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与展望:我国马拉松运动赛事的发展态势及跑者特征论文

聚焦与展望:我国马拉松运动赛事的发展态势及跑者特征

赵庆祥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聚焦马拉松运动的赛事发展和跑者特征,并从产业发展和媒体传播方面给出展望性建议。结果表明:(1)马拉松赛事多样化发展态势下,各类赛事参赛人数持续激增;(2)赛事举办地更加趋于集中化,年轻跑者比例稳步提升;(3)赛事级别逐年提升的态势下是马拉松参赛者对此身份符号的不断强化;(4)赛事市场化程度加深的态势,催生了更广泛多元的参赛消费;(5)赛事产业链的丰富提升了赛事文化价值,影响参赛者的参赛动机。

关键词: 马拉松运动;赛事发展;跑者特征

近年来,国内的各类体育赛事、体育活动犹如井喷一般各地开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马拉松运动。一场沁人心脾的马拉松赛事,展现着举办地的文化底蕴,品味着当地的风土人情,享受着体育精神。随着我国新时代全民健身战略的推进,马拉松赛事附带的经济效益与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需求相契合,马拉松精神文化价值与城市文化形象建设需求相契合,马拉松健身文化价值与全民健身需求相融合。在这种广泛的认同下,又激发了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广大民众参与马拉松运动的积极性,促使我国马拉松运动达到”火爆”程度的内在机理与发展逻辑。因此,为繁荣赛事、服务群众的需求,对我国马拉松运动赛事发展、跑者特征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我国马拉松运动现状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和健康中国战略逐步实施及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种“舶来品”的马拉松运动产业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马拉松赛事开始正式涉足中国始于1981年北京马拉松的成功举办。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2018年《马拉松运动产业发展规划》,一系列的政策文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不断促进我国马拉松运动的发展。当下马拉松运动发展仍存在:产业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运行机制不够顺畅,产业体系不够健全,赛事同质化和运营能力参差不齐,供给总量不足,创新匮乏等较为突出的挑战难题。如何促进体育产业提质增效,引领健身休闲产业向纵深发展,助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2 马拉松赛事发展态势

2.1 马拉松赛事多样化发展态势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出台,田协放开了马拉松赛事的审批权,极大地刺激了各地举办马拉松的热情,也为丰富马拉松赛事项目降低了门槛,马拉松赛事的“热”开始呈现“井喷”之势。国家层面也将国民体质健康置于重要地位,政府鼓励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以调动全民健身运动积极性[1]。一些城市为了避免同质化现象,同时能够凸显举办城市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反应举办城市的审美水平、生活态度、价值取向等,出现了一系列丰富性、多样化的马拉松赛事,如超级马拉松、越野跑、定向、迷你马拉松、色彩跑、情侣跑、家庭跑、乡村马拉松、红色主题马拉松等,以及根据区域特色发展的需求开展的森林马拉松、草原马拉松、山地马拉松、沙滩马拉松等新型路跑方式。马拉松注册赛事从2011年的22场增加到2017年的规模赛事1102场,连续增长7年,年均增长120%,赛事规模扩大了50倍。马拉松赛事全程、半程两大主流赛道类型由2016年的122场、125场增长到173场、243场,增长幅度提高了41.8%和94.4%。其他赛事的比重由2016年的81场增长到2017年的686场,增长幅度提高了746.9%,增长比重占比由25%增长到62%(见图1)。

图1 2013~2017年马拉松赛事类型数据统计

2.2 马拉松赛事集中化态势

由图2可见,2017年我国马拉松运动中800人以上规模赛事前三的省级单位分别为浙江省152场、江苏省149场、广东省103场,三个省份对应的国内GDP排名分别为第4、第2、第1名,此外2016年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的328场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中,覆盖了我国大陆地区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计133个城市。2017年的全程马拉松赛事举办城市的统计中,26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已举办,直辖市/省会城市马拉松举办平均历史9.8年,办赛历史最长的为北京马拉松37年。

图2 2017年马拉松规模赛事前十省份分布

由图2可知,我国的马拉松规模赛事多集中于三大经济湾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中南地区的四川省与云南省分别以44场和43场的赛事规模傲视中西部各省。赛事受当地的经济水平、旅游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人口基础等因素影响较大[2],且赛事举办时间在4、5、6、9、10、11月更加密集[3]

2.3 马拉松赛事级别逐年提升态势

按最优处方测得白藜芦醇DPPC脂质体包封率为(69.8±1.6)%,表明优选处方得到白藜芦醇DPPC脂质体包封率高、工艺稳定。

由图3可见,由田协CAA进行评级的金银铜牌赛事近5年发展越来越快,金银铜牌赛事不同于国际田联LAAF金标赛事。其中金牌赛事从2015年的14场增长到2018年的44场,2018年的银牌和铜牌赛事分别为23场、49场。在整体增长的同时金牌和银牌赛事具有逐年提升赛事等级的趋势,赛事级别越高关注度越高,马拉松文化价值越浓。

图3 近五年我国金银铜牌认证赛事发展趋势

2.4 赛事市场化加深态势

马拉松赛事集中化态势背景下,近三年的数据表明国内马拉松参赛人员20~29岁的约占据马拉松参赛人数的三分之一。30~39岁的占比34%,可见20~39岁的参赛人员占比高达66%,表明马拉松参赛者以中青年人群占据主体(见图5)。20~29岁参赛者每年保持1%的增长,30~39同年龄阶段相对于上一年没有增长,表明参赛跑者年轻化趋势继续增加。

赛事商业赞助市场迎来了爆发增长。2018年仅特步品牌就赞助了30余场马拉松赛事,其中赞助次数较多的品牌商来自水、饮料、食品、金融、运动穿戴、体育及衍生品、汽车和房地产行业。赛事官方合作伙伴如怡宝、中国平安、特步、肯德基、跑能等,合作系列赛运公司如中奥路跑、智美、智美尚德等。品牌对马拉松赛事赞助生意愈演愈烈,不同类型的品牌根据自身定位、策略进行针对性赞助营销,各马拉松赛事也可以根据自己赛事的特性,定向寻找赞助商成为更适合的长期合作伙伴,以特色文化打造特色赛事[4]。由此预测,2019年马拉松赛事赞助市场必将呈现多元化、多样性发展态势。

2.5 赛事产业链丰富化态势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马拉松运动产业链联动效应愈发明显,马拉松运动消费呈现丰富化、多层次发展趋势,逐渐形成以“赛事+跑者+城市”三者为主体的交互聚合产业。

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田径协会通过实施有效的供给侧改革和“放、管、服”的行业引导措施,先后制定系列马拉松行业运动管理相关认证体系和办赛标准,确保了马拉松运动又快又稳的发展。此外中国田协调整了赛事认证方式,颁布了《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认证指南》,对赛事不再以“共办”、“注册”区分,而是采取A类(分为A1类和A2类)与B类认证。

2.5.1 赛事方面

以赛事的竞赛、服务、传播、市场运营等转向人才培养的各类培训活动;招商推广的专业中介和经纪机构;以赞助马拉松达到企业品牌提升品牌形象,提升产品销售的品牌方;举办场地、水电、安保等场地保障;提供赛事医疗康复的医务人员;参赛人员的比赛数据统计;摄影摄像及相关增值服务。

我国马拉松赛事参赛人数规模由2016年的280万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498万人次,增长了377.9%。2018年马拉松赛事800人以上路跑、300人以上越野跑赛事共计约1287场,参加人次636万,其中田协A类认证赛事278场,B类认证赛事63场,参赛人次320万,预计年底参赛总人次将接近600万。

最基本的参赛条件包括交通、住宿、餐饮、旅游、购物;相关的服装鞋帽;提供各类马拉松报名及相关衍生服务的机构;各类培训俱乐部、训练机构、健身房和康复机构;以跑步资讯为内容主体的各媒体机构、自媒体;以GPS手表、手环、心率器及相关电子设备等装备;各类跑步社交APP、社群。

其次,客人的需求信息具有模糊性、多样性、隐蔽性的特点[10],其信息量庞大而又冗杂,一是无法全面覆盖,准确把握重点,二是无法获得快速的解析,缺乏具体模块展示客户需求,对其进行精准定位的针对性的客户服务及营销,而遭受忽略,浪费了客户资源的增值机会。

主要包括赛道改造、赛事相关配套产业;赛道周边绿化、引导和相关景观布置;城市安保、交通、餐饮相关配套服务;体育公园设施、健身路径的建设和维护活动;政府直接运营马拉松的财政相关支出。通过构建布局合理的“马拉松+”、跨界联合的互动机制等产业发展新形态,整合上下游企事业资源,促进新形态的马拉松赛事运营管理模式,促进线上、线下马拉松产业的良性互动和协同有序发展。形成各级各类赛事内容丰富、层级清晰、升降有序;提升多形式、多层次马拉松选手服务、安全保障和跑者运动协会或俱乐部;培育投资主体市场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多元化的城市新名片。

2.5.3 城市方面

3 赛事发展态势下的跑者特征

2.5.2 跑者方面

与此同时我国马拉松运动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如跑者猝死现象、参赛者替跑现象、跨区域跑行为、工作人员违规现象、“赛道递国旗”妨碍跑者行为等乱象问题,并被批以“贫瘠的马拉松文化土壤”和“大众缺乏对跑马的科学认知”,跑者忽略了马拉松“通过挑战、完善自我”的核心价值。为服务跑者、健康马拉松运动,对赛事跑者特征进一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如何定义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在国际上存在很大分歧,影响国际间的交流。分歧的核心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肝脏基础疾病究竟应该包括哪些;二是急性打击是否必须有肝脏功能的衰竭,且衰竭的界定标准是什么 [1-2]。世界胃肠病组织(WGO)提出的ACLF概念试图融合东西方的差异,将不同肝脏基础疾病全部纳入,同时提出分类管理,即A型ACLF-非肝硬化型 (A型);B型ACLF-肝硬化代偿型 (B型);C型 ACLF-肝硬化失代偿型(C型)[3]。我国最常见的是HBV-ACLF[4-5],本文将探讨此分类在我国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3.1 赛事参赛人次持续激增

我国马拉松赛事多样化发展背景下,2017年全马、半马参赛人次达到235万、134万之多(见图4),虽然全马和半马仍是马拉松爱好者参与的主要项目,但是近几年其他各类马拉松赛事也在高速增长,一些新形式的马拉松赛事大大吸引着马拉松爱好者的踊跃参与,如越野跑、10km、健康跑等参赛人次已突破20万人次。

图4 2017年马拉松规模赛事人次分布

相较于2017年中国173场各类规模全程马拉松赛事,全马和半马的26.89万、45.29万完赛人次,完赛率分别为11.41%、33.7%,相较于2016年的24.31万、45.32万完赛人次增长幅度趋于平缓,全程和半程马拉松赛事存在完赛率较低问题。每万人拥有马拉松场次的数量是4.27场,而美国每万人拥有马拉松场次的数量则是21.67场[5]。《马拉松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国马拉松赛事场次(800人以上规模)达到1900场,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达到350场,各类路跑赛事参赛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产业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6]

县域排水以洪泽湖大堤为界,洪泽湖大堤以西圩区,机泵抽排入洪泽湖;洪泽湖大堤以东地区,以洪金北干渠为分界线,北半部排入白马湖,由淮安抽水站、北运西闸、阮桥闸分别排入总渠、运河和宝应湖,排水河道主要有草泽河、浔河、往良河、花河等;南半部排入宝应湖,排水河道主要有老三河、洪金排涝河等。境内洪金、周桥两大型灌区均以洪泽湖水为灌溉水源。大部分靠洪泽湖水自流,沿白马湖洼地靠抽提白马湖水源灌溉。全县共有县级河道23条,总长度326.3km;乡级河道379条,总长度1 193.6km;村级河道3 679条,总长度3 607km。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t检验,其中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用配对检验,结果用(±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 年轻跑者稳步提升

2018年1月印发《马拉松运动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指出繁荣马拉松运动以企业为主体。支持企业在赛事运营、智能装备、市场营销、体育旅游等方面的创新,积极开展个性化定制和柔性化服务。我国马拉松赛事由最初的政府主办、相关部门承办的模式逐渐转型到政府相关部门主办、市场企业承办的模式,如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北马、厦马、深马等已交由专业的赛事运营企业按照市场化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来运作。

这房子在旷野里,才会这么冷,青梅居的九楼,也有从旷野里吹来的风雪,青梅居会冷吗?应该不会的吧,那新建的房子,不是吹嘘有外墙保温系统吗?即使没有,新建的楼房,密封也好,怎么会任由这北风呼呼地吹进来又呼呼地吹出去?李倩倩、弟弟和妈,此刻都睡在那栋房子里,他们都不会感觉到寒冷。

图5 2015~2017年国内马拉松认证赛事跑者年龄分布

国外已有研究表明,马拉松赛事参赛者具有的一些共同特征,基本呈现为:以男性为主、年龄在40岁左右、教育程度较高、收入水平较高、以更为关注生活舒适度和质量的中产阶级为主[7]。进一步通过对比发现我国马拉松赛事参赛者呈年轻化趋势。《2017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指数白皮书》显示,国内超6成富豪有“亚健康”症状,而64%的高净值人群,选择“跑步”作为改善自身健康的方式。结合赛事跑者中大于60岁、小于19岁的参与者也表明了马拉松赛事的开放性、包容性,以及我国马拉松赛事对社会中产阶级及其以上精英人群的吸引程度。

3.3 参赛跑者心理需求符号化

马拉松赛事级别逐年提升的态势,本质上是广大马拉松参赛者的需求和共享。体现在对高级别赛事的向往,对人性化参赛服务的需要,对不断挑战自我的一种追求,也是马拉松仪式感、认同感、成就感等价值体验的完美诠释[8]。参与高级别马拉松赛事已成为一种资本符号式的精神产物,这种文化符号契合某些追求健康生活方式和强健体魄人群的文化身份认同,加之建立这种文化符号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时间成本、身体素质,逐渐在国内形成了一些以马拉松运动为纽带的社会团体,并形成一种文化消费行为的身份符号,如资深跑者追求WMM六大马拉松参赛资格;一般跑者向往国内的金标联赛;初学跑者对完成全马赛事的热切,以及追逐更好成绩、更多赛事、最美“瞬间”等的心理活动。马拉松参赛人员参赛获得的持久效用、职业因素、独特的言行气质,并且参赛运动员由于遵循某一特定的跑步文化,在团队中的衣着、行为和价值观方面存在一致性,但参赛者的身份认同在不同类型的马拉松参赛人员间存在差异。初次参赛人员的动机多为猎奇心理、目标成就和自尊等外部动机;中等经验参赛运动员的动机多为心理复兴、健康导向、个人成绩提升等内部驱动动机;经验最多的参赛运动员的动机则多为竞争、识别和价值强化等社会动机。

3.4 参赛者消费需求多元化转变

马拉松赛事市场化运作加深的趋势下,赛事的报名费用并没有明显增加。目前国内马拉松的全马、半马报名费用大多数为200~800元人民币之间,如厦马和兰马的报名费为80元,只有北马的报名费为200元,其他参赛项目的报名费用往往低于100元人民币。参赛条件与国外知名马拉松赛事要求相比略有降低,但“一签难求”的现象,在国外著名赛事还是国内知名马拉松赛事都很普遍,仅一些中等赛事及以下赛事的中签率偏高而已,这一现象表明赛事的报名费并没有阻挡国内“火爆”的马拉松运动。

2017年中国的GDP超8800美元,早已超出人均5000美元时由静态文化消费转向关注健康问题的消费观念[9]。根据2017年中国跑者数据调查,一般参赛运动员的每年个人消费开销约为3601元,其中包含2双跑鞋、1套衣服和其他装备;而核心跑者平均装备开销为4594元。此外围绕参赛的各类培训服务,赛事衍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赛事地区的食宿游推荐等催生出千亿的多元化市场规模,同时现阶段出现马拉松赛事增加的速度大大超过参赛跑者数量增加的速度,赛事报名两极化趋势明显,一些赛事开始出现报名不满的情况。开始倒逼国内马拉松赛事主动提高赛事质量和运营能力,服务跑者的理念进一步健全,主动适应人民健康需求。而跑者在选择赛事的过程中也日趋理性,会根据个人日程安排、赛事规格、城市好感度、执行公司的口碑选择性报名参加比赛。

3.5 赛事文化价值带动参赛动机

马拉松赛事产业链丰富化的态势,是没有哪种体育运动类似于马拉松赛事的集千万人次的同场竞技,同时还形成了一种集各类商品消费于一体的大型消费场景[10],所以参与马拉松赛事对于民众不仅是一场运动还是一种体育消费,这种消费行为随着赛事持续的“火热”逐渐演化成一种关注需求的健康化行为态势。

现代社会中不断加快、不断碎片化的生活节奏,使绝大多数人们对亚健康体质的患得患失,特别是患心血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社会文明病的人数逐年递增。赛事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与社会关注度的不断倾注,当马拉松赛事与广大个体需求结合后,马拉松的共享性体验,共处的公平正义环境与自处的主体性完善等文化价值的独特呈现,以及享受比赛中充满人文关怀、超越自我、身心共舞的精神旅行对持续参与行为形成具有正向效应,早已超出一般体育赛事的范畴[11]。当成千上万的马拉松爱好者聚集在赛事起点以及带着期望奔过冲刺带时,传递而来的正是人们对健康、积极、美好生活方式的追求,参与赛事的乐趣体验与健康动机下的成长进步体验也使参赛者获得了主观幸福感。

⑥在面向公众时要做好针对性的沟通,在城市交通中的用户是不同的,用户有着不同的用户需求,这就说明在城市交通建设时要用不同的沟通方式,通过有针对性的沟通尽量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4 展望

随着国家努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全民健身平台的排头兵,集健身功能和竞技比赛于一身的马拉松赛事彰显的锐意进取的体育精神是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为此推进更多的马拉松赛事及高水平特色化马拉松赛事发展,马拉松赛事集中地区应积极整合优秀赛事资源,树立业内顶级办赛标准,打造中国马拉松名片,推动我国马拉松赛事国际化、规范化、市场化运作发展。同时应关注马拉松赛事的结束并不是真正意义的结束,而是这种体育文化精神带动民众参加体育锻炼的开始。建议相关社区顺势积极鼓励长跑协会等组织建立,并开展相关的长跑活动等深挖马拉松赛事附带价值。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面向广大群众,条件艰苦,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与城镇单位人员的专技能力有一定差距,诸如学历不高、人才断层等,基层单位财务人员要么是新招的大学毕业生,有知识没工作经验,或者是半路转行只会加减乘除,缺少学历高、懂专业、有经验的中青年人才。对规范单位的财务管理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媒体对马拉松赛事的转播和推广,除促使马拉松赛事发展也影响了部分参与者的攀比和盲从心理。一部分盲目参赛者也让马拉松运动被带上了“跟风”的有色眼镜,并对社会释放了不良的信号。如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赛中,违规人数达到了258人,除了部分跑者在比赛中“抄近道”之外,还有替跑、伪造号码布等恶劣行为,致使马拉松运动在部分人群眼中已经偏离了初衷,成为了朋友圈中赶时髦的谈资。此外,跟风参赛伤害的更是马拉松运动在公众心中追求健康、挑战自我的初衷。但媒体对赛事的监督作用毋容置疑,特别是2018年很多赛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都是媒体的力量倒逼着相关组织方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马拉松赛事的监督管理。建议以马拉松运动产业为龙头的群众体育满足广大群众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的跑步需求的同时,以正确的赛事理念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引领全民健身新时尚。

参考文献:

[1]姜琪,刘俊一.“马拉松跑现象”文化价值生成解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8(3):54-58.

[2] 陈昆仑,郭宇琪,许红梅,等.中国高水平马拉松赛事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6):36-41.

[3] 何良雨,刘 丹,刘建国,等.基于全民健身视角下我国城市马拉松的发展态势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8,37(8):696-699,703.

[4] 李晓霞.全民健身视角下马拉松“热”现象之价值透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6):28-30,35.

[5] 白 婧.近五年(2013~2017)我国路跑赛事发展现状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8.

[6] 林翠娟,杨 海.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问题的社会学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8,40(5):34-37.

[7] 王克稳,李 慧,耿聪聪,等.马拉松赛事旅游的国际研究述评、实践启示与研究展望[J].体育科学,2018,38(7):80-91.

[8] 王军利,杨家坤.我国马拉松运动现象的社群主义隐喻及其理性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43(6):34-38.

[9] 杜明坚.改革以来越中经济绩效计量分析比较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6.

[10] 卢天凤,王 玥.文化身份认同视角:城市中产阶层热衷于马拉松的动因考究及问题规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2):11-16.

[11] 王军利,杨家坤.我国马拉松运动现象的社群主义隐喻及其理性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43(6):34-38.

Focus and prospect: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runner features of marathon in China

ZHAO Qingxiang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of 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0,Henan,China)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runner features of marathon sports event and puts forward prospective suggestions from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media transmission.The study shows that:(1)Under the diverse developmental situation of marathon events,the number of participants in various events surges continuously;(2)Host places of events tend to be concentrated and the proportion of young runners rises steadily;(3)Marathon participants attach importance to identity symbol of events more under the situation of the increasing events level yearly;(4)The status of deepening marketization on event promotes more diverse consumption of participation;(5)Ample industry chains of event enhance event culture value,influence motivation of participants.

Key words: marathon;event development;runner feature

中图分类号: G82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204(2019)04-0025-06

收稿日期: 2018-12-13;

修回日期: 2019-06-21

作者简介: 赵庆祥(1994-),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体育指导。

标签:;  ;  ;  ;  

聚焦与展望:我国马拉松运动赛事的发展态势及跑者特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