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手术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木塔力甫·木沙

新疆于田县人民医院 848400

摘要:目的:剖析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以电脑随机盲法为依据,分组我院近期接收的84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成实验与对照两组,每组42例。实验组采取腹腔镜术,对照组采取开腹术。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术后阵痛药物使用率等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仅者1例,对照组共7例。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肠蠕动恢复时间为(20.3±1.7)h,对照组为(50.4±8.7)h。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实验组为9.52%,对照组为50.0%。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好,利于患者肠蠕动功能的快速恢复。

关键字:粘连性肠梗阻;腹腔镜;疗效;肠蠕动功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2年4月~2015年9月,我院接收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共计84例。本研究所选84例患者都有腹部手术史。按照电脑随机盲法,分组84例患者:实验与对照各42例。实验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为37~54岁,平均(46.1±3.9)岁;病程为6~17个月,平均(12.6±2.3)个月。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为36~58岁,平均(46.5±3.7)岁;病程为6~18个月,平均(12.9±2.4)个月。两组病情等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术前都予以基础治疗,包括: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胃肠减压;补液;禁食。实验组采取腹腔镜术[1],即:全麻,常规消毒。于原切口处约6cm处,利用开放法做一观察孔(半径为0.5cm),并经观察孔建立气腹,设计腹内压14mmHg。将一软枕置于患者腰部下方位置,使肠管能自由下坠,以充分暴露视野。于腹腔镜直视下,对病灶进行全面的探查,并将无粘连的部位作为第一操作孔,同时于孔中置入双极电凝。待分解粘连后,于其它粘连部位做1~2个操作孔,然后再行逐步松解操作。术毕,查看肠管是否受损,并常规应用抗生素。对照组全麻后,于原切口处先开腹后行肠粘连松解治疗。

1.3 临床观察指标

(1)观察并比较两组的肠蠕动恢复时间。(2)记录两组的住院时长,并作相应的对比分析。(3)统计两组术后应用阵痛药物的患者例数,计算阵痛药物使用率。(4)观察两组术后有无出现切口疝以及肠瘘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调查的所得数据均利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以t作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肠蠕动恢复时间的分析

实验组的肠蠕动恢复时间为(20.3±1.7)h,对照组为(50.4±8.7)h。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术后阵痛药物使用情况的分析

经统计,实验组术后使用阵痛药物者共4例,所占百分比为9.52%;对照组共21例,所占百分比为50.0%。实验组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并发症的分析

如表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者仅1例,所占百分比为2.3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者共7例,所占百分比为16.67%。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之比为:2.38% vs.16.67%。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综上所述,粘连性肠梗阻在外科并发症中十分常见,有资料显示[2],约有20~40%的外科手术患者,其在术后会发生粘连性肠梗阻。近年来,针对粘连性肠梗阻者的治疗,临床医师常采用的是手术疗法,以充分解除梗阻,避免因粘连再次发生梗阻[3]。研究表明,传统开腹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恢复慢[4]。而腹腔镜术则具备创伤小、手术视野清晰、探查范围大以及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既能缩短患者病情恢复所需的时间,又能预防再粘连,帮助患者改善预后[5]。故,临床医师在对粘连性肠梗阻者进行治疗时,可优先考虑腹腔镜术。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肠蠕动恢复时间为(20.3±1.7)h,对照组为(50.4±8.7)h。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术后阵痛药物使用率为9.52%、并发症发生率为2.38%,对照组分别为50.0%、16.67%。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粘连性肠梗阻用腹腔镜,术后疼痛轻,肠蠕动功能恢复快,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陈小勋,周永醇,张兆明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25(11):924-925.

[2]杨超,陈华,钟源波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68例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4,(5):806-807.

[3]罗小凤.老年患者行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3):3679-3680,3681.

[4]哈晓冬.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5):2781-2782.

[5]张翀,邓海,张琳等.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J].河北医学,2013,19(11):1630-1632.

论文作者:木塔力甫·木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1

标签:;  ;  ;  ;  ;  ;  ;  ;  

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手术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木塔力甫·木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