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泄浊法结合温针灸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论文_高立平,吴巍,杨川

(郫县骨科医院 四川 成都 611732)

【摘要】目的:探讨健脾泄浊法结合温针灸在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病例9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45例,采用四君子汤合平胃散加减结合温针灸法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别嘌醇治疗,对比两组病例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为82.2%,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尿酸水平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健脾泄浊法结合温针灸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健脾泄浊;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温针灸;四君子汤合平胃散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5-0345-02

痛风性关节炎主要是因尿酸代谢障碍性疾病累及关节所致,高发于中老年群体。随着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据相关研究表明,此类疾病已逐渐呈年轻化趋势[1],尽早发现并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疗效,确保患者康复。本次研究尝试采用中医健脾泄浊法结合温针灸疗法进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治疗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病例90例,其中男80例,女10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4.8±12.3)岁;病程4~17年,平均病程(7.3±6.8)年;血尿酸水平457~605μmol/L,平均(517.5±34.2)μmol/L。将入选病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血尿酸水平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别嘌醇片口服,100mg/次,3次/d,以1个月为1个疗程。若患者疼痛剧烈时,可暂停别嘌醇片,予以秋水仙碱片0.5~1mg/次,2~3次/d,连用3~7d缓解疼痛后停用并继续服用别嘌醇片。

观察组:采用四君子汤合平胃散,方用:人参、麸炒白术、茯苓各15g,麸炒苍术15g、 厚朴(姜制)9g,炒陈皮(去白)15g,炙甘草6g,肾虚多尿、气虚下陷、虚寒滑精者去茯苓,随症加土茯苓、路路通、木瓜,入生姜3片、大枣(破)3枚,煎水空腹热服。同时使用温针灸,取穴脾俞、胃俞、足三里加阿是穴30分钟,以10d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

1.3 评估标准

痊愈:关节疼痛、肿胀现象消失,血尿酸水平恢复正常,随访半年内无发作;

良好:关节疼痛、肿胀现象消失,血尿酸水平接近正常,随访半年内发作次数<2次;

有效:关节疼痛、肿胀现象有所缓解,血尿酸水平接近正常,随访半年内发作次数<3次;

无效:症状均无变化,血尿酸水平无变化,随访半年内发作次数>3次甚至持续不愈。

总有效率=痊愈+良好+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疗效

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为82.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753,P<0.05),详见表。

表 两组病例疗效对比(n,%)

2.2 血尿酸水平

治疗前,观察组血尿酸平均水平为(521.7±28.4)μmol/L,对照组为(518.2±34.2)μmol/L,两组病例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尿酸平均水平为(402.5±32.9)μmol/L,对照组为(438.6±27.6)μmol/L,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从中医角度而言,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属于痹症范畴,是中医治疗优势病种,中老年患者病因多在于脾肾亏虚,肾阳气衰,气化不利,无力通调水道,分清别浊,因而造成浊毒堆积,同时脾虚则运化失职,湿浊排泄不利,久滞肺腑经络,痹阻关节而发病。目前,此病日趋年轻化,多因饮食不节、贪食膏粱厚味,脾肾两虚、诱发痰瘀、血尿酸水平上升所致,因此治疗思路均应注重健脾除湿、补肝益脾、泄浊通络,并随症加减药物,缓解肿胀、疼痛等症状。

本次研究健脾泄浊方用四君子汤合平胃散随症加减,人参健胃养脾、甘温益气,为君;麸炒白术苦温,健胃燥湿、益气助运,为臣;茯苓甘淡,健脾化痰,利水渗湿,为佐,与白术相配合,益显健脾祛湿之功效;炙甘草甘平,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四药配合,不热不燥,药性平和,补而不峻,健旺脾胃之气,修复脾的运化职能,滋养气血。土茯苓解毒散结,祛风通络,利湿泄浊,路路通具有通利之性,可活血通络,行气宽中而止痛,木瓜平肝舒筋,和胃化湿[2]。

方合平胃散,其目的在于燥湿和胃,燥湿祛痰,调理因痰湿留滞所导致的脾胃不和。麸炒苍术苦辛温燥,善燥湿健脾,为君;姜厚朴苦温芳香,行气除湿散满,可助苍术除湿运脾,为臣;炒陈皮理气化痰,与厚朴合用可复脾胃升降,为佐;甘草及姜枣均可调和脾胃,和中气而助运化,为使。诸药合用,则可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此外,再结合温针灸疗法,将针刺及艾灸相结合,利用艾绒燃烧时所产生的远近红外辐射作用,刺激穴位,增强免疫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缓解炎性反应,同时起到行气活血、清热泻火、消肿止痛、调节嘌呤代谢紊乱、加快血尿酸溶解排泄速度。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7.8%,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2.2%相比,疗效更为显著(P<0.05),证实采用健脾泄浊法结合温针灸疗法,较西医治疗更为有效。

综上所述,采用四君子汤合平胃散加减结合温针灸疗法安全有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佳,马宝东,陈岩松等.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证型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36(1):18-20.

[2] 刘宏潇,冯兴华.冯兴华分期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J].中医杂志,2012,53(21):1814-1816.

论文作者:高立平,吴巍,杨川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3

标签:;  ;  ;  ;  ;  ;  ;  ;  

健脾泄浊法结合温针灸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论文_高立平,吴巍,杨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