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欧亚大陆桥与河南经济发展_新亚欧大陆桥论文

新欧亚大陆桥与河南经济发展_新亚欧大陆桥论文

新亚欧大陆桥与河南经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陆桥论文,河南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新亚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沿桥开发发展基本思想为指导,对新亚欧大陆桥开通的经济意义、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大陆桥开放产业带形成的可能和对河南经济发展与布局的重大影响,确定了河南不同产业上桥的顺序。

关键词 新亚欧大陆桥;开放产业带;上桥产业选择;切口增长极

中图分类号 F427.61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在已有经济布局的基础上,以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为依托,进一步形成若干个跨省(区、市)的经济区域,包括……,以亚欧大陆桥和京九等铁路大干线为纽带的经济带”。亚欧大陆桥这个开放型产业带的形成和发展,必将给沿线的河南带来历史性的开放发展机遇。因此,研究认识新亚欧大陆桥对河南经济带来的深刻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对河南“九五”及21世纪产业发展和布局将具重大意义。

1 新亚欧大陆桥物流和经济分析

1.1 新亚欧大陆桥开通的重要意义

新亚欧大陆桥东起太平洋西海岸的我国连云港,经陇海、兰新、北疆铁路,西出阿拉山口同哈萨克斯坦的德鲁日巴车站的铁路接轨,再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波兰、德国到大西洋东岸荷兰的鹿特丹港,横贯亚欧7个国家,全长10837km,其中在中国境内长4135km,占全桥总长的38.2%。1990年9月12日,新亚欧大陆桥在中哈边境的霍尔果斯口岸正式对接,标志着这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陆桥顺利开通。新陆桥两端为世界经济贸易两大中心,中间为资源十分丰富的中亚和中国等发展中经济地区,它的开通,必将有力地推动东西方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及沿桥地区资源开发、经济的开放和发展,形成开放产业带,对21世纪世界产业发展格局带来深刻影响。

1.2 新亚欧大陆桥基本优势

1.2.1 运距短,路径便捷。从东亚到西欧,新亚欧大陆桥和海运相比,有运距短、运费省的优势,较取道苏伊士运河节省运费25%~50%,并可提前一日到达欧洲,比原亚欧大陆桥运距缩短1000余km。

1.2.2 位置适中,吸引范围广。新陆桥横贯亚欧大陆腹地,比偏于一隅的原大陆桥有更宽广的吸引范围。

1.2.3 沿途自然条件好。东端连云港是常年不冻港,有良好的作业条件和建成东方深水港的自然条件,可与鹿特丹港相媲美,沿途地区气候较温和,运营条件也比较理想。

1.2.4 沿线地区资源十分丰富,经济基础好,经济互补性强,货源充足。

1.2.5 东端可通达港口城市多。除连云港外,北有青岛、石臼所,南有上海、宁波、福州、厦门、黄埔、蛇口等港口口岸城市,并可通过京广、京九、胶济、京沪、沪杭等线上桥,各站之间可调节运量,具有机动灵活的优势。

1.3 新陆桥有着巨大的客货流潜力

新陆桥两端是以日本和欧洲为核心的两大世界经济、文化、贸易活动中心,世界两大资本、技术输出源,拥有发达的经济、技术力量,雄厚的资本和巨大的国际贸易量,由两端向中部经济发展水平梯级递减。中部为资源十分丰富的中国中西部、中亚、中东、东欧等发展中经济地区,因此,新陆桥上存在着相互逆向的巨大的经济落差和资源落差,经济上有较强的互补性,拥有巨大的经济、资源潜流。

1.4 新陆桥地区是我国经济开放、发展中新的热点和轴心地区

新陆桥为欧亚两个世界文明发源地和经济活动中心提供了一条更为便捷的、快速安全可靠的联系通道,作为拥有这条通道1/3长度的中国必将受益匪浅。它不仅使我国中西部地区由原来全国交通运输网的末梢位置,一跃而变成亚欧大陆运输系统中的前沿和核心地区,从根本上改变沿桥地区交通区位条件,而且对我国开放发展格局将产生质的影响。我国对外开放以沿海和沿江较快、较早,内陆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因缺少和国际市场直接联系的口岸,开放程度远远不及沿海、沿江地区。新陆桥的开通为中西部地区打开了和国际市场直接联系的渠道,使长期处于半封闭状态的内陆地区一跃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新的热点地区、全国开放的前沿,一系列享受开放地区待遇的开发区和内陆口岸相继建立,有力地促进了内陆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开放发展。因此,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决议中就明确提出要建成新亚欧大陆桥产业带的概念。相信在新陆桥的贯通作用下,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导下,一个新的开放产业带必将崛起在中国腹地。

2 新亚欧大陆桥对河南经济影响

2.1 新陆桥河南段的基本作用

新陆桥东从河南商丘入境,西出三门峡进入陕西,跨越河南中北部,总长610km,是我国沿桥较长的省份。作为新陆桥重要组成,河南段具有以下特殊作用。

2.1.1 中转作用。新陆桥在河南境内与京九、京广、焦枝等大型南北干线交汇,辐射全国,因而河南势必成为大陆桥上重要的中转枢纽,华中、华南甚至港澳台及东南亚的物流都可经京九、京广铁路在商丘、郑州上下桥,西南地区货运经焦枝铁路在洛阳上下桥,华北、东北的部分货运也可经京九、京广、焦枝铁路在上述三个铁路枢纽地区上下桥,也就是说中国近1/2地区的陆桥货运都可经河南段上下桥。

2.1.2 组织作用。河南段有较强的货运聚散能力,它不仅担负着沿桥外向物流的组织,完成一系列国际货物上下桥的手续,还担负着沿桥开放产业带与相邻地区外向经济上桥的组织作用,主要靠内陆口岸来组织实现。河南现已建成9个口岸,部分口岸还将陆续开通,通过口岸组织,使内陆地区经济直接和国际市场接轨,带动内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2.1.3 龙颈作用。若形象地把新陆桥中国段看成是一条待飞的巨龙,那么河南段就是其脖颈,其上联龙头——徐连地区,下达龙身、龙尾——西北地区,只有河南段工作做得好,龙颈才有力量,龙头才能抬得更高,才能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客商,龙尾才能摆得更远,便我国走向世界,让更多的国家了解我国中西部,充分利用陆桥,创造出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效益。“中原通、天下畅、中原堵,天下塞”,充分说明了新陆桥中河南段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2.2 新陆桥对河南经济影响

2.2.1 开放影响。新陆桥将有力地促进河南对外开放和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河南历史上无口岸,对外进出口主要是通过沿海口岸,经上海、广州、连云港或天津口岸,辗转迁移,成本大增,降低了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在全国开放大潮中处于被动地位。新陆桥贯通使河南由过去单向开放变为全方位开放,口岸增至9个,成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口岸最多的省份,从根本上改善了河南缺少直接对外联系口岸的不利局面,为河南经济开放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河南省1/2以上的城市不同程度地和新陆桥沟通,其余地区也都是新陆桥的间接腹地,且新陆桥所经地市是河南经济最发达和改革开放的窗口地区。因此,新陆桥将给河南开放产生深刻影响,加速河南开放带动战略的实施。

2.2.2 产业结构影响。新陆桥必将极大地刺激河南外向型经济成份的增长,影响河南产业结构,并在东西端技术经济带动下,向高层次方向发展;同时,部分以西部资源为基础的资源深加工业和以沿桥中亚、东欧、俄罗斯等为市场的轻纺工业产品也将增加。

2.2.3 产业布局影响。沿桥地区本来就是河南经济比较发达、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新陆桥开通将会使该区开放区位更加优化,开放程度增加,沿桥经济、城市发展更加集中,加速这个开放型产业带的形成。

可以看出,由于河南省在新陆桥上的特殊区位,新陆桥开发为河南经济开放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能否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加速发展,关键是河南经济承转能力和正确的沿桥经济发展战略。

2.3 河南经济基础及与沿桥地区产业互补性

河南省是新陆桥产业带上重要的内陆省份,位于我国中西部,界于沿海开放轴心地区和内陆省份中间,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经济开发上兼具沿海技术经济和内陆资源经济之特点,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在新陆桥经济带上具有兼容并蓄、沟通东西的桥梁作用。河南资源丰富,在全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中,河南有102种,基本已探明储量的有74种,已开发利用的61种,有49种探明储量居前10位,并形成了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的能源矿产,以钼、铝、镁、金、银等为主的有色及贵重金属,以蓝石棉、石墨、水泥灰岩、膨润土、岩盐、天然碱、耐火粘土、大理石、花岗岩等为主的非金属矿产等三大优势矿产系列;河南经济基础雄厚,尤其是资源开发及加工产业达到较高水平,1994年全省完成GDP2198.6亿元,工业总产值3436.8亿元,农业总产值883.3亿元,主要产品产量如煤、铝、电、石油、碱、磨料磨具、水泥、化肥、纱、冰箱冰柜、轴承、玻璃、玻壳、味精等工业品和小麦、玉米、大豆、芝麻、大牲畜等农副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河南交通便利,京九、京广、陇海、新荷等铁路纵横成网,公路密如蛛网,四通八达,是全国铁路交通枢纽地区,郑州北站为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郑州东站为全国最大零担货运和第三大集装箱货运站,郑州客运站为全国三大客运站之一。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内陆经济大省,在沿桥各省中更加突出。河南工业产值居全国第九位,在沿陆桥各省中居第三位;农业产值居全国第五位,居陆桥各省第四位;粮食总产量居全国第三位,油料、棉花居第二位,大牲畜存栏居全国第一位,肉蛋类总产量全国第六,沿桥第四;原油产量全国第五,沿桥第三;原煤产量全国第二位;纱产量全国第三位,纸产量全国第一位……河南总体经济水平居陆桥中上游。雄厚的经济基础使其具有较强的经济承转能力,加上位居中部有利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条件,自然成了我国经济西移的重心之一。

河南经济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沿桥东西部经济都有较强的互补性。河南位居我国中部,是我国东部高新技术、资金、人才西移,西部能源、原材料东进,西部资源经济和东部技术经济优势互补的重要中间环节和必经之地,经济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陆桥东西部产业都有较强的互补性。从轻重工业结构来看,河南轻工业占工业产值比重为41.2%,小于沿海50.9%(江苏),大于西部沿桥省份(甘肃为21%,陕西为40%),重工业占58.8%,则高于东部沿海地区(江苏为49.1%,低于西部地区(陕西为78%,新疆90.2%);重工业中加工工业为48.1%,低于东部江苏的61.3%,高于西部甘肃的20.5%,新疆的27.3%。这种过渡性产业结构和我国新陆桥地区东部技术经济和西部资源经济都构成了较强的互补性,说明河南不仅资源开发有较好基础,同时还具备较强的加工能力,不仅可以开发本地资源,也可为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加工和资源型经济发展提供加工能力和条件,为东部技术经济提供具有一定加工程度的半成品、配件等,并有较强的吸收和消化东部技术的能力。

2.4 河南上桥产业的选择

河南上桥产业选择是基于上述分析和以下原则:外向型原则,优势互补原则和产业优化原则。外向型原则主要以沿桥国际市场需求为基础,优势互补原则则是从沿桥产业带产业发展的分工协作出发,产业优化原则是要求沿桥产业结构应不断增加高技术含量。据此,河南沿桥优先发展产业主要有以下内容。

2.4.1 食品、纺织、服装、工艺品等轻工类产品,目前食品、纺织工业是河南支柱产业。从河南这四大产业和全国沿桥省份比较,产业互补性并不突出,但从沿桥国际市场分析,中亚、中东、东欧、俄罗斯市场上需求量较大,西欧市场上,我国轻纺及工艺品也有相当市场。大陆桥贯通,将使河南这些产业发展面临着广阔的国际市场,得到较快的发展。但这类外向型产业发展,要特别注重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创出中原名牌,适应市场需求。

2.4.2 进出口组装、包装和配件类工业。河南是全国陆桥交通枢纽地区,新陆桥将使我国中部地区和欧洲等国际市场的中转货运有大幅度增长,与此相适应,郑州、洛阳、商丘等陆桥口岸地区组装、包装及配件类工业会有较快发展。

2.4.3 煤炭、电力、石油工业。从产业互补性分析,煤炭、电力是河南和新陆桥沿海省份产业互补性最强的产业,是河南在沿桥产业中有雄厚资源基础支撑的优势产业,产业和沿桥产业结构差异度最大的行业,尤其是沿海急需发展的补缺产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应注重向深度加工方向延伸。

2.4.4 电子、机械工业。河南电子工业和沿桥各省产业结构离差系数达1.25,远高于其他行业,和新陆桥产业发展有极强互补性,尤其是和沿海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势差。这主要因为河南电子工业发展十分薄弱,在河南工业中所占份额太小的缘故,电子工业在河南工业中所占比重比沿桥地区、新陆桥沿海省份、全国平均比重分别低71%、68.5%和66.6%,是一种典型的补差产业。也是优化地区产业结构的需要。根据河南实际,应重点发展程控交换机、彩色显示产品等,要抓住新兴机电产品和终端工业产品的开发,尤其是汽车、摩托、成套设备、机电一体化产品等。

2.4.5 冶金、建材和化工工业。冶金工业是沿桥地区发展比较薄弱的产业,而河南冶金工业比重尤其是有色冶金比重高于沿桥和新陆桥沿海地区,有一定基础。化学工业比重低于沿海却高于全国,建材工业高于沿海。化学工业、有色冶金(铝)深加工都属于高附加值工业,河南有丰富的化工原料如石油、天然气、煤炭、天然碱等,铝土矿储量较大,加工能力较强,因此,从沿桥产业发展布局分析,河南发展有色冶金化工和建材工业大有前途,并有可能对西部资源来料加工。化工工业要重视发展石油化工、医药化工、煤化工和精细化工等。

2.4.6 高新技术产业。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吸引新陆桥技术流、信息流、经济流和资金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

2.4.7 大力发展以商贸、旅游、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

3 加快河南经济的发展步伐

3.1 依托陆桥,加快开放

新陆桥为地处内陆地区的河南提供了东西两个方向开放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途径,依托这条开放带及广阔的腹地,可以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开展广泛的合作交流,逐步形成开放产业带。河南作为陆桥重要内陆省份,必须抓住机遇,积极发展外向产业,和国际市场接轨并开展广泛的经济技术交流,带动全省经济开放,提高河南经济开放度,把河南开放带动战略落到实处。要在郑州、洛阳、商丘兴办保税区,充分利用郑州、洛阳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和郑州作为内陆开放城市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外资,开办外向型产业,积极创造条件,使河南经济国际化。

3.2 加快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发展步伐

统一协调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城镇体系建设和生态环境规划,加强经济技术协作和分工,使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逐步成为亚欧大陆桥上的一个经济密集区,在全省经济振兴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3.3 突出新陆桥先导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总体上看,河南仍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个欠发达的省份,是人口和农业大省,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外向型经济、高技术产业比重小,大陆桥的开通为河南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要依托陆桥,着眼于中东、中亚、俄罗斯、中国及日本、韩国等沿桥地区市场基础,立足河南优势,突出沿桥先导产业,发展外向型产业、技术产业、资源深加工业、沿桥互补性强的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自己的优势产品出口,扩大外向经济成份,引进外资、技术等,提高产业科技水平、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把河南建成沿桥产业带上资源深加工工业、机械电子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外向型产业密集区。

3.4 突出重点区域,加速新陆桥切口地区上桥

切口是大陆桥和腹地经济联系的通道,切口经济上桥又以口岸建设和口岸经济发展最重要。新陆桥在河南600余km,拥有桥切口76个,其中县级以上的16个,又以郑州、洛阳、商丘铁路中转枢纽联系腹地最大。这些切口是河南经济切入大陆桥的基本通道,通过它们的中转,使河南经济和陆桥贯通区域进行经济交流,使河南经济和国际市场相联系。由于口岸直接沟通了河南经济和世界经济,口岸作用突出,因而加强口岸建设是河南经济上桥的重要环节,这主要包括口岸自身经济建设和口岸外向经济发展两层内容。目前为止,河南已建成9个口岸,其中4个铁路口岸,3个公路港和两个航空口岸,但这还远远不够,应积极争取在开封、三门峡等地开办口岸。

与此同时,加强口岸配套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如保税仓、保税区及相关文化、旅游、娱乐服务设施等,充分利用口岸方便的国际交换条件,加快口岸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出口加工、进口组装类工业,使口岸真正成为河南对外开放的窗口,促进口岸城市发展。

3.5 加快腹地经济上桥,组建沿桥开放产业带

新陆桥贯穿地区是河南经济最发达地区,包括郑州、洛阳、商丘、三门峡、开封等19个地市县,总面积占全省的38%,工农业总产值占45%以上,外贸收购量占46%,同时也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区,拥有河南唯一的内陆开放城市和郑州、洛阳两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9个内陆开放口岸,因此本区经济上桥实际上是河南经济上桥的集中体现,加快本区上桥对河南经济上桥有相当大的推动作用,腹地经济上桥首先要解决上桥口岸,其次是要及时调整腹地产业结构,根据河南上桥产业选择,建立适应上桥的外向型经济。并以陆桥上五大城市为依托,以新陆桥开放带为贯通,形成河南沿桥开放产业带,加快河南经济发展。

3.6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伴随新陆桥强大的国际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沿桥地区将会有更多的贸易机会,必将促进河南以商业贸易为主体的第三产业的大发展,特别是国际性商务活动将有可能获得较大幅度的增加,沿桥地区应借此东风,加快口岸商业贸易发展和旅游服务、文化景观、娱乐等相应基础服务设施建设,部分地区甚至可以实施以商贸促进经济的逆向发展战略。

3.7 建设郑州商贸城

这是河南沿桥开放的重大举措,是充分研究陆桥情况和郑州区位条件后提出的规划思想。

3.8 东西延伸高速公路

最终在2000年前后建成和新陆桥平行的高速公路(河南境)。

来稿日期:1996-05-10

标签:;  ;  ;  ;  ;  ;  ;  

新欧亚大陆桥与河南经济发展_新亚欧大陆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