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物流(配送)中心理念改革大型零售商场仓储运输机制_仓储成本论文

引入物流(配送)中心理念改革大型零售商场仓储运输机制_仓储成本论文

引进物流(配送)中心理念、改革大型零售百货商店的储运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百货商店论文,理念论文,机制论文,物流论文,中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型零售百货商店销售过程的仓储运输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从理论上说商品的流通可分为商流与物流,而物流指的就是仓储运输这个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流通体制的改革,大型零售百货商店的仓储运输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探索,在实践中妥善予以解决。

一、大型零售百货商店储运工作的现状

当前大型零售百货商店储运工作一改以往仓库拥挤、运输紧张的状况,出现仓位空,吞吐少,运量低的情况,由此带来储运成本高,人员多的诸多问题,明显反映了大型零售百货商店的仓储运输萎缩。以上海华联商厦为例:1986年年储存量995889吨,年吞吐量51752吨,运输量28975吨。而在商场面积增加近一倍,销售额成倍增长的情况下,1995年储存量仅957612吨,年吞吐量为42957吨,运输量8697吨。1991年来销售额年年递增,但仓储业务量却每年下降,使得原有的库房、车辆、人员闲置,造成浪费,这种现象在大型零售百货商店储运工作中普遍存在,也与当前流通领域储运业的现状相符。然而这种现象之所以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二、大型零售商店储运业务萎缩的原因

大型零售百货商店的储运业务自建店以来就存在,它是商品流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做好储运工作对于发展商品经济,满足市场需求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储运业务严重萎缩的局面呢。

1、经营方式的改革,大大减轻了大型零售百货商店仓储运输的负担。由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商品比较丰富,特别是工业消费品多数供求平衡,供大于求,打破了原计划经济条件下日用工业品物流的传统做法,逐步形成了零售自采、工业自销的流通模式,大型零售商店的商品大部分由工厂送货上门,因而自己提货业务大量减少。另外近几年来大型零售商店为了促销,为了能使生产厂与顾客直接见面,信息反馈快,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商品,在经营方式上,从经销到代销、引厂进店发展到开设店中店、专卖店,逐步将物流任务转归生产商,大量的仓储运输的任务由生产商承担,从而使商店的物流任务减轻。

2、物流方式不适应形势,制约了大型零售百货商店储运业务的发展。现时的大型零售百货商店物流方式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逐步形成的,而且各个环节严密,但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这样的物流方式便明显呈现出其不适应性。具体表现为:一、领导的观念不适应。商店的领导还是用计划经济的眼光来看待储运业务,没有把它摆上重要位置,没有把它推向市场。因此在企业走向市场,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储运业务量骤减时,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变措施。二、仓储运输部门人员结构不适应。仓储运输部门的人员,经过多年培养教育,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上虽有提高,但由于基础差,对应用现代化设施,科学管理手段等知之甚少。因此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尚存较大距离。三、仓储运输的设施不适应。现有仓储运输设备还存在布局、结构、容量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四、物流机制不适应。目前相当部分大型零售百货商店已经发展为多家商店组成的总公司、大集团了。然而,在总公司、集团内部,各家商店的进货、经营、储运仍于“各自为政”状态,大型零售百货商店“大而全”的物流机制影响了仓储运输业务的发展。

三、改革大型零售百货商店储运输机制势在必行

引进国外物流(配送)中心的理念,改革大型零百货商店储运机制的时机已经到了,应该对此作长计划、短安排,分步实施到位,逐步使其适应大型零售百货商店经营模式的转变。

物流(配送)中心起源于二战后,美国将它在二战期间高效的后勤保证系统的管理方式,引进流通领域。将原有仓储公司的基础发展成为物流中心,效果极佳,经过不断发展、完善,现在,物流(配送)中心已是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流通形式。我国大型零售百货商店过去几十年仓储运输的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可以考虑向物流(配送)中心发展,但目前要在此基础上直接进入具有商品代理功能、集散转运动能、流通加工、包装功能、商品配送功能、信息传递功能等服务功能的物流(配送)中心尚存较大困难,因此可以在确定目标的基础分步实施:

1、转变储运部门职能,当前储运业务进一步萎缩。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必须将大型零售百货商店的仓储运输部门推向市场,把其单纯为商店配套服务的功能转变为经营服务功能,形成进入市场“找饭吃”,满足自身业务量的格局。此外,储运部门为商店配套服务的对象应从过去单纯为商店送提、驳运向直接为顾客送货服务和为商店提送、驳送并举转变。大型零售百货商店的大件商品经营手段上应逐步采用“买单送货”方法,即顾客只要指定商品货号、颜色,完成开票付款,就由储运部门送货到家。这种方法一旦实施,既节约顾客购物时间,又减少商品流转环节及其环节多引起的损耗;既解决了储运业务量不足的问题,又提高了商家的服务质量。

2、引进物流(配送)中心的理念,改革大型零售百货商店储运机制。储运部门在解决当前业务量不足的同时,应积极将国外物流中心的先进经验应用到仓储运输中去,使之逐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特色的大型零售百货商店的新的储运格局。关键要改革大型零售百货商店“大而全”的体制。经营要走集约化道路,仓储运输同时要走集约化道路,这样可以节约开支,降低成本,以实现更大的利润。因此各家商店都配备仓储运输部门已没有必要。在总公司、商贸集团内部,逐步建立类似物流中心运输的模式已到了着手组建的时候,否则将会制约大型零售百货商店的继续发展。

要建立这种新模式,首先必须集中企业内所有储运能力,实行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使之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还必须将企业内所有储运业务交于仓储运输部门承担,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独立核算的物流机构,调动其积极性,让其挖掘潜力,从事有关物流方面的其它工作,当公司内业务量不足时还可以向社会开放,开拓新的业务渠道,为建立真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配送中心打下基础。

3、从长计议,在实施百货连锁的同时,建立真正的物流配送中心是大型零售百货商店储运工作根本出路。要建立自己的商品配送中心,按照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的战略,大型零售百货商店最终要走以资产为纽带的百货连锁之路,而百货连锁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配送中心作保证,由它来完成从接收订货到配送商品,从商品运输到储存保管等的全部流通活动。物流(配送)中心按其功能及辐射面的大小可分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两种形式,而物流中心任务是组织大跨度的商品流通,配送中心则是直接面对零售商的区域性物流机构。大型百货连锁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的商品配送中心,完成将统一采购来的多品种、小批量的商品,根据各零售商店要求分拣和拼配,及时准确地将货物送到目的地的任务。国外物流(配送)中心一般都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批发机构发展起来的。我们的大型零售百货商店也都具备这些功能。因此完全有可能有把握在现有基础上发展建立商品配送中心。大型零售百货商店的发展已经到了组建百货连锁企业的时候,发展建设大型零售百货商店商品配送中心的条件也已经成熟。有眼光的企业家应该不失时机地作出决策,确定建立配送中心的长远计划。这不仅能从根本上制止当前储运工作的萎缩,还可为大型百货连锁企业的建立奠定基础。商品物流配送业将成为一种新兴的商业业态,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

标签:;  ;  

引入物流(配送)中心理念改革大型零售商场仓储运输机制_仓储成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