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体征及预后因素分析论文_秦静

武汉市第六医院耳鼻喉科,湖北 武汉,430015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特征与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162例中老年突发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经治疗后,中老年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4.35%,与对照组(81.4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7706,P<0.001),中老年突发性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与性别无关(P>0.05),与患者有无眩晕、有无耳鸣、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发病到治疗的时间等有关(P<0.05);影响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有无眩晕、有无耳鸣、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发病到治疗的时间等因素是中老年突发性聋患者预后相关独立因素(P<0.05)。结论 中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年龄、眩晕、耳鸣、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病程长为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预后;影响因素;中老年

突发性耳聋为原因不明、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堵塞感、耳鸣、恶心、眩晕、呕吐等症状。近年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于其病因及致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多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开始治疗时间与预后有一定关系,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162例中老年突发性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中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特征与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162例中老年突发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无耳疾病史,均为单耳发病,所有患者均符合2005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定的《突发性聋诊断标准》的诊断标准。其中患者年龄≥45岁者为中老年组,共92例,男52例,女40例,46~77岁,平均年龄(59.26±8.32)岁;患者年龄<45岁者为非老年对照组,共70例,男36例,女34例,18~44岁,平均年龄(37.54±6.79)岁。听力损失程度依据WHO1997年颁布标准:轻度为26~40db,中度为41~60 db,重度为61~80 db,极重度为>80 db。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被告知本次研究目的与方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测试方法为:所有的测试均在标准隔音室内进行,环境噪声≤30dBA,行纯音听阈测定,声导抗检测,由具有临床听力学背景的专业技师和医师进行操作。①纯音听阈检测采用复合ISO标准的DA-64型听力计;②声导抗检测采用madsen ZODIAC901中耳分析仪:分析被检测者鼓室导抗图为A型以及声反射阈均正常;

1.3治疗方法对照组和中老年组患者均采用静脉滴注及口服方式给予血管扩张类药物、激素、改善微循环类药物、神经营养类药物等进行治疗。前列地尔溶于25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1次/d;地塞米松溶于100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静脉滴注10mg/d,连续给药3d,然后改为5mg/d,继续给药3d;并口服甲钴胺片,0.5mg/次,3次/d;根据病情加服甲磺酸倍他司汀6~12mg/次,3次/d;同时辅助高压氧治疗1d/次,连续治疗10~20 d。

1.4疗效确定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2005年制定的《突发性聋诊断标准》的疗效标准进行评定:(1)痊愈:经治疗,患者受损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或达健康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2)显效:经治疗,患者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bB;(3)有效:经治疗,患者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bB;(4)无效:经治疗,患者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bB。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用χ2 或校正χ2检验及Fisher’s精确概率法;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配对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对计数资料先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出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等级资料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单因素分析性别与与预后相关因素较小,而有无眩晕、耳鸣中老年突发性聋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经治疗后,92例中老年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4.35%,与对照组(81.4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7706,P<0.001),具体见表1

2.2中老年突发性聋患者临床体征观察比较 由表2可知,中老年突发性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与性别无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有无眩晕、有无耳鸣、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发病到治疗的时间等有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对中老年突发性聋患者影响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比较 对92例中老年突发性聋患者影响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发现年龄、有无眩晕、有无耳鸣、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发病到治疗的时间等因素是中老年突发性聋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因素(P<0.05),具体见表3.

3 讨论

目前对于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临床上治疗方法多采用综合治疗,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较多,既往报道多采用单因素分析,考虑到影响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有关因素为多因素相互作用[1-2],本文回顾性分析162例中老年突发性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中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特征与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

本研究表明,经治疗后中老年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4.35%,与对照组(81.4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老年突发性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与性别无关(P>0.05),与患者有无眩晕、有无耳鸣、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发病到治疗的时间等有关(P<0.05);影响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有无眩晕、有无耳鸣、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发病到治疗的时间等因素是中老年突发性聋患者预后相关独立因素(P<0.05)。对于突发性耳聋患者报道多为老年人,近年发病年龄集中于中老年,多为单侧耳发病,左右耳无显著性差异,双耳均患病较少,本研究中均为单侧耳发病,性别对预后无显著性影响;病程是目前公认的患者预后因素,因为患者多为单耳发病,症状除听力下降及耳鸣之外,无严重影响生活症状,因此,容易被忽视导致就诊时间延后,本研究中发病到治疗的时间影响患者中老年突发性聋患者治疗,治疗时间越早,预后治愈率越大,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病程为突发性耳聋预后相关因素,与有关报道结果一致[3]。

突发性耳聋患者伴随症状主要为眩晕、耳鸣,部分患者有轻度耳部闷胀、头痛等,表明患者病变范围较大,预后情况较差,本研究中眩晕、耳鸣患者影响疗效及预后情况,耳鸣是内耳疾病常见症状,与预后直接相关,与有关研究一致[4]。听力曲线类型与预后有关,低频上升型预后较好,听力损失程度越严重,恢复程度越低。有研究表明[5],不同治疗药物对于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中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年龄、眩晕、耳鸣、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病程长为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熊灵峰. 突发性耳聋治疗方法探讨和临床疗效分析[J] . 吉林医学,2012; 33( 9) : 1919- 20.

[2] 屈双燕. 中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特征转归及预后[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6(34):3013-3015.

[3] 李聪,熬华飞.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突聋的临床应用[J].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3,19(4):378-380 .

[4] 陈银忠,郭清华,俞德顺.突发性聋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19(11) :605-608 .

[5] 金光裕,袁浩展,蒋虹,等.联合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分析[J].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3,19 (5) :449-451.

论文作者:秦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12月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7

标签:;  ;  ;  ;  ;  ;  ;  ;  

中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体征及预后因素分析论文_秦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