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钬激光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效果评价论文_蒲安明,段俊锋,郭亮,刘晋宏,欧阳健

经尿道钬激光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效果评价论文_蒲安明,段俊锋,郭亮,刘晋宏,欧阳健

长沙医学院附属株洲市三三一医院 泌尿外科 412002

【摘 要】目的:分析经尿道钬激光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66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3例。甲组患者接受经尿道钬激光治疗;乙组患者则选择常规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对不同方法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差异小,结果无显著性(P>0.05);甲组患者的膀胱冲洗时间短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乙组,二者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经尿道钬激光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安全性高、膀胱冲洗的时间较短,值得应用。

【关键词】钬激光;浅表性膀胱肿瘤;临床疗效;并发症

浅表性膀胱肿瘤为尿路上皮肿瘤,手术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传统的治疗措施是经尿道采取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者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1]。随着膀胱镜与钬激光的结合,临床中逐渐开始应用钬激光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该术式保持了传统电切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同时还能够较好的预防复发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经尿道钬激光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与电切手术进行对比分析,现总结方法和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66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通过超声、膀胱镜等措施检查确诊,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3例。甲组33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14例;年龄在37-76岁之间,平均为(54.78±7.16)岁。乙组33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16例;年龄在38-75岁之间,平均为(53.94±7.08)岁。将甲乙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录入统计学软件处理,对比组间差异小,结果不具有显著性(P>0.05)。

1.2方法

甲组患者接受经尿道钬激光治疗,对患者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经尿道置入观察镜,并通过操作通道放入钬激光光纤达到膀胱,持续性进行灌注沿着肿瘤基底位置进行扇形切割,利用水流的冲击作用将肿瘤上方位置掀起,暴露肿瘤基底部,使用内镜进行观察,随后将肿瘤切除,使用光纤进行止血处理。如果存在较大的血块使用操作钳夹出,或者通过钬激光切割成为碎块之后取出;乙组患者则选择常规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同样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从肿瘤表面位置开始切除,将包括基底四周2cm的范围完全切除。手术结束之后,选择丝裂霉素进行膀胱灌洗,前八周每周一次、随后16周每2周一次、之后持续每月一次,6个月后停止膀胱灌洗[2]。

1.3评价指标

1.3.1手术治疗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以及手术后膀胱冲洗的时间进行观察对比。

1.3.2并发症发生情况 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后膀胱穿孔、感染以及闭孔神经反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以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甲组和乙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治疗指标对比

甲组33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2.09±7.53)min、留置尿管时间为(6.32±1.32)d、膀胱冲洗时间为(1.04±0.32)d;乙组33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1.94±7.59)min、留置尿管时间为(6.95±1.28)d、膀胱冲洗时间为(2.63±0.63)d,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差异小,结果无显著性(P>0.05);甲组患者的膀胱冲洗时间短于乙组(P<0.05)。

2.2甲组和乙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甲组33例患者手术后未出现膀胱穿孔等并发症,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乙组33例患者发生1例膀胱穿孔、3例闭孔神经反射和1例感染,总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15%。甲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乙组,对比组间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浅表性膀胱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经尿道电切术和经尿道钬激光手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术式,具有治疗的创伤较小、恢复速度快等优点,反复治疗也不会对患者的膀胱功能造成影响[3]。但是经尿道都电切术的创伤相对而言较大,术后存在膀胱穿孔和闭孔神经反射等风险,不利于病情的康复。相比之下,经尿道钬激光手术治疗能够保持经尿道电切术的优点,膀胱冲洗的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非常低[4]。钬激光治疗过程中,由于不会产生电流进而不会出现闭孔神经反射,更加微创的操作能够较好地控制切割深度与范围[5],在很大程度上预防膀胱穿孔的发生。本文最终的研究结果发现,经尿道钬激光手术治疗的患者膀胱冲洗时间为(1.04±0.32)d,明显短于乙组的(2.63±0.63)d,差异结果显著(P<0.05);同时,甲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更低(P<0.05)。这一结论提示经尿道钬激光手术对于浅表性膀胱肿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与安全性,有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伟.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表浅层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223-225.

[2]胡洋洋,牛晓振,王光春等.2μm激光、钬激光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比较研究[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36(4):444-449.

[3]雷普,卜小斌,高飞等.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和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表浅层膀胱癌的疗效比较[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4,19(2):108-110.

[4]吴利兵,黄双雯,张佳等.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联合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肾盂及输尿管恶性肿瘤(附37例报告)[J].山东医药,2012,52(47):46-47.

[5]姜帅,黄中力,牛远杰等.钬激光与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6,37(7):493-497.

论文作者:蒲安明,段俊锋,郭亮,刘晋宏,欧阳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2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0

标签:;  ;  ;  ;  ;  ;  ;  ;  

经尿道钬激光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效果评价论文_蒲安明,段俊锋,郭亮,刘晋宏,欧阳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