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柳州 545001)

【摘要】目的:分析口腔按摩在小儿流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00例流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0例)和对照组(n=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口腔按摩,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4.0%(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35/5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满意度98.0%(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41/50)(P<0.05)。结论:在小儿流涎的治疗过程中,辅助口腔按摩可显著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且获得的患儿及家属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口腔按摩;小儿流涎;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3-0079-01

小儿流涎是指小儿口涎不自觉地从口内流出,常发生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身上,引发小儿流涎的原因较多,常规分为生理性流涎和病理性流涎两大类,其中,生理性流涎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唾液腺发育成熟而自然消失[1]。病理性流涎是一种异常现象,常常由脾胃功能失调、唾液分泌功能亢进、口腔炎等多种疾病引起,严重影响着患儿的身心发育。本文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00例流涎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口腔按摩在小儿流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00例流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0例)和对照组(n=50例),观察组男性患儿28例,女性患儿22例,年龄在5个月~3岁之间,流涎时间3个月~2年;对照组男性患儿26例,女性患儿24例,年龄在7个月~3岁之间,流涎时间3个月~2年;经统计学对比,两组患儿的基础资料(性别、流涎时间、平均年龄等)无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并保持面部、口周、下颌、等部位的干燥,可在颈部涂擦爽身粉,并要及时更换颌下垫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口腔按摩,具体方法为:采用由轻到重的方式,采用一次性手套,对患儿的口唇周围、面颊部(如迎香、地仓、颊车、承浆)等穴位及下颌、口腔内部等部位进行有规律地按摩,并对舌体进行前后上下左右式被动运动以患儿耐受为最大力度。每次20分钟,每天1~2次,5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三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2]

(1)治疗效果评定标准:患儿无口角流涎症状即为显效;患儿的流涎症状有所改善(次数减少、流涎量及持续时间),仍有轻度流涎即为有效;患儿的流涎症状未改善或出现恶化即为无效。总有效=有效+显效。

(2)满意度评价标准:采用院内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情况。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标准,其中,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4.0%(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35/50)(P<0.05),如表1。

3.讨论

中枢神经损伤导致的口腔肌肉运动障碍,使患儿无法正常吞咽口腔内的过多唾液,临床上称之为病理性流涎。小儿流涎易引发患儿颊部皮肤刺激和真菌感染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患儿的日常营养摄入、语言发育、群体生活等[3]。

目前,临床主要采取针灸推拿、药物、口腔刺激等治疗手段,口腔肌肉按摩是从中医角度出发,通过改善机体经络来达到治疗流涎的目的。肾藏精主水,阳虚可导致唾液过剩,肝藏血主筋,血不足可导致舌短、失灵,出现流涎的症状,脾主津液运化,经脉连于舌根[4]。因此通过穴位位点的按摩可有效调节肾、肝、脾经的功能,恢复气血精液的正常运行,改善患儿的唾液分泌及口腔功能。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4.0%(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35/50)(P<0.05);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满意度也是治疗效果考察的一个重要指标,治疗后,观察组的满意度98.0%(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41/50)(P<0.05)。表明,通过口腔肌肉按摩、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小儿流涎的相关症状,并促进其口腔唾液分泌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小儿流涎的治疗过程中,辅助口腔按摩可显著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且获得的患儿及家属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00.

[2]孙梅玲,吴云岚,王丽娜,等.口腔按摩结合针刺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14):39-40.

[3]刘梅香,梁燕芳,郭惠萍.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流涎治疗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0):161-163.

[4]曹彩红,娄元俊,张英英,等.按摩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脑瘫患儿流涎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6):33-34+36.

论文作者:李林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5

标签:;  ;  ;  ;  ;  ;  ;  ;  

口腔按摩在小儿流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李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