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典铸就未来——校园经典诵读纪实论文_廖正贵

用经典铸就未来——校园经典诵读纪实论文_廖正贵

湖北省巴东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 444300

当今社会,流行读物泛滥,信息过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本。经典才是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作为学校要承担起在年轻人中启发理性、开拓见识、陶冶性情、铸就未来民族魂的重任,在校园内全方位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就是最简单、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

“学史使人明智,学诗使人灵秀,学理能辨是非,学艺丰满灵魂”。我校的经典诵读活动,一直以来将经典诵读与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营造积极向上、高雅文明的校园氛围,努力构建书香校园,取得了一定的办学成绩。

一、充分认识经典诵读的意义,形成全员参与的共识

“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诵读经典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开展经典诗文诵读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它是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是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培养民族精神的需要,是实施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此,学校高度重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中华经典诵读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将经典诵读活动纳入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在教师队伍中形成集体共识、全员参与。

二、整合各种校本资源,为经典诵读营造氛围

在经典诵读活动中,为了让传统文化随时随地感染学生,学校努力营造以浓郁的传统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1.学校教学楼平操场建有“文化长廊”,“忠孝雅诚 礼义廉耻”八个大字配上本土山水画分外醒目。教学楼墙面上分别悬挂历代诗人画像及作品,选择经典古诗词、成语、历史等故事,制作成精致的展牌,布置于楼道内,让学生走进校园就能接受着传统文化的浸染。每个班级的黑板报、宣传栏、班级的展示板面开辟诵读经典专栏,要求定期更换经典内容,体现“环境即教育”的教育理念。

2.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站和多媒体教学平台,让学生有机会经常性地聆听、诵读经典诗文,让琅琅读书声响彻校园。

3.落实诵读时间。学校每周设置一节晨读课为诵读指导课,语文教师负责具体落实。活动中,学校加强组织与指导,要求老师事先进行朗读辅导,发挥特长生的领读作用,让每位学生都能读出诗味。

4.学校图书室充实经典诗文书籍,图书管理员定期进行经典诗文书籍的推荐和指导借阅工作,各班图书角内丰富有关经典诗文的藏书,供学生课余阅读。

三、充分发挥《晨读教材》的作用,注重诵读效果

为了便于老师系统地安排诗文诵读内容,学校为全校师生订阅晨读教材,《经典晨读》人手一本,内有《中华传统文化精选》、《弟子规》等内容,各年级组语文老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积淀、审美情趣的差异,本着“循序渐进”和有益有趣的原则,选择适合不同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作品指导诵读。

巴东有着悠久的土家文化,自古文风鼎盛,历代文人墨客以长江三峡、名相寇准为吟咏对象,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为了帮助学生领略巴东土家文化的神韵,我们在经典诗文的诵读中融入巴东文化的元素,让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诵读,我校学生对本地区的文化有了较深的了解,促进了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形成了积极健康的道德准则和人生信念。

四、丰富经典诵读形式,学以致用

学校坚持以中华经典教育作为办学特色,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将中华经典教育与语文、音乐、美术、政治等学科有机整合。语文教师负责组织学生经典天天诵读活动,音乐教师寻找或自编教学内容,将诗文诵读与音乐融为一体,开展“唱古诗”活动,经典诗文配画的诗画合一形式已成为美术教学中探索学科整合的一条途径,政治课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感恩教育、爱国教育、礼仪教育等主题活动,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教育熏陶,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校除了固定的以班级为单位古诗文诵读活动外,每学年还择机举行一系列诵读活动:语文科举行古诗接龙赛、经典诵读我能行、古诗文综合知识竞赛以及经典伴我成长征文比赛;音乐科举行经典诗词歌咏比赛;美术课和平面设计专业学生举行古诗文手抄报比赛、诗配画比赛等展示活动。学校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素质,在体验中感悟生活,在感悟中做到知行合一,从而学会做人、做事,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五、完善经典诵读活动机制,切实保障活动持续运行

1.建立活动保障机制。开展经典诵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长期坚持下去,必须有一系列保障措施,否则就可能流于表面化,表演化。为了将古诗文诵读落在实处,我们建立了六个保障机制。

(1)定时间。每天15分钟经典诵读,每周一节经典诵读指导课,从时间上予以保障。

(2)定人员。每堂课有专人负责,师生共读,从教学人员上予以保障。

(3)定内容。以《经典晨读》读本为主,以自编读本为辅,杜绝诵读内容的随意性,从内容上予以保障。

(4)提供经费。对付出劳动的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助,充分肯定老师的劳动价值,对表现好的班级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保持师生积极性。

(5)广泛宣传。争取家长和社会各界理解支持,为诵读活动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

(6)加强活动阵地建设和环境营造,提高诵读活动效果。

2.建立总结交流机制。经典诵读,需要不断总结交流,从内容到形式需要不断改进,从而保持师生持久的兴趣,确保诵读效果。在交流方面我校坚持校内交流每学期一次,纳入教研活动计划之中。同时我们派教师代表到外地学习交流,与家长和社会各界交流,在综合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不断改进经典诵读活动。

3.建立评价激励机制。经典诵读需要不断通过各种形式的激励措施激活师生内在热情,以持久保持旺盛的兴趣。我校坚持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每周之星”以班级为单位评选; “书香班级”以校为单位评选……这些活动,保证了师生经典诵读热情持续高涨。

六、经典诵读活动取得的初显成效

多年以来,我校的经典诵读逐步走向深入。如今已融入学校的肌体,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明儒雅的校风正在形成。走进我们的校园,文化氛围日渐浓厚。目之所及,到处是经典古诗文;耳之所闻,名曲萦绕和配乐古诗朗诵。在古诗文的濡染下,儒雅的气质在师生的身上正逐渐有所体现,班风班貌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学校也在2017年被授予“湖北省书香校园”。

2.校园文化的氛围日渐浓厚。这种氛围建立在长期积淀基础上,让人感到真切自然。经典文化浸润,使师生更文明、更有书卷气。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日益提高。

3.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文化底蕴。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他们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探讨经典的人多了,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诵的多了,运用经典语句的多了,教师在活动中极大地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国学大师季羡林说:“中国可以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也可以成为一个科技大国,但最根本的,中国还是一个文化大国。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珍视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基石。根深才能叶茂,如此简单的道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好在生于斯长于斯的大众在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时,已经明白了人文精神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经典诵读活动推动以来,我们清楚地知道了,经典诵读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文化浸润式的教育,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灵魂工程,难在坚持,贵在扎实。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经典诵读工程正在将文化的种子撒播在孩子的心里,撒播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华秋实,它的作用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凸显,为这项工程所作的任何努力,都会使安放我们灵魂的精神家园更加美好。”

论文作者:廖正贵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8月总第28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

标签:;  ;  ;  ;  ;  ;  ;  ;  

用经典铸就未来——校园经典诵读纪实论文_廖正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