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高热惊厥患儿父母负性情绪的影响论文_李华英

李华英

(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 宜宾 644000)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6-0086-01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热惊厥患儿父母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本院儿科就诊的110例高热惊厥患儿父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父母护理前后SAS评分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高热惊厥患儿父母焦虑、紧张、烦躁等负性情绪,提高满意度,从而能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对促进患儿康复、减少护患纠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护理干预;高热惊厥;患儿父母;负性情绪

当今社会,因小孩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心肝宝贝,而高热惊厥患儿一般来院时都抽搐不止、面色发绀、口吐白沫,病情十分危重。家长见此状况常产生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如紧张、焦虑、急躁等,对医护人员的期望值和要求往往极高,稍有疏忽,及易引发护患纠纷。因此,应做好高热惊厥患儿父母的护理干预,缓解他们的负性情绪,从而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及减少护患纠纷。我们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就诊的55例高热惊厥患儿的父母进行护理干预,并与执行常规护理流程的55例高热惊厥患儿的父母进行比较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110例高热惊厥患儿,其中男62例,女48例:年龄4个月至5岁,平均(1.0±1.35)岁;体温39-41.5℃;将患儿父母以与患儿1:1的比例关系纳入研究范围,其中男42例,女68例:年龄24-42岁,平均(31.4±5.6)岁。患儿父母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认知表达沟通能力正常;SAS评估具有焦虑等状态。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体温以及患儿父母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诊疗流程:配合医生抢救对症处理,给予止惊、镇静、吸氧、退热处理。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

(1)患儿来院后,护士立即停止手头工作,迅速投入抢救患儿的工作中。配合医生使用镇静止惊、退热、吸氧等急救措施。操作敏捷、轻柔;表情镇定、从容。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让家长在入院的第一时间感受到患儿得到了最优先的救治。迅速及时控制惊厥,由此缓解父母由于患儿病情危重十分着急担心的情绪,取得父母的信任,同时也可以给予其充分的安全感,密切护患关系。

(2)在抢救患儿的同时,护士还应语言亲切、情绪稳定地安慰患儿父母,告知我们是有经验的治疗团体。让自己镇定的情绪感染患儿父母,让父母稍安勿躁,说明高热惊厥并不可怕,只要得到了及时的救治,患儿都会转危为安,且不留后遗症,减少父母紧张、焦虑情绪,有利于治疗和护理的顺利进行。

(3)在患儿惊厥得到控制,病情稍平稳后,护士应主动亲切地和患儿父母交流沟通,了解患儿父母情绪状态,进行积极的心理支持。介绍救治医生和就诊环境,消除陌生感。讲解高热惊厥的病因、治疗、预后,以保证家长对疾病有初步的了解;让父母了解患儿目前的病情,从而使他们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做好后续的治疗工作。

(4)在患儿病情已完全稳定后,还应与患儿父母再次交流,耐心回答他们所想了解或所担心的问题。特别应给予防止高热惊厥复发的指导:如怎样监测小儿的体温;退热药的正确使用;惊厥发生时的紧急处理等,说明只要细心护理小儿,一定能把高热惊厥消灭在萌芽状态。让患儿父母深刻体验到护士的专业和温暖;最大限度地满足患儿父母渴望得到更多关于此病的知识的心理需求;让他们获得充分的安全感;从而提升护理满意度。

1.3 评价标准

采用SAS[1]评估患儿父母就诊前后负性情绪,无焦虑:SAS评分<29分;轻度焦虑:评分30-39分;中度焦虑:评分40-49分;重度焦虑:评分>50分,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让患儿父母对护理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分100分,满意率=(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x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SAS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父母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患儿父母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父母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

3 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是由于高热引起的惊厥,表现为四肢强直抽动、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唇发绀,是临床儿科的常见病和高发病。抽搐时若不及时处理,可因舌后缀产生窒息,严重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给患儿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2]。一旦患儿发生此病都病情危重,父母对此是非常紧张、焦虑、恐惧、急躁,医护人员此时稍有怠慢,就会加重患儿父母的负性情绪,甚至使部分患儿父母情绪失控,直接引发医疗纠纷。

在患儿来院的第一时间,护士首先是全力以赴配合医生救治患儿;其次应针对患儿父母的心理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告知高热惊厥并不可怕,鼓励父母保持冷静镇定,减少负性情绪的增长,配合医护人员的救治。同时在护理干预中,再详细讲解高热惊厥的原因,急救处理和如何预防复发等,加强与父母的沟通交流,使父母的心理需求得到极大满足,从而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避免了护患矛盾和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特刊):125-131.

[2] 王玉洁.高热急诊患儿候诊期间护患关系的调查与对策【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08):1587-1588.

论文作者:李华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7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高热惊厥患儿父母负性情绪的影响论文_李华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