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临床血液标本不合格率的效果观察论文_陈燕辉,张瑞春,滕清霞,蔡清华,叶海燕,林艳

福建省立医院血液科29区 350000

【摘 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临床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中的作用。方法 2015年3月— 2015年8月,我科确立了以“闭环管理降低临床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历经8个月,本活动展开调查研究、讨论分析、拟定并实施对策,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效果。结果 某科室临床血液标本不合格率由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0.46%降低到活动后的0.06%。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降低临床血液标本不合格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保障医疗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品管圈;血液标本;不合格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020-02

品管圈(QCC)全称为品质管理圈,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发自愿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然后大家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1]。临床血液标本的合格率直接影响检验结果报告,以及对人力、物力、财力造成的浪费,无形中增加患者的负担。为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率,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保障医疗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为此,我科于2015年3月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闭环管理降低降低临床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之中,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于 2013年3月成立了品管圈小组,设立辅导员1名,圈长1名,圈员7名,通过召开圈员会议,大家通过头脑风暴,集思广意,最终将圈名定为“手挽圈”,圈名的意义:手挽,谐音“守望”——守护希望,手挽手——齐心协力、携手共进。并设有圈徽。 圈徽的寓意:1、抽象的曲线:寓示一双坚强有力的手2、鲜红的血滴:象征生命的源泉3、红色:寓示着医护人员一腔热情,满怀关爱,用爱心、耐心、细心灌溉患者干涸的心灵4、绿色:寓示着生命和希望,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圈徽的整体寓意:医、护、患共同呵护生命,托起希望的种子。

1.2 方法

1.2.1 主题选定 圈员们通过临床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6 个护理问题分别是:闭环管理降低临床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规范给药操作流程,加强高危药品管理;提高血糖试纸的有效利用率 ;提高肿瘤患者骨髓抑制期的健康教育指导率;改进洗头装置,提高住院患者洗头舒适度;提高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主导性,最后根据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评价项目加上我科是血液科血液标本采集量大,最终将评分最高者确定为本活动主题——闭环管理降低临床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血标本不合格率:是指没有按照临床标本采集方法及在存储和运送中正确要求加以实施获得的标本,其中不合格例数占总送管例数的百分比。本圈研究的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主要包括:血液溶血、血液凝固、血量不准等。

1.2.2 计划拟订 此次品管圈活动历时近8个月,包括主题选定、计划拟订、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及检讨改进。

1.2.3 现况把握 制作活动前血液标本采集流程图,及基线调查2015年1月-3月我科不合格血液标本采集数据及分析影响因素并进行归纳总结,运用柏拉图的形式获得本次活动的改善重点应该是:采血顺序错误、采血量不准、护士对特殊标本采集知识知晓率低、操作不规范、采血后处理不当、标本运输不及时、试管不符合标准(见下图)

基线调查显示(表1—表2):2015年1-3月我科采集血标本总数2817份,不合格:13份,平均不合格率:0.46%。不符合标准的血液标本主要原因包括采血顺序错误,采血量不准,试剂污染,采血操作不规范等。因此根据80/20法则,本圈将规范我科病房护理队伍人员静脉采血技术操作流程,符合检验ISO质量标准优化血液标本采集顺序信息系统,自制抽血试管固定带便于临床护士操作使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率,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1.2.4 目标值设定

改善前我科血液标本不合格率0.46%。经圈员共同分析,并运用品管方法的目标设定公式: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累计百分比×圈能力)=0.46%-(0.46%×82.35%×98%) = 0.08%。改善幅度=(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17.39%

1.2.5 解析 首先,护理人员不足、工作量大、护士年轻化,使护士属于病人的时间大大减少。其次,科室制度不健全,督导工作不到位,标准规范培训不到位,致使一部分年轻护理人员对最新的血液标本采集认识上有误区,导致轻视血液标本采集顺序、采集规范的落实等。次之,标本不适当的运送方式、运送的延误、标本存储不当等,使血液标本检验结果受影响。运用鱼骨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见鱼骨图1-3)

1.2.6 对策拟定 通过原因分析,拟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按照可行性、自主性、经济性、效益性及可持续发展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后,得出如下4个主要对策:

①召集全科室护理人员培训静脉采血规范及采血顺序指南;②自制采血试管摆放顺序固定带;③联系信息科完善抽血顺序信息系统,便于护士刷管后及时按照抽血顺序摆管;④对运送工人进行组织培训,告知运送标本注意事项;与医生沟通,特殊标本特殊试管应重点联系,急标本贴急诊标签。

1.2.7 对策实施与检讨 ①联系检验科工作人员,到病房集中培训检验标本规范采集相关专业知识。年轻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操作练习,积累经验,分享经验。加强培训、定期考核常用的检验相关知识。②按检验ISO质量标准,将采集标本顺序制作彩页并放置于护士站醒目位置,方便护士按采集顺序要求布管并核对。与信息科沟通,进一步智能化采血信息系统,使护士能按照系统显示顺序直接布管,从第一道环节把关,做好环节质量控制。及时了解检验科更新的检验标本采集要求等质量标准,组织护士学习并能及时应用到临床中。③自制采血试管摆放顺序固定带,组织护士学习使用注意事项,按静脉抽血顺序指南要求摆放试管。积极与医生沟通,尽量按检验项目要求开出医嘱。要求护士执行医嘱后按检验系统顺序布管,采血前再次核对试管信息及试管摆放顺序。④与后勤部门沟通,组织培训运送工人标本规范送检的相关知识,避免由于送检而导致的标本不合格。与医师沟通,特殊标本或特殊采血试管应重点及时与护士沟通联系,急标本应贴急诊标签。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对策实施后,再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统计学分析,进行对策实施后的效果确认。QCC活动前后我科住院患者血标本不合格发生率比较见表3。

我科经过8个月的QCC活动,血液标本不合格目标达标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0.06-0.46)= 111.1%。进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0.46-0.06)/0.46×100%=86.95%

2.2 无形成果

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使全体圈员工作责任感增强,团结协作、加强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积极配合、推进了相关流程及制度的落实,提高临床工作效率,保障患者化验结果的准确性,确保患者安全。

图5:QCC活动前后圈员能力自我评价雷达图

3 讨论

3.1 QCC活动的实施降低了住院患者血液标本不合格率

我科通过 QCC活动,找出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发生的主客观原因,并针对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重新修订采血的操作制度和操作流程,制度血标本采集前信息核对、布管流程;进一步智能化采血信息系统,使护士能按照系统显示顺序直接布管,从第一道环节把关,做好环节质量控制。及时了解检验科更新的检验标本采集要求等质量标准,组织护士学习并能及时应用到临床中。通过对采血操作者、采血流程的规范以及血标本送检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住院患者血液标本的不合率显著降低,由实施前的0.46%降低到实施后的0.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达到活动设定的预期目标值。

3.2 QCC 活动提高了圈员的综合能力

QCC活动过程中,全体圈员积极参加,调动了圈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了其科室管理的主动意识,建立人人参与护理管理的良好氛围 [2]。QCC 活动强调的是群体的智慧,小组成员在活动中提高了对护理问题学习、观察、分析及解决的能力[3]。我科将 QCC活动这一管理理念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带动,认真学习专科理论知识,强化操作技术,通过努力,自身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全体圈员在QCC手法的运用、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团体合作、沟通交流、工作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品质意识等方面的能力均有明显提高,证明QCC活动可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

[2]刘婷婷,张艺.运用品管圈提高体检者静脉采血满意度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6):9-11.

[3]方桂珍.在护理人员中推行 QCC 活动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22(4):1103-1104.

论文作者:陈燕辉,张瑞春,滕清霞,蔡清华,叶海燕,林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9

标签:;  ;  ;  ;  ;  ;  ;  ;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临床血液标本不合格率的效果观察论文_陈燕辉,张瑞春,滕清霞,蔡清华,叶海燕,林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