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内涵与提升策略论文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内涵与提升策略

盛倩

(天津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天津)

摘 要: 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是小学教师在课程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引领和指导的综合能力。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课程改革深化、教师专业发展和核心素养培育都迫切要求提升小学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提升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需要从制度支持、文化支撑、团队协作和自身努力四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 核心素养视域;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课程领导;提升策略

一 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一)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内涵

“教师课程领导力”是近年来在课程领域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它是在“课程领导”和“领导力”两个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课程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自身专业成长,在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引领和指导的综合能力。具体包括教师的课程价值评判力、课程设计规划力、课程开发整合力、课程实施指导力、课程评价反思力。

(二)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构成要素

1.课程价值评判力

微创旋切术后给予乳癖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观察…………………………………………………… 吕庆福等(12):1682

教师的课程价值评判力是指教师在进行一门课程之前,对该课程价值的评价和判断的能力。价值是课程的逻辑起点,是课程及其内容选择的出发点。[2]课程价值评判力是教师课程领导力中的先导能力,影响着对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师的课程教学行为。课程价值评判力作为教师课程领导力中的首要构成要素,需要教师将自身的价值追求和理性思考统一起来,[3]根据核心素养时代对学生发展的要求,来确定课程在落实育人目标中的价值取向,选择高品质的课程。

2.课程设计规划力

This angle is interrelated to the volume density of the material by using the following equation:

同样,小学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就是小学教师在参与课程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课程价值评判力、课程设计规划力、课程开发整合力、课程实施指导力和课程评价反思力,它们之间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其中,小学教师的课程价值评判力是先导能力,课程的设计与规划、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是在课程价值评判基础上进行的,接下来才是指导课程实施,最后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反思。这五种构成要素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结构模型,如图1 所示。

3.课程开发整合力

(2)中药标本教学要与多媒体课件充分结合。结合岗位需求,教学中所购买的中药标本主要为饮片,饮片无法体现原药材整体形态、表面等性状特征,而且饮片因临床所需有不同的炮制品,各种类之间也有差异,一些贵重中药更是难以得到标本。因此,教学中还要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原植物、原药材、炮制品、伪品等图片,以补充常用中药信息。

教师的课程评价反思力是指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后,对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和反思的能力。评价反思环节最重要的是找到实施结果与预先计划之间的偏差,要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和客观性,从多角度、全面客观地对学生学习课程以及教师实施课程进行评价,通过评价的结果来激励学生进步。

课实施指导力是教师课程领导力的主要部分[6],是指教师在课程实施环节,表现出来的正确指导学生学习课程的能力。课程实施作为学校课程实践的核心环节,[7]最能反映教师课程领导的能力和水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实施环节对学生学习的内容、方式和效果进行全面地把握,有效调控教学过程,针对学生的学习需要开展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进步。

教师的课程开发整合力是指教师在课程领导过程中,展示出来的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能力。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开秉持有用性原则,需要紧扣课程教学的重难点展开。[4]有效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能够保证课程的质量。除了课本教材之外,教师还要主动地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针对学生特点,来合理开发并有效整合校内校外各种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班本课程和生本课程,保证课程质量服务于学生的最优化发展。[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时代要求学校课程更加关注核心素养培育,在国家课程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结合班级特点和学生需求,开发个性化的班本课程和生本课程。教师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开展高质量课程,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都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课程领导力。[8]

4.课程实施指导力

(1)《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网址:ZJXS.chinajournal.net.cn;Http://jxwk.ijournal.cn为本刊唯一在线投稿系统,其他均为冒充者,稿件上传后自动生成编号,稿号为:2018-xxxx。其他冒充者的稿件编号五花八门,多为:YZ2018xxxxxxxx或ZGJXWKZZ-180528-L0413D35F1807-KS等,多很繁琐,请广大作者注意辨别。

教师的课程设计规划力是指教师在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时,能够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做出适配的规划设计的能力。教师的课程设计规划力包括教师在准确把握所在学校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因地制宜,设计出凸显学校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能力;也包括教师在明晰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做出课程规划,让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的能力。

第四,实施全程监督,严把工程质量关。从笼子最初的工程设计到最终的产品质量验收,对其整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步骤都必须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质量方面的检查与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失职渎职之责任。对此实施“零容忍”——决不容许“法外留情”和“下不为例”。

图1 教师课程领导力构成要素结构图

二 核心素养视域下提升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必要性

自从“核心素养”被提出后,就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教师作为课程的主要领导者,其领导力的提升对于课程改革深化、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核心素养培育都具必要性。

朱利安是一位中国女婿,在中国创立了朱利安葡萄酒咨询公司,他正在进行的MW考试,是世界上最难的考试之一。它包括Stage1(阶段一)和Stage2(阶段二)的考试,考试分为理论和品鉴两部分,顺利通过后需要完成6000-10000字的论文,才能获得MW头衔。1953年,21人参加第一次考试,只有6人通过,后来,考试难度不断增强,到今年,全球只有380人通过了葡萄酒大师考试。目前有来自40个国家的344位学员还在参加考试,据朱利安估计,其中来自中国的学生有30来个,而顺利进入最后阶段的“中国帮”一共有4位,其他3位分别是:Edward(杜慕康,赵凤仪MW的先生)、刘琳和朱简。

(一)课程改革深化的迫切需求

5.课程评价反思力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教师专业发展更是离不开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教师专业发展内在要求教师承担课程领导者角色,能够准确评判课程价值,设计规划课程方案,开发整合课程资源,指导实施课程计划,反思评价课程结果,并在课程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教学质量。课程教学领导力实质上体现了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领导者,更加注重教材的灵活使用和教学问题的深刻把握。同时,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提升会为教师带来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培养了教师领导的意识,增进了教师之间的协作,这也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9]

(三)核心素养培养的必然要求

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与核心素养培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都是为了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作为课程价值的评判者、课程规划的设计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课程实施的指导者、课程评价的反思者,核心素养的培育必需要以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提升为依靠,同时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提升又为核心素养落实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提供了必要的条件。[10]

三 核心素养视域下提升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策略

(一)制度支持:创新课程管理体制,赋予教师课程领导能力

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施,虽然给予了教师一定的课程领导权,但是这种管理体制缺乏灵活性,教师的课程领导多半是一个形式化的存在,实际落实效果并不明显。所以,要提升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必须要变革现有的课程管理体制,赋予教师更多的课程领导权。[10]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建立起合适的课程领导体制,创造课程领导机会,鼓励教师投入到课程领导之中,将课程领导权还给小学教师。同时,学校还要创新教师评价体制,将课程领导力纳入到教师评价体系之中,激励教师主动参与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等活动,让教师自觉成为课程领导者。

(二)文化支撑:营造良好文化氛围,鼓励教师参与课程领导

学校文化和教师课程领导力之间有着密切相关的关系,教师的课程领导力的提升,更是需要依靠文化作为支撑。[11]这就需要小学建设良好的文化环境,鼓励小学教师主动参与课程领导。首先,学校管理者要改变观念,突破传统课程管理文化的惯性约束,将课程领导权真正传递到教师的手中,并积极采取激励措施,吸引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设计、实施。其次,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教师在合作共赢的文化中,展示课程领导力。

(三)团队协作:加强教师合作,建立教师课程领导共同体

教师的专业成长单靠教师个人是不够的,更需要教师集体性的交流与合作。[12]教师领导共同体是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发展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小学教师之间经常交流,加强合作,建立教师课程领导共同体。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共同体要围绕共同的目标发展,团队之间相互信任,共同开展校本科研,相互协作,共同参与,为课程改革的深入奉献团队的力量。除此之外,学校要加强教师课程方面的培训,增进教师团队的协作能力,通过邀请一些课程专家、优秀教师来进行教师培训,分享课程领导的成功经验和技巧,给教师课程领导提供指导和帮助,切实提高小学教师的能力。

(四)自身努力:增强课程领导意识,提升教师课程领导能力

课程领导力的提升离不开小学教师自身的努力。首先,小学教师要增强课程领导的意识。教师课程领导意识是教师参与课程事务的前提,对推动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小学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观念和态度,认识到自身是课程领导的主体,自觉提高参与课程领导的意识,担负起课程领导和改革的责任。[13]其次,要加强学习,掌握课程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深刻理解课程的概念,掌握课程变革的发展概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课程观,这样才能在课程设计、实施中更专业地发挥课程领导力。再次,小学教师要在课程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课程能力,教师作为课程领导的主体,不能过分依赖专家编制的课程,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特点,积极设计和开发更多形式的课程,真正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服务。

总之,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尤为重要,学校必须采取行动,从制度和文化层面提供支持,保证教师领导力在课程活动中充分展示,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注重学习,提升领导能力,加强团队协作。

参考文献

[1] 王莉.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课程领导力:动因、困境、提升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9(5):79.

[2] 熊鑫.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24.

[3] 张萍,李晓华.论核心素养视野下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回归与提升[J].当代教师教育,2018(1):55.

[4] 李云洁.浅谈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提升困境与解决对策[J].中国培训,2016(2):237.

[5] 王熙.新课改背景下的軟师课程领导力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5:18.

[6] 邓宪亮.职业院校教师课程领导力:从“管理”走向“领导”[J].教师教育,2019(1):61.

[7] 陈莉.教师课程领导力发展的困境与突破[J].教育与管理,2019(15):63.

本文引用格式: 盛倩.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内涵与提升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9,6(79):143-144,165.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9.054

作者简介: 盛倩,女,汉族,山东菏泽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读研究生。

标签:;  ;  ;  ;  ;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内涵与提升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