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秋季绵羊肠毒_肠毒论文

提防秋季绵羊肠毒_肠毒论文

秋季谨防羊肠毒血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羊肠论文,秋季论文,毒血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D型魏氏梭菌)引起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由于D型产气荚膜梭菌在羊的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故称羊肠毒血症;病羊死后肾组织易于软化,故又称之为羊软肾病;而在临床上其症状与羊快疫的症状极其相似,故又称之为羊类快疫。

本病在养羊场(户)中多呈散发,且主要发生于绵羊,特别是1岁以下膘情较好的绵羊,山羊则较少发病,但群养的奶山羊发病也较多。本病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发病条件,通常以2~12月龄,且膘情较好的羊群多发生本病。秋季羊群采食了大量的菜根、菜叶或子实类牧草,而D型产气荚膜梭菌则为土壤中的常在菌,羊在采食时其病原菌随饲草进入体内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常致使羊的肠道蠕动迟缓,或肠道的正常蠕动与分泌机能减弱,引起病菌大量繁殖而呈散发性流行。

本病以病羊急性死亡和病羊死后肾脏软化为主要特征。病羊多呈急性经过,突然表现不安,迅速倒地,昏迷,呼吸困难,继而窒息死亡。病程较缓的病羊,发病初期表现为兴奋不安,口腔空嚼咬牙,转圈或撞击障碍物,随后倒地死亡。有些病羊死前出现肠鸣、腹泻,且粪便中混有黏液和灰白色假膜,有恶臭气味。有些病羊行走不稳,肌肉震颤,头颈和四肢抽搐,鼻流白沫,黏膜苍白,在昏迷中死亡。病羊一般体温不高,病程一般为1~4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剖检病死羊可见胃内充满食物和气体,小肠黏膜充血、出血,肾脏易于软化且呈脑髓样,肺充血水肿,胸腺出血,幼羔心包大量积液。

由于本病发病急、死亡快,应以预防为主:

一、免疫预防接种。在常发生本病的地区,无论羊的年龄大小,一律定期注射菌苗。其羊肠毒血症菌苗有三联苗(羊快疫、羊猝疽、肠毒血症)、五联苗(羊快疫、羊猝疽、肠毒血症、羊黑疫、羔羊痢疾)、六联苗(羊快疫、羊猝疽、肠毒血症、羊黑疫、羔羊痢疾、大肠杆菌)和单菌苗,每只羊皮下注射5毫升,两周后产生免疫力。三联苗的免疫期为1年,五联苗和六联苗的免疫期为半年。

二、加强对羊群的饲养管理。牧区应将羊群驱赶到较高燥的牧地放牧。农区对羊群应尽量少喂菜根、菜叶等多汁饲料;放牧农作物茬地时,应防止羊群吃得过饱并急饮水;舍饲羊群时,应粗、精、多汁饲料合理搭配,并让羊群多运动。

三、发现病羊及时采取措施。羊群发生病羊,应及时隔离病羊,对死亡病羊的尸体、粪便及其污染物进行深埋处理,对全群健康羊及时采取紧急预防措施,并对病羊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一、病羊可肌肉注射羊肠毒血症高免血清30毫升,或肌肉注射氯霉素,每次0.5~0.75克,每日3次。也可给病羊内服10%的石灰水,成年羊每只每次内服200毫升,小羊每次内服50~80毫升。

二、中药治疗。可用苍术10克、大黄10克、贯仲5克、龙胆草5克、槟榔3克、甘草10克、雄黄1.5克,先将前6味药煎成汤,然后再加入雄黄混匀后给羊内服,羊内服中药汤药后再内服一定量的植物油。对于病程较缓的病羊,也可用白茅根9克、车前草15克、野菊花15克、筋骨草12克,煎水给羊内服治疗。

联系电话:0371-69333565

标签:;  ;  

提防秋季绵羊肠毒_肠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