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临床观察论文_武文生

武文生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孟轲卫生院内科 濮阳市 457000

摘要: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1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毛花甙C组各55例,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房颤转复时间、发作持续时间与转复的关系。结果 胺碘酮在2h、6h转复率明显高于毛花甙C组;转复时间明显短于毛花甙C组,房颤发作时间越长,转复成功率越低。结论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非瓣膜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其临床疗效优于毛花甙C,是一种快速、简便、安全的转复方法。

关键词:胺碘酮;阵发性心房颤动;毛花甙C

心房颤动(房颤)是指心房规则有序的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而导致的一种心律失常。一般将房颤分为首诊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阵发性房颤、长期持续性房颤及永久性房颤。阵发性房颤约占35%~40%。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我国房颤总患病率为0.77%,50一59岁人群中仅为0.5%,在≥80岁人群中高达7.5%[1]。房颤发作时心房有效收缩消失,心排血量比窦性心律减少25%或更多[2]。房颤并发体循环栓塞的危险性甚大。据统计,非瓣膜性心脏病合并房颤,发生脑卒中的机会较无房颤者高出5~7倍。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脱垂合并房颤时,脑栓塞的发生率更高[3]。此外,部分阵发性房颤会发展成持续性房颤,最终引发心力衰竭,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房颤是诱发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快心室率房颤应尽快控制心室率,如有可能应及时复律[4]。复律分为药物转复、电转复、导管消融及外科手术治疗,大多数非紧急情况下药物复律仍作为首选。为此,本研究旨在观察胺碘酮与毛花甙C对阵发性房颤复律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1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心电图或24h动态心电图(Hoher)证实为阵发性房颤,其中男64例、女46例:年龄35—78岁,平均56.5±21.5岁。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5例、原发性高血压51例、风湿性心脏病16例、特发性心房颤动18例。发作时间在48h之内(0.5-47h),进入观察前24h未应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并排除瓣膜性心脏病、心肌梗塞、甲状腺功能亢进、创伤、手术、电解质紊乱等。

1.2方法

入选的11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常规给予超声心动图、肝肾功能、电解质、甲状腺功能等检查。对于合并瓣膜病患者复律前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常规抗凝,对于非瓣膜病患者,则根据CHADS2评分办法进行危险分层,并给予评分结果给予相应的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既往有房颤发作史的,待心率转复后继续3-4周华法林抗凝治疗,既往无房颤发作史的,本次持续时间小于24小时的复律前后不予抗凝治疗。随机分成胺碘酮组和毛花甙C组各55例。两组患者年龄、本次房颤从发作到开始用药时间、心室率、心房大小、左室射血分数等基础情况无明显差异。见表1。胺碘酮组应用胺碘酮150mg加5%的葡萄糖20ml于10min静脉注射完毕,20min无效,再用150mg,总量达300mg;毛花甙C组0.4mg加5%的葡萄糖20ml,10min静脉注射完毕,1h后无效,再追加0.2mg。2h和6h分别统计两组复律情况,密切观察给药前后心电节律、速率、血压等变化,记录从给药到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比较两组2h、6h内房颤转复率及平均转复时间。

1.3统计学方法

两组间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量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房颤转复时间

胺碘酮组转复为窦性心律的平均时间为(53.8±31.2)min;毛花甙C组为(79.8±52.3)min,P<0.01。

2.3本次房颤发作时间与转复的关系

胺碘酮组6h内仍未转复的6例患者,房颤发作至开始治疗的时间为20-56h,平均(35.5±20.1)h,明显长于转复成功的(7.5±8.9)h(P<0.01)。房颤发作时间越长转复成功率越低。

2.4不良反应

胺碘酮组有l例出现偶发室性早搏,1例发生I度房室传导阻滞,未做特殊处理,1例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随时间延长消失;毛花甙C组有1例出现短时心房扑动,2例出现心动过缓;两组均未出现宽QRS波型心动过速,无低血压等现象发生。

3讨论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常见于各种心脏病患者,约占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的1/3。近年来循证医学发现,房颤主要发生在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也是血栓栓塞事件发生和诱发或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因素。因此,维持窦性心律有助于保护心功能,改善症状,预防血栓栓塞发生。实验表明,房颤持续数小时既有心房电重构及心房内血栓形成的可能,而且,房颤持续时间愈长转复率愈低,故对阵发性房颤目前多主张尽早采取积极地复律措施。以往多习惯用毛花甙C转复房颤和控制心室率,但复律效果差,且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多用于合并心力衰竭的阵发性房颤。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抑制心脏多种离子通道如INa、ICa(L)、IK、Ik1、Ito等,降低窦房结,普肯野纤维的自律性和传导性,明显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延长Q-T间期和QRS波,且无翻转使用依赖性[5]。胺碘酮对心脏传导系统的各个部位以及房室旁路,心房、心室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静脉给药后抗心律失常作用即刻出现,5~30 min血药浓度达高峰,2 h明显降低,故几乎无肺毒性、甲状腺及肝功能的损害。多项临床观察证实,胺碘酮不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病死率[6]。其它传统治疗房颤的药物如普鲁卡因胺、心律平等虽有较好的复律作用,但有较强的负性肌力及致心律失常作用,应用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安全性差,甚至增加病死率[7]。

胺碘酮为多通道离子阻滞剂,可表现出I-IV类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包括:①轻度阻断钠通道,作用于通道失活状态。特点是心率快时阻滞作用强,但无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所特有的至心律失常作用。②阻滞钾通道,抑制慢快成分的延迟整流钾电流(IKs、IKr特别是开放状态IKs)。③阻滞L型钙通道,抑制早期后除极和延迟后除极。此外,胺碘酮尚有非竞争性拮抗α、β肾上腺受体和舒张血管平滑肌作用,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8]。胺碘酮的电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减少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传导,延长心房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延长旁路前向和逆向有效不应期,因此它有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本组资料显示,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的转复成功率明显高于毛花甙C组(P<O.01),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表明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非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快速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本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相似。并表明房颤转复成功率与房颤发作持续时间有较大关系,房颤发作时间越长转复成功率越低。总之,此疾病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效果要明显优于毛花甙C,且此药物的不良反应轻微,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2][3]张澍.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03,188-190

[4]王建安.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03,170

[5][8]杨宝峰.药理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03,197

[6]马若浩,马若飞.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7):150-151.

[7]周文田.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28):141—142.

论文作者:武文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8

标签:;  ;  ;  ;  ;  ;  ;  ;  

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临床观察论文_武文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