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风格论文

浅析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风格论文

浅析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风格

⊙梁优[荆楚理工学院, 湖北 荆门 448000]

摘 要 :毛泽东一生胸怀大志,具有高瞻远瞩的伟人视野和宏大雄伟的英雄人格,因而其笔下写出的诗词具有一种雄奇豪放的独特艺术风格,字里行间都散发着一种“苍茫大地,我主沉浮”的豪气与魄力。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政治家和诗人,毛泽东在继承古典诗词名家屈原、李白、苏轼、辛弃疾等浪漫主义诗人、豪放派词人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以共产主义者的胸襟将其发扬光大。本文侧重从雄、奇、豪、放四个方面来简要剖析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艺术风格 雄奇豪放

一、雄

“雄”指诗词内涵宏大、强劲有力。毛泽东诗词“雄”的内在表现就是其思想深度,这种思想深度表现为解放全人类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政治远见和远大抱负。如毛泽东写于1936年春的《沁园春·雪》,这是一首很著名的政治抒情诗。诗人在上阕中描写了北国风光的雄浑壮阔,在下阕批判了在中国一直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抒发这样一种情怀,他把国家民族振兴富强的希望寄托在今朝风流人物——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身上,把祖国的大好江山和时代英雄相结合,使亿万人民对即将诞生的分外妖娆的新中国满怀憧憬。

除了内在深厚的思想深度外,从始至终蕴含在其诗词中的那种英雄情结,也为毛泽东诗词的雄浑风格增添了一笔光彩。众所周知,毛泽东既是诗人也是军事家,这两种身份的结合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在漫长的戎马生涯中,诗人和军事家的双重身份使其性格形成了两个方面: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儒雅奔放的浪漫气质。在这里,我们只谈他的英雄气概。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投喂量。投喂量为稻田(池塘)存虾重量的1%~4%。可根据天气情况投喂,晴天,多投喂,阴雨天,少投喂,以吃完为宜。若第二天早上去田边或池塘发现水比较浑浊,说明饵料投喂量不够,要逐步增加投喂量;若发现有多余饵料,要逐步减少投喂。

毛泽东的英雄气概代表着一种叱咤风云的霸气、无坚不摧的毅力以及勇敢无畏的精神。这种英雄气概或者说英雄情结,在毛泽东一些刻画战争的诗词中表现得十分明显。而且毛泽东在凸显这种英雄情结时,总是有意放在危急关头加以表现。如他在《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上阕中这样写:“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上阕刻画了一幅红军战士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的危急场面,意在突出红军战士的英勇形象。“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作为结尾一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和作者的英雄气概在词中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毛泽东的豪首先体现在他的胸怀抱负上。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破阵子》开篇皆气势恢宏,但结尾都一声长叹,叹的都是历史的惆怅和悲怆。但毛泽东并没有像两人那样,在营造出一种恢宏之境的同时,生发出一种英雄怀才不遇的惆怅和空有一身抱负却无用武之地的无可奈何。

二、奇

趣味奇是毛泽东诗词风格奇异的第二个内在因素。严羽说:“诗有别趣。”史震林云:“趣者,生气与灵机也。”所谓趣味奇就是指诗词别致新颖、充满生机与灵气。

1.志向奇

他的《沁园春·雪》借景抒情,上阕描写了一幅壮丽而又阔大的北国雪景图;下阕由江山谈到人物,旨深而又气豪,不但状物写景、逼真如画,而且述怀言志、意气风发。他在发出“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感慨之后,把目光集中在了今朝的“风流人物”——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身上。“俱往矣”三字一挥,扫清万古,笔锋顺势转入今天。“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突出主题,将重点放在对新时代广大人民和无产阶级的歌颂上,进而表现对祖国未来大好前景的自信和憧憬。

古代诗人、词人在描写秋天的景色时常有意无意地给秋天蒙上一层暗淡的色彩。例如杜甫的《登高》一诗,全诗格调低沉,充满了消极颓废之感。毛泽东写秋景却不像古人这样伤春悲秋,而是开辟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新天地,如《采桑子·重阳》一词是他正值深秋时所作,但这首词里却没有出现一个悲的字眼,字里行间充斥的反倒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朝气。开篇写“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虽然感叹时光流逝却没有因此生发出消极的感慨,反而指出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反常态,将萧瑟的秋天写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秋风劲,不似春光妩媚。作者以秋比春,满目秋景,看到的却是春天的生机勃勃。除了秋以外,还有对花的描写。历代诗人笔下的花也常带着一种伤感的情调,但毛泽东笔下的花,无论是战地的黄花还是飞雪中的梅花都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特别是他的那首《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相比,意境高下立见分晓。

孔狄亚克认为知识起源于经验,发端于感觉;没有经验和感觉就不可能有知识。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知识其实是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总结出的规律性的东西。关于知识从哪里来,我们不去进行艰涩的哲学讨论,但知识的产生一定基于某种动力源,并同时呼应知识生产的内在逻辑。

2.趣味奇

“奇”指出人意料、与众不同、变幻莫测、以奇制胜。毛泽东诗词的“奇”不单单是革命领袖的奇特想象,更是他这样一个革命领袖对定式的突破、对传统的创新、对客观世界的独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毛泽东诗词中的奇趣来源于他的奇志。毛泽东的奇志反映到他的诗词里就构成了毛泽东诗词的奇趣,这种奇趣也是他诗中所描绘的鲜明画面中内在蕴含的灵气与生机的自然流露。因为这些人、事、景物都是常人所未经、未感、未悟,而毛泽东所独经、独感、独悟的,故而散发出一种新颖独特的美学趣味。用两个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雪与梅来说明。在古人笔下,无论雪还是梅给人的印象都是一种冰冷清高的感觉,但毛泽东笔下的雪与梅却与古人笔下的截然不同,他笔下的雪与梅是热的。《沁园春·雪》里的雪是热火朝天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卜算子·咏梅》里的梅是热情似火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再如毛泽东写长征,常人都是以乐为乐,毛泽东却是以苦为乐。别人眼里的长征都是艰险又充满磨难的,毛泽东却把长征写成了一件乐事。如他的那首《七律·长征》诗,把长征路上的艰难困苦写成了一种独特的乐趣。还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沁园春·长沙》)等。这些诗词充满了战斗精神。毛泽东以战斗为美、以创新为美的审美情趣给其诗词涂抹上了一种史无前例的奇异的战斗色彩。

三、豪

“豪”指气魄宏大、不拘小节。毛泽东诗词里的“豪”是共产党人的豪情四溢,气魄之大远超苏、辛。

毛泽东以实现人类解放为自己的终极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一生都在锲而不舍地追求着。这种雄奇高远的志向正是毛泽东诗词强大精神力量的核心,也是毛泽东诗词变化莫测、雄奇豪放风格的形成原因。

毛泽东诗词之所以具有“雄”的特色,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思想深度,根本原因在于毛泽东诗词涉及中国革命战争的本质。毛泽东1929年2月率领红军在大柏地战斗中取得了巨大胜利,所以,他的那首《菩萨蛮·大柏地》其实是一首对党领导革命战争的颂歌。在这首词中,毛泽东上阕描写彩虹飞舞、关山苍翠的自然景色,下阕则转向写战争导致的“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的人文景观;上阕赞美彩虹等自然景物,下阕赞美革命根据地。激烈的战争过后,前村的石壁留下的是满满的子弹穿过时的痕迹。这些昭示着战争的激烈与残酷的弹洞在作者眼里却成了让革命根据地看起来更显壮美的装饰。如此景象,恐怕只有亲身经历过革命实践并深知革命战争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巨大威力的毛泽东,才能看到、感知并加以描绘歌颂。

诗言志,诗词是人的志气最为强烈集中的表现。毛泽东的志就是从社会结构上推翻旧世界,实现人类解放的宏伟目标。这种志气奇异非凡又雄伟博大。

毛泽东诗词的豪气还体现在他善于创造出格调高远的新意境。毛泽东在意境的创造上做到了将意、情、境三者完美统一,并且在这意境中寄托了自己高远的情志和宏大的气魄。毛泽东高瞻远瞩,眼界之高非常人所能比,常常是见者大、思者远、感者深,皆因胸中满怀豪气,不拘小节。

清朝诗论家叶燮曾说过:“志高则言洁,志大则辞宏,志远则旨永。”所谓风格即人格,要想写出宏伟的风格首先就要有宏伟的人格。毛泽东宏伟人格的核心就是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远志气。这种古往今来无人可比的非常之志蕴含在诗歌中,给诗词增加了一种内涵上的崇高性和重大性。“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一唱雄鸡天下白”(《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具有高瞻远瞩的伟人眼光和改天换地的伟大抱负。从“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水调歌头·游泳》)、“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七律·冬云》)中可以看到他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念奴娇·昆仑》),表现他像梅花一样谦虚质朴、无私奉献的广阔胸怀。

毛泽东的诗词篇篇都具有宏伟高远的意境,这种意境正是毛泽东诗词“豪”的艺术风格的体现。

四、放

“放”指放纵自由、无所拘束。毛泽东诗词里的“放”体现了无产阶级旷达乐观的革命精神。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他的诗词中随处可见,如写于1927年春天的《菩萨蛮·黄鹤楼》。在这首词里,毛泽东沿用了一贯的手法,借景抒情。上阕写景,登楼纵目,莽莽苍苍,自远而近,宏伟壮彩。一个“锁”,联结了双江大山,明写了龟蛇夹峙的形势,暗写出乱石崩云、惊涛骇浪的情景。设象意中,而象在意外,蕴藉无穷,引人入胜。下阕抒情,把酒倚危,思今怀古,应物斯感,由境及心,深沉豪放。一个“逐”字,不但生动地写出了滚滚前进的浪花,而且隐喻如火如荼、汹涌澎湃的革命高潮,耐人寻味。将上下两阕合起通读,闭上眼睛遐想,似乎看见了这样一幅豪气生辉的画面:诗人借酒后豪兴,挥如椽大笔,勾勒出一种雄浑豪迈的境界。诗人借景抒发崇高的抱负与激情,把中华民族伟大的气魄与力量,以及时代风雨和革命精神,都生动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虽然这只是一阕小令,但是毛泽东的主观思想和客观的现实景物和谐地交融在一起。词虽短,却有一种收摄风云、囊括古今的气魄,有着无限宏大的包容力。

毛泽东写这首词时正值大革命遭遇严重危机的时刻。那个时候右倾机会主义盛行,毛泽东的正确意见不但不被采纳,反倒被排斥,以致大革命失败,可见当时他的心情该是有多沉重。即便面对如此困境,他却不曾绝望,仍能高扬着超出时代藩篱的头颅,以巨人的双目瞩望未来,写下这首《菩萨蛮·黄鹤楼》。通过书写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感,他不但没有被“烟雨莽苍苍”的险峻形势遮蔽双眼,反而获得了一种“心潮逐浪高”的豁达心境,这种革命乐观主义可见一斑。毛泽东在心情郁闷下写成的诗词不只这一首,还有写于1934年的《清平乐·会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开始长征,革命形势再次陷入危急。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写出的诗句仍然充满了明朗、乐观的色彩。“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始终坚信中国革命的前途是光明的,这些充满革命乐观主义色彩的诗词里不仅寄托了毛泽东的希望,而且寄托了全中国人民的希望。毛泽东另外还有七首写长征的诗词:《十六字令(三首)》《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这些诗词都是在特殊的危急关头写成的,不约而同地表现了红军化险为夷、乐观昂扬的英雄气概,就像毛泽东自己说的那样,是在“马背上哼成的”。这正是毛泽东诗词“放”的艺术风格的体现。

另外,为有效满足样品pH值测定准确性要求, 目前“三点校正技术”,“五点校正技术”[3]已经使用,其原理还是两点校准形式,仅是校准点数量增多,对于检测仪的精准度提升有一定好处。但由于单片机的负荷增加,降低了运转效率,用户必须提供多类标准溶液开展校准工作,校准速度变慢[4]。

毛泽东不但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革命家,而且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毛泽东诗词是无产阶级的艺术珍宝,是无产阶级艺术作品的典范,也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既有对古典诗词的继承,又有突破与创新。与古人相比,毛泽东诗词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其雄奇豪放、挺拔流畅的艺术风格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在目标直线运动时,认为飞机的速度矢量方向即飞机轴线方向(机体坐标系X轴正方向),归一化速度矢量(vx,vy,vz)与单位向量(1,0,0)之间所夹的方位角、俯仰角即机体坐标系与地面雷达坐标系之间所夹的方位偏转角ϑ和俯仰偏转角φ:

参考文献 :

[1] 谷菁菁.毛泽东诗词的修辞艺术[D].曲阜师范大学,2012.

[2] 杨景春.析毛泽东诗词的语言艺术[J].名作欣赏,2001(4).

[3] 郭思敏.国内毛泽东诗词研究综述[J].学术研究,2002(5).

[4] 麓山子.毛泽东诗词全集赏读[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7.

作 者 : 梁优,荆楚理工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编 辑 :赵斌 E-mail:mzxszb@126.com

标签:;  ;  ;  ;  

浅析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风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