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我国农村污水处理领域的PPP模式论文_韩巍

探析我国农村污水处理领域的PPP模式论文_韩巍

天津静泓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静海区 301600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建设规模逐渐增大背景下,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逐步增大。大多数农村并未建设足够的污水处理体系及收集系统,随处可见生活污水不经处理肆意排放的现象,有些生活废水随沟渠流入附近的沟壕、水渠或农田中,导致农村居住环境、村民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我们应重视农村污水的治理问题,通过不懈努力打造良好的农村居住环境。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农村污水处理领域的PPP模式。

关键词:污水处理;公私合作;制度构建;PPP模式

1 农村污水的概念及特点

农村污水指的是在农村居住区域内形成的、主要为农民生活污水的综合排放污水。农村污水成分比较复杂且种类繁多,包括卫生间冲洗的粪便污水、洗浴污水、厨房洗涤用水、生活垃圾堆放中的渗水、农具清洗污水、洗衣污水、禽畜污水、降水等,其特点为水质差异较大、有机物浓度较高等。大部分农村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直接向周边水体排入,造成地表水的水质降低,湖泊与河道受到严重污染,导致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对局部健康有直接影响,同时对农村社会的发展也十分不利。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1)厨房污水,主要包括洗碗水、刷锅水、淘米和洗菜水等。淘米洗菜水中含有米糠菜屑等有机物,而洗碗、刷锅水中含有动物脂肪和钠、醋酸、氯等元素;(2)生活洗涤污水,主要包括个人卫生和家庭清洁用水。例如洗脸、洗澡、家庭卫生等产生的污水,这部分污水携带了一定数量的磷元素,而磷正是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的罪魁祸首;(3)厕所污水,即人畜粪便污水;(4)其他混合污水,主要是指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所产生的,与之前三类水混在一起无法分流的污水。农村生活污水水质、水量随时间变化波动大。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生活方式直接决定了污水的排放规律。每天不同时段,水质水量变化都比较大。特别是集中在早晨、中午和晚上,在这段时间里居民进行做饭、洗衣等活动,污水量是平时的2-3倍。而到了凌晨,农村居民用水量基本为零,水量日变化系数大。当该村镇为旅游地区时,不仅昼夜变化系数大,而且季节性变化系数也较大。

2 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现代政策大量偏向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新农村的建设虽然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农民的生活得到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实际上,好多农村的基础设施依旧不够完善。这就造成了农村经济表面上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因为基础设施的不齐全,副作用也非常的明显,这给农村的环境势必会造成很大的负担。

2.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

虽然我国政府积极重视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并为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给予了一定的设备支持。但是,政府相关部门缺乏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统一规划和标准制定,部分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只是简单按照城镇地区的生活污水治理模式进行规划。但是,农村和城镇的生活方式、人口数量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城镇地区的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无法完全适应农村地区的污水治理。

2.2 村民防污意识薄弱,污水直排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地区都缺少完善的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导致农村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道或者经过化粪池的简单处理后渗入地下,严重污染河道水体和地下水,使得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恶化;农村居民保护环境和防污意识薄弱,随意排放生活污水等,严重破坏了农村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原有水体丧失了自净的能力,大大增加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难度。

2.3 水质水量波动大,无秩序排放,收集困难

农村污水分为居民生活污水与生产污水,居民生活污水主要有洗涤、洗浴、厨房用水、厕所用水,居民生产用水主要来源于家禽的养殖。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导致生活生产污水排放量不同、水质差别较大。早、中、晚三个时段的污水排放量均不同,波动性较大,日变化系数Kd可达3.0~5.0。农村缺乏完善的排水管网系统,乱排现象较常见,使农村污水收集变得非常困难。

2.4 污水处理设备后期运行维护困难,无法长效运行

而现阶段我国村镇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很低,决大部分生活污水都是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附近水体。村镇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民生工程,一座村庄的污水处理投入费用就有上百万元,大部分村镇的财政能力不足,而后期设备运行还需要资金支持。另外,由于污水处理设施后期运行管理需要专业的环保技术人员,因此很多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备因缺乏管理和维护不能正常运行。

3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策略

3.1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第一,明确规定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面临公共政策及法律法规不利变化时的补偿机制及补偿标准。第二,约定政府提前收回污水处理特许经营权的补偿机制及救济办法。第三,鼓励项目公司购买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财产一切险、自然损害险、环境污染责任险等商业保险以应对自然风险。第四,在项目合同书中明确污水处理费的来源及支付方式,健全支付担保机制和污水处理费专项支付机制,避免支付风险。第五,积极参加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管理培训,完善运营管理机制,配备专业运营管理人员,同时投保商业保险以应对运营风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完善评价及监管机制

任何制度的有效实施都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及评价,完善农村污水处理领域PPP项目评价及监管机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保证。第一,构建独立、互享、专业、公开、可问责的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监管体系,鼓励社会民众参与,接受社会监督。第二,实行项目信息公开透明,坚持持续、公正、有效、透明的原则,通过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监管信息公开平台,每日公布农村污水处理厂 COD、总磷、氨氮、流量情况。第三,构建由政府授权机构、农村污水处理 PPP 项目公司、污水处理厂、投资方、服务使用者、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共同参与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引入专业的第三方方案及评价人员,形成评价结果反馈应用机制和项目实施后评价机制。

3.3 完善保障机制在完善保障机制方面,

主要通过以下几项措施进行。第一,健全回报机制,要积极探索将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与相关的土地开发、生态旅游、循环农业等收益较好的配套项目结合,实现打包式组合开发,吸引企业参与,同时通过建立合理的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及优化财政补贴体系,积极探索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的回报机制。第二,建设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手段的基础性作用,规范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合作伙伴的选择方式,建立第三方专业结构,完善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的中介服务市场,同时完善服务费支付制度,建立公正的第三方评估支付体系。第三,完善资金和融资支持体系,对于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各级财政要积极统筹运用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逐步从“补开发”向“补运营”、“前补助”向“后奖励”转变;要建立完善向金融机构推荐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的常态化渠道,鼓励金融机构贯彻“绿色信贷原则”,积极支持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同时鼓励环境金融服务创新,支持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收益质押担保融资。

3.4 新建污水处理厂中应用PPP 模式

除了那些已有的污水处理厂,对于新建的污水处理厂也可以使用PPP模式。一种是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交付给私人企业,一旦建设完成就将运营、管理以及维护的权利交还给政府相关部门,政府再将其以长期合同的方式外包给其他的私人企业负责日常的运营和维护。另一种就是可以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维护、管理以及运营的权利都交给同一家或者几家民营企业。在一定的期限内,污水处理厂的日常都是由民营企业负责,其可以向使用的用户收取规定的费用,在合同的期限过了之后,污水处理厂的所有权限任然属于政府所有。这种模式相比出售以及半永久的形式,政府可以更好的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掌控。

3.5 构建稳定塘系统

所谓的稳定塘其实就是人们常见的氧化塘,这些池塘主要一些自然的池塘或者由人工挖掘而形成的一种池塘,这个池塘中进行菌藻互生以及水生生物等多种条件的作用下,最终达到对污水净化的目的。构建稳定塘系统的好处,主要是可以对农村的原有的池塘进行修补利用就行了,这样大大的减少了工作量,同时可以起到很好的处理污水的效果,避免了对新池塘的开挖。在稳定塘周边修筑围堤,防止其出现渗漏,然后便可以把污水引入到池塘中,通过微生物对这些污水进行处理。在稳定塘系统的建设对资金要求很低,只是在最初池塘挖掘时需要一定的资金,而且非常少,相关的维护工作也非常的简单,污水的处理效果还不错,所以这种污水处理方法在许多农村地区得到大面积的推广。不过这种池塘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要想提高稳定塘的污水处理能力,就必须要加大池塘的面积,但显然其面积肯定是不能无限加大的。另外,池塘在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还会受到温度等自然环境的影响。

3.6 交易结构

(1)在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的交易结构中,政府通过授权,委托相关部门和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公司签订污水处理项目协议,将农村污水处理特许经营权授予项目公司。(2)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公司由投资方投资并建设,承担污水处理的运营维护,同时通过污水处理厂和管网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3)社会公众支付污染处理费并经财政支付给政府授权机构,同时履行社会监督职能。(4)政府授权机构根据权限范围代表政府履行服务监管职能,并根据考评验收结果支付农村污水处理费用给污水处理PPP项目公司。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生活污水具有产生量大,分布广,水质水量波动大等特点。土壤渗滤技术、厌氧沼气池处理技术、稳定塘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一体化成套设备处理技术是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主要技术。村民防污意识薄弱,污水直排现象普遍存在,村镇居民分布缺乏合理规划,实施难度大,污水处理设备后期运行维护困难,无法长效运行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经济适用、因地制宜、兼顾长远是指导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主要原则。

参考文献:

[1] 王郑,崔康平,许为义,孟蓉,孙鹏,陈鸿汉. 改良型土壤渗滤系统处理农家乐污水[J]. 环境工程学报,2017.

[2] 冯庆,钱春萍,赵峥,罗维萍,林昆霞,董丽琼.基于农户认知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对策[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3] 陈晓东. 人工湿地在沈阳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适用性分析[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31(11):43-45.

论文作者:韩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  ;  ;  ;  ;  ;  ;  ;  

探析我国农村污水处理领域的PPP模式论文_韩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