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心包积液置管引流的临床应用论文_饶胜男,李平,杨红梅,赵小东

超声引导下心包积液置管引流的临床应用论文_饶胜男,李平,杨红梅,赵小东

四川绵阳江油市人民医院 四川江油 621700

【摘 要】目的 本文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留置改良中心静脉导管治疗中到大量心包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对40例中至大量心包积液病人,经皮将改良中心静脉导管留置于心包腔内引流积液治疗。结果 40例病人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改良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行心包积液引流术操作简单、快捷、方便、安全,创伤小、恢复快,是临床治疗中至大量心包积液病人安全、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超声引导;改良中心静脉导管;心包积液;置管引流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ultrasound-guid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for the treatment of massive pericardial effusion. Methods under the guidance of ultrasound,40 cases with moderate to large pericardial effusion were treated with indwelling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with pericardial drainage. Results there were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 in 40 cases,and no complications occurred. Conclus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improv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in the ultrasound catheter pericardial effusion drainage operation is simple,fast,convenient and safe,less trauma,faster recovery,is to a large number of patients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ericardial effusion in the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s.

心包积液在临床工作中是一种常见症状,多需心包穿刺抽液,以缓解症状,并送检积液明确病因。但传统的心包穿刺术危险性高于冠状动脉造影,其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可高达11.4%~20%。我院在超声引导下将改良中心静脉导管留置于心包腔内,引流心包积液治疗,减少了传统心包穿刺术的风险,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6月―2016年12月,共40例病人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将改良中心静脉导管置于心包腔内,留置引流心包积液治疗。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5岁~80岁;结核性心包炎28例,化脓性心包积液2例,非特异性心包积液1例,恶性心包积液9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有患者除行放射检查外,均经超声检查确诊心包积液中至大量。穿刺部位多取心尖部,若为肺气肿或女性乳房肥大者酌情选剑突下,第1天引流积液100mL~300mL,以后据病人情况酌情引流300mL/d~800mL/d,并根据患者局部反应、疾病性质及积液吸收情况确定引流管保留天数。

1.2材料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包(佛山特种医用导管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型号CFB16Ga*20cm),5mL注射器1只,2%利多卡因注射液1支,引流袋1个,腹带1个。

1.3方法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确定积液最深处为穿刺点,一般多取剑突下或心尖部,并确定穿刺深度。术中常规行心电监护,取心尖部为穿刺点时,嘱患者取端坐位。常规消毒穿刺部位、铺无菌孔巾。穿刺前先将引流管前端两侧间隔1cm交叉加开约1mm×2mm卵圆形侧孔各两个备用。以5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注射液5mL穿刺点局部浸润麻醉。麻醉时注意缓慢进针,待有突破感时即停止进针,缓慢回抽注射器见有积液抽出时提示穿刺成功。然后沿原穿刺点、方向及深度缓慢刺入穿刺针,回抽注射器见有积液抽出后可置入J形钢丝,拔出穿刺针,由导引钢丝置入改良中心静脉导管约10cm~15cm后拔出钢丝。置管过程中固定钢丝,以免其脱出或继续进入损伤心脏。拔钢丝时用手固定中心静脉导管以免导管脱出。置管成功后局部碘伏消毒,以无菌透明敷贴固定;避免牵拉引流管,并予腹带外固定进一步预防导管脱出。引流管经高压灭菌的长约6cm的胶皮管连接无菌引流袋使心包积液缓慢流出,并可通过开关控制积液引流量和速度。在置管引流期间记录引流积液的量和性状;同时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渗液,予定期换药,更换引流袋,待积液引流干净后,可去除引流袋,接肝素帽。进一步行超声检查,确定无心包积液以后拔除引流管。

2结果

40例病人均一次穿刺成功,穿刺过程顺利,未发生不良反应,穿刺时间5min~15min。置管时间1d~8d,平均4.6d。积液引流量100mL~1600mL,平均530mL。心包腔置管引流积液1h后患者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心功能改善情况详见表1。经临床及理化检查,均明确病因,及时解除了心包压塞症状,其中31例非恶性心包积液病人治愈,9例确诊恶性积液后带管转入肿瘤科进一步治疗,避免了心包积液引起憋喘及心包压塞引起死亡。除局部轻度隐痛外,未见明显并发症出现。

3讨论

中量到大量心包积液严重者可引起心包填塞症状,如就治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心包穿刺抽液是解除中到大量心包积液所致心包填塞症状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传统穿刺方法在抽液过程中,穿刺针在心包腔内随着积液的减少,针尖可能导致医源性损伤;而一次抽液量不宜超过200mL,反复穿刺既增加操作风险,又加重病人的经济及心理双重负担。本文通过对40例心包积液病人在超声引导下将改良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引流,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较传统穿刺方法有如下优点:①本方法采用超声引导,确定最佳穿刺部位及深度,提高了穿刺准确性,一旦穿刺针进入心包腔立即置入导引钢丝,避免了心肌、冠状动脉的损伤;减少了并发症。②操作时间明显缩短,置管后患者可带管活动,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通过引流管开关可控制积液引流速度及引流量,避免了因积液引流速度过快、引流量过多,大量血液回心而导致的肺水肿的发生。③置入引流管避免了多次穿刺操作的风险,减少了反复穿刺带给病人的心理及生理的痛苦,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④中心静脉导管组织相容性好,管径小,局部损伤轻,但易发生堵塞;改良后引流管加有侧孔,不易发生堵塞,可彻底引流,减轻了心包粘连,且便于反复留取新鲜标本送检化验,提高阳性诊断率,并能通过导管向心包腔内注射药物,便于治疗。因此,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中心静脉导管行心包穿刺置管,方法安全、高效、耐受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继升,王春荣. 高频超声探头引导下心包积液穿刺置管引流的临床应用[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2,33(6):27-29.

[2]李继升,王春荣. 高频超声探头引导下心包积液穿刺置管引流的临床应用[C]// 2013中国. 2013.

论文作者:饶胜男,李平,杨红梅,赵小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4

标签:;  ;  ;  ;  ;  ;  ;  ;  

超声引导下心包积液置管引流的临床应用论文_饶胜男,李平,杨红梅,赵小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