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刘雪梅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刘雪梅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分行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金融全球化的大潮推动了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使我国银行业迅速成长,但与此同时,我国金融业之间及同国外金融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只有适应世界经济和金融业发展变革新形势,加强信贷管理,优化客户结构,不断增强竞争实力,才能促进银行业的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一、国外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启示

1 注重内部控制和风险意识

完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要注重内部控制与风险意识。美国花旗银行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机构承担日常监管工作,对风险控制人员进行“垂直管理”,参与风险控制的工作人员与业务执行机构共同承担责任。花旗银行特别注重银行的风险文化,将内部控制和控制风险的意识传达到每个部门,传达到信贷业务进行的每个流程,同时风险控制和市场营销和拓展进行相应结合。

2 注重信贷风险事前管理

在日常信贷业务的管理中要格外重视事前管理。花旗银行是关注贷前管理的典型案例,其完善的授权授信流程为信贷业务的运营提供了安全的运营体系,有效控制了不良资产。信贷风险管理关键是注重日常的管理,将风险意识贯穿于日常经营中,完善贷前的监控与风险评估。我国银行数据不够完善,所以缺乏一定依据和判断力,因此,要在正常开展银行业务的同时完善客户信息,建立完善的信息库。

3 设立独立的审查与稽核机构

要设立独立的内部审查与稽核机构。美国花旗银行的内控体系和稽核机构十分有效。它包括审贷分离、授信额度管理、信贷授权审批制和三人信贷委员会。其核心内容是信贷授权审批制。内部稽核机构必须要有极大的独立性,内部稽核机构负责稽查、复核和评价各部门的执行情况。并向总行定期报告情况。商业银行如果有较完善的内部审查和稽核机构,就能更早的识别风险,进一步规避风险,使风险最小化。

4 注重业务的创新

我国银行部门应加强信贷创新,我国银行部门只有保持业务创新,才能跟上信息技术进步的脚步。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强烈冲击了我国银行信贷业务进行。银行应通过专门专业机构评估消费活动,通过科学的评估开发新的信贷业务,并作适应潮流的调整,运用金融创新来分散信贷风险。因此,银行业必须加强金融创新,采用多元化金融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要加强制度和技术创新,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从各个方面满足客户的业务需求。只有加快信贷种类和服务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主要地位。

5 完善信贷管理机制

美国花旗银行和英国汇丰银行等风险管理架构较完善。我国可以借鉴其“三权分立”的管理结构,将我国信贷规章编订权、贷款发放操作权、风险贷款处理权相分离。形成能够互相制约的操作系统。使各业务部门互相牵制,互相配合,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风险的防控,完善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完善的审贷分离制度能够减少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的质量。由于存款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单一的激励机制无法满足操作要求,所以要进一步完成审分离制度。

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1 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技术

我国商业银行要建立信贷风险控制模型,加强信贷风险计量的准确度。在信贷风险可控范围内,补充信贷风险评估模型,增强控制手段,保障银行的信贷风险监管有效进行。及时完成数据库的更新,将客户信贷信息及时录入,并对数据定量分析,通过模型计算预测、评估风险,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技术。同时,对信贷风险的管理过程要实现全面风险监控。全面的风险监控是依据设立的风险控制部门,进行全面监控,建立专门的风险全流程的控制平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对正常客户的风险监控过程中,以定期和不定期结合,监测客户的还款能力、贷款资格,完善对信贷风险的预测、评估、分析与解决能力,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我国银行业要强化风险控制部门的工作流程,全面监管信贷发放的各个环节,从细节处监测风险、控制风险,对信贷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风险监控,把风险意识贯穿到每一个操作环节中,强化风险控制的薄弱部分,全面控制风险。

2 完善信贷风险管理流程

我国银行对信贷风险的管理可以通过贷款回避、贷款分散、贷款转嫁、贷款抑制和贷款补偿等方式来完成。我国银行部门要努力构建分工明确并且相互独立的信贷结构,如双人签字等。使各部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此外,要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做到定期检查、实时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并定期对评估结果进行整理存档,提出与之相应的风险管理办法。协调各个风险控制部门的运作,提高风险控制效率,加强各部门的配合,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对信贷风险的管理上提高一个层次。

3 建立信贷风险信息系统

(1) 建立信息对称库

由于信息不对称情况会引起道德风险,因此银行信贷部门有必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对称库。一个全面的信息对称库包括企业和个人所处的行业情况、企业经营情况、财务情况、抵押物情况、贷款使用情况等,银行可以根据数据库信息评估客户信贷资格,调整信贷方式。通过信息库进行行业共享,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信息不对称问题,增强银行抵御风险能力。

(2) 建立信贷损失数据库

商业银行在建立信息对称库的同时,还要整合客户信息,成立高质量的信贷损失数据库。银行信贷部门通过对信贷资料的整理分析,收集历史损失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整合分析,得到相应的损失程度并分析其成因,为信贷领域打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根据贷款损失数据库,将信贷风险细分出不同等级,并根据风险程度采取相应对策。只有建立有效的损失库数据的管理体制,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才能有效控制信贷风险,提高银行抵御信贷风险的能力。

4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1)加强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运行中要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工作效率。首先,要保持各业务部门的独立性,加强专业信贷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并采取定期评级与考核机制。同时也应实施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对风险的了解,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从每一个部门出发,来保证银行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正常运行。其次,银行信贷部门要完善贷前审流程,严格依照相关规定执行,时刻关注风险动态,及时消除或转嫁风险,以提高内部控制水平。银行还要加强对信贷业务人员培训和考核,要求业务人员认真审查每笔贷款的发放,做好风险监控和贷后管理。提高信贷业务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2) 培育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

银行对信贷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应该采取定期考核与评估制度,而且应重视信贷业从业员工的业务知识培训和风险培训,将风险意识贯穿到银行的每个部门和每个工作人员,让其成为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以此来提高业务人员道德意识和操作水平,来提高信贷部门预测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建设成高道德水平、高业务能力风险控制团队。

5 优化信贷风险管理预警系统

信贷风险预警是在完善银行内部信贷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和技术手段对信贷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控与评估。信贷风险预警系统能够将客户信息整合评估,通过综合的数据分析,得到有效预警信息后,银行信贷部门根据得到的有效预警信息,来评估风险,以便于预估银行资产损失和风险情况,并根据风险情况采取相应对策。优化信贷风险管理预警系统可以完善信贷风险流程,弥补许多贷前风险控制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深化对信贷风险的深层次研究,利用信贷数据库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增强了对信贷风险预测、分析和防范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夏千旭,吴抗.浅述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6(11).

[2]赵丽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6(17).

论文作者:刘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5

标签:;  ;  ;  ;  ;  ;  ;  ;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_刘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